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

短評「梁十招」

昨日特首梁振英先生推出了十項短、中期措施,旨在抗衡樓市近來的升勢。就此十招,我嘗試以自己有限的識見,以及用家的角度來評論一下。

短期措施

第一招:出售830個剩餘居屋單位,當中825個是天水圍天頌苑未曾出售的單位。

好過無,但「執到喊三聲」。天頌苑已建成超過十年,當中兩座因短樁事件而沒有出售。不過,房委會於2000年曾為這兩座居屋進行地基加固工程,在2009年也進行過修葺,並聲稱這些單位可以達致出售水平。不過,這些一手單位空置多年,很多機電設施、水管喉管等,就算從來沒有用過也會出現老化或硬化等情況。例如大廈的升降機,單位內的電箱及家電等等,若果房委會在出售時把這些設備全部更換當然最好,若沒有的話,業主要有在短期內自行更換的心理和財務準備。以下這篇文章就詳細講述買了這些丟空多年的居屋要注意的事項,有興趣不妨去看一看。

第二招:將「置安心」的首批1,000個單位全數推售,出售對象仍然是原來計劃中,月入40,000元或以下的家庭。

摒棄了苦中產。「置安心」計劃的原意是幫助合資格的中產去儲首期,現在將單位全部出售,即是沒有首期的就不用再想。在風險角度而言是好事,因為硬去幫助未有足夠能力去置業的中產,隨時是害了他們。然而,換另一個角度去看,這批中產因入息超過居屋上限不能抽居屋,但又因為要負擔高昂的租金以至不能儲夠首期,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樓價持續上升下,他們的置業夢就愈來愈難實現了。

不過,對那些手頭有一筆首期但苦於現時樓價太高的中產來說,此項措施算是好消息。可是,要抽中就靠運氣了。

第三招:加快審批預售樓花,當中地政總署正在處理的9,000個單位預期可以在短期內推出市場。

這招的成效全看發展商。就算加快審批預售樓花,若發展商不配合也沒有用。在商言商,發展商若早日可以預售樓花,他們就可以早日套現。不過,現時借貸成本低,樓價又持續上升,發展商會否在短期內將全數9,000個單位推出市場也是未知之數。

第四招:於10月至12月季度的政府賣地計劃,將推出共約2,650私人住宅單位,並視乎市場反應,會適度加售住宅用地。

杯水車薪,不過方向正確。我一向認為要調控樓市,最有效是增加土地供應量。

第五招:將柴灣工廠大廈改建成出租公屋,提供180個單位,包括一人單位和一睡房單任。而市建局將以先導計劃形式開展兩項工廈重建項目,其中一項將作住宅發展,可提供約18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

聊勝於無。要把工廈改建成可以住人的單位,涉及的成本非輕,土地效益似乎也不彰,而且周邊的配套是否足夠也是問題。可幸的是柴灣工廠大廈鄰近港鐵站,附近又有商場和街市,要照顧額外的180個家庭應該問題不大。不過,與其只有少數家庭受惠,何不拆卸重建?

中期措施

第六招:研究新的置業安居計劃,並將原有置安心的4,000個單位以折扣價出售。

與第二招一樣,將付不起首期的苦中產摒棄於門外,但同時幫助了一批付得起首期的中產。

第七招:將啟德發展區預留給市建局「樓換樓」的用地,撥給房委會去建480個單位。

「樓換樓」的安排是於2010年提出的,主要是為受啟德附近地區重建影響的自住業主,提供另一個選擇,讓他們可以繼續在同區生活。現在將用地撥給房委會,是否意味將來涉及重建的原區居民,將不能住回本區?

第八招:將長沙灣一幅休憩用地改作公屋用地,建2,300個單位,而休憩用地將會設在鄰近另一幅稍後可以騰空的土地上。

撥亂反正。其實這一幅地前身是公共屋村,拆卸後本來要原址重建,但不知可解,當年政府把地皮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給私人公司搞高爾夫球場。新安排的確有助加快公屋興建,抵讚!

第九招:將36幅政府機、構用或社區地改作房屋用地,可建11,900個公私營單位。

方向正確,但預計困難重重。因為要更改土地用途,就必先得到地區人士的支持。我就有以下的經驗。我曾經在某區的私人屋苑居住,該屋苑附近有一幅早已規劃成住宅用的空地。可是,當政府要落實興建兩、三座公屋時,附近所有私人屋苑的業主就群起反對,認為影響景觀和通風,其實他們是怕影響樓價。

第十招:理順活化工廈改建住宅的條例,但可建單位的數字未有提供。

其實政府已一直在做,只不過礙於種種限制,例如要乎合城規和建築物等條例,所以計劃不太受歡迎。若果能理順當然最好,不過,在這些地方居住就要有心理準備成為「開荒牛」,皆因周邊配套太多數欠奉。

埋單計算,短期措施將在短期提供13,840個單位,可以量化得到的長期措施則提供18,680個單位,即是梁十招合共提供32,520個公私營單位。

觀乎今天股票市場及傳媒的反應,對梁十招「彈」的多,「讚」的少之又少。以虛招、廢噏、無料到、炒冷飯、無新意、遠水不能夠近火等來形容不絕於耳。不過,值得一讚的是,政府終於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肯從土地供應著手,是一個好開始。

