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提及過,根據2012至2013年度上半年的數據來分析,CEC國際(759)旗下的「759阿信屋」零食和食品零售業務,似乎「旺丁不旺財」。雖然零售業務的收益有3.5億元,毛利有9,657萬元,因而帶動CEC國際的總體收益和毛利分別急升66%和81%,但扣除分銷成本及行政開支後,零售業務的經營溢利只有450萬元。
金額低,比率也是一樣,經營溢利比率只有1.3%,較電子元件製造業務的4.4%低。若果再扣除用於擴充店舖網絡的借貸利息開支,相信阿信屋的經營溢利及其比率會更低。如何才能提升阿信屋的經營溢利呢?若是一般零售企業,會想盡辦法去提高毛利率。阿信屋目前毛利率只有27.5%,較一般零售為低,似乎有加價空間。可是預期阿信屋不會這樣做,因他們的賣點是「薄利多銷」。
顧客肯幫襯,就是因為相同貨品,在阿信屋購買,會比別的地方便宜。若不能以低價作招來,除非所售賣的東西,在別的地方找不到。所以,若要提升經營溢利,絕不能打售價的主意,一旦將售價提升,與競爭對手的價格差距就會收窄,競爭力必然大減。
不能加價,唯有從採購方面入手,阿信屋的貨源,主要是依靠海外供應商,來自日本的相信不少。近來日圓匯價不斷下跌,預期銷售成本將下降,因此能改善毛利。可是,阿信屋也有部分採購需要以人民幣作結算,人民幣近期持續升值,則令成本上升,管理層亦已表明,有需要時將以遠期合約做對沖。
另外,來貨要平,就必然要直接找廠商供貨,免除批發商中間的成本。可是,採購數量必定要夠多,否則廠商是不會供貨的,加上零食又有食用期限,所以散貨必定要快,這也解釋為何阿信屋近年不斷開設新店舖。
根據中期報告,阿信屋目前仍未得到本地主要經銷商供貨,主要依靠法例容許的平衡進口模式(即水貨)取得貨源。這意味除了匯率波動風險外,阿信屋還要面對缺貨風險。因海外採購運輸需時,若貨物數量訂得過少,店舖就沒有東西可賣,訂得過多就有庫存風險,特別是食物有食用限期,其風險更加大。
此外,近來因自由行關係,「打擊水貨」之訴求不斷高漲,雖然阿信屋的經營模式與此全無關係,但若競爭對手藉此來大造文章,企圖令政府收緊或限制平衡進口,是否殃及池魚也未可知。至於要提升經營溢利,就要依靠「多銷」來彌補「薄利」的損失。阿信屋銳意擴充銷售網絡,例如於本年度上半年,分店已由71家,增加至111家,於本年1月,再增至117家,筆者認為方向絕對正確。不過,有人擔心他們會過度擴張,其實只要店舖管理得宜,公司不胡亂借貸,並且嚴格遵守預算,相信問題不大。
提升顧客人均收益也很重要,目前阿信屋設有VIP卡制度,卡主享有折扣優惠。筆者認為,若能推出優惠去吸引顧客買多一些,如多買多折扣,或能提高人均收益。
另外,最近不時見他們選出幾樣貨品做大特價,如某日本牌子果凍,在日式超市要賣20元以上,實在不捨得買來吃。不過,阿信屋在去年推出優惠,每個只賣9.9元,當時就引起哄動,朋友們紛紛購買5至6個,放在家中和辦公室的雪櫃內,留待慢慢享用。類似推廣不妨定期多做一些,以我為例,每次幫襯都不會只買一款東西,此舉應能吸引顧客定期光顧。
說到借貸,根據中期業績報告所顯示,目前阿信屋主要依靠銀行的短期借款來擴充,雖然現時利息仍處於低水平,但利息開支蠶食溢利,本年度上半年利息開支已經634萬元,佔整體經營溢利的52%。由於阿信屋的經營模式是「薄利多銷」,賺的都是「辛苦錢」,個人認為不宜利用財務槓桿去做擴充,因借貸成本高,風險也高。所以,增加股東資本是較好的出路。
CEC國際早前已澄清,未有計劃將阿信屋分拆。然而透過股東集資來籌措發展資金,自主性較強,財務風險也較低,CEC國際不妨認真考慮。阿信屋的故事,反映港人逆境求存的拼搏精神,要好好加油呀!
文章來源:AM730 2013-02-26
&&&&&&&&
請問版主會否覺得阿信屋應該將焦點放在貨品的種類上?因為本身及身邊的朋友覺得阿信屋吸引的地方不是價格,而是其日本產品在其他地方未必有售.
回覆刪除所以,若以低價作重點,可能不足以對抗超市,倒不如以類種多作賣點?
阿信屋, 擴展太快 太急. 雖然, 由於scale大了, 而帶出經濟效益,品牌,及相關優勢.
回覆刪除但是, 擴充之資金來源和邊際利益都存在風險. 另外, 生活策略是否正確, 我有點擔心.
樹大招風, 而根基唔深化.
隨市場改變, 會冒很大風險.
比方, 各超市, 連鎖零食, 甚至小商店, 不高興. 曾幾何時, 蘋果日報攪直銷, 市場反對者勢力大, 而告終!
另外, 純利太少, 如果成本變化隨時把利益消化一空.
再者, 於阿信屋消費群, 是由於方便, 便宜, 品種多....消費金額多寡, 消費者總不會買太多太多零食. 比如我自己, "阿"便宜,
便在"阿"多買, 貴了不買, 限價限量. 生意唔易做!
其實阿信屋賺既一分一毛都係辛苦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