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是百業之母,其表現能反映經濟概況。執筆之日,滙豐控股(005)、恒生銀行(011)及東亞銀行(023)陸續派發2016年成績表。單看純利,3行均大幅倒退,但市場反應各異。如較先公布業績的東亞,純利減32.1%至38.29億元,每股股息減36.4%至0.56元,業績公布後股價跳水,按收市價計單日跌逾4%至33.1元。
究竟東亞業績有幾差?淨利息收入減7%至110.98億元,淨利息收益率(Net interest margin,NIM)(註:東亞公告中文版翻譯為「淨息差」)降6個基點至1.6%,因中國業務NIM收窄17個基點至1.65%影響,反映盈利能力受壓外,資金管理效率也降。反觀恒生去年NIM改善2個基點至1.85%,論增幅和比率較東亞佳。單以整體NIM比較不公平,因恒生逾95%營業收入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只佔4.8%。東亞兩地佔比分別是52%和33.3%。但從中反映,受中國業務盈利能力轉差拖累銀行整體表現。
東亞去年非利息收入減4.7%至37.52億元。服務費及佣金收入淨額急挫10.7%,但交易溢利淨額升106%及保險業務淨收入增11.6%,抵消部分負面影響。佣金收入減少主要在證券及經紀、貿易融資、貸款及擔保及零售銀行服務等業務,信用卡及託管業務錄增長。炒房業務方面,證券買賣雖虧損1.35億元,但衍生工具買賣多賺42.4%至8.06億元及外幣買賣及外匯掉期虧損收窄47.2%至2.3億元,交易溢利增。
保險業務淨收入雖增,淨保費收入急升21.4%至33.47億元,但保險索償及支出淨額同急增21.5%至34.41億元,賠付率(Loss ratio)達102.8%,即東亞每收100元保費,不單全數賠付,還要多付2.8元作賠償。為何業務仍錄淨收入,主要是淨利息收入升12.1%至3.97億元及從買賣金融資產中賺1.65億元。當然,不清楚人壽保險比重,不能單以賠付率評定保險業務表現優劣。
綜合上述各點,利息收入減,非利息收入表現參差,導致去年經營收入少賺6.4%至148.5億元。值得慶幸的是,經營支出降6.3%至83.42億元,未扣除減值損失的經營溢利減6.5%至65.08億元。既然跌幅僅單位數,為何純利跌幅卻是雙位數?答案是貸款及應收帳項減值損失去年急升70.5%至34.62億元,若非售若干內地物業獲8.59億元盈利,純利跌幅或更大。減值損失大升,因減值貸款比率增0.36個百分點至1.49%。按地區分類,香港表現最差,減值貸款比率增0.69個百分點至1.03%,內地也增0.2個百分點至2.64%。若只看個別和整體減值準備,內地減值準備對貸款比率急升0.6個百分點至1.44%,香港則升0.12個百分點至0.35%。上述比率變動反映中港經濟環境不單未見好轉,而且續疲弱。
若說純利走樣,全面收益更嚇人。年內因折算產生的匯兌差額達21.44億元,計入此項虧損及其他零星項目公平值變動後,全面收益減至19.59億元,較2015年急挫37.7%。匯兌差額出現主因海外業務的財務報表以外幣結算,當編製綜合財務報表時,須換算成港元,任何差額須計入全面收益表內。單看東亞分部資產,未計聯營公司投資,中國業務佔37%。但去年人民幣續貶值,如1月初人民幣兌港元匯價是1.1959元,去年12月底僅1.11589元,跌幅約6.7%,難怪折算現匯兌虧損。綜合而言,受中國業務拖累,加上人民幣貶值,就是東亞業績差勁主因。
文章刊於:am730 2017-02-27
&&&&&&&&
▼
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
2017年2月17日星期五
Twitter的中年危機
