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那些年,我們一起審過的Clients

在工業學院畢業的那年,我進了一家本地的中型會計師樓工作,在那裡待了幾年,甚麼客戶也遇過,當中算得上是「審」佳宜的,十家裡最多只有一兩家。

最討厭的那些客戶,除了是其賬目一塌胡塗、缺乏憑證、銷售無法對上採購、採購又無法對上貨存外,最不堪的是自以為賬目造得很好的那些。這些「衰客」,我們多問幾句就會推說賬上已有記錄著我們自己去找,再問就會老羞成怒「發老皮」。閒時又會走過來說自己如何受公司重用,我們這些在會計師樓工作的人無前途云云。

在那些年,記得最「審」佳宜的客戶是一家港資電子廠。由於這家公司的CFO曾於我們的會計師樓工作過,這位大師兄對我們一眾師弟妹都特別照顧。基本上,所有報表內重要項目的Schedules已經在年審前準備好,我們只要審閱以及抽查就可以了。每年年結點貨時就更加是安排周到,因為主要廠房都在國內,除了為我們安排上好的食宿外,還會親自帶我們去,遇到任何問題時就可以當場解決。

回想起來,在會計師樓工作的那些年真的很開心。包括我在內,當年會計師樓從各區的工業學院一共聘請了十五位應屆畢業生。雖然來自不同的學校,但年紀和背景相若,所以份外投契,難得的是因為大家都是Juniors,彼此沒有勾心鬥角的利害關係,大家一起出Job一起Stocktakes;收Job回到公司,大夥兒坐在豬肉檯前,一邊工作一邊偷偷閒聊吃零食說是說非;有同事在埋數時發現Trial Balance兩邊不平,找了好半天終於把那幾角錢的差異找出來,大家為他奮臂高呼,嚇得老闆也從房間走出來看過究竟;Deferred tax reconciliation 怎樣 "Rec" 也不成,大家又幫忙去看(雖然往往是幫倒忙),還有加班後一起落Pub喝酒,考試前一同溫習,考試後又一起BBQ、行山、打波、唱K,還有參加公司的周年派對,抽獎時大家的興奮心情,還有我暗戀你,你明戀他的暧昧關係,實在有太多愉快的美好回憶,在我多年的工作生涯中,那些年令我畢生難忘。



回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戲,我很喜歡它的結局。雖然看後令人有些遺憾,但puppy love就是這樣嘛!如果最後柯騰和沈佳宜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話,這部戲就變得不真實,不耐看了。

當初並不明白,見到心愛的又或者深愛過的人跟別人相愛,自己怎會不妒忌呢?看了這套戲後,再回想惜日你的那位沈佳宜,現在會否很渴望知道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幸福快樂呢?

P.S.如果還未看這部戲的話,緊記在字幕播放完後畢後才走,因為還有一幕的。

&&&&&&&&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最令人放鬆心情的樂曲

有同事說,最近有人創作了一首曲(有人說是一段聲音),經科學證實能令人放鬆心情,更可以減慢心跳、降低血壓等等,並說是歷來最能讓人鬆弛的歌曲。

在網上看到蘋果日報報導過此事,也在網上找到這段聲音如下:



聽了後即場量度自己的心跳,發現真的減慢了一些,有興趣不妨試試。

&&&&&&&&

2011年10月24日星期一

有效溝通的重要

與香港會計師公會之間的誤會和爭議始於我的一篇題為《黑箱作業豈能接受》的文章,此文於10月7日於《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刊登。文章發表很不久,公會寫了一封信給《信報》編輯部,指該文有誤導之嫌,內容失實,而且在未有確定事實前,任意抺黑他人,有違專業人士的操守,同時也質疑我不是公會會員。

就此我寫了一篇回應並於上星期五於本網誌及《信博》發表,而且也寫了封電郵給公會行政總裁兼註冊主任張智媛女士,解釋我寫該文的原因及當中的理據。詳情不在此累贅了,有興趣的話請看《就公會對《黑箱作業豈能接受》一文指控的回應》。

回應發表當晚收到張女士的回郵,看來她已想信我是公會會員,並感謝我過去所提出的意見,並且說以後有任何問題及查詢都可以找她或其他公會同事。而最令我欣慰的,是她表示公會已開展了多種與會員溝通的渠道,藉此諮詢和聽取會員和各方意見,而且也說當中未盡完善,但公會願意聽取會員提出的任何建議,並且會努力改善。

