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星期五

騰訊兩個盈利信邊個?

騰訊控股(700)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中期股東應佔盈利(以下簡稱GAAP盈利)增25%,至513.46億元(人民幣,下同),以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只升17%,至444.55億元。經常有朋友問兩個盈利有甚麼分別,更有人誤以為是真假帳。其實只要想一想,假帳又豈會公開發表呢?

之所以出現兩個盈利,還不是拜會計準則所賜。一直以來,會計準則都不斷修改以迎合商業需要。不過,近年的改動偏向公允值會計,使資產和負債的計量更能反映市值。雖然資產負債表因而變得較為可靠,但因太多「雜質」計入盈利,變相犧牲了損益表反映核心業務表現的能力。

以騰訊為例,這些雜質包括個別業務分拆上市帶來的一次性收益、金融資產因公允值變動帶來的未兌現盈虧、股份酬金、無形資產攤銷和資產減值撥備等。這些項目既不能反映核心業務表現,又同時令盈利變得波動。為了較準確反映業務表現,Non-GAAP數據應運而生,而且漸受市場重視。

有朋友問,現在很多投資者關注Non-GAAP數據,但聽說如何計算全由管理層決定,而且又不需要核數師審核,究竟可靠嗎?

首先,港交所(388)於今年4月發布一份指引(HKEX-GL103-19),明確規定Non-GAAP數據如何在上市文件中披露,當中包括每個披露的Non-GAAP指標必須清楚界定並闡明其計算基準、使用時需不偏不倚、披露時不可較GAAP數據顯眼,以及需提供對帳表,解釋Non-GAAP指標如何從GAAP指標計算出來等。

雖然此指引只適用於上市文件,但上市公司的季報、中期報告和年報早已應用當中的原則。更重要的是,儘管核數師沒有責任去審核Non-GAAP指標,但審計準則規定核數師必須閱讀這些指標,並且審視是否與財報不符。若發現Non-GAAP指標有問題,核數師必須向公司負責管治的管理層匯報。若問題仍沒有改善,最壞情況是核數師須要辭職。

回說騰訊今年上半年業績,Non-GAAP盈利較GAAP盈利少68.91億元,此差異較去年同期增120.3%。差異主要是期內出現168.73億元投資收益,並抵銷了50.78億元股份酬金、24.65億元無形資產攤銷、30.81億元資產減值,以及負6.42億元稅務影響。

有兩點值得留意,其一是投資收益,以除稅前計差不多有一半是來自醫療保健和媒體等投資的公允值變動,另一半則是處置或視同處置運輸網絡投資帶來的收益。可以這樣說,騰訊基本上甚麼也不做,已穩袋這些未兌現收益。

其二是稅務影響。一般而言,內地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25%。由於騰訊獲得內地多項稅務優惠,包括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只是15%,軟件企業10%,加上兩年免稅及三年減半等優惠,騰訊今年上半年的有效稅率降4.7個百分點至13.3%,期內節省的稅務開支達13.11億元。

綜合而言,雖然Non-GAAP數據較能反映核心業務表現,但由於計算缺乏統一標準,公司與公司間的可比性非常低。相反,GAAP數據不單可以用作公司間互相比較,而且結果經核數師驗證,保護用家免受誤導。況且,股價最終都是看GAAP數據,例如每股盈利,派息比率等,Non-GAAP數據只宜作參考用。(利益申報:執筆之日,本人持有騰訊股份。)

原文刊於:am730 2019-08-23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