當今世代通訊發達,不少從政者喜歡藉社交平台與民眾溝通。論最淋漓盡致,當然要數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他愛用Twitter(NYSE: TWTR)發表偉論,據聞早於09年已是該平台用戶。他在Facebook(NASDAQ:FB)也設專頁,但從最近幾個貼文所見,應是首先在Twitter發文才貼的。他曾經說過,喜歡Twitter,因為像擁有自己的報紙。有此想法,相信是他與主流傳媒關係欠佳所致。
貴為去年大紅人,特朗普的Tweets備受關注,不少人追蹤其帳戶,按理應帶動Twitter用戶增長。但截至去年底,每月活躍用戶數(Monthly active users,MAUs)即於過去30日曾登入帳戶的用戶數目只較去年增4%至3.19億個。用戶增長放緩非新鮮事,如2012年增62%,但2013年和2014年分別降至33%和20%,2015年更首放緩至6%。競爭對手FB的MAUs增幅於2012年達25%,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是16%、13%和14%,去年反彈升17%至18.6億個,不論升幅和帳戶數目均大幅拋離Twitter。
Twitter的MAUs增速欠動力,收入增長自然受影響。2012年增1.98倍,2013年和2014年分別降至1.1倍和1.11倍,2015年和2016年分別急跌至58%和14%。若看每用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即收入除以MAUs,Twitter增長同放緩。2012年增89%,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跌至61%、77%和49%,到去年急跌至僅9%。相比FB收入和ARPU增長較佳,如去年增幅分別有54%和32%,過去5年均維持雙位數增長。ARPU反映營運商將用戶轉化成收入能力。去年,FB的ARPU14.86(美元,下同),Twitter僅7.93元,後者業務增長緩慢,FB的競爭不無關係,有評論更指Twitter輸給FB重要原因是用戶社群建立。FB藉不同方法推薦朋友給用戶,但Twitter由用戶自己選擇追蹤有興趣的人。FB將用戶喜歡的動態消息置頂,甚至篩選內容,Twitter卻沒有此等功能。你或說FB讓用戶變蠢,但如受歡迎美食從來不健康般,這是現實。
至於Twitter財務表現,收入雖增14%至25.3億元,但仍錄3.67億元經營虧損。慶幸若撇除1.01億元重組費用、6.15億元以股份支付開支及4.02億元折舊和攤銷和其他零星非現金開支,經調整後EBITDA7.51億元,較2015年增35%,Non-GAAP溢利有4.06億元,較2015年增47%,算是對股東有交代。但不論是經調整後EBITDA還是Non-GAAP溢利,始終是非通用會計績效指標,每股溢利仍按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更重要是Twitter自2012年以來一直虧損,相信不少股東感到失望。
Twitter料首季經調整EBITDA介乎7,500萬至9,500萬元,但去年同期是1.81億元,意味將倒退47%至58%,料經調整EBITDA邊際利潤率由30%降至介乎17%至17.5%。此外,料首季以股份支付開支介乎1.25億至1.35億元。數值較預測的經調整EBITDA大,看來Twitter在今個季度未能轉虧為盈,難怪股價跳水,如未公布業績前收報18.72元,公布後急跌12%至16.41元。之後一個交易日再跌5%至15.58元。所謂同人唔同命,FB去年收入增54%至276.38億元,溢利更急升1.77倍至102.17億元,股價升1%至132.06元,其後更升逾134元水平。
比較兩間公司財務表現後,覺得FB青春不再,但像一位事業有成青年,找對了方向穩步向前。Twitter像迷失中年,一旦風光過後,將變得無以為繼。投資者如何選擇,相信清楚不過吧?
