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向回購領匯說不

本文於今天(7月20日)《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刊登。

--------

向回購領匯說不(作者:Bittermelon)

若果一只玻璃杯打碎了,大概你會買一只新的來代替,對吧?假若有人和你說,他要用萬能膠把它黏合還原,你會怎麼想?

新任特首梁振英先生早前曾說過,上任後會研究回購領匯(823)是否可行,當時筆者心想,只是研究又不是真正落實,不用杞人憂天。及至最近不斷有政客甚至立法會議員支持回購,筆者就愈來愈擔心,因為現實中竟然有人肯不惜工本,企圖把已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逐一黏合去將水杯還原,況且這些「工本」是港人的血汗錢,他們豈不是慷他人之慨?

埋單計數倒貼400億

首先,要回購領匯就需要資金。筆者就和當年支持領滙上市的人算一算「賬」。領匯於05年上市時市值約267億。好了,現在後悔了,按領匯本周四收市價每股$32.8計算,領匯的現有市值大約是744億。將此數與當年的267億相減,一來一回就是477億,即是政府需要倒貼近四百幾億公帑去回購。744億這估值不能說不高,但只能怪自己當初教兒不善,要送給老外調教,現在兒子學成歸來卻説學費過高,道理是説不過去的。

按領匯披露的資料,目前領匯的主要持有人是機構投資者,假設他們自05年上市時一直持有領匯至今,他們的投資回報足足179%,是回購的最大得益者,公帑就此「白白」給他們賺了。況且,假若市場得悉政府真的回購的話,必定有炒家把股價抬高而令市值大升,若到時升至千億,還回購不回購?

有說「貴買貴賣」,只要買回來的領匯是物有所值也不是問題。可是,目前領匯的市盈率7.7倍,而市值是基於市場期望領匯將來會有更高的盈利;但回購的目的是讓領匯不加價,將來的盈利必受影響。即是說,用744億買回來的領匯必會即時貶值。用生猛海鮮價買一條快死的魚,誰都知道不化算吧?

領匯加租要回購,港鐵(066)經常加價莫非又要回購?那麼東、西兩隧又如何?還有中電(002)、電能(006)、煤氣(003)、電盈(008)等的公用服務呢?一旦加價就要回購?雖則香港的財政儲備有6000億,我們能回購多少次?當然,倘若當年有份支持上市的政客肯承擔這一筆賬,筆者相信不單獲得市民掌聲,更能在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贏盡議席,他們不妨考慮一下。

公眾批評領匯不應瘋狂加租,我認為是找錯對象罵錯人了。上市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爭取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站在公眾立場,當然可以批評領匯在巨額盈利下還加租,是妄顧社會責任和不合理。但何謂「合理回報」呢?市民可能認為5%叫合理,但站在股東的角度,他們可能嫌50%也太少呢!所以,問題不是領匯應不應瘋狂加租,而是領匯根本不應該上市。與其批評領匯,倒不如批評那些被利益沖昏頭腦而去支持上市的人吧!

回購之外的選擇

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不能「還原」的,就像碎了的玻璃杯,即使用萬能膠黏合好,也不能回復原來的晶瑩剔透。所以,回購並不是好辦法。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利用現有和將來新建的公屋商場去引入競爭。就算不成功,至少也能向小商戶提供一個較廉宜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再者,既然我們可以有「居者有其屋」及「租者置其屋」等的計劃,為何也不嘗試推行「租者有其舖」呢?

動用公帑去扶持小企業小商販去經營,總好過讓投資者「白賺」了吧?況且多些小商舖,就能讓巿民得到連鎖店以外的選擇。

有人質疑政府不應補貼經濟活動,但我們的競爭對手新加坡近年就推出「中小企業現金補貼」計劃,每年向合資格的小企業發放一次性的現金津貼,幫助他們應付不斷上漲的經營成本。為甚麼人家可以,我們就不能呢?

有學者提議政府可以回購一部份領匯的股權,從而用大股東的身份去影響領匯的運作。這個方法似乎比全數回購好。可是,領匯始終是上市機構,管理層同時也要向小股東負責,假若領匯因政治因素而影響盈利,對小股東並不公平;公衆也不願見翻版港鉄可加可減票價機制的鬧劇吧!

