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記港口信託(新加坡交易所股票編號:NS8U)上周公布,與中遠太平洋(1199)和中海碼頭發展達成一項策略性伙伴協議,在新安排下,其全資擁有的本港亞洲貨櫃碼頭股權將減持至40%。和記港口信託隸屬和記黃埔(013)旗下,消息一出,自然又惹起長和系的撤資疑雲。
一講到撤資,李嘉誠先生曾直言是笑話,說在世界各地都有投資,不知何解,惟獨只有香港傳言不斷。究竟和黃在各地的投資情況如何呢?截至2013年12月底,和黃在歐洲的投資有3,682.29億元,佔資產總值達45%,是所有地區中最高。接著依次為香港有13%,亞洲、澳洲及其他地區有11%,中國有10%,加拿大有6%,餘下的15%則是財務及投資與其他資產。
好了,究竟和黃有沒有將香港的投資撤走呢?截至去年12月底,香港的資產總額是1,064.94億元,按年增加2%。此外佔資產總值的比重也按年增加了0.1個百分點。單以此點來看,就算說不上是增資,但也不是撤資。當然,他們早前有意出售屈臣氏,現在又打算分拆上市,的確容易惹人遐想,但公平點說,還得看所得資金是否投資於更高回報的資產上。
在和黃眾多投資的地區,論利潤貢獻最高首推歐洲,2013年的EBIT(除息稅前盈利)有239.98億元,增長也是最高,按年增加20.4%,相當於多賺了40.6億元。在歐洲,50%的EBIT是來自基建業務,零售和電訊分別佔23%和20%。內地和香港則排行第二和三位,EBIT分別有125.72億元和101.14億元,按年增長率分別為14.1%和14.2%。無獨有偶,兩者盈利來源主要是地產和酒店業務,比重分別是53%和65%。接著是亞洲、澳洲及其他地區,EBIT有95.84億元,增長也只有6.3%,盈利主要來自港口和基建業務,比重分別為46%和40%。至於加拿大就不太理想了,EBIT只有70.7億元,約97%盈利來自能源,但金額按年倒退2.8%。綜合來說,去年和黃的整體EBIT錄得645.97億元,按年增長達11%,成績算是不賴。
將業務按營業性質劃分,究竟那一項最賺錢呢?若以利潤貢獻多寡來衡量,長江基建(1038)排第一,去年EBIT為175.28億元,佔集團總額27%,較2012年的29%為低。此外,EBIT按年增長5.3%,低於11%這個整體平均數;若以EBIT增長金額來說,地產及酒店業務就表現最佳,去年的EBIT有136.59億元,按年增長有29.8%,相當於多賺了31.38億元;若換轉以EBIT增長率來計算,表現最好則是歐洲3集團,去年的EBIT有48.56億元,按年增長達到54.4%;至於有傳將會分拆上市的零售業務,其實成績算是不俗,去年的EBIT有117.71億元,按年增長也有13.7%。
至於港口業務、赫斯基能源,以及和記電訊香港(215),去年的EBIT均出現倒退,前兩者分別減少4.2%和2.9%,後者更大減21.6%。不過,最差要數和記電訊亞洲,去年錄得4.09億元除息稅前虧損,值得慶幸的是,此數較2012年的8.46億元虧蝕改善了51.7%。
記得2012年年初時,和黃宣布收購Orange奧地利嗎?當時市場反應正面,更認為是「執平貨」。翻看業績公告,是次收購支付159.42億元現金,減去Orange奧地利15.14億元手頭現金,現金支付淨值144.28億元。由於所有資產和負債的公平值加起來只有41.02億元,因此產生了103.26億元商譽。換句話說,和黃以高於淨資產公平值的2.5倍來收購。雖則如此,但看來物有所值,除為歐洲3集團EBIT帶來額外17.11億元增長外,更因出售部分非核心電訊資產,為集團貢獻26.48億元一次性收益,扣除收購後的20.79億元重組成本,收益淨額5.69億元。
此外,是次收購令客戶人數按年增長達13%至2,663.6萬人,活躍客戶人數則上升19%至2,214.2萬人。不過,ARPU(每位活躍客戶之連續12個月每月平均消費)卻按年減少了12%,AMPU淨額(毛利淨額)則下降4%。換句話說,歐洲3去年的盈利和收益之所以增加,全賴客戶人數增加。
回說港口業務,雖然去年的收益增加4%,但EBIT卻倒退4%。若細看和記港口信託的業績,雖然總收入微跌0.3%,但香港業務的跌幅有2.3%,內地業務反而上升1.3%,加上早前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發生的工潮,是否令和黃對香港港口業務意興闌珊,因此才有減持的決定?
文章來源:am730 2014-03-20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