文章刊於:am730 2017-02-17
&&&&&&&&
貴為去年大紅人,特朗普的Tweets備受關注,不少人追蹤其帳戶,按理應帶動Twitter用戶增長。但截至去年底,每月活躍用戶數(Monthly active users,MAUs)即於過去30日曾登入帳戶的用戶數目只較去年增4%至3.19億個。用戶增長放緩非新鮮事,如2012年增62%,但2013年和2014年分別降至33%和20%,2015年更首放緩至6%。競爭對手FB的MAUs增幅於2012年達25%,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是16%、13%和14%,去年反彈升17%至18.6億個,不論升幅和帳戶數目均大幅拋離Twitter。
Twitter的MAUs增速欠動力,收入增長自然受影響。2012年增1.98倍,2013年和2014年分別降至1.1倍和1.11倍,2015年和2016年分別急跌至58%和14%。若看每用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即收入除以MAUs,Twitter增長同放緩。2012年增89%,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跌至61%、77%和49%,到去年急跌至僅9%。相比FB收入和ARPU增長較佳,如去年增幅分別有54%和32%,過去5年均維持雙位數增長。ARPU反映營運商將用戶轉化成收入能力。去年,FB的ARPU14.86(美元,下同),Twitter僅7.93元,後者業務增長緩慢,FB的競爭不無關係,有評論更指Twitter輸給FB重要原因是用戶社群建立。FB藉不同方法推薦朋友給用戶,但Twitter由用戶自己選擇追蹤有興趣的人。FB將用戶喜歡的動態消息置頂,甚至篩選內容,Twitter卻沒有此等功能。你或說FB讓用戶變蠢,但如受歡迎美食從來不健康般,這是現實。
至於Twitter財務表現,收入雖增14%至25.3億元,但仍錄3.67億元經營虧損。慶幸若撇除1.01億元重組費用、6.15億元以股份支付開支及4.02億元折舊和攤銷和其他零星非現金開支,經調整後EBITDA7.51億元,較2015年增35%,Non-GAAP溢利有4.06億元,較2015年增47%,算是對股東有交代。但不論是經調整後EBITDA還是Non-GAAP溢利,始終是非通用會計績效指標,每股溢利仍按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更重要是Twitter自2012年以來一直虧損,相信不少股東感到失望。
Twitter料首季經調整EBITDA介乎7,500萬至9,500萬元,但去年同期是1.81億元,意味將倒退47%至58%,料經調整EBITDA邊際利潤率由30%降至介乎17%至17.5%。此外,料首季以股份支付開支介乎1.25億至1.35億元。數值較預測的經調整EBITDA大,看來Twitter在今個季度未能轉虧為盈,難怪股價跳水,如未公布業績前收報18.72元,公布後急跌12%至16.41元。之後一個交易日再跌5%至15.58元。所謂同人唔同命,FB去年收入增54%至276.38億元,溢利更急升1.77倍至102.17億元,股價升1%至132.06元,其後更升逾134元水平。
比較兩間公司財務表現後,覺得FB青春不再,但像一位事業有成青年,找對了方向穩步向前。Twitter像迷失中年,一旦風光過後,將變得無以為繼。投資者如何選擇,相信清楚不過吧?
文章刊於:am730 2017-02-17
&&&&&&&&
2017年2月10日星期五
麥記減人手 效率反提高
要數職場近年熱話,當然少不了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在未來如何將人類取代。認識幾位年輕朋友,他們考慮投身那種職業才不被淘汰。但就算沒有甚麼高科技,只要改動流程並配合適當系統,也能做到節省成本兼提高營運效率,說的是香港的麥當勞餐廳。若經常幫襯的話,有否發覺其食物銷售流程改動了?未改動前,每間餐廳均設多個櫃位,於繁忙時段,每個櫃位配備2至3位員工,1人為顧客落單和收錢,另外1至2位負責按訂單張羅食物和打包。