有立法會議員說回購領匯相當於要政府認錯,但知錯能改總比死不悔改值得尊重。筆者深表讚同,而且覺得此話不單適用於政府,也適用於當日支持領匯上市,但現在卻反過來說要回購的人,不過認錯的方法笨拙而已。筆者謹此公開呼籲支持回購的人在這問題上多聽意見,不要盲目支持,重蹈當年錯誤支持領匯上市的覆轍。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

&&&&&&&&

28 則留言:

  1. 可是,領匯始終是上市機構,管理層同時也要向小股東負責,假若領匯因政治因素而影響盈利,對小股東並不公平;公衆也不願見翻版港鉄可加可減票價機制的鬧劇吧

    如果政府=citizens, 即係citizens 係大股東, 點解只係要去小股東而唔係大股東公平?

    回覆刪除
  2. 早有同瓜瓜大講過,如果真係回購而又被逼減租,有關回報肯定會再低,一乘埋回購價差異更大,到時又會有政治家曰政府管理不力浪費納稅人金錢了!

    回覆刪除
  3. 「領匯於05年上市時市值約267億。好了,現在後悔了,按領匯本周四收市價每股$32.8計算,領匯的現有市值大約是744億。將此數與當年的267億相減,一來一回就是477億,即是政府需要倒貼近四百幾億公帑去回購。」


    筆者未計每日市民在領匯旗下商場,因租金大升而多付的成本。未計物種選擇減少而使生活乏味之成本。

    未計大公司進駐商場,領匯大幅加租下,趕走原商戶,使其及顧員失業之成本。亦未計因此而減少整體僱主之人數,僱員選擇減少下,其議價能力下降,使工資下降,收入減少之成本。更未計那些因此而失業要政府用公堂救濟之成本。

    未計香港人創業機會減小,缺乏磨練機會而減低香港人整體技能之成本。

    未計每年領匯賺錢,派息予海外投資者之成本。因這些錢本來會留在香港流轉,潤澤香港本地經濟。

    以上所述,相比那四百幾億,就是香港人每年所付之成本。領匯維持上市,香港人每年都要俾。

    成本有implicit cost及explicit cost。希望筆者下次分析公共政策 (其實私人都係) 之 cost 及benefit時,不要只計explicit cost而不顧implicit cost。

    回覆刪除
  4. Hi, may i ask how to perform a IT audit?

    回覆刪除
  5. 我覺得有樣野幾有趣,就係用腳投票既消費者。

    冇領匯,租金低但消費者少,有領匯,租金增加但消費者多。

    作為一個整體睇,就係消費者既選擇導致部分經營者被淘汰,然後又有經營者加入。

    就咁睇我覺得,領匯上市,打破左政府管制,引入競爭者。雖然呢個結果令好多舊商戶老字號消失,家陣不斷認為消費者選擇錯誤,只選擇新商戶不選擇老鋪,但如果有日真係回購令時光倒流,咁減少消費者既選擇,又係唔係同香港人既自由選擇價值觀相違背?

    回覆刪除
  6. 匿名君,

    IT audit範圍廣泛, 相信不能三言兩語可以在這裡講解.或者這樣說吧,和其他audit一樣,做IT audit前,首先需要訂出audit objective, 再根據它們而找resources去做.假設你是accounting / finance background而對IT只有general acknowledge的話,而你的公司未曾進行過IT audit的話,你可以先進行一個general IT control review, 在比較高的層次來看公司的IT cntrol如何. 再根據review 結果, 找出日後需要重點audit 的地方.

    舉個例子,若你在general IT control review 中發現公司沒有data security policy, 而在抽查中發現有些系統是用common password 的話, 那麼你可以在下一次audit時,就為那幾個core systems做專項的security review.

    以上是一個比較practial的做法, 不過還需要按公司的自身情況來考慮. 你有興趣的話, 不妨給我email, 大家再討論一下.

