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塔(788)上周開始招股,顧名思義,其營業模式是在中國各地建造大大小小電訊站,然後租予電訊商使用,而且還提供配套設備、日常維護及電力服務。鐵塔目前在內地市場份額以收入計達97%,壟斷了整個市場。客戶主要是內地三大電訊商,包括中國移動(941)、聯通(762)和中國電信(728)。以去年為例,從他們賺到的收入佔總收入達99.8%。有趣的是,他們同時是鐵塔大股東,目前持有股權分別是38%、28.1%和27.9%。既是客戶又是股東,代表鐵塔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關連交易。
說到關連交易,想起目前仍然停牌的漢能薄膜發電(566),其收入主要來自聯屬公司,高峰時對總收入的佔比達到99.8%。這類依賴關連交易「泵水」的企業,有著天生的財務風險。首先是擔心服務定價被大股東左右,若是獨市生意,基本上沒有第三方價格作參考。更壞的情況是盈利容易遭操控,如大股東希望增加自身盈利,只要通過向子公司壓價,盈利就可以由子公司擠進母公司。相反希望子公司多賺些盈利,只要讓子公司提價就成。
鐵塔如何定價?據上市文件披露,服務價格主要是參考電訊站的標準建造成本、折舊年限及維護費用而釐定,受既定的公式所規範。既然釐定服務價格的機制客觀,而且簽訂了長期協議,按理沒有問題。可是,於今年初鐵塔與三大電訊商簽訂補充協議,降低了鐵塔業務成本加成率並提高共享折扣率,為期5年。若以去年收入水平來計算,新協議令鐵塔的收入每年少收6%或41億元人民幣。鐵塔已經壟斷了市場,按理還價能力強,就算不提價也不至於減價吧?但現實居然是後者,實在令人不解。
另一問題是公司與大股東出現分歧或利益衝突時,可以採取甚麼措施保護自己。如漢能的聯屬公司屢屢拖欠貨款,看來能做的事有限,故應收帳周轉期特長,如2013年達1年之久。鐵塔情況雖不至於此,但去年應收帳周轉期也要58天,今年首3個月升至66天。不單如此,鐵塔還為三大電訊商代繳電訊站的電費,去年共墊付181.59億元人民幣。既要代繳,而且應收帳期又不短,鐵塔何以首肯?不解。
更差的是,鐵塔流動比率極低,由2016年至今均處於0.2倍水平,流動資產只及流動負債的20%。流動資產資不抵債,資金難免緊絀,這也解釋為何向外借貸。截至去年底的淨債務(債務扣除手頭現金)有1,484.53億元人民幣,今年3月底更增3%至1,531.4億元人民幣,槓桿比率由53.8%升至54.5%,代表鐵塔的融資結構逾半靠借貸。重債的結果當然是融資成本高昂,以去年為例,經營溢利率只有11.2%,融資成本佔收入的佔比卻是7.7%,扣除稅項和其他項目後純利率僅得2.8%。做100元生意才淨賺2.8元,試問哪門獨市生意的盈利能力如此之低?實在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鐵塔規模大,收入和經營現金流穩定,而且預計每年至少派發一半利潤作股息,加上該公司計劃將30%的上市所得,用作償還銀行貸款,融資成本勢必回落以提升盈利能力,看來值得長線持有,但關連交易帶出的問題不可不防。
原文刊於:am730 2018-08-03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