所謂人多好辦事,此安排的好處是快。但由於落單速度通常較領取食物快,顧客排隊點過食物後,就須往隔鄰另一條隊等候食物。1個櫃位兩條人龍,5個櫃位就是10條,難怪繁忙時段整個大堂都擠滿人。更糟糕的是,食物製造時間不一,若後來者先領取食品,前頭顧客仍站在隊前等候,但地方狹小,因此不時出現混亂場面。現在可好了,以瓜瓜經常光顧的那間為例,除增設多部自助點餐機外,目前只剩兩個點餐櫃位,其餘櫃位改裝為食物領取處,顧客落單後在大堂等候,然後等待叫號並憑票領取食物。新流程避免混亂之餘,更是大大節省人手。目測所見,以前8個櫃位要配備16至24人,現在前枱只需6人左右就成。
前線人員減少固然減輕成本,但當初每個櫃位配備3人原來是有其目的。據台灣一份管理人雜誌報道,1人負責點餐收銀,另外2人負責取漢堡主餐及準備薯條和飲品等副餐,服務效率得以提高,顧客排隊時間縮短,備餐正確率也提升。此外,由於點餐人員不用備餐,空出來的時間能與顧客寒暄或推薦新品,提高點餐率之餘,更能提高顧客滿意度。
這麼說,新安排理應增加顧客等候時間,但好像和以前差不多,為甚麼?秘密是用一個叫「Kitchen Video System」系統,顧客在櫃位落單後,訂單透過系統發送至廚房,食物隨之開始準備。如一個漢堡包,廚房的「發起員」將麵包烤熱,然後由「匯集員」加入漢堡材料和包裝,之後經「備膳員」將造好的漢堡包交予顧客。此外,櫃位和廚房均設有螢幕,新下訂單以藍色顯示,若訂單未能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螢幕上的訂單將變紅色以提醒員工跟進。沒有新系統前,每間餐廳須預估不同時段的顧客需求量,預先將造好的漢堡包放在保溫架上,若不能在指定時間內賣出就要棄掉。有了新系統,因漢堡包即叫即製,故能減低食材耗損,更能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員工生產力。
新流程的確是好,但瓜瓜對自助點餐機有點意見。首先是重複按鍵問題,在起始時頁面已問顧客以甚麼方式付款,完成下單後又會再問一次,其實可否合二為一?另外,頁面選擇甚多,如外賣或堂食,單點或套餐,加配和加大等,對趕時間如瓜瓜者有點不耐煩,能否加入一些快速鍵以減省按鍵次數?如為最受歡迎的幾款套餐加入快速鍵,顧客一按即成。還有一點,飲品找不到「走冰」選項,每次點完後都要走到櫃位說明。
麥當勞這個例子給我們啟示,改善契機就在身邊,若滿足現狀不去求變,原地踏步遲早被市場淘汰。
澄清啟事一則:早前拙文《避免對沖 唯有轉工》中提到,「懶人基金只惠及50歲或以上的供款人,其他人仍要繼續捱貴」。這一說法並不正確,事實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懶人基金,並受惠於法例訂明的收費上限。出現此等錯誤實在抱歉。
文章刊於:am730 2017-02-10
&&&&&&&&
所謂人多好辦事,此安排的好處是快。但由於落單速度通常較領取食物快,顧客排隊點過食物後,就須往隔鄰另一條隊等候食物。1個櫃位兩條人龍,5個櫃位就是10條,難怪繁忙時段整個大堂都擠滿人。更糟糕的是,食物製造時間不一,若後來者先領取食品,前頭顧客仍站在隊前等候,但地方狹小,因此不時出現混亂場面。現在可好了,以瓜瓜經常光顧的那間為例,除增設多部自助點餐機外,目前只剩兩個點餐櫃位,其餘櫃位改裝為食物領取處,顧客落單後在大堂等候,然後等待叫號並憑票領取食物。新流程避免混亂之餘,更是大大節省人手。目測所見,以前8個櫃位要配備16至24人,現在前枱只需6人左右就成。
前線人員減少固然減輕成本,但當初每個櫃位配備3人原來是有其目的。據台灣一份管理人雜誌報道,1人負責點餐收銀,另外2人負責取漢堡主餐及準備薯條和飲品等副餐,服務效率得以提高,顧客排隊時間縮短,備餐正確率也提升。此外,由於點餐人員不用備餐,空出來的時間能與顧客寒暄或推薦新品,提高點餐率之餘,更能提高顧客滿意度。