    回覆刪除
  7. CM兄,
    我就咁睇,領匯商場本身主要係服務公屋和居屋居民,我自己都住過公屋和居屋,坦白講,我係在無得揀既情況下去幫親屋村的商店的.除非公屋和居屋位於市區,否則你只能在屋村內商店購物,
    所以,就算佢地係新舖或老舖,都係無得揀.

    況且,領匯上市而打破左政府管制係咪好事,信奉市場經濟的當然話好,但現實中,就因為老舖不夠連鎖店的財力去競爭,結果摺完一間又一間,是否好事呢?

    有無發覺, 現在做得好的老牌食肆, 大多數因為有自置物業才得以經營, 不過呢, 聽說某老字號專賣苓膏的也受不住"引誘",要把店舖關掉而將舖位出租...哎, 又少了一家老店了. 當全香港都是連鎖店時(其實現在已經差不多是了),我們又有多少選擇?

    回覆刪除
  8. 第一位匿名君:

    由於市民(間接大股東)想領匯唔好加價,但小股東作為投資者,必然係想加價的,所以才有對小股東不公平這一說. 當然,小股東可以出售股票手段來"反對".

    回覆刪除
  9. 多謝瞎子君的賜教,對瞎子君的留言,我有幾點想回應一下.

    首先,拙作《向回購領匯說不》只是想用一個比較易明的"計算"去講出回購領匯不化算的地方. 瞎子君建議用全面的cost & benefit去分析,這個我深表讚同.

    不過,若要認真計算,而且已此來做回購與否做定論的話,恐怕計算出來的結果未必如你所願.就好像您列舉出來的這個impact:

    "未計大公司進駐商場,領匯大幅加租下,趕走原商戶,使其及顧員失業之成本。亦未計因此而減少整體僱主之人數,僱員選擇減少下,其議價能力下降,使工資下降,收入減少之成本。更未計那些因此而失業要政府用公堂救濟之成本。"

    您講的只是反面,但同時也有正面呢!例如趕走原商戶,但引入新商戶,新商戶也會請人,所以"顧員失業之成本"可以offset. 至於"減少整體僱主之人數"是對,可是,僱員是否因選擇減少下,令其議價能力下降呢? 這就不敢苟同,至少香港現在有最低工資. 況且,一般來說,一家老店的僱員福利好工資高些,還是連鎖店的福利好工資高呢?

    以上純粹討論會,如有任何不對,煩請指正.

    多謝您的留言和建議,我獲益良多 ^_^

    回覆刪除
  10. 多謝筆者之回應。但筆者只回應了一點,未知筆者如何分析其餘三項之成本?

    1. 每日市民在領匯旗下商場,因租金大升而多付的成本。未計物種選擇減少而使生活乏味之成本。

    2. 香港人創業機會減小,缺乏磨練機會而減低香港人整體技能之成本。

    3. 每年領匯賺錢,派息予海外投資者之成本。因這些錢本來會留在香港流轉,潤澤香港本地經濟。(領匯五年來已派了一百億予投資者)

    回覆刪除
  11. 苦瓜兄:

    曾幾何時我想好認真咁寫下少少領匯觀察,之不過實在無暇。簡單講,我咁睇:

    1. 我未住過公屋,但亦曾經常出入公屋商場,個人觀察係,房委年代,商場人煙比現在稀少(甚至認為係不爭事實)。

    2. 人煙稀少代表不受“多數”消費者歡迎。

    3. 個別店鋪係受歡迎,但大部分店鋪唔係。

    4. 資本市場又好,經濟法則又好,以往模式係長期租客受惠,但呢批舊店鋪大部分並不受消費者歡迎。受惠既店鋪係老闆,以及小量僱員。

    5. 家陣係連鎖店,有規模者、懂經營者佔優

    6. 僱員人數比以往舊店鋪多好多。舊店鋪僱員不論何種原因,被市場淘汰(技能要求、年齡)。(正如苦瓜所問,究竟老店工資高,定係連鎖店工資高?我覺得,前者係,賓主情誼可能較好,但後者提供更多年輕人就業,孰輕孰重?)

