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為I.T主席沈嘉偉。(資料圖片) |
首先是經營效率,經營溢利率(即經營溢利除以營業額)是良好衡量工具,I.T截至2月底年度跌1.3個百分點至5.6%。此比率反映核心業務獲利能力外,與整體毛利率60.6%一併分析,大概得出I.T去年成本結構,即每賣100元成衣,減39.4元(100-60.6)銷售成本,再扣除55元(100-39.4-55)經營開支後賺5.6元溢利。2015年度銷售成本、經營開支和經營溢利分別是37.8元、55.3元和6.9元。比較兩年結構發現去年經營溢利之所以減1.3元(6.9-5.6),因銷售成本升1.6元(39.4-37.8),經營開支反減0.3元(55-55.3),代表經營效率略提升。
在經營開支中,佔比最大數僱員成本和租金開支。去年僱員成本雖受控,對營業額比例減0.4個百分點至15.7%,但僱員人數增10.4%,即使人均年薪跌7.4%,僱員成本仍增2.2%至11.85億元。租金開支影響更大,對營業額比例升0.6個百分點至25%。因中國加開分店,即使香港店舖減少,但淨銷售面積仍增7.6%,儘管年內平均呎租(即租金與總銷售面積相除)跌0.1%,租金連同管理費的開支仍漲7.6%至18.85億元。
接著探討資金回籠時間。零售生意講究貨如輪轉,一般來說,零售雖收錢快,付錢慢,但若去貨時間太長,流動資金就被套住。要量度去貨速度,須看存貨周轉期,即由貨物製造或購入至賣出所需時間。I.T期內需163天,按年增3天。按管理層解釋,因香港銷售增長減弱所致。簡言而之,即部分產品賣唔出。值得留意,思捷(330)、堡獅龍(592)和佐丹奴(709)存貨周轉期分別是104天、83天和78天,前兩者批發業務較大,去貨較I.T快是理所當然,但佐丹奴批發收入佔比與I.T相若,兩者存貨周轉期差距仍逾1倍,看來I.T須想辦法改善庫存。此外,留意貿易應收和應付帳款周轉期。I.T未有公布,唯有自行計算。I.T期內貿易應收帳款周轉期增1天,至11天,應付帳款周轉期維持在50天。
綜合3個周轉期看,I.T由貨物購入至賣出需163天,然後再過11天後才收到銷售款,資金回籠共需174天。I.T向供應商支付貨款時間是50天,兩者相減後得出124天是現金周轉期,代表現金周轉需求。與2015年度的120天比較則多出4天,反映營運資金壓力略增。說到流動資金就不得不提I.T的投資管理,其早前持有11.87億元人民幣定期存款,但人民幣貶值,故產生6,514.6萬元兌換虧損。經營溢利倒退14.7%,至4.21億元。說也奇怪,截至2015年度年結日,I.T手頭現金22.94億元,當中人幣竟佔83%。但同期人幣貶值4%,難怪I.T輸那麼多了。
翻查過往資產負債表,2013年度手頭現金僅62%是人幣,到2014年度大幅提升至82%。有此一舉,相信因當年匯率趨升而加重人民幣投資,可惜貶值時走避不及。投資有兩種方法,其一是「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其二是「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and watch that basket」。I.T既沒有如前者般分散風險,也沒有如後者般緊貼市場留意匯率變動。
綜合而言,受香港零售市道拖累,I.T整體銷售增長放緩。經營效率雖略提升,但毛利率下跌,核心業務獲利能力下降,加上存貨周轉期高企及投資管理有待改善,這些都是I.T急需解決的問題。
原文刊於:am730 2016-07-08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