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星期五

扶不起的思捷?

港股近期屢創新高,有一隻股份卻反其道而行,說的就是思捷環球(330)。說思捷令股民心碎並不為過,自2011年度純利大瀉九成八後,昔日賺幾十億元的美好日子已不復再,7年間兩度出現巨額虧損,其餘時間雖錄得盈利但不多,身為忠實顧客實在不勝欷歔。

經歷多番改革和重組,表現不佳地區砍的砍,虧損店舖關的關,管理高層換的換,還引入垂直經營模式以改善產品盈利,並且在2012年供股集資52億元,勵精圖治艱苦經營下,近年雖賺得微利,但總算有點起色。

特別是截至20176月底年度,儘管收入跌10%,但經營虧損由5.96億元大幅收窄至1.02億元,加上稅項回撥,純利倒升2.2倍至6,700萬元。以為擺脫困局漸入佳景,豈料上周發出盈警,預料截至201712月底,上半年錄9.5億至9.8億元虧損。

巨額虧損原因主要是中國業務大幅下跌,故相關資產包括商譽和客戶關係須全數減值,涉及金額為7.95億元,相當於無形資產的28%。思捷的公告還不忘提醒,這是非現金項目。但凡有企業出現類似虧損,坊間總有一種說法,認為資產減值只是帳面上的非現金開支,而且屬一筆過,不會影響現金流云云。此論調看來沒有錯,但不要忘記,資產之所以減值,因其公允值下跌,預期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低於資產值。

若全數撇清,代表投入資金全數泡湯,這叫血本無歸。當初靠股本來融資還好一點,小股東最多嘈幾句也沒奈何,如果是借回來可慘了,既要還息又要還本,錢從何來?慶幸思捷沒有負債,但也不要看輕資產減值,其出現預示未來收入以至盈利將會減少甚至虧損。

中國業務下滑其實早現端倪,在20172018年度第一季的業績公告已經透露,中國百貨店的客流量大跌,故特約店表現相當疲弱,加上季節影響,去年中秋節假期在10月而非往年在9月,故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收入跌16.3%,以當地貨幣計算更跌17.1%。當中實體店舖的跌幅最大,按港元和當地貨幣計分別跌19.4%20.3%。因該區的分店數目減少,其實已經預期收入將會下跌,但看同店銷售收入,亞太區於第一季仍要下跌12.9%,反映業務本已不理想,削減店舖令情況惡化。

寫到這裡,精明的讀者或許已發現,20172018年度上半年虧損接近10億元,但中國業務減值才不過8億元,還有2億元是甚麼來的?如前所述,中國以至亞太區收入下跌,整體收入跌幅更高於預期。雖然毛利率略為改善,營運開支也進一步減少,但收入減少太多,即使未計中國業務減值,20172018年度上半年的稅前虧損也有1.5億至1.8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300萬元虧損比較,反映核心業務仍未止血,而且有惡化跡象。

思捷的問題在於產品老化,質料雖佳,但款式較保守,價錢也略貴,年紀大的長者不會幫襯,但又無法打入年輕人市場,只靠X世代(35歲至50)顧客支撐,加上Fast fashion當道搶去不少生意,思捷要翻身仍需繼續努力才成。最後一提,思捷由去年開始在市場回購股份,但成效不彰。與其花錢撐住股價,倒不如從根源做起,將資金留作業務改革,才是扶起思捷長遠之道。  

原文刊於:am730 2018-02-02

&&&&&&&&

1 則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