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核數師,不論外部還是內部審計,當接手一個審計項目前,必定會先問一條問題:自己與被審對象有沒有任何關聯,若出任其核數師,審計之獨立性能否維持,以確保沒有利益衝突存在,並且能做出公平公正的專業判斷。
或許舉個例子來說明,例如自己是A公司之董事,就不能同時出任該公司的核數師。何解?理由很簡單,核數師負責查核企業的賬目,董事則是企業管治的負責人,若由同一人出任,無疑是自己查自己。好了,就算能真正做到持平客觀,問心無愧,但其董事身份難免被人質疑,這就是所謂「瓜田李下」。內審也一樣,例如某內審人員曾任職某部門,並且曾直接參與將會被審核的事項,他就不應參與該審計工作,直至其影響力消失為止。
舉個實例,若B君曾出任會計部經理,去年賬目就是由他一手包辦,B君剛轉了過來審計部,就不應參與今年對會計部的審計工作。等等,既然B君來自會計部,自然了解其運作,所謂知己知彼,讓他參與審計不是更好嗎?雖然說得對,但內部審核也非常著重獨立客觀,若容許自己查自己,就怕「隻眼開隻眼閉」的情況會發生。即使能公正持平,但要「今日的我打倒作日的我」,也實在叫人難堪,最可怕還是影響審計的公信力,權衡輕重下,還是不讓他參與為佳。
此外,要成為註冊會計師,除了必須完成專業考試和擁有相關工作經驗外,根據《專業會計師條例》,還要通過fit and proper之規定,即是申請人必須具備合適和恰當的的註冊標準。
例如財政是否穩健可靠,是否擁有良好信譽和品格等。若然早年犯了事而留有刑事案底,要過關就有難度了。就算我們這些擁有會計師資格的,做人也要規行矩步,一旦犯了刑事案而被判有罪,即使該罪與會計工作全無關係,若被認定不符合fit and proper之規定,也會被罰停牌甚至永久終止會計師資格。換句話說,只要第一天成為會計師,就沒有了「個人身份」。不單止我們,其他專業也有類似規定。
說了那麼多,其實都只是想說明「避嫌」的重要,而且社會對特定崗位有一定期望,根本沒有個人身份可言。那麼,公務員以個人身份支持或反對佔中,究竟有沒有問題呢?瓜瓜認為最重要的,要看會否有機會影響公務之執行,以及是否需要避嫌。
就以警察做例子,假如佔中發生,曾公開表態支持佔中的警員,會否同情佔中者而拒絕執行任務呢?相反,若他們曾表態反佔中,會否因討厭佔中者而過分使用武力呢?其實這是個人取態問題,無論公開表態與否,這些情況皆可能發生,故此應不會影響職務執行。雖則如此,但此舉卻把他們推向無法避嫌的困境,道理很簡單,當進行清場時,若警察曾表態反佔中,外界自然質疑他們是否過分使用武力。
兩派倘發生衝突又怎自處
警察稍為克制一樣糟糕,若他們曾表態支持佔中,自然也會被質疑同情佔中人士。由此可見,公務員要謹守政治中立何其重要。
特首和高官表態又如何呢?或許先舉個例子,不論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每當特首和高官以選民身份投票,從來都不會公開投票給誰,為什麼?因為有背書效應,連高官也投某某一票,難免會影響其他選民的選擇。
同一道理,身為香港最高管治團隊,出於不鼓勵公民抗命而簽署反佔中,基本上沒有錯,但問題在於為政治活動背書。
試想想,一旦佔中不幸發生,反佔中和佔中還發生衝突,甚至造成傷亡,表態支持一方的高官,是否也要為此負上責任?不要輕視這個風險,現在雙方壁壘分明,兩派勢成水火,發生衝突的機會有幾大,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財爺最近在其網誌中說得很對,大家都是只是以不同方法,去表達對政改的意見,以人數來比拚其實沒有多大意思,因為雙方都是七百萬名市民的一部分。
高官為政治活動背書,只會令兩派矛盾加深,令社會進一步撕裂。身為市民,希望各方不要再堅持己見,大家通過協商尋求共識,畢竟政治講求妥協,對吧?
文章來源: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2014-08-15
&&&&&&&&
十分認同, 都是七百萬名市民的一部分, 何必下下劍拔弩張...
回覆刪除同坐一條船而不齊心, 結果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