其實我一向認為公會和會員都缺乏有效的溝通,此次與公會之間的誤會和爭議就是一例。想信溝通真的能消除彼此間的誤解和隔膜,很高興看到公會已朝這個方向走。

&&&&&&&&

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

就公會對《黑箱作業豈能接受》一文指控的回應

於本月十四日,香港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兼註冊主任張智媛女士去信《信報》編輯部,指控筆者於本月七日於年青有計專欄內的一篇題為《黑箱作業豈能接受》(以下簡稱"《黑》")的文章有誤導之嫌,並說該文有明顯失實之陳述,而且也批評筆者在未有確定事實前,任意抺黑他人,實有違專業人士的操守。

收到這封措詞強硬,而且由張智媛女士親筆簽名的信件,筆者實在有點受寵若驚,因為原來公會也很在意筆者寫的東西。坦白講,身為一位Blogger,最怕是寫的東西沒有人看,如果看了也無動於中,愛理不理的話,這才是對Blogger的最大懲罰和侮辱。

首先,倘若筆者所寫的《黑》文令相關人士感到不安和尷尬的話,此非筆者所願,也願意為此衷心致歉。在此之前,筆者曾多次撰文寫了一些關於公會和業界的文章,可能因為當中批評的多,讚賞的少,所以令公會及張女士以為筆者是和公會對著幹。可是,身為公會一員,絕對希望公會和香港的會計行業有很好的發展,一味報喜不報憂只有讚無彈的話,實在不是業界之褔,希望公會和張女士明白,筆者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來寫。

就張女士對筆者的指控,筆者有以下回應:

《黑》整篇文章是筆者閱讀了龔耀輝、馬振峰和鄭中正三位於本年九月三十日一篇題為《起來,不願做奴隸的會計師》的文章後,有感而發所寫成的,特別是當中第三段提到:「觀乎我過去參與理事會的親身經歷,6年來,從來未有一次會長是選出來的,全部是經過秘密協商,自動當選。唯一一次協商不成,結果是,挑戰者被大行懲罰,連理事都選不上。黑箱運作,莫過於此。」

筆者於《黑》文第八段說:「豈料身兼公會理事的龔、馬、鄭三位也因現行制度太過「黑箱」,他們也不能知道」,這裡所講的其實就是筆者對上述該段的閱後感,而並非張女士所指,筆者有意令人理解三位理事對會務毫不明暸。

如前面所述,筆者絕對不想,也不願去任意抺黑他人。況且三位理事肯犧牲個人時間來為會務出力,筆者多謝也來不及,可有抺黑他們之理?就以馬振峰為例,每次因公會開會都需要放棄陪伴女兒的寶貴時間,筆者要抺黑他又於心何忍?雖然筆者以筆名來發表文章,但心知若果真的是存心抺黑他人,那必遭網友和讀者唾棄,所以筆者一向行文力求小心謹慎,並且抱著與寫審計報告一樣的態度去寫文章,以珍惜這幾年間所建立的丁點名聲。

另外,在寫《黑》文之前,為避免文章有失實和誤導的成份,筆者曾詳細閱讀《專業會計師條例》當中會長選舉的部份,而且也細閱了公會附例,以及曾盡力嘗試尋找相關的資料,例如,會長的參選資格,評定標準,過往候選人名單等等。可是,翻查了公會網站以及過往的會員通訊幾遍,筆者也未能如願找得到。坦白講,如果不是張女士在信中澄清,身為會員的我,也不清楚公會原來有一份《Council guidelines for election of president》,更不知道原來出選會長必須要在理事會內出任理事三年或以上。

無論如何,筆者的《黑》文並不是針對現任和過往任何一位會長,也不是想和公會唱對台,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通過改革,令整個會長選舉制度更趨公平公正。

最後,因《黑》文所引起的誤會和尷尬,筆者再一次向龔耀輝先生、馬振峰先生、鄭中正先生、公會以及相關人士衷心致歉。另外,也請《信報》編輯部能將張女士的信件一併刊載,好讓各會員透過信內的澄清,對現行制定有進一步的了解,希望藉此大家能在即將來臨的特別會員大會中,投下重要一票。

--------

註:現附上張女士給筆者的信函,當中描述了公會會長選舉的現有程序,閱讀過後令筆者對相關程序有進一步的了解。

HKICPA Letter to Bitter Melon






&&&&&&&&

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

Déjà vu

某日辦公室發生了個小事情,事情本身並不特別,可是,我卻覺得事情發生時的情景似曾相識。其實用「似曾相識」來容易並不貼切,因為我的腦袋肯定地告訴我,這情景曾在夢中見過。