參考資料:香港政府新聞網

&&&&&&&&

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香港「後花園ization」

九十年代初,我在會計師行從事核數工作,每年總有幾次都要到深圳出差。記得一次完成了工作之後,客戶在我們回港前請吃飯。雖然客戶挑選的那一家食肆已經算是高檔,但那時深圳不像現在般繁華,高級的餐廳不多,而且裝潢也很「娘」。

可能不合口味(因為客戶點了不少野味,我們連碰也不想碰!),又或者客戶點菜過多,有不少菜餚都剩了下來。餐廳的服務員覺得可惜,還對我們說,那裡普通一碟菜的價錢,就相當於他們一天的工資。當時我很好奇地問他們如何生活,最後才得知,這些餐廳是專門招呼外賓包括港澳臺胞的,一般的本地人根本不會來。

二千年代初我北上發展,並在深圳居住了一段時間,一眾港人同事都喜愛到附近的一家西餐廳吃飯,所以和他們的服務員頗相熟。在一次閒聊中得知,一個餐廳經理的月薪才一千元人民幣,但我們每人每餐的消費已經差不多要五十了。基本上,這類餐廳的主要客戶是港人和當地中產。

到了現在,時移世易真是永恆不變的道理,昔日深圳以至其他內地城市是港人的「後花園」,曾幾何時,每逢假日港人都北上消費,酒樓餐廳、窗簾傢俬、水療按摩、牙科保健、A貨假貨、盜版光碟、香煙洋酒,深圳就開設著這些大大小小專為港人而設的商舖。現在情況剛巧倒轉過來,香港變成內地人的後花園,旺區的商舖全是那幾家大型連鎖店,賣的清一色全是電子產品、黃金首飾、名貴鐘錶、藥品奶粉、衣履鞋襪、美容化妝等貨品。

相片來源:維基百科

最近內地宣布放寬自由行限制,預期將會有更多內地人來港旅遊。香港是個自由的商業社會,相信因商機的關係,將會有愈來愈多專為內地人而開設的商店出現。可以預期,香港地舖和樓上舖位的租金將會進一步推高。又因為大量民工也可以來港,各區將會有更多的廉價改裝公寓出現,相信連時鐘酒店也不能幸免,到時要「開房」也不容易呀!

然而最令我擔憂的是香港的治安。深圳治安之差不用多說,其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大量非戶籍居民。不是說他們全是壞人,也絕無歧視的意思。不過,因他們不能在深圳落戶,大多數人只能視深圳是一個搵食的地方,早晚都會離開,以至造就了不惜一切搵快錢的心態。由此推斷,香港將來涉及內地人的罪案,例如街頭行騙、偷竊搶劫等罪行的數量將會上升,假行乞、假化緣的情況相信也會很多。

有評論認為政府應限制自由行人數,但目前審批權不在港方,要控制談可容易?再講,現在外圍經濟實在太差,沒有自由行撐住香港經濟,失業率何來3.2%那樣低?其實這是一個取捨的問題,世事從來都不會兩全其美。

香港經濟現在只能依賴幾項產業,造成今日局面,上兩任政府之無能兼得個講字實在難辭其咎!現屆政府想把情況扭轉過來?單看他們上任後兩個月的表現,結論只是四個字───「有心無力」。

看著香港「後花園ization」,我等港人唯有認命吧!

&&&&&&&&

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會計新手須知:會計和核數(二)

上一篇《會計和核數(一)》講了會計,這一篇講核數。

先講工作性質,簡單而言,核數師(Auditor)是獨立於企業以外的第三者,基本工作是審核企業的財務報表並出具意見,說明報表是否公允及真實地(True and fair)反映實況。簡單地說,若果會計是Doer,核數則是Checker。根據香港的《公司法》,所有在香港成立的「有限公司」,其年度的財務報表都必須由核數師審核。除了核數之外,其他工作範疇還包括會計服務、稅務咨詢、風險管理及諮詢、企業諮詢、公司秘書服務、企業重組及清盤,以及法證會計等等。

根據職業訓練局最新的《會計業2011人力調查報告書》,於香港從事核數的人數有19,929位,佔全港會計從業員總人數約20%。若按職級計算,在這2萬人當中,合伙人(Partner/Principal)及總監(Director)級的佔14.1%、經理(Audit manager)及高級經理(Senior audit manager)佔16%、高管審計員(Senior auditor)或主管(Audit supervisor)佔23.8%,而審計員(Auditor/Clerk/Associate)佔45.7%,培訓人員(Trainer/Teacher)等則佔0.4%。相對於會計而言,核數在晉升方面比較快,除非工作表現很差,只要表現達標,在入行的頭幾年,基本上每1-2年都可以晉升。