    7. 舊店鋪之所以能夠生存,固然係因為政府管制、亦係因為官僚、亦係因為商場環境。(留意,大部分得益既,唔係受歡迎店鋪)

    8. 個人認為,大部分人唔鍾意以上7. 呢d “元素”既存在,不過情感上認為老店反映左小市民生存空間,需要支持。之又,隨左領匯呢個最突出既目標,仲有邊個敵人?

    9. 續5. 雖然係連鎖店,但人流多左,已經反映左消費者選擇,所以話選擇少左呢個觀察,我覺得唔合理。又或者,係偶然懷舊果刻,會覺得少左選擇,但日常消費,其餘消費者寧願係領匯商場入面揀。總體而言,選擇一定係最適合現今消費者。

    10. 響領匯消費可以有幾個原因,一,年輕人唔會跟你懷舊;二,移民人口唔曉你懷乜舊;三,以往商場令居民自給自足,因為佢地已經日日懷舊,係區外人先有呢種情懷;四,外來探親拜訪者唔會響呢個時候懷舊。

    11. 最後一點,我想話,領匯促進左地區與地區之間既交流,以往舊商場既氣氛會阻隔埋呢種交流。我好buy 呢一點。

    12. 資本主義最大既功勞(之一),唔係鼓勵上進,而係促進交流。(所以強國要鎖國、鎖港。)

    13. 地價升租金升不能免,但唔係領匯造出黎既(我認為),呢樣要分清楚。撈埋一齊睇,唔係對領匯上市唔公平,而係容易令人誤以為解決領匯,時光倒流,就可以搞掂曬所有情感衝擊、令競爭更公平。呢個睇法,我絕不同意。

    14. 試答瞎子1.:假設物種真的減少,但人流增多,這個於我,代表以往很多物種在實際競爭環境中“需要”被淘汰,只是因為物種被政府及架構保護,所以社會通過供養政府及架構去避免物種被淘汰。情況有如養熊貓。成本就是百萬元一年一隻。

    15. 試答瞎子2.:房委管理時期不見得香港人創業成本減少,當年根本唔可以比任何創業者進場,而商場環境亦唔能夠確保新創業者可以成長。於我睇完全相反,“磨練”唔係靠降低入場成本所得,而係靠荊棘滿佈既環境。

    16. 試答瞎子3.:比海外投資者賺錢,點解會係成本?咁比海外投資者蝕錢,唔通係社會盈利?一切投資,社會最大的盈利係交流,而唔係金錢利益。塘水滾塘魚根本唔可能令社會得益,以為水塘等於大海呢個觀念,我認為就係香港最大的社會成本。(偷換概念:所以我反對國民教育,支持歷史教育)

    17. 簡單總結。個人後知後覺既意見係,領匯對於香港最大既損失,唔係私有化,而係政府響整個上市安排,並無從中為社會取得最大利益or 平衡,一心諗住賣斷算數。但我相信,上市前,根本無人預計到香港會有咁既一日。

    18. 百年老店,唔係一個老字,就值得保留。新店例如759阿信呢d 鋪頭既出現,又代表乜?自己行將半百,我會希望一直都係年輕人年輕店既世界,縱使我對某d老店幾咁覺得可惜,對某d新店幾咁厭惡。

    回覆刪除
  12. QA, QC is different with internal audit?

    回覆刪除
  13. C.M兄,家裏的水喉壞了,去屋邨雜貨舖買條新的,是生活所需,還是消費?我想這個理由已可回應你大部份的論點了。

    正常社會,是人為物為錢而服務,還是錢和物為人服務呢?希望諸君想清楚。

    荀子:「聖人制禮義,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二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錢穆先生在「中國歷史研究法」有此解說:「荀子主張,我們的物質欲望不可超過現有的物質限度。當然現有的物質限度亦須能適應現有人之物質欲望。在此兩者間,須能互相調節。使人的內心欲望與外在物質生產,雙方相持而長。荀子此番話,亦是一種人文本位的經濟理論。