同事告訴我,在外國這叫做「Déjà vu」。八卦心態上維基看了一下,原來中文叫「既視感」。

自懂事以來,我曾發生過幾次Déjà vu,記得初次發生時,當時自己的感覺頑震撼,皆因不是以為自己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而是覺得自己的一生早已被安排,只不過不知為何,自己能早些知曉罷了。

&&&&&&&&

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工作時上網

在最近一次的部門經理例會中,有與會者提議禁止同事在工作時間使用MSN及Facebook,說影響工作云云,但我就不以為然。工作朝九晚六,難道能要求同事整天都專注於工作嗎?真的這樣做的話,他們的專注力必然下降。相反,如果在工作期間容許他們稍為放鬆一下,我認為不但不會影響工作,反而更能提升他們的效率。人就好比橡筋圈,一天到晚死命拉扯,結果只會是斷開或是變得鬆弛沒有了彈性。

記得最近曾看過一篇報導說,有研究指出,讓員工適時上網有助提升工作效率。當然,如果上網時間過長的話則例外。

我一向讚同於工作地方營造寬鬆的環境(一些行業或崗位則例外)。我不介意同事在工作時間上網,也不介意他們圍在一起聊天,因為我深信橡筋圈的道理。不過,工作多年,發覺此管理手法不能用於所有同事,要是遇到那些踢一踢才郁一郁的Theory X,這就不成了。所以,在招聘新人時,我會盡量揀選那性懂得「自動波」的Theory Y。

有人認為工作環境太過寬鬆不好,而且這樣會令同事不怕你,要指揮他們就有困難。這個說法我不同意,我一向認為,身為上司像是領頭羊一樣,應走到最前去「帶領」同事工作,而不是像牧羊犬般靠吠叫來「推」,這就是Pull(其實用Lead較好)和Push的分別。

當然,要做領頭羊也得小心,必須時刻回頭看看小羊們是否跟得上。否則自己一味向前衝,小羊全脫了腳也不知道時反而不好。

&&&&&&&&

2011年10月14日星期五

施政報告是「難得之作」

此文於今天《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刊登。想補充一下,說施政報告是「難得之作」,皆因報告內的措施是十分難得到的,不是大家幾經爭取的話,政府都未必肯採納民意。如果報告是90分的話,至少一半分數是大家,而不是特首及政府的。

--------

施政報告是「難得之作」 (作者: 馬振峰、WYJIMMY、Bittermelon)

行政長官曾蔭權剛於本周發表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相比過往幾年,今年的報告確實是涵蓋面濶以及針對性強。說其涵蓋面濶,因為長者、青少年、低收入人士、勞工、殘疾人士、新來港人士,以至動物全也顧及得到。說其針對性強,因為樓價高企、人口老化、生活困難等幾個大問題,也有一系列措施去專門解決。

如果所有措施真的能完全落實的話,相信的確能做到福為民開。可是,假如這些措施能於幾年前就推出的話,大家就能早點受惠,而不需要在這幾年叫個聲嘶力竭才能爭取得到。

應及早回應市民訴求

例如早年已有復建居屋的訴求,若果當時政府肯聽取民意的話,至少一眾在大市狂升時期入市的市民就不需要捱貴樓了。又例如長者高齡津貼,如果政府於幾年前肯接納建議,讓在內地養老的長者也能領取津貼的話,就能令多些長者早點受惠,不須要他們長途跋涉中港兩邊走。

至於施政報告是否可行性高,筆者認為有待觀察。例如新居屋計劃的定價是以合資格家庭的供樓能力掛鈎,而不是像以往般參考市價,若果市民日後將單位於自由市場出售,如何做到公平則有待政府好好研究。

總體來說,今年的施政報告是曾特首「難得之作」。雖則如此,但還是有不足的地方,扶持中小企就是一例。目前外圍經濟不景,中小企的經營日漸困難,但施政報告沒有提出具體的紓困措施,只輕飄飄地說政府會密切監察外圍形勢變化,有需要時會推出措施去協助他們渡過難關。

此外,施政報告對中產人士,尤其是N無人士的照顧亦欠奉。公屋租戶可以得到兩個月租金的寬免,而綜援人士又例牌地出「雙糧」,但這些都不能惠及N無一族。雖然報告推出了新居屋計劃,但最快要在2014年後下才見成效,所謂遠水難救近火,未能為中產提供及時的支援。