至於入職條件,核數師通常都需要由審計員做起。一般來說,申請人至少須要擁有高級文憑(Higher Diploma)的學歷。另外,要在核數這一行有好發展,會計師資格是必須的。若果希望日後在香港成為執業會計師(Practising CPA),根據香港的法例,就必須要取得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所頒發的執業會計師牌照。取得會計師資格後,若想在其他範疇發展,最好也考取相應的專業資格。例如希望在稅務上發展,可以考取香港稅務學會(TIHK)的稅務師(Certified Tax Advisor)資格,或者修讀香港會計師公會舉辦的稅務專項課程;又例如希望在公司秘書上發展,可以考取香港特許秘書公會(HKICS)的特許秘書(Chartered Secretary)資格。

若按規模,會計師行可以有三大類,分別是「四大(Big 4)」、「Second tier」,以及「本地(Local firm)」。根據上述的調查報告,僱員人數在1-49之間的會計師行數目共有2,087家(98.7%),在此類會計師行工作的從業員合共9,069人,佔從事核數的總人數45.5%;僱員人數介乎50-499的共有22家(1.1%),核數從業員合共2,465人,佔核數總人數12.4%;僱員人數在500或以上的共有5家(0.2%),核數從業員合共8,395人,佔核數總人數42.1%。

在發展方面,從事核數的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由審計員最起,最後升至合伙人或總監,又或者出來執業,開設屬於自己的會計師行;二是先在會計師行工作一段時間,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轉到商界從事會計工作。例如由高管審計員轉做會計主管;審計經理轉做會計經理;高級審計經理轉做財務總監等等。

至於薪酬,根據上述的調查報告,各職級於2011年的月薪範圍大致如下:合伙人及總監$10,000-100,000+、高級經理$20,000-100,000+、經理$10,000-80,000、高管審計員或主管$10,000-60,000,審計員$6,000-30,000,培訓人員$20,000-80,000。以上的資料只是一個參考,在實際中會按當時市況,公司規模以及自己的學歷和資格來決定的。

值得一提,若與會計比較,或許你會發現核數人員各職級的月薪差距頗大。例如合伙人及總監級的月薪由$10,000-100,000,相差足足10倍,我估計因為有一部分人只是從事兼職,根據調查報告,月薪低於$30,001的合伙人及總監人數只有54人,佔總數不到4%。

最後,相對於會計而言,核數的工作壓力相當大,這是因為公司客戶的核數往往都有期限。為了趕及死線,核數從業員難免要經常加班,很多時更要工作至深宵,入行前須要有心理準備。

&&&&&&&&

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

科技公司炒人事件的法律問題

這兩天某科技公司老闆炒人的短片在網上熱爆,我向來不好此道,所以初時沒有看,但見大家都出來湊熱鬧,而且又有朋友問我的看法,所以特地找來看個究竟,並順道寫下此文來抽抽水,以我有限的法律知識和經驗,嘗試「認真地」拿此事來做個Case study。

假設有公司遇到相同的僱傭紏紛,其實雙方的爭駁主要涉及四個常見的法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1)員工秘撈違反僱傭合約

若果僱傭合約列明員工不可以秘撈,而公司又有足夠證據,證明員工確有做秘撈的話,公司可以按照合約條款來處理。由於不同的公司,其條款都不會相同,所以不能確切地說可以怎樣做,但按照其他公司的一般做法,通常會向員工作出警告,嚴重的更會將員工立即解僱。

至於工資方面,若公司將秘撈視為嚴重違規或者失職的話,控照香港的僱傭條例,公司可以不需要支付代通知金,但需要於解僱後的7天內支付未付的薪金,累積的有薪假,長期服務金和其他已承諾的獎金及花紅等。

2)員工違反利益衝突協議

若員工的秘撈與公司的業務相同,員工的確有利益衝突之嫌,從表面看來已違反了協議,公司可以按照條款來處理。和上一點相同,由於不同公司的條款各異,所以不能確定可以怎樣做,但按照一般做法都是即時解僱,並且按情況考慮向員工追討損失。

表面來看,若公司能證明員工將公司的客戶據為己有,又或者員工假借公司名義去為自己接攬生意,成功追討的機會就較大。不過,要追討就要經民事索償,律師費以及相關費用著實不輕,而且公司必需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秘撈直接令公司有所損失。

另外,若果涉及金額少於5萬,公司大可循小額錢債去追討,這樣就能省下律師費,但涉及的時間也不少。

3)涉嫌利用公司資源做秘撈

若公司有足夠證據的話,公司可以到警署報案,舉報員工利用公司資源從事私人業務,其實這相當於偷竊或行騙,是刑事罪行。例如員工利用公司電腦及上班時間去編寫程式,又或者曾將公司的客戶當成自己的來做reference,其實都有機會構成偷竊或行騙罪行。不過,是否立案進行調查,甚至是否起訴,則視乎證據有幾確鑿,而且這是警察的事,公司無權左右。

4)秘撈收益從尾糧中抵扣

由於涉嫌利益衝突一事,公司能否向員工追討賠償還是未知之數,具體金額又不能確定,所以公司不能因此而將員工的秘撈收益用來抵扣尾糧。再講,秘撈收益是員工自己的錢,公司只能以此做參照來計算賠償額,以賠償公司的損失,但無權要求員工把所有收益交給公司。