這麼說,新安排理應增加顧客等候時間,但好像和以前差不多,為甚麼?秘密是用一個叫「Kitchen Video System」系統,顧客在櫃位落單後,訂單透過系統發送至廚房,食物隨之開始準備。如一個漢堡包,廚房的「發起員」將麵包烤熱,然後由「匯集員」加入漢堡材料和包裝,之後經「備膳員」將造好的漢堡包交予顧客。此外,櫃位和廚房均設有螢幕,新下訂單以藍色顯示,若訂單未能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螢幕上的訂單將變紅色以提醒員工跟進。沒有新系統前,每間餐廳須預估不同時段的顧客需求量,預先將造好的漢堡包放在保溫架上,若不能在指定時間內賣出就要棄掉。有了新系統,因漢堡包即叫即製,故能減低食材耗損,更能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員工生產力。
新流程的確是好,但瓜瓜對自助點餐機有點意見。首先是重複按鍵問題,在起始時頁面已問顧客以甚麼方式付款,完成下單後又會再問一次,其實可否合二為一?另外,頁面選擇甚多,如外賣或堂食,單點或套餐,加配和加大等,對趕時間如瓜瓜者有點不耐煩,能否加入一些快速鍵以減省按鍵次數?如為最受歡迎的幾款套餐加入快速鍵,顧客一按即成。還有一點,飲品找不到「走冰」選項,每次點完後都要走到櫃位說明。
麥當勞這個例子給我們啟示,改善契機就在身邊,若滿足現狀不去求變,原地踏步遲早被市場淘汰。
澄清啟事一則:早前拙文《避免對沖 唯有轉工》中提到,「懶人基金只惠及50歲或以上的供款人,其他人仍要繼續捱貴」。這一說法並不正確,事實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懶人基金,並受惠於法例訂明的收費上限。出現此等錯誤實在抱歉。
文章刊於:am730 2017-02-10
&&&&&&&&
2017年2月6日星期一
翠華回歸
最近經常在電台聽到翠華餐廳的廣告,感覺有點奇怪。不是嗎?其目標客戶群是自由行,為何在本地電台大賣廣告,而且選在青少年受歡迎的頻道,很明顯,他們想回歸本地市場,而且也想擴闊客戶年齡層吧?
本地餐廳回歸本地市場,說來也夠諷刺。純粹在商言商,翠華回歸是早晚的事,單靠自由行而沒有堅實的本地市場作基礎,生意增長無以為繼,其母公司翠華控股(1314)近年業績證明這點。如截至2013年3月底年度收入增幅達42.2%,之後一直放緩,如2014和2015年度增幅分別減至35.9%和22.2%,2016年度急跌至3.7%。截至去年9月底上半年度更倒退2.2%,原因之一就是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下跌所致。
盈利能力也一樣,2012年度上市時純利率高達14.5%,2013和2014年度分別降至12.1%和10.6%,2015和2016年度分別跌至8.8%和3.9%。截至去年9月底上半年雖稍升至4.6%,但按年減4個百分點。盈利能力續降,主因員工成本和物業租金增加。如2012年度上半年,兩者對收入佔比是27.1%和13%,合計只佔收入40%。截至2016年9月底上半年度分別增至28.7%和17%,合計佔收入升至45.7%,較4年前高出5.7個百分點,完全抵消毛利率的1.5個百分點升幅。翠華要回歸本地市場,單賣廣告不成,有幾個問題待解決。首先是如何維持高溢價。受惠集中採購和中央廚房,毛利率由2013年度的69.4%續升至71.2%。不少人批評其毛利率不及大快活(052)(2015和2016年度分別為74.1%和75.3%),誰不知不能如此比較,因翠華的食物選擇較多,不像快餐店般只賣當日定好菜式,成本和耗材自然較大快活多。但相對於茶餐廳,翠華菜式價格並不便宜,很難再在價錢上打主意。如一個牛肉炒河加一杯凍飲差不多盛惠90元,但食物質素不算特別高,服務又非特別好,憑甚麼叫客人多付鈔票?或許你會說,自由行客願意付呀!對,在他們眼中,未食過翠華等於未到過香港,「幫襯翠華」就是願付溢價原因。但港人沒有這個炫耀必要,要他們乖乖付錢就要拿出特別的東西來,否則只有降價吸引客人。
第二是增本地口味菜式如豆腐火腩飯、叉燒煎蛋飯、五香肉丁公仔麵及炸雞髀等港人喜歡的菜式現在一律欠奉。一些現有菜式也有待改善,如菠蘿油包身太硬、傳統粉麵分量太少,要客人支付溢價就要改善。當然,增加菜式勢必加重採購、中央廚房和倉庫等工作,毛利率將受影響,翠華須小心取捨。第三是員工待客態度。個人經驗來說,除個別分店的態度有待改善外,整體來說是可以接受。不過,儘管多謝之聲不絕於耳,但前線侍應「黑臉」居多,甚少看到歡顏,或許與工作壓力太大有關,管理層須留意。