另外,居屋有入息限制,而且以綠表人士居先,對一般非綠表或收入超過3萬元的家庭就未能受惠了。即使合資格申請居屋的家庭,據報也只能負擔得起四至五百呎的單位。以剛好3萬元家庭收入來計算,減去用作供樓的四成收入,每月只餘下1.8萬元用作生活開支。可是,在通脹壓力下百物騰貴,有兒有女又要面對所費不菲的教育開支,但加薪幅度又未必追得上,經濟倍感吃力之餘,生活質素也必須一併下降。

未能解決核心問題

此外,政府對幼兒教育及照顧仍是隻字不提。已有報道指學券的增幅不能彌補幼兒園雜費的升幅,家長的負擔可謂實在百上加斤。加上近十數年仍未正面處理過在職人士照顧小孩的問題,反觀星加坡,當地早已提供充足的地方托兒中心,以便在職父母可以專心工作,這方面施政報告可謂「交白卷」。

另外,眾所周知香港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在可預見的將來,墓地及骨灰龕位的需求將會比目前更加殷切。雖然施政報告曾點出了部分社區人士反對公共建設,認為這是不合理及不負責任的,置社會整體利益不顧,而且也承諾會檢討現時的設施,致力提供更多設施以應付未來的需求,但就缺乏長遠規劃。

至於貧富差距這個大問題,報告只提及要靠投資教育和提高社會流動性等的長遠措施來減少跨代貧窮。可是具體要如何去做就乏善足陳。筆者一向認為,要提高社會流動性,扶持小企業以及改善其營商環境,去為基層市民營造向上望的機會才是辦法。政策一味向金融業傾斜只會適得其反。發展社區經濟似乎是一條出路,但政府卻不肯去做,整份報告也隻字不提。

所謂「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筆者認為曾特首這份施政報告已經做到了前者,但報告中有很多措施都需要由下一屆政府去執行,是否能做到後者,大家還要拭目以待。身為香港市民,希望報告內所有的措施都能盡快全面落實,真正做到福為民開,真的不要再變成「無以為繼」吧。

原文:http://hkyaa.blogspot.com/2011/10/wyjimmybittermelon.html

&&&&&&&&

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

先查清,後行動

因工作需要,公司內很多同事都獲發黑莓手機,通話和數據傳輸費用當然也有公司負責。為了方便工作的同時也能省錢,公司安排每部手機都能採用不同的網絡供應商來致電海外。

某日負責這方面管理的同事走過來,說某同事用了最貴的網絡來打了個幾分鐘的電話,最後公司要為這個通話致電幾百餘元(致電當地的話費,最貴和最便宜的相差十倍),因此建議公司應警告所有同事,不能隨意使用最貴的網絡,並且要向違規者徵收罰款以警效儆。

聽了之後我立即阻止。第一,同事還未搞清楚原因,究竟當事人是無心之失,還是有特別原因需要用上最貴的?例如通話質數,最平宜網絡供應商的話質較差,如果對方是重要客戶或者該通話是很重要的話,當然應用話質較好及較穩定的網絡。

第二,同事是偶然而犯還是屢犯也未搞清楚,貿貿然向所有同事發出警告,反響一定很大。他們或許會覺得公司不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

第三,既然不希望同事使用最貴的網絡,何不索性取消?既然當初決定使用,必定有其原因。留下來但又不讓同事用,負責管理的同事也有責任啊。

坦白講,如果這餿主意是由剛出來做事的小伙子或小女孩提出還可以諒解,可是,這位同事的年資實在不輕,很難想像如此年紀做人做事依然是這樣不成熟。

&&&&&&&&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黑箱作業豈能接受

此文刊於今天《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

--------

黑箱作業豈能接受 (作者: Bittermelon)

上星期五,本會的龔耀輝、馬振峰和鄭中正合寫了一篇題為《起來,不願做奴隸的會計師》的文章,分析「一人一票選會長」這會員要求。三位都是現任會計師公會理事,在文中道出了目前選舉的種種問題。筆者身為公會的一份子,也想透過此專欄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坦白講,直至執筆這一刻,除了知道公會會長是位男士以外,筆者連他姓甚名誰也記不起,更遑論清楚他有什麼功績和建樹。

會長是何許人也不知道,筆者當然要負上大部分責任,但相比其他專業組織,與公會會長曝光率奇低也不無關係。相反,行政總裁兼註冊主任則比會長活躍得多。

會長就是領頭羊

此外,會長的職責是什麼?權力有多大?與行政總裁及副會長如何分工等?以為這些資料必定能在公會網頁內找到,可是,找了好半天,除了《專業會計師條例》及附例中曾提及過會長的產生辦法,以及公會的附例和財務報表須要由會長簽署外,居然什麼資料也找不到。