就算法庭判了公司勝訴而且又確定了具體的賠償金額,根據僱傭條例,公司也不能將賠償金從尾糧中抵扣,公司只能以其他方法,事後向員工追討。舉個例子,若員工因疏忽或失職而損壞了公司的財物,公司也只可以按財物的價值來扣除,但不能超過$300,而且亦不可以超過員工工資的四分之一。

另外,就算員工犯事而被公司解僱,公司必須於員工離職後的7天內向員工支付所有欠薪。若公司違反此規定,公司須要向員工支付相關的利息作補償。倘若公司故意拖延支付解僱補償給員工,公司可被檢控,最高刑罰是罰款35萬及監禁3年。

按照片段的對話來看,我估計公司根本沒有足夠證據,所以才偷拍雙方對話。可是,老闆不斷強調要報警,又多次提及CID、商業罪案調查科及自己有背景,就算當時員工說了些不利自己的說話,但事後以情緒不穩或受威嚇情況下亂講話做藉口,相信員工要推翻這些證據並不太難。

其實那位老闆忿怒是可以理解的,員工和公司競爭私下去接生意,還用公司的客戶來做自己的reference。而且員工借用其他人的戶口來收錢,似乎是有心隱瞞,企圖在出事時自己可以撇清,但不幸地遇上老闆的朋友才東窗事發。

雖則如此,單憑片段資料有限,身為旁觀者實在很難說誰是誰非。香港的IT從業員就只有7萬人,正如CK兄所說「山水有相逢」。況且打開門口做生意,玩得太大、去得太盡又何必,搞到引火自焚的例子實在屢見不鮮呀。

註:寫此文時太過匆忙,回看才發覺有很多錯誤,現在已改正,所以和《主場新聞》所刊載的有些出入,實在抱歉。

&&&&&&&&

2012年8月24日星期五

會計洗腦教育

此文刊於今天(2012年8月24日)的《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

會計洗腦教育(作者:Bittermelon)

最近因「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被指是洗腦課程,全城頓時掀起一片爭議,而且對立分明。一邊廂要求擱置推行課程,更不惜以罷課來抗爭到底;另一邊廂則認為,推行國民教育是理所當然,目前只是教材出了問題,所以不應擱置推行。

先不論課程是否真的旨在洗腦,既然由政府資助去編寫的教材,早前已被教育局局長認定為「內容偏頗」,而行政會議召集人也認為教材屬於「不及格」。那麼,政府就應該追究相關機構的責任,要求白白付出去的公帑「回水」。

其實在整件事情上,很明顯是上一屆政府的責任,但矛頭卻單單指向現屆政府,施政之艱難可見一斑。

大家質疑課程是洗腦,歸根究底全因開壞了頭,市民對政府缺乏信心,就算事後如何解釋也是徒然,看來政府要在「取信於民」痛下功夫了。

洗腦禍害下一代

大家對洗腦心存恐懼,皆因害怕影響下一代。對於當中禍害,筆者感受至深。記得在初中的某一年,傳媒發現日本政府竄改歷史,將南京大屠殺及日軍侵華時的種種暴行從教科書中抹掉,當時社會的反應很大,譴責之聲不絕,坊間就出版大大小小的特刊,圖文並荗將史實呈現。

某天同學們轉閱那些特刊,未看文字單看圖片,一眾小小心靈已經相當震撼。大家實在不明白,為何世上竟然有如此殘暴之事發生過。就當大家正在談論之際,其中一位同學哭得很利害,邊哭邊激動地說自己感到很羞恥,最後還要勞動老師去安慰他,讓他平靜下來。

後來我才知道,他原來是位日本人,自小在當地長大及接受教育,之後跟隨父母來到香港,並且入讀本地中學。他說在日本從未看過這些圖片,但當看到同胞做出此等令人髮指的惡行時,他實在接受不了。以前他對日本人的身份很自豪,但得悉真相後就感到羞愧萬分。大家畢業後各散東西,我不知道他現在如何,但他當日痛哭的樣子還歷歷在目。

講這個故事只想帶出一個信息:洗腦害人不淺。其實我們的會計新手,何嘗不是天天被洗腦?

自讀書時起,會計新手就被父母、親戚、同學、前輩、大行合夥人等灌輸「大行重要論」,令他們相信,只要畢業後能投身大型會計師行,前路就一片光明,否則就沒有前途。

「大行重要論」洗腦

無可否認,能晉身大行工作,在職業發展方面的確較為有利,選擇也比較多,但進不了去並不代表沒有前途。在香港,會計新手其實有不少選擇,加入商界或公用事業從事會計工作就是一例,當中工種就非常廣泛。除了傳統的簿記和財務會計外,會計新手可以選擇管理及成本會計、財務分析、庫務管理、財務管理及策劃、內部稅務策劃、內部審計等。

而且在行業方面的選擇也很廣泛:金融、地產、零售、商貿、製造、運輸、科技、出入口、專業服務、政府機構等,只要肯用心去學去做,每一個選擇都是機會。

若選擇在核數方面發展,就算進不了大行,會計新手可以加入本地會計師行,入職以後邊學邊做,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既可選擇轉到商界或公用事業從事會計工作,又或者繼續從事核數,甚至選擇做個執業會計師,開設自己的會計師行。俗話有云,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大行經驗絕不等於失敗。

