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星期二

利豐掟走問題兒童?

於利豐(494)而言,2012年可算是艱難時刻,雖然營業額略增長1%,但幾個重要財務指標全線下滑,如總毛利倒退3.6%,核心經營溢利減少42%,及每股盈利萎縮11.6%。市場焦點自然落在2013年業績能否翻身。看看最新公布,雖然營業額按年只升2.6%,但總毛利和核心經營溢利分別增11.5%和70.4%,每股盈利也升16.5%,一片喜氣洋洋景象,難怪在業績發布當日,主席馮國綸笑容可掬,彷彿要告訴大家利豐終於吐氣揚眉。表現如此理想,股價自然造好,業績公布後翌日收報12.48元,升幅達21.2%,幾間證券大行還調高目標價和投資評級。

此外,另一焦點是分銷業務將重組,並且以實物分派形式於年內分拆上市。利豐2012年的表現之所以差勁,就是受到分銷業務拖累,現在要分拆,難道他們想「Throw out the problem child」?此乃「盈利管理」的慣常伎倆,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透過分拆將問題業務從母公司剝離。然而細心想想又不是,皆因分銷業務已不再是problem child,其營業額於去年增4.2%至67.08億(美元,下同),相當於多賺2.72億元,是集團營業額增長最大來源。總毛利也一樣,去年為16.12億元,按年增19.1%或2.59億元。該集團去年總毛利多賺3.4億元,當中76.1%是來自分銷業務。不單如此,扣除經營開支後得出的核心經營溢利更是轉虧為盈,2012年虧損3,888.3萬元,到了去年變為2.96億元溢利,一來一回增加了3.34億元,佔集團核心經營溢利增長的93%。

分銷業務以批發形式為客戶提供設計和產品,客源主要是零售商。目前有四個營運單位,LF USA、LF Europe和LF Asia(FHBC)主要向當地零售商提供食品、健康產品、美容及化妝品;LF Asia(F&H)則提供時尚及家居商品。分銷業務去年如此「生性」,與總毛利率大幅改善不無關係,2012年只有21%,到了2013年提升3個百分點,至24%。

按業績公告解釋,總毛利率增長有賴LF USA利潤率復甦,皆因他們對營業額貢獻最多,佔分銷業務總額約52%。計算了一下,金額約是34.88億元。儘管經歷重組,並且結束了某些品牌業務,但去年營業額仍有2%增幅,相當於多做了6,839.3萬元生意。業績公告還透露,由於專注於利潤率較高的產品和更好的品牌組合,LF USA的總毛利率增加了3.4個百分點,加上經營開支下降,其核心經營溢利率有顯著改善,但未有披露相關數值。

論營業額增長最高要數LF Europe,去年增加了13%至16.1億元左右。總毛利的增幅更高,與2012年比較增加了33%。此部分以英國和德國為主,表現之所以如此優異,主要受惠於早前的收購、開拓新客源,以及增加產品及服務種類去吸引客戶。

至於LF Asia,兩個營運單位合計的營業額約為16.1億元。雖然LF Asia(FHBC)於去年削減了較低毛利的產品,以及LF Asia(F&H)於2012年和2013年分別出售Roots的零售業務和特許經營權,但總營業額仍有2%增幅。此外,LF Asia去年的總毛利增加了13%,除了受惠於營業額增長,還因為若干收購帶動,包括去年8月收購New Concept、9月參與Iconix合資項目、以及於10月收購Jeep的童裝經銷商。

分銷業務分拆上市前將會進行重組,目前的私屬牌子業務、批發及LF Asia的非品牌業務,將會歸入利豐的貿易業務。其餘業務,包括美國、歐洲及亞洲的環球品牌及授權業務,將會注入新組成的Global Brands Group(GBG)。

管理層解釋,因兩類業務的核心競爭力不同,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巧也有分別,所以有此安排。完成重組後,GBG將有超過3,000位員工和700位設計師,擁有的品牌及授權業務超過350個,以及於環球各地設有超過50個辦事處。

至於財政方面,假設GBG已經分拆並以2013年的數值計算,其營業額、毛利和核心經營溢利將分別有32.88億元、10.1億元和1.34億元,雖然3個數值都較目前的分銷業務為低,但計算了一下,毛利率將有30.7%,較現有分銷業務的24%,高出6.3個百分點。可是,核心經營溢利率只有4.1%,略低於分銷業務的4.4%。此外,管理層也訂下了目標,希望於2016年或以前,GBG的核心經營溢利,能升至目前的雙倍,是否吸引就見仁見智了。

文章來源:am730 2014-04-01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