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旨聲明,這篇文章並非投資建議,純粹經驗分享,畢竟政府發行的多批iBond,瓜瓜都有認購,而且發覺不少朋友存有誤解,因此寫下此文。
首先,若果以為抽iBond就像抽新股一樣,認購數量愈多,就可增加獲分派的機會,這就錯了。其實iBond採用的是循環派發機制,獲配發的機會人人均等,而且有數得計。
是次iBond(4239)的發售額最多是150億元,以每手1萬元計,最多發行150萬份。好了,若然認購反應理想,申請總額超過150億元,但申請人數少於150萬份,每人就會先獲派一手,剩下的就會向認購了第二手的申請人派發,還有剩的話就向認購第三手的派發,如此類推直至派完為止。若果最後一輪不夠分派,該輪就會以抽籤來分配。若然認購反應非常熱烈,申請人數超過150萬人,到時iBond不夠分派,因此將以抽籤形式配發,每位中籤者將獲派一手。若然認購反應冷淡,申請總額低於100億元,或介乎100億元至150億元時,政府將全額滿足所有合資格申請。
總的來說,獲分派多少全視乎認購反應。由於預期將會如上一次般約有60萬人申請,將150萬份與之相除,平均每人可獲2.5手。換句話說,分派至第三輪就要抽籤,幸運的可得3手。因此,認購3至4手較符合成本效益。當然,若不介意資金被鎖死十數天,砸上幾十萬元去申請也無不可,反正現在儲蓄存款利息極低,利息損失有限。不過,螞蟻集團(6688)也同時招股,而且預期反應更為熱烈。若打算同時認購,就有必要計算清楚資金如何調撥。因為螞蟻預期在11月5日上市,剛巧iBond在同日下午2時截止認購,從螞蟻回籠的資金未必趕得上期限。
這裡帶出另一個核心問題,如上文所言,預期每人最多獲派3手iBond,3年保證利率在2厘,即是每手最多只賺600元計,3年加起來才1,800元,值得認購嗎?由於每人的風險承擔能力不同,機會成本也不一樣,值得不值得純粹個人問題。
所謂iBond回報低,其實看你拿甚麼來比較。若與股票來比,當然是「蚊髀與牛髀」。但不要忘記,iBond風險極低,堪比公認為「Risk-free」的美債。我們買美債,需要承受匯率波動風險(雖然很少)及兌換差價,iBond連這點風險也沒有!再者,香港政府財政穩健,違約風險微乎其微,而且有回報保證,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唯一缺點就是發行數量太少,每人最多才獲幾手,政府最初想藉iBond促進本地債券市場發展,簡直是開玩笑。
不少朋友對iBond嗤之以鼻,認為未來幾年香港的通脹升幅有限,不會高於保證回報的2厘。可是,3年後的事誰敢保證?過往政府推出的iBond,據聞不少金融機構在二手市場默默吸納,為的就是iBond擁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就算與銀行定期存款來比較,iBond也較優勝,一來較港元定存息率為高,二來可以在二手市場賣出套現,不像定存般要罰息。
總括而言,若尋求將小量資產配置在低風險投資,iBond是不錯的選擇。況且,這是政府派給中產的糖,不要白不要,瓜瓜肯定會認購。由於預期獲派數目不多,賣出時的手續費隨時蠶食大部分利潤,因此只會長期持有直至贖回為止。
原文刊於:am730 2020-10-30
&&&&&&&&
看淡Ibond的人,真是不去理解背後原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