另一個誤解就是對會計師牌存有過大的幻想。筆者就遇過不少行外人和會計新手,他們都以為考取得到牌照後,在職場不單可以扶搖直上,薪金更會以倍計上升。可是,現實是會計師牌加上學位只是「入場券」,一般企業不會單單因你是會計師而升職加薪,最重要還是看你的工作經驗、表現、個人能力,以及處事態度。

筆者就遇過不少學歷非凡的新手,因工作表現欠佳,又或者態度散漫,在職場兜兜轉轉,一事無成。

即使如何被洗腦,像我的日本同學一樣,真相必有大白的一天。當愈來愈多被洗腦的會計新手得悉真相,他們會因現實與期望相差太遠而對行業生厭,這不單影響個人,更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你希望我們的會計新手,像我的日本同學嗎?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

&&&&&&&&

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港人在菲被殺兩週年

兩年前的今天,十五位港人在菲律賓被人挾持做人質,最後七人受傷,八人被殺。可是菲律賓當局還是久我們一個公道!

維基詳情記錄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大家不妨到訪一下重溫:馬尼拉人質事件

最後,願死者安息,生者平安。

 
 &&&&&&&&

2012年8月20日星期一

《麥兜.噹噹伴我心》看了竟然流淚

周末陪伴內子去看《麥兜.噹噹伴我心》,進場時還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去看,完場時卻淚流滿面地出來,看麥兜卡通都會哭?相信沒有多少位觀眾會像我這樣了。


其實在起初的頭一個小時,我是跟其他觀眾一樣,笑到人仰馬翻的,但到了最後半小時,眼淚就從眼眶中流個不停,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何。只記得當時自己的感覺,就像電影中醫生對麥太和華仔說的那番話一樣,「有D嘢係你個心到撩下撩下」。

事後回想,或許是我和該電影中的麥兜一樣,有著類似的經歷,引起我的共鳴。

記得升初中時我還未變聲,仍然是所謂的「雞仔聲」,在一次音樂課中,被音樂老師選了進去「童聲合唱團」,從此我就有著不一樣的經歷。雖然我校不像「春天花花幼稚園」般,要靠學生賣唱來籌錢繼續營運,但因合唱團頗有名氣,屢在校際比賽中得獎,所以演出機會很多。跟該電影劇情一樣,音樂老師經常很用心和我們練習,除了忙於編排樂曲,又為我們找很多表現機會,而且他也是用校巴帶著我們東奔西跑去表演的。

可是,我唱了一年多就離開了合唱團,皆因當時我變聲成了「鵝公喉」,不再是童聲就不能唱下去了。可能在唱歌這段期間,我在音樂老師的薰陶下喜歡了音樂,所以閒時就拿起牧童笛,跟著不同的歌譜吹個不停。但笛子音域有限,很多歌曲都奏不出來。有一天我去找音樂老師,問可否讓我學習樂器,他竟欣然答應,並且安排了我學習長笛。

可能我有一點天分,加上肯不停地練習,很快就被音樂老師選中,加入了學校的「管樂團」成為一員。之後他還讓我加入學校最負盛名的「管弦樂團」,在那裡我當了個第二長笛手,自此我再有機會表現,經歷就更加難忘。最記得有一次,我們在一大班小朋友面前,演奏了多首卡通片樂曲,當中還有一首《一休小和尚》的,逗得他們開心不已;又試過在某年的聖誕節前夕,我們在中環置地廣場為上班族演奏聖誕樂曲,當時整個商場包括地下和樓上幾層都是觀眾,從他們的掌聲中得知,我們應該表現不俗。

這一切,都是那位音樂老師給我的。他鼓勵我們,引導我們,讓我們在音樂下快樂成長。

可是,因考試關係,自中五開始我就離開樂團,之後就一直再沒有演奏,更因久久沒有練習,現在就算拿起長笛,也記不起如何吹奏了。不過,多年的音樂薰陶下,即使我現在庸庸碌碌,平凡無奇,但我學會了欣賞音樂,享受音樂,終身受用。

看了這部麥兜電影,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流淚,只知當聽到電影中孩童悅耳的歌聲,我心裡就有些東西不斷地在「撩下撩下」,我相信這就是「感動」,因為尋回久違了的自己而流下感動的眼淚。

最後,在開場時看字幕才知道,擔任該電影童聲合唱顧問的那位唐少偉先生,就正是在我中學時期,引導我認識音樂的那位音樂老師。唐Sir,多謝您!

&&&&&&&&

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

為甚麼要當會計師?

此文刊於今天(2012年8月17日)的《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

為甚麼要當會計師?(作者:Bittermelon)

大家在讀書的時候,大抵都試過以「我的志願」為題做作文功課,而志願或多或少與使命感有關,對吧?例如想作育英才的會當老師,救急扶危的會當消防員,警惡懲奸的會當警察,濟世為懷的會當醫生,申張正義的會當律師。那麼,是什麼驅使我們去當會計師的呢?

