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自小就愛吃粗糧,例如紅豆、綠豆、花生等的堅果和榖類食物,利用它們來製作出各式食品,不單可口味美,而且容易烹調。小時候,先母就最愛煮紅豆沙,每次都弄一大鍋,並且用湯碗盛得滿滿的給我們吃,剩下的就放入雪櫃,待翌日加入花奶,變成自家製紅豆冰,是炎炎夏日的消暑良方。
記得某次要到歐洲出差不多3個月,大家餐餐啃麵包吃意粉,實在撐不下去,猛然醒起行季中有包從香港帶過來的喳咋材料包,借用當地同事的廚房煮之,並即席分享,大夥兒吃到笑逐顏開。
說起粗糧就想起中國綠色食品(904),近期的負面新聞可算不少,例如2011年曾被大行質疑旗下某產品的銷情,最近於2013年5月更遭證監會調查,根據上市公告,調查涉及中綠於去年有否履行內幕消息的披露責任,是否未有向股東提供相關資料,以及管理層是否曾經對公司及股東作出不當行為等。公告也同時透露,當時證監會還根據搜查令到中綠的辦公室進行搜證,並且取走有關文件。
除此以外,他們於2013年12月初發出盈利警告,預示截至去年10月底的中期業績將會出現轉盈為虧,當時解釋的原因包括「品牌飲料產品」的原材料及勞動成本增加,因此令經營溢利減少;「新鮮農產品及經加工產品」的收益減少,減去經營開支後更出現虧損;長期預付租金的攤銷開支增加;因可換股債劵違約而支付違約利息;以及出售附屬公司而需要作虧損撥備。
究竟具體情況如何?或許看看2013年12月底發出的中期業績通告。該集團截至去年10月底止,中期營業額錄得10.9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11.3%,這相當於少賺了1.4億元。
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新鮮農產品及經加工產品」的銷量倒退62.3%至只有1.74億元,失去的營業額達2.87億元之多。此業務主要是生產和售賣新鮮蔬菜和罐裝及冷凍品,減去銷售成本及相關經營開支後,期內更錄得33.6萬元虧損,較2012年度同期的1.25億元經營溢利比較,業績下滑100.3%。
根據管理層解釋,因為中日兩國外交關係緊張,以及人民幣兌日圓持續升值,影響該集團將產品出口至日本的業務。情況有幾嚴重?看看售予中國進出口公司的營業額,上半年度暴跌93.8%,至只有1,458.3萬元。此外,看看日圓和人民幣的交叉匯價,2013年5月至10月的平均中間價,是每100日圓兌6.23元人民幣,2012年同期則是8.01元人民幣,單是匯價已經令營業額下跌22%。不單如此,管理層還在公告中透露,目前出口業務尚無任何復甦跡象,此業務的情況看來不太樂觀。
除此以外,「品牌食品產品」的銷量也在倒退,此業務主要是生產和售賣大米及火鍋配料,期內營業額減少23.1%至7,428.6萬元,經營溢利的表現就更差,期內只錄得108.4萬元,與2012年度同期的2,189.6萬元比較倒退了95%。按公告解釋,由於此業務仍處於早期階段,品牌尚未獲得市場認可,因此需求較為波動。不過,由於此業務的銷售只佔集團營業額的6.8%,相對來說影響有限。
可幸的是,因「品牌飲料產品」銷售理想,期內營業額增加了25%至8.48億元,額外賺到的1.7億元,抵消了上述兩項業務的部分損失。不過,減去銷售成本和經營開支後,期內經營溢利只增加9.1%至1.6億元。
一般來說,因銷量增加,銷售成本也會隨之而增加,只要其升幅低於營業額的就能保住毛利率。不過,中綠的情況就不太理想,期內銷售成本增加42.8%,升幅明顯高於營業額,因此毛利率由2012年度同期的48.7%,減少7.3個百分點至只有41.3%。
銷售成本增加主要來自原材料成本大增,當中包括糖及多種粗糧例如綠豆、紅豆、核桃、燕麥、花生及甜玉米等。此項成本於期內達到2.13億元,按年增加61.7%,對營業額的比率更達到25.1%,較2012年度同期增加了5.7個百分點。
換句話說,在每100元的銷售中,2012年度花在原材料的成本只需19.4元,2013年度則升至25.1元。根據管理層解釋,此乃受到通脹影響。
綜合而言,中綠主要依靠「品牌飲料產品」賺錢,但在原材料等成本高企情況下,盈利漸漸被蠶食。其他方面的表現如何,下篇繼續探討。
文章來源:am730 2014-01-16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