    可以說,中國人一向的經濟理論,都是以人文主義為立場,或說是以道德主義或禮義主義為立場的。人生的欲望,本可無限地擴張提高,但欲望無限提高,並非人生理想所在。若使物質經濟常追隨於人生欲望之後,而亦求其無限提高,此將使人生永成一無限。無限向前,卻是無限的不滿足,與無限的無休止。此將是是人生之苦痛與禍害,決非人生之幸福與理想。故領導人向前者, 應屬之於道德與禮義,不應屬之於欲望與經濟。人之種種欲望與物質經濟,同須受人生理想與道德之領導。」

    回覆刪除
  14. 瞎子兄,

    那你認為一年一次壞水喉,還是一月一次與父母喝茶,甚至一星期一次全家晚飯,那種才是生活所需?何况更換壞水喉的,不是家中兩老,而是"知定"的水喉佬?

    我固然明白你所quote古聖之言之意,不過往往這種人文立場,并未显著成就人,卻導致有此千年历史,你認為何解?

    而且,你不要以為附庸風雅者,必重利輕義,以為領匯的存在合理者,必以人為物為錢服務,太輕率了。

    人的出奇,正因為一加一不等于二。施,絕不一定換來你所願的結果。有時,也很多時,对于有手有腳有能力的人,環境的缺乏,才可以成就人。而你不要看錯,我說的是環境,不是蓄意的掠奪。

    回覆刪除
  15. 我有時不禁問,何以"消费"一詞,已經與"無謂/多餘/奢侈"同義?你不覺得奇怪的嗎?

    回覆刪除
  16. 收聲啦低能gay cm!

    回覆刪除
  17. 回樓上匿名君,

    本來呢,閱畢CM兄和瞎子君的精彩討論後,心情是何等興奮,怎料看到你短短幾隻字的留言後, 興奮心情就被你破壞得無影無中...哎!

    講真,我的想法和CM兄不同,但我不會著他收聲,因為各人有不同想法是正常,若果人人都想法一樣,我才覺得奇怪.

    既然你不喜歡聽到不同的聲音,建議你到北韓去,相信那裡會適合你.

    回覆刪除
  18. 回2012年7月23日 下午10:58的匿名君,

    QC/QA有別於IA, 前者主要用是operation的一部份,主要負責檢查output的質量是否達標, 後者則是獨立於operation,主要協助管理層去管理風險. 總括而言,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功能.

    回覆刪除
  19. CM兄/瞎子君

    多謝你們的精彩留言,容我先細閱才回應你們.

    回覆刪除
  20. 瞎子君,

    我嘗試回應你其餘三項觀點.

    1. 每日市民在領匯旗下商場,因租金大升而多付的成本。未計物種選擇減少而使生活乏味之成本。

    我不太同意這一點. 首先,因商戶租金大升而將成本轉嫁於消費者,受苦的當然也是消費者.不過,假設這些新商戶是大型連鎖店,消費者多付出不單是物價本身,還有其他舊商舖不能提供的額外服務,例如商品種類(可能)較多,購物環境好些,店員服務態度好些等等. 另外, 生活乏味如何去qualify,實在有待研究呀!

    2. 香港人創業機會減小,缺乏磨練機會而減低香港人整體技能之成本。

    香港人創業機會減小我深表讚同,但是否因此就會造成"香港人整體技能下降"呢? 我就不同意了. 因為創業機會減小只會影響創業的技能. 反過來說,因為多了連鎖店,就業機會增加,按你的邏輯,就業技能自然也增加. 所以,你只可以說"香港人創業技能下降",但同時"香港人就業技能提升",對嗎?

    不過你這點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因為創業機會小了,港人(特別是學歷較低的人)向上流的機會就會減少,很多人都只能一世和大財團打工.當一個地方,大部份人都只能為少數財團或人打工,社會發展必然不會好.