記得自己小時候從未想過要當會計師,只因高中會考的成績不理想,誤打誤撞進了工業學院修讀會計,畢業後就理所當然入行了。之後日間工作晚間讀書,最後成為會計師,轉眼間已有二十年,但從未想過為了甚麼。若今天硬要去找個理由,相信我會說為了生計。

最近問了很多行家相同的問題,說因讀書不成而入行的有,因完成父母心願的也有,因追求穩定收入的亦有,就是沒有人像其他專業一樣,因為一個使命而入行。

說到這裡,既然當會計師的不會有什麼使命感,那是否意味我們對社會全無貢獻?多年的工作生涯告訴我並不是這樣,只是我們在社會上的角色和功能不像其他專業般明顯。

相對於上述以人為本的職業,會計師終日講錢,在很多人的眼中銅臭無比,難怪我們有「會計佬」、「算死草」、「bean counter」等稱謂。雖則如此,但由於會計師始終是一門專業,而且收入穩定,加上入行門檻較寬鬆,就算我這些讀書不成的,只要肯努力,也能得到不錯的發展機會,所以近年入行者眾。

會計師的服務對象多是企業,機構及投資者,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收集和分析種種經營數據,為他們提供準確和可靠的資訊,方便他們做投資以及營運上的決定。曾經有學者說過,社會上每個個體之所以能夠共存,靠的就是互惠互利的關係,要關係能夠延續,有效的溝通就至為重要,而會計資訊正是方便個體之間的溝通語言。

協助經濟活動有序進行

例如企業的已審核財務報告,投資者能先藉此去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營運表現,之後再去做投資決定;又例如企業的內部產品銷售報告,管理層藉此可以了解各產品的銷售情況,以協助制定營銷策略。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不論是核數還是會計,我們的工作就是為用家提供資訊,以協助經濟活動有序進行。

其實會計師和現代的經濟活動息息相關,除了審核和會計外,我們的工作範疇還包括稅務策劃、財務分析、財務管理及策劃、架構重組、管理會計、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等。這些工作都不單只是提供資訊,更加是崁入管理當中,成為企業管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若果現今的社會內沒有了會計師,不單經濟活動不能順利進行,企業也不能暢順經營,更遑論社會的經濟發展了。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正如典故所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果會計師濫用別人對他的信任,而去參與非法的勾當,例如造假數以誇大企業的資產和盈利,又或者明知財務報表不真實,但還出具無保留意見的核數師報告等,這不單失信於服務對象,更會影響經濟活動的秩序,最後使公眾不再信任我們。

良好品格至關重要

所以,要成為會計師,各會計專業團體均要求申請人具備良好的品格,而且會計師都要嚴格遵守所屬團體的行為準則。

不單如此,各團體均有一套懲處機制,例如香港會計師公會,倘若有會計師德行有虧,即使所犯之事與會計工作無關,輕則受到公開譴責,重則停牌兼罰款。

「香港會計師」其實是一個金漆招牌,由前輩高賢辛苦建立,到了現在由我們來維持。換一個角度看,這個金漆招牌就是一個「層層疊(Jenga)」,每一塊木條就代表著我們一員。當其中一塊因利誘而被抽出,層層疊未必一定會倒塌,但當愈來愈多的木塊被抽走,整個層層疊就變得岌岌可危。

行文至此,其實不必再去深究為何要當會計師了,因為相比之下,要如何能成為一位盡責的會計師更為重要。只要我們做好本份,就是對社會做出了貢獻。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

&&&&&&&&

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會計新手須知:會計和核數(一)

不時都有新手問一個問題,究竟會計和核數的具體工作是甚麼?它們有甚麼分別?前途和工資又如何?

首先簡單講講會計。會計的基本工作是有系統地收集和記錄企業財務活動的相關資訊,從而編制財務報表及各式各樣的分析,方便管理層管理企業。一般來說,每一家企業基本上都需要會計這個功能,而商界每年都向市場提供大量會計職位。

根據職業訓練局最新的《會計業2011人力調查報告書》,商界包括商業及服務行業,與及工業機構,他們合計有72,870位會計從業員,佔香港會計從業員總人數的74%。

會計工作的範疇其實很廣,除了上述的基本工作外,當中還包括Financial repor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Cost accounting、Treasury、Corporate finance & planning、In-house taxation、Company secretary、Internal auditing、Compliance等等。

若按職級,會計可以分為基層,中層和高層。以傳統的會計工作為例,基層職為包括會計文員(Accounting Clerk)、會計見習生(Accounting trainee)、會計助理(Accounting assistant)、助理會計主任(Assistant accountant)、會計主任(Accountant / Accounting officer)、高級會計主任(Senior Accountant)等;中層包括首席會計主任(Chief Accountant)、會計主管(Accounting supervisor)、會計部副經理(Assistant accounting manager)、會計部經理(Accounting manager)等;高層職位包括財務總監(Financial controller)、首席財務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財務董事(Finance director)等等。另外,相對於核數而言,會計在升職方面比較慢,這是因為會計從業員的流失率不像會計師行般高。

