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

碧服增收不增利?

內房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由於多間在港上市的內房公司,無法在昨天期限前完成審計並公布業績,導致股份停牌。其實在今年年初,市場已經傳出內房股的帳目難以審計。無他,樓市調控以及監管持續,收入大幅下降之餘,也影響償還債務能力。特別是那些債台高築的,「持續經營」能力被受質疑,要過核數師的一關談可容易。再者,核數師頭上有財匯局看著,把關尺度只會愈來愈緊。在多隻內房股當中,碧桂園(2007)和碧桂園服務(6098)已相繼公布業績,在內房停牌事件上已順利過關。這篇文章,將會集中討論後者的去年業績。

截至去年12月底,碧服的收入升84.9%288.4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利潤也升50.2%,至40.33億元。碧服的收入以管理費為主,但受政府政策規管,加價並不容易。去年收入居然能有如此升幅,主要是收費管理面積增加所致。

當中分為兩方面,即是碧桂園自家開發的物業,以及其他開發商開發的物業。在去年,前者的收費管理面積增26.4%,至346億方米,後者則因收購關係急升306%,至4.19億方米。兩者相加後,碧服的收費管理面積增102.9%,至7.66億方米。內地樓市需求放緩,單靠自家開發物業難以維持收入高速增長,收購其他物管公司就是碧服採用的發展策略。

當然,收購的好處是快。像碧服最近的收購,造就了收入和利潤急升。可是,壞處是質素參差。將收入除以收費管理面積,就能顯示管理收費的平均單價。於2010年,自家開發物業的平均單價是每方米22.6元。可是,不知何因,平均單價稍降2.7%至每方米22元。至於非自家開發物業,2010年仍有每方米23.3元,於去年就減少36.9%,至每方米14.7元。下跌那麼多,相信是新收購回來的物管公司,管理非一線城市的物業比重較大所致。

平均單價下降本來也不算甚麼,平買平賣一樣可以賺錢。可是,碧服這次的收購,就拖低了整體獲利能力。沒有錯,雖然去年的毛利增加67.3%88.64億元,經營利潤也增57.8%57.29億元,但整體毛利率卻減少3.2個百分點至30.7%,經營利潤率也下跌3.4個百分點至19.9%。除了受新購業務影響外,政府取消了社保減免政策,以及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也是拖低獲利能力的原因。

在碧服的業務中,有一項叫「三供一業」,即供水、供電、供暖和物業管理,在2016年或以前,國企需為自身職工家屬區提供。為了提升國企的效率,此職能轉交社會專業單位負責。碧服於2018年開始設立此項業務,主要是物業管理和供熱。於去年,相關收入升38.2%37.29億元,發展看似很好,但收費管理面積沒有變,仍然維持在8,520萬方米。當然,收入增加但收費管理面積不變,代表平均單價上升。

以物管收入為例,去年的單價就增加了62.8%至每方米29.43元,比上述的物管業務還要高。不過,單價高不等於一定賺錢,去年從三供一業賺到的經營利潤只有3,481.5萬元,經營利潤率僅有0.9%。收100元才賺9毛錢,辛苦啊。

綜合而言,碧服去年業績主要靠收購來壯大,隨著愈多其他地區的物管公司加入,估計「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將會持續。

原文刊於:am730 2022-04-01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