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法官胡國興和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相繼宣布參選行政長官,細閱雙方在經濟和公共財政的政綱後,發覺胡官寫得較為具體,葉太則寫得較為虛無。例如雙方皆認為,香港須發展新產業,胡官明確認為,應以發展創新科技為香港第五大產業這方向來走,葉太只提到香港必須制訂新的產業政策,並審視目前的優勢,鞏固現有產業及物色適合香港人的新產業云云,大有「阿媽係女人」的味道。
在公共理財方面,兩人的概念明顯出現分歧。胡官對金融管理局年初設立的「未來基金」似乎相當滿意,因此建議再成立一個類似的基金,供強制公積金供款者選擇投資。葉太則認為,政府理財過度保守,既沒有扮演經濟領袖的角色,也未有提出振興經濟的政策,因此認為,未來特區政府不能繼續保守被動只管理盈餘,應學懂善用盈餘來振興經濟,縮窄貧富差距,以及協助弱勢社群。可是,善用盈餘的具體建議卻欠奉。
雖然胡官在經濟和公共財政方面的政綱較葉太的用心,但當中一項瓜瓜極不同意,就是如何改善隧道塞車問題。胡官在政綱這樣寫道:「建議將所有汽車隧道(暫時撇除仍為私人擁有的西區海底隧道)注入公營機構後上市,由政府持有60%,公眾認購餘下股份作投資收取穩定回報。在西隧私人經營權屆滿或之前,將其回購並注入上市公司,政府可藉此將隧道收費合理化以疏導擠迫的交通,又可透過調控收費主導上市公司的財政。在此架構下,投資者可獲得穩健的回報,還富於民的同時,也能令政府更有效監管全港交通情況。」
不少人視上市是搵錢途徑,如當年領展(823)上市遭市民提出司法覆核,此舉就被人痛罵為「阻人發達」。以當年招股價10.3元和現價每股50.2元計算,不計股息,累計升幅有387%,若計入港人九折認購優惠,升幅更達442%,阻人發達一點沒錯。可是,將公共資產上市並非真正「還富於民」,實情只是「還富於富」,因為購入股票需要資金,以現價計算不計印花稅和手續費,入場費每手逾25,000元,試問窮等人家如何買得起?既不是人人有此財力,也不是每位市民能免費獲得該股,還富於民又如何說起?結果只會加劇貧富懸殊。
更重要的是,公共資產上市後須照顧小股東利益,對公眾利益無可避免出現矛盾。如胡官在政綱內提到將隧道收費合理化以疏導交通,但何謂「合理」?於市民來說當然是物有所值,愈平愈好。於投資者而言,合理就是要賺到盡,因上市公司有責任為投資者帶來最多利潤。若所有隧道皆由這家上市公司持有就更弊傢伙,因為變成獨市生意,日後收費只會有增無減。不要說得遠,看看港鐵(066)自上市以來,除了兩鐵合併首年凍結票價外,何曾試過降低票價?
現在政府庫房水浸,根本沒有實際融資需要,將隧道上市只是投資者受惠,拉闊貧富差距,相信不會是胡官的原意。相比起上市帶來的問題,發行債券或將隧道再融資較為可取,至少政府可以藉融資提高隧道資產的股本回報率。當然,美國加息周期已經開始,現時是否適合時機則另作別論。
總括而言,上市並非靈丹妙藥,將公共資產上市更是毒藥!
文章刊於:am730 2016-12-23
&&&&&&&&
事實上紅隧都先岩岩完左BOT期冇耐, 係2016之前都係以私人模式經營
回覆刪除如果私有化真係幫到改善倒塞情況, 咁一早已經搞掂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