至於入職條件,不同範疇和職位的要求都不同。就以最基本的會計文員為例,一般來說,中小型公司大多都要求申請人至少有LCCI會計Level 2的資格,而大公司則要求大學學歷,有些更會要求申請人需要會計專業團體(例如HKICPA)的學生會員資格。

在發展方面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在商界由低最起,例如由會計文員或者見習生開始,一步步向上,並按自己的興趣、專長和機會選擇不同的範疇。二是先在核數方面發展,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才轉到會計,這個途徑將會稍後再談。

至於薪酬,根據JobsDB的2012年薪酬調查報告,各職級於2011年的月薪範圍如下:會計文員$10,350-14,162、助理會計主任$15,000-20,000、會計主任/高級會計主任$19,000-27,875、首席會計主任$25,000-31,500、會計部經理$31,625-43,950、財務總監$45,000-80,000、首席財務官/財務董事$50,000-100,000。

當然,以上的資料只是一個參考,在實際中未必一定有這個數。就以會計文員為例,我就認識不少新手的工資只有$8,000-10,000。

最後一提,相對於核數而言,會計的工作壓力比較少。雖然加班少不了,但通常都只在月結及年結時才發生,不像核數般經常要加班至深夜。

下一篇講核數。

&&&&&&&&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不三不四」又如何?

先母曾說過,我在小學一、二年級時已經寫得一手很漂亮的字,今天回想起來,應該是和家父及先母的教導有關,雖則他們讀書不多,但寫字極為漂亮。記得我年少時曾到家父工作的超市打暑期工,他只用「箱頭筆」就能造出漂亮的商品促銷海報。

可是,今天我寫的字醜陋無比,東歪西倒像比薩斜塔,為什麼呢?事緣自己在一次寫字習作當中,老師不相信如此年紀能寫得出如此漂亮的字,並且質疑我的功課是由家人代筆。當年我也儍得要命,為免再受老師質疑,居然故意將字寫醜,久而久之兼積重難返之下,自此我的字就寫得很難看。

我因此事遺憾至今,為什麼如此受他人影響。不過,幸運的是因我很早就受了此教訓,所以自少懂得努力去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有朋友因自己是Band 5學生就自暴自棄,認為如何勤奮也脫不掉Band 5仔的標籤。又有朋友因不是大學畢業就此認命,以為如何努力也不會得到升機會。我的小故事證明了一點,因別人而影響自己是最不值得的。正如當年老師認定我不會寫得一手好字,若果我選擇不放棄,反而用行動去證明自己是對的話,今日我的書法就不會如此醜陋。

經常聽到不是在「三大」畢業的同學,以及不是在「四大」工作的朋友說,自己在會計行業如何沒有前途、沒有希望,其實也是同一道理,不要理會別人如何去看,這些「不三不四」只是個無謂的標籤。

坦白講,既是三大畢業,又在四大工作,在職業發展方面當然較其他人順利,選擇也比人多。但這並不代表「不三不四」就是無前途。在香港,會計畢業生其實選擇有很多,例如加入商界從事會計工作,工種就非常之多,除了傳統的會計外,還有Financial repor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Cost accounting、Treasury、Corporate finance & planning、In-house taxation、Company secretary、Internal auditing、Compliance等等。

若想於核數方面發展,又可以加入本地的會計師行,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很不錯的。入職之後可以邊學邊做,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可以嘗試再次申請Big 4 及2nd tier,或者轉來商界從事會計工作,又或者繼續從事核數,他日執業開設自己的會計師行。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三不四」的選擇絕不會比人差。

在現實中當然有不少人會單憑標籤去看待別人,單也有不少人只會看你的表現和能力。人家怎麼說自己控制不了,盡力去做好本份才是最實際。

&&&&&&&&

2012年8月6日星期一

何謂Full set

經常都有朋友問同樣一個問題,很多時候在會計的招聘廣告當中,都會看到有僱主要求申請人懂得Handling of full set accounts(俗稱Full set),究竟何謂Full set呢?

其實不同的公司對Full set的定義都不會相同,不過,一般來說至少會包括以下幾項:

1) 負責公司賬目的月結和年結,當中包括編制Balance sheet,P&L,Cash flow statement,以及Change of equity statement等等。有些還會要求懂得編寫Notes to accounts。

2) 負責公司的一切稅務事宜,包括計算利得稅以及申報事宜。即使公司騁用會計師來幫忙處理,也要負責和他們合作,提供和準備相關的資料。

3) 負責公司秘書事宜,和上述一樣,就算騁用律師或者公司秘書顧問,也需要和他們合作,並且監察他們的工作有沒有遺漏。

4) 負責編制各類Management reports,例如Budget vs actual analysis、Sales report、Stock report、Cash flow forecast 等等。

5) 負責年度核數,向核數師提供所需資料。不同的核數師,看的東西都不一定相同,不過會要求將一些重要的Accounts拆成Breakdown,好讓他們審核。例如Trade receivable account,各個Debtor的明細,賬齡,以及年結後的回收情況等等,都要向他們提供。