    3. 每年領匯賺錢,派息予海外投資者之成本。因這些錢本來會留在香港流轉,潤澤香港本地經濟。(領匯五年來已派了一百億予投資者)

    派息予海外投資者看來會造成資金外流,不過,若我沒有記錯,這些海外投資者很多都是投資基金,最後的基金單位持有人有多少是香港人呢? 例如我們的MPF是否持有領匯呢?若有的話,港人也得益呀. 況且,這些錢未必能全數留在香港流轉,因為資金不會無端端流轉的,必須要有供求有市場才會流轉. 即是說,若果沒有領匯加租,就不會有大型連鎖店進駐,沒有連鎖店進駐,就沒有物價上升,沒有物價上升,居民就不需多付價錢,不需多付價錢,領匯就沒有錢去派息,沒有錢去派息,即是根本沒可能創造資金去流轉.

    最後我只想講出一點,領匯這事已經不能挽回,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重整現有公屋居屋商場,以及設法推出措施去改善中小企的經營環境才是上策.

    回覆刪除
  21. CM兄,

    基本上你所講既都係有理而且我也同意.凡事都有兩面,不會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

    同意你說在領匯問題上,政府沒有為社會取得最大利益/平衡,但當時其實的確有人預計到領匯今日的作態,因為領匯今日的作態是市場經濟必會做的事,所以當年才有人去阻止領滙上市. 只不過, 沒有人肯聽罷了.

    回覆刪除
  22. 筆者:

    多謝你的回應。

    1. 你提到商品種類(可能)較多,惠康百佳要上架費,又賣自己牌子,如「康之選」,所以香港人選擇肯定是少了。買栗米片,只有大牌子如雀巢,還有,豐澤賣豐澤牌電器。太多例子了。如果我係老細,見到自已尐鋪壟斷左銷售,都會咁做。

    冒味問一句,筆者是否有工人代勞買日常生活用品?因為自已買,或者問下尐要照顧家頭細務之家庭主婦,都會有我以上之答案。

    另外,小鋪嘅人情味好尐,定Ok便利店個隻,五個六一排xxx要唔要嘅機械式嗌咪服務好尐,高下立見吧。


    2. 連鎖肯定是分工的,小鋪肯定是一腳踢的,一腳踢肯定比分工,更能提高技能。

    3. 當初IPO海外認股係佔絕大部份,除非班基金現在賣哂比香港基金,否則資金外流是必然的。不過領匯長升長有,我係外國基金一定唔會賣。

    的確無加租,就唔會加派息,使資金外流。所以反過來,如果當年無上市,所有派出去嘅利潤,大部份都仍然會留在香港人袋中,又或流轉予本土經濟。

    政府回購領匯就是挽回之法呀。

    回覆刪除
  23. CM兄,現時香港環境的缺乏,正正就是大財團和政府壟斷所造成。而此是有目共睹的。

    回覆刪除
  24. 瞎子兄, 我的名字是Bittermelon, 你叫我做苦瓜也成, 但我不是"筆者".

    其實我也不想在文章中自稱"筆者",總覺得簡單用一個"我"字就可以. 但是這篇文章是刊於《信報》,他們對文章的用字有統一的規範,所以不得不跟隨. 若不是刊於《信報》的文章,我全用"我"的.

    其實討論至此,你我都不想要領匯,大家唯一不同就是如何挽回. 我的論點已講過了,再用公帑去個回購只會錯上加錯.無論如何,你的觀點我是尊重的,不過我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也很高興與你近日的交流.以後請多多指教^_^

    回覆刪除
  25. 瞎子兄, 我的名字是Bittermelon, 你叫我做苦瓜也成, 但我不是"筆者".

    其實我也不想在文章中自稱"筆者",總覺得簡單用一個"我"字就可以. 但是這篇文章是刊於《信報》,他們對文章的用字有統一的規範,所以不得不跟隨. 若不是刊於《信報》的文章,我全用"我"的.

    其實討論至此,你我都不想要領匯,大家唯一不同就是如何挽回. 我的論點已講過了,再用公帑去個回購只會錯上加錯.無論如何,你的觀點我是尊重的,不過我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也很高興與你近日的交流.以後請多多指教^_^

    回覆刪除
  26. 瞎子兄,多謝你既留言就真:)

    回覆刪除
  27. 瞎子兄,多謝你既留言就真:)

    回覆刪除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