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臉書」看到一幅圖片,內容是香港老牌百貨公司先施(244)於1943年的財務報表。就圖片中所見,整份報表是以毛筆手寫而成。細看資產負債表,當時先施的資產總值是982萬元,而損益表顯示,當年的純利有400萬元。
不過,由於當時香港正處於日治時期,而且在數位欄上見到有「円」字樣,相信報表的貨幣單位應是日圓。在維基找了一下,當時港元與日本軍票的兌換價是4:1,若以此來計算,估計當時的資產帳面值大約為3,928萬元,以現時先施市值大約是3.96億元來做比較,70年後的今天,先施帳面升值了10倍。
不過,當時的經濟處於混亂狀態,全國通脹率達到245%,若去除這些因素,升值倍數相信肯定更高。
根據先施的官方網頁和維基的資料所記載,該公司自1900年已經成立,再查看公司註冊處的紀錄,發現目前於主板上市的「先施有限公司」,則是於1919年成立,當時公司的註冊名稱,只有英文字樣,直至1974年,才加入中文名稱。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註冊處給予先施的公司編號,是個三位數「262」,而目前最新的公司編號,則已經是「18」字頭的七個位數字,由此可見,該公司果然是歷史悠久。
一家企業,能夠生存超過一百年,其實真的不容易,不說別的,單是經過戰亂仍然可以屹立不倒,已經是相當難得。
再翻閱他們最近的財務報告,該公司於2011年至2012年度虧蝕了855萬元,而2012年至2013年度的上半年,則虧蝕了1,238萬元。雖則如此,論賺錢的能力,他們其實不算弱。
就好像顯示盈利能力的毛利率,該公司於2012年至2013年度的上半年,就有65%,過去兩年,也可以維持在此水平。雖然存貨周轉期有點長,在2012年至2013年度上半年是173天,但應付周轉期達到221天,相減之後,再加上5天的應收帳周轉期,還剩下43天,可以把資金用作投資。
應付帳周轉期長,相信是受惠於寄賣和專櫃銷售。其實專櫃是一盤很好賺的生意,自己不用掏錢去進貨,只需提供地方,以及後勤支援給貨主便可,當貨物賣出後先把錢穩袋,扣起佣金後才支付餘款,每月的現金流因而相當強勁。
由於2012年至2013年度的中期報告比較簡單,看不到專櫃的份額。不過,從2011年至2012年度的年報所得知,在先施百貨業務的4.9億元 營業額當中,其中64%是來自售賣自家貨品的,而寄賣和專櫃銷售則佔36%的比重。扣除各項開支之後,百貨業務的溢利達到4,196萬元,溢利比率接近9%。
再看看先施的流動資產和負債比率,於2012年8月底的結算日有2.8倍,流動性屬於健康水平,難怪他們有不少金融資產,截至2012年8月,相關資產有2.5億元。
不過,雖然於2012年至2013年度的上半年,其中利息及股息等收入合共有833萬元,可是在證券買賣方面,卻錄得有1,769萬元的虧損,主要原因是對市場公允值調整所致,這也是百貨業務的溢利被蠶食,致使先施於2012年至2013年度上半年出現虧損的原因。
其實2011年至2012年度的情況也差不多,百貨業務貢獻了4,196萬元的溢利,而利息及股息等收入也共有2,224萬元。可是,期內在證券買賣方面,亦出現了2,726萬元的虧損。
此外,該公司還有兩筆海外投資,是需要做減值撥備,其中包括一家美國軟件開發公司的1,930萬元減值,以及來自中國內地酒店項目的954萬元撇帳,再加上聯營公司虧損等項目,該公司於該年度的溢利,便出現855萬元的虧損。
換句話說,若他們只要守住本業不作其他投資,溢利是頗可以的。當然,現在這樣說,則有點馬後炮,若一家企業只著重單一業務的發展,一旦經濟逆轉時,就可能出現大麻煩。所以,在主業發展以外,搞其他投資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章來源:AM730 2013-01-10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