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寫了《依波路淨利潤率下降之謎》,文中提及依波路(1856)於2013年的銷售收益有6.04億元,但同期的存貨卻有4.24億元,反映存貨流動較慢。有幾慢?根據招股書披露,存貨周轉期長達617天之久,即是存貨由生產至出售需時1年零8個月。文章刊出後,朋友質疑他們的周轉期太過長,即使存貨不再增加,但若市況出現逆轉而引致收益下跌,容易出現庫存積壓問題,流動資金必然受壓。其實有這種憂慮不無道理,因為依波路明言於未來3年將會新增400個銷售點,以目前960個計算,增幅達42%。
銷售點數量增加,意味存貨也會隨之而增加,粗略將去年12月底的存貨除以銷售點數目,得出的44.2萬元就是每個銷售點的平均存貨額,假設此數不變,3年後的存貨將會衝破6億元大關。此外,招股書進一步透露,今年4月底的存貨已經增至4.87億元,短短4個月已經增加了14.7%。
究竟同行的存貨周轉期是多少?就拿另一家在港上市的時計寶(2033)來比較。兩家企業都是從事手錶製造和銷售,而且主要市場在內地,不妨互相比較一下。據時計寶最新的中期報告,今年上半年的存貨周轉期只有224天,較依波路短逾1年。為甚麼差別那麼大?相信是兩者的市場定位有別。依波路著重中、高端市場,以2012年為例,其機械手錶的平均售價是每枚6,352元,石英手錶是2,502元,整體平均則是4,327元。至於時計寶,他們的收益主要來自中、低端市場,以其主要品牌天王錶為例,2012年高、中和低端手錶的平均售價分別是每枚6,910元,1,501元和506元,但整體平均售價則只有844元。另一品牌拜戈的整體平均售價高一些,但也只是2,699元。
這說明甚麼?要應付中、低端市場,其生產模式必然是大量生產,否則難以有利可圖。其實看看銷售量已知道,以2012年為例,時計寶全年賣出120.2萬枚手錶,依波路同期只賣出14.1萬枚。或許這樣說,時計寶著眼中、低端市場,產品的生產工序自然相對簡單,可以大量生產以應付市場需要,因此存貨周轉期較短。
反觀依波路,他們主要著眼於中、高端市場,產品自然不可能量產,否則誰買?因此生產工序相對繁複,存貨周期自然較長。再者,目前依波路每年的產量不到8.5萬枚手錶,生產團隊只有19人,每名製錶師平均每天生產26枚,工序複雜程度可見一斑,若不囤積多一些存貨,隨時無貨可賣。
有一點要留意,其實兩個市場定位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大家做生意的方向不同而已,時計寶售賣平靚正的大眾化手錶,依波路則售賣奢侈品手錶,各取所需。有趣的是,兩家企業的整體毛利率差不多,以去年全年為例,時計寶有60.6%,依波路是62.9%,反映兩者的產品盈利能力相差不遠。雖則如此,若以金額計,時計寶手錶的平均售價較低,賺取的毛利自然也較低,故此必須要賣得多。依波路則相反,由於平均售價相對上較高,賺取的毛利自然也較高,所以銷售量也較低。
兩個截然不同的策略,當然有其好處和壞處。於財政而言,特別是流動資金,時計寶面對的風險相對上較少,因為資金回籠時間較短,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存貨和應收帳周轉期合計只有279天,減去應付帳周轉期的55天,得出的現金周轉期只有224天。至於依波路,去年全年的應收帳和應付帳周轉期分別是62天和46天,計入前述的存資周轉期後,現金周轉期達633天。
現金周轉期那麼長,其流動資金的壓力有多大呢?不妨拿依波路比較新的數字計算一下。截至今年4月底,其流動資產有7.09億元,與3.06億元流動負債相除,流動比率只有2.31倍,撇除存貨後的速動比率更只有0.73倍。不過,隨著依波路這次上市集資,扣除包銷及佣金等開支後籌得1.67億元,假設一切不變,此筆資金即時將流動比率推高至2.86倍,速動比率也大幅改善至1.27倍。
時計寶自去年2月上市後,營運表現不俗,最近還預示本財年的利潤將至少增長40%,雖然依波路因上市開支關係而發出盈警,但之後能否像時計寶一樣錄得佳績?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am730 2014-08-12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