最後一提,於1月底,翠華宣布將以2.55億元代價向李遠康等多位執行董事收購觀塘翠華集團中心。目前翠華租用該物業作餐廳和食品處理設施,若獨立股東通過該交易,意味翠華不需付相關租金。雖不清楚每年節省多少,但按公告披露,該物業於2015和2016年度稅後純利分別為272.4萬元和131.7萬元。簡單地將純利除以物業代價,得出收益率分別僅1.1%和0.5%,投資不算吸引。當然,若看好該區物業前景及能提升內部運作效率就另作別論。
雖然訪港旅客在1月上半月錄增長,更有評論認為零售業可望在今年谷底反彈,翠華能否成功回歸,擴闊本地客源,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刊於:am730 2017-02-03
&&&&&&&&
本地餐廳回歸本地市場,說來也夠諷刺。純粹在商言商,翠華回歸是早晚的事,單靠自由行而沒有堅實的本地市場作基礎,生意增長無以為繼,其母公司翠華控股(1314)近年業績證明這點。如截至2013年3月底年度收入增幅達42.2%,之後一直放緩,如2014和2015年度增幅分別減至35.9%和22.2%,2016年度急跌至3.7%。截至去年9月底上半年度更倒退2.2%,原因之一就是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下跌所致。
盈利能力也一樣,2012年度上市時純利率高達14.5%,2013和2014年度分別降至12.1%和10.6%,2015和2016年度分別跌至8.8%和3.9%。截至去年9月底上半年雖稍升至4.6%,但按年減4個百分點。盈利能力續降,主因員工成本和物業租金增加。如2012年度上半年,兩者對收入佔比是27.1%和13%,合計只佔收入40%。截至2016年9月底上半年度分別增至28.7%和17%,合計佔收入升至45.7%,較4年前高出5.7個百分點,完全抵消毛利率的1.5個百分點升幅。翠華要回歸本地市場,單賣廣告不成,有幾個問題待解決。首先是如何維持高溢價。受惠集中採購和中央廚房,毛利率由2013年度的69.4%續升至71.2%。不少人批評其毛利率不及大快活(052)(2015和2016年度分別為74.1%和75.3%),誰不知不能如此比較,因翠華的食物選擇較多,不像快餐店般只賣當日定好菜式,成本和耗材自然較大快活多。但相對於茶餐廳,翠華菜式價格並不便宜,很難再在價錢上打主意。如一個牛肉炒河加一杯凍飲差不多盛惠90元,但食物質素不算特別高,服務又非特別好,憑甚麼叫客人多付鈔票?或許你會說,自由行客願意付呀!對,在他們眼中,未食過翠華等於未到過香港,「幫襯翠華」就是願付溢價原因。但港人沒有這個炫耀必要,要他們乖乖付錢就要拿出特別的東西來,否則只有降價吸引客人。
第二是增本地口味菜式如豆腐火腩飯、叉燒煎蛋飯、五香肉丁公仔麵及炸雞髀等港人喜歡的菜式現在一律欠奉。一些現有菜式也有待改善,如菠蘿油包身太硬、傳統粉麵分量太少,要客人支付溢價就要改善。當然,增加菜式勢必加重採購、中央廚房和倉庫等工作,毛利率將受影響,翠華須小心取捨。第三是員工待客態度。個人經驗來說,除個別分店的態度有待改善外,整體來說是可以接受。不過,儘管多謝之聲不絕於耳,但前線侍應「黑臉」居多,甚少看到歡顏,或許與工作壓力太大有關,管理層須留意。
最後一提,於1月底,翠華宣布將以2.55億元代價向李遠康等多位執行董事收購觀塘翠華集團中心。目前翠華租用該物業作餐廳和食品處理設施,若獨立股東通過該交易,意味翠華不需付相關租金。雖不清楚每年節省多少,但按公告披露,該物業於2015和2016年度稅後純利分別為272.4萬元和131.7萬元。簡單地將純利除以物業代價,得出收益率分別僅1.1%和0.5%,投資不算吸引。當然,若看好該區物業前景及能提升內部運作效率就另作別論。
雖然訪港旅客在1月上半月錄增長,更有評論認為零售業可望在今年谷底反彈,翠華能否成功回歸,擴闊本地客源,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刊於:am730 2017-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