既然不清楚詳情,惟有以字面去理解。根據中文版維基所示,會長即是「一會之長」,在一般情況下是指某團體的代表,其職責有時相當於主席。根據英文版維基所載,會長President一詞沿於拉丁語praeses,有坐於最前端(seated in front of)的意思。以詞形變化來看,President是「the one who presides」,意指具有管轄、指揮、帶領能力的人。歸納起來,會長即是公會之首,負責領導和管理公會。

會長其實是我們一眾會計師的領頭羊,稱職的會長會以其聲望和會員所給予的信任去領導我們。一旦前路受阻或遇上猛獸如獅子、老虎、豺狼等,他會鼓起勇氣帶我們走出險境;倘若前路不明或出現分岔,他會憑經驗去選擇,引領我們去走正確的道路。

既然會長是領頭羊,而且關乎3萬會員和1.5萬名學生會員的福祉,此職位如何產生就至關重要。根據《專業會計師條例》,會長目前是通過公會理事互選產生。可是,誰有資格參選,當中以什麼標準去評定,誰曾參加過競選等,會員無從得知。

以為眾理事一定清楚了吧,豈料身兼公會理事的龔、馬、鄭三位也因現行制度太過「黑箱」,他們也不能知道。坦白講,得悉此事後,筆者實在震驚,相信一眾會員也有同感。

間選只是藉口

有人說現時會長是通過間選產生,做法沒有問題,還以立法會主席一職來做例子,試圖將現行的制度合理化。誰不知這是大錯特錯,一來立法會主席名為間選,其實也是通過各黨派之間的協商和角力所產生,二來主席的職責是要確保議會順利運作,令每位議員都能發揮監督政府施政的角色,以符合市民的期望,跟會長的職責完全不相同。

一言敝之,主席是一會之首,其角色是維持議會內的秩序與運作,而會長則是一會之首,代表和領導整個團體。

如果要類比的話,用特首一職更為合適。因為兩者都是整體的代表,肩負着領導的重任去滿足眾人的期望。2017年我們將可享有普選特首的權利,反觀香港的會計師,會長選舉制度還停留在殖民地時代,要一人一票選會長,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實現。

目前的選舉制度是絕對不能選出領頭羊的,惟有經過競選的試煉,我們才能找到才德兼備而又服眾的人去擔任會長。雖然執筆之時還未知道特別會員大會何時能夠召開,但筆者一定不會再像以往般沉默,這次必定會用手中的一票,為自己及業界的未來去投贊成票。你呢?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com/2011/10/bittermelon.html

--------
相關文章:就公會對《黑箱作業豈能接受》一文指控的回應

&&&&&&&&

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

公會USB手指

昨天收到公會的郵件,內有一只USB手指。這手指是公會今年送給Authorized Supervisors(AS)的紀念品。論實用及漂亮程度,我最喜歡今年這個。手指容量有4GB,最滿意是用料,表面用上了黑色仿真皮來製造,加上白色的粗線和刻有QP logo的銀色金屬扣,大方得體。不知公會那位有這般高品味,揀選此東西做紀念品?

記得前陣子曾收過一個碩大無朋的Mouse Pad做AS的紀念品,那件東西仍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雜物架上。今次這件小玩意就不同,開封後已第一時間拿來用了。

&&&&&&&&

2011年10月3日星期一

內審再看雲端

多得艾力兄在《內審看雲端》一文中的留言提醒,當講IT安全性時,主要是講三個範疇,即是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完整性(integrity)。詳情就不在此累贅了,有興趣的可到維基去看。延續上一篇文章,這篇我想在雲端保密性及可用性這方面,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雲端其中一個好處是減少用戶終端的負擔,例如現在的網上銀行服務,用戶只要使用一部流動設備例如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處理日常的理財事項。但這個好處也是壞處,因為流動設備體積細小,而且保密性也沒有其他機器如電腦般高,一旦遺失了,機密資料就相對容易外洩。

另外,目前很多地方都設有WiFi免費上網服務,但是這些免費WiFi大多沒有加密,若果通過它來連接雲端,傳輸內容就很容易被有心人截取。

另一個問題是電量。流動設備的電池容量雖然已上升了不少,但仍然不能滿足數據傳輸的需求。就以手機為例,如果數據傳輸功能全開的話,半日左右手機就要充電了。

至於可用性,流動設備可以通過2G及3G等的網絡來做數據傳輸,可是與固網相比,傳輸速度相對較慢。

所以,當企業要走雲端這個方向時,內審至少應留意以上幾個方面的風險。

--------

相關文章:內審看雲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