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星期五

平保更改會計準則?

最近看到某報章報道,說中國平安保險(2318)「改動了會計準則」,將去年的折現率調高,以及將未來投資收益率假設調低,因此對去年業績造成不利影響。相信是一時搞錯了吧?首先,「會計準則(Accounting Standard)」是由國家或法定專業團體制訂。例如香港的會計準則,就是由香港會計師公會制訂,企業只能跟從,卻不能改動。相信該報誤將「會計政策(Accounting Policies)」當成「會計準則」。可是,平保是次的調整,也不是「會計政策改動」,其實只是「會計估計變更」而已。

或許你會問,究竟會計準則、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有甚麼分別?由於會計準則一般都存在若干選擇,因此每家企業都會按照準則,去制訂自己的一套會計政策。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般的會計準則皆容許「直線法(Straight-line method)」、「餘額遞減法(Diminishing balance method)」和「產量折舊法(Units of production method)」。企業可以按照自身需要選擇其中一種,並且放在自己的會計政策內。

可是,商業環境瞬息萬變,為了讓財務報表更能反映實況,國家或法定專業團體修訂會計準則就時有發生。若其修訂影響企業的會計政策,企業也需跟從。另外,若企業認為修訂會計政策後,能令其財務報表提供更加可靠的相關信息,這也是可以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修改會計政策是一項大事,為了不影響財務報表的一致性,早前涉及的相關數據都要一併修改和重列,令到數字可以比較。

接下來說說會計估計變更。在會計實務上,很多時候都需要做一些估算。可是,既然是「估」,日後要修正就在所難免。再以上述的直線折舊法為例,企業去年購入了一輛汽車,當時估計汽車可以用上5年,所以採用了每年20%的折舊率。到了今年底,企業發現汽車只能多用一年,所以將餘下的帳面凈值於未來一年全數折舊。

有別於修改會計政策,當會計估計變更後,涉及從前的數據並不需要修改,其影響只會在變更該年以及將來發生。再舉個實例,利福國際(1212)因業主提前解除租約,其尖沙咀分店將於2014年2月關閉。由於餘下的租約由7年減至1年,涉及該物業的3,900萬元裝修費帳面凈值,便需要於餘下的租賃期全數攤銷。因此,由2012年下半年開始,折舊開支由原先每年的640萬元增至2,340萬元。至於2012年上半年及以前計提的折舊開支,就不需要重新計算了。

回看平保,是次調整折現率和未來投資收益率,其實和更改折舊率的性質類似,只涉及估計的變更,不能說是修改會計政策,更加不是更改會計準則。根據業績公告,此項變動令去年的長期壽險責任準備金增加了5,400萬元(人民幣,下同),同時也令稅前利潤相應減少。另外,平保作出此類調整已非首次,翻查2010年和2011年的年報,他們也曾作出過相同的變動,令稅前利潤分別減少21.75億元和增加10.59億元。

或許你會說,這不是容許靠估嗎?豈非造就機會,讓企業將業績舞高弄低?其實這種行為有一個漂亮的名稱,叫「盈利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坦白講,這是不能避免的。若果一刀切,規定企業的會計估算,必須這樣那樣而別無他選,這就會犧牲彈性,可能令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和公平反映實況。

然而,情況又不是完全不受控。要改變假設,企業必須提供客觀證據,去證明修訂是有需要而且合理,否則難以闖過核數師的一關。另外,若果其變動能左右業績,為了讓投資者進一步了解其影響,財務報表的註腳內需要附上「敏感性分析」供參考。

由於平保2012年的年報還未發布,我們就以2011年做例子。假若折現率或投資收益率增減10個基點(即0.1%),2011年的稅前利潤就會增加46.33億元或減少48.13億元。此外,發病率/死亡率、保單退保率和保單維護費用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利潤。但敏感程度較低。下一次翻閱任何財務報表時,不妨留意敏感性分析,對財務表現將會有更深切的了解。

文章來源:AM730 2013-04-05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