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早年曾有段時間只要到街上走一圈,就發覺不少人手拿一個Prada袋或背著一個Prada背包。但看真一點,不難發現大部分不是A貨就是冒牌貨。對普拉達(1913)來說,當時肯定是個災難。其實道理不難明白,當人人用假貨,除影響銷售收入外,更重要是,即使用家手拿正貨,也被人誤當成假,高價買個袋無非想炫耀一番,既然沒有效果,購買正貨意欲自然大減,這還不是劣幣驅逐良幣?可幸的是,此情況已收斂很多。
於奢華品牌商而言,假貨影響生意外,豪客數目也一樣,近期普拉達銷售收入增長不再,分析指與內地經濟擴張減慢及政府提倡節儉有莫大關係。普拉達亦坦言大中華地區銷售增長於本年度首季放緩,主要受中國旅客減少所致,令香港、南韓及新加坡銷售轉弱。不用看太遠,看看廣東道Prada專門店人龍長度,已估計到這股淡風威力有幾大。
究竟普拉達最新業績如何?截至今年4月底,本年度首季銷售收入7.78億(歐元,下同),按年微跌0.6%。即使撇除匯率因素,增長也僅3.8%。可幸的是,銷售成本下跌2%,令毛利只減少0.1%,毛利率更加是不跌反升了0.4個百分點至74%。但受同期營運開支大增10.3%影響,最後埋單計算,純利減少了22.9%,至1.09億元。
營運開支增加得那麼多,主要原因是銷售開支增12.3%至3.02億元。計一計此項開支與銷售收入比率,去年度首季是34.4%,本年度同期卻升至38.8%,多出來的4.4個百分點就是導致純利比率跌4.1個百分點至14.1%的元兇。或許說明白一點,於去年度首季,每賣100元產品,當中花34.4元在銷售開支上,扣除其他如銷售成本和行政開支後,最終純利18.1元。但到本年度首季,銷售開支增至38.8元,令純利減至僅14.1元。
為甚麼銷售開支上升?雖然業績公告未有解釋原因,但相信與新增店舖數目有關。截至今年1月底,直營店數目462間,與今年4月底的551間相比,期內增加19.3%,數量相當於89間。不要忘記,本年度首季只有89天,換句話說,普拉達於期內平均每天開設一間新店。此外,要不是每間直營店的平均銷售開支減少了5.8%,此項開支可能會更高。
至於銷售收入,若按地區劃分,亞太區仍是普拉達主要收入來源,該區收入佔總收入約40%。可是,本年度首季表現並不理想,金額減少819.6萬元,跌幅相當於2.6%,撇除匯率影響卻增加2.1%。收入排行第二位的歐洲就更差,收入減少656.4萬元,下跌幅度相當於4.1%,撇除匯率影響也要下跌3%。相反,日本地區卻有驚喜,期內收入增加16.9%,撇除匯率影響更增加30.2%,相當於多賺1,335.6萬元。中東地區的收入增長也不錯,未撇除及撇除匯率影響的增幅分別是12.2%和17.3%,相當於多賺278.6萬元。可惜的是,兩者對總收入的比重不高,前者是12%,後者更只有3.3%。但其增長剛好彌補其他地區的跌幅,令本年度首季的收入得以持平。
若將銷售收入按品牌劃分,Prada品牌收入幾乎不變,本年度首季略增0.3%,至6.41億元。有趣的是,若將收入與359間Prada直營店和特許經營店相除,店舖平均銷售收入是178.5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08.8萬元下跌了14.5%。換句話說,收入增加主要是店舖數目增加。至於另一隻品牌Miu Miu,同期收入下跌了4.9%至1.07億元,店舖平均銷售收入更大跌22.4%至65.8萬元。
值得一提,普拉達的應收帳周轉期沒有大變動,目前仍維持在31天。可是,存貨周轉期卻大幅上升,去年度首季和去年度全年分別只有151天和154天,到了本年度首季卻增加至210天。公告未有解釋原因,估計是為了開設新店而增加存貨量。截至今年4月底,存貨淨額有5.04億元,較3個月前增加12%。可是,由於本年度首季的銷售增長放緩,因此拖長了存貨周轉期。若然銷售增長仍未見起色,就容易造成庫存積壓,我們需要在往後密切留意。
文章來源:am730 2014-6-19
&&&&&&&&
不過 店舖增加19.3%
回覆刪除營收卻下跌 0.6%
撇除匯率因素 也只增加3.8%
所以新的店舖等同沒有銷售成績
難道都還在裝修中?
匿名君:
回覆刪除good observation! 不過,上述的營收包括了"獨立客戶及特許經營"的收入,若單看直營店的收入,按年增長有2.8%,撇除匯率因素則增加7.7%.或許這樣說,營收增加主要依靠直營店數量增加,但每家店舖的平均營收卻減少.
有一點值得留意,由於季度業績只有三個月時間,新店開張初期的貢獻通常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