另外,關於月結和年結,每次都難免要做Adjustment。例如公司做expense items 時用cash basis入數的話,在月結和年結時就要將該月未付的expenses做accrual了。另外, 一些常見的month-end / year-end adjustment包括: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re-allocation of expense items、re-classification of balance sheet / P&L items (例如將AR既CR balance reclassify 做AP, 將AP既DR balance reclassify 做AR等等)。

好友WYJIMMY早年就寫了幾篇文章講Full set的,有興趣不妨看看(http://wyjimmy.blogspot.hk/2008/03/full-set-ac.html)。

&&&&&&&&

2012年8月3日星期五

我們窮得只剩下「樓」

本文於今天(8月3日)《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刊登。

--------

我們窮得只剩下「樓」(作者:Bittermelon)

不論現任或者前任,最近涉及高官的新聞不絕於耳。他們不是涉嫌潛建花棚地宮、違規自建相連單位,就是被質疑多收差餉津貼、騙取房津、偷步買樓,甚至有人被控告收受巨額賄款,總之花樣多多。不過,這些事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均涉及房地產。

這也難怪,香港土地資源珍貴,比錢更能保值,加上中國人「要有個瓦摭頭」的觀念,房地產自然是港人最關心的物事。不論是租樓還是買樓,租客還是業主,它都影響我們的生活甚深,說是生命的全部也不為過,即使不願意去承認。

節衣縮食為地產商打工

特別是近幾年,樓價高企不單帶動物價上升,連「價值觀」也一樣。這裡講的不是做人處世,而是我們如何去看「錢」的價值。好像早前在網上廣傳的「窮人恩物」就是一例。在不久以前,擁有「百萬」就是「富翁」,但現在一個值400萬的物業也只被視為「窮人」的「恩物」,實在令人唏噓。

若以此做標準,擁有100萬身家的再不能叫富翁,或者應改名成為「百萬乞兒」。而且某銀行的那個百萬富翁調查也要將標準上調,否則連乞兒的身家也去調查,只會給那位地產代理訕笑白癡。其實真的要多謝那位代理,此君給我們當頭棒喝,叫醒一眾港人,沒有400萬的只是窮人,沒有樓的更連做乞兒也沒有資格。

自97年以來,我們都只是為「樓」奔馳。未有樓的要節衣縮食為求盡快「上車」,上了車的也要慳吃儉用為求盡早把樓按供完。回歸十五年了,我們仍是替地產商打工,仍然是一貧如洗,就算幸運在退休之前把樓債還清,最後也窮得只剩下「樓」而已。

不論有樓冇樓,香港人個個是樓蟹,就算不打算置業而只租住房屋的也不能幸免,除非有幸入住公屋居屋,否則因業主連連加租而成為孟母的何只三遷,簡直是居住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過著流浪無根的生活。

一直在問為甚麼?很多人都簡單地將問題歸咎於國內投資者,說他們將香港樓價推高。雖然筆者也相信有影響,但並不是主因。歸根究底,與香港的高地價政策不無關係。

特區政府雖然從未承認過,但沒有這政策長期推行,地產商何以維持高樓價?政府口口聲聲說香港的土地資源珍貴不可賤賣,所以高地價是合理的,一派理直氣壯,堵住批評者的口。但合理價錢不等於賤賣,羊毛出在羊身上,地產商不會不賺錢,地價高昂換來的代價就是百物騰貴,市民要窮一生力氣來換取安樂窩。

需求仍強須從根本入手

近年香港推出私人市場的土地有限,可是住屋需求仍然很大,供求失衡之下,樓價高企是理所當然。例如政府停建居屋,令很多希望「上車」的年輕夫婦,以及欲改善居住環境的公屋居民不得不投向私人市場,加上超低利率環境,也是將樓市推高的原因。

雖然在一年前政府推出了額外印花稅,但最近就有研究指出,目前的樓價指數比未實施前更高。此舉旨在打擊炒樓活動,而且成效顯著。

例如最具代表性的「摸貨」宗數,在額外印花稅實施前佔成交比例2%,一年後的今天已跌至0.4%。炒買活動近幾絕跡,但樓價還是大幅上升,這說明什麼呢?就是樓房需求依然強勁。要解決問題應由根本做起,增加房屋供應才是正理。可是,上一屆的政府始終不肯在土地供應中著手,反而收緊按揭,令用家上車難上加難。

最近就有研究指出,若港人要在市區置業,一個普通家庭要不吃不用十一年,才儲夠錢買一個400呎的單位。而且不論是買樓或是租樓,港人的負擔是十年來最重。這個調查是截至去年的,可是,樓價於今年中再度攀升,即是我們的負擔能力比調查出來的結果更差。

住屋是港人的重大民生議題,既然上一屆政府不能把問題解決,我們惟有寄望現屆政府。不過,新政府剛推出的政策例如青年宿舍和白表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雖則的確能幫助某階層的人,但受惠人數始終有限,而且暫時還未見到比較長遠而且有序的計劃。當然,現階段去批評似乎太早,只希望現屆政府著力從根本入手。祝我們早占勿藥,藥到病除。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