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近有報道指,豬肉食品企業萬洲國際(288)為表彰及獎勵兩位高層,於去年9月成功收購Smithfield所作的貢獻,因此他們配發了8.18億股股份,數量相當於完成上市後已發行股本約5.6%,股份當時估值約為5.97億(美元,下同)。報道還引述其CFO解釋,說該批股權獎勵並不涉及任何現金流出,因此相信不會對業績或營運產生任何影響。
這倒奇怪了,此類以股權做獎勵的計劃屬於「股份為基礎付款」,於萬洲而言,雖然的確不涉及現金流出,但在帳面上也是開支,故此需要按照會計準則,計出相關股權的公允值,並且在損益表內確認。再講,按招股書顯示,該筆開支早已計入去年業績,金額按股份授出日期的估計公允價來入帳,估計方法則以市場法來釐定,即是通過與類似股份的交易價格,來估計這批股份價值。由於此項開支龐大,故此導致該年錄得6,700萬元虧損。說不會對業績或營運產生任何影響,這又如何說起?相信報道出錯吧?翻查另一份報章,其實CFO原來是說,此項開支不會影響「今年」的業績,這樣就合理了。
不過,即使此開支是一次性,並且只影響去年業績,但嚴格來說,對今年還是有影響的。此話怎講?道理不難明白,當要公布今年業績時,自然要拿去年純利來做比較,既然基數低了,今年的增幅肯定非常可觀。舉個例子,若沒有此項特殊開支,萬洲去年純利將是5.3億元,假設今年純利維持相同水平,增長就是零。現在有了這項開支令去年出現虧損,即使今年沒有增長,但互相比較後,今年業績即時變成大升891%,這不是影響嗎?
以公司股權做獎勵高層,這種做法在上市企業中非常普遍。不過,大多數獎勵都是與業績掛鈎,公司賺錢愈多,獎勵自然愈高。反觀萬洲這次獎勵,為的只是要表彰兩高層在收購Smithfield所作出的貢獻,有別於其他香港上市公司做法。當然此獎勵在上市前發生,既然當時股東已首肯,外人實在無從琢磨洽當與否。不過,有趣的是,能完成這麼大宗的交易,整個集團卻只有兩個人居功至偉,彷彿其他人毫無貢獻,管理層又如此慷慨,整項收購的總代價才不過49億元,股權獎勵的公允值卻相當於收購價的12.2%,實在令人嘖嘖稱奇。不是嗎?
倘若其他職員在此項交易中也有建樹,理應也獲得對等獎賞才對吧?再說萬洲已向兩位高層支付薪酬,以去年為例,撇除上述獎勵,他們共獲得約200萬元左右董事袍金及薪酬。既然是受薪,協助公司處理及完成收購事宜自然是職責所在,實在不明白為何仍要作出如此重賞。此外,收購剛在9月完成,萬洲已急不及待於10月將股權配發,這麼好的僱主,真不知道在哪裡找到!萬洲目前還有另一宗收購正在進行,倘若收購成功,是否還會再次配發巨額股權做獎勵?
不單如此,翻查招股書,他們還設有兩個股份獎勵計劃,最多可以分別配發6.32億股和3.51億股新股,合計的數量相當於完成上市後已發行股本的6.7%,若果上市後萬洲繼續如此慷慨,不知將會如何影響業績?
有不少朋友認為,此類開支不涉及公司的現金流,影響只在帳面上,而且只是「搵街外錢」,故此,不必大驚小怪,也無需驚訝。此話差矣,不說對業績的影響,單說配發所用的新股,已經可以攤薄股東權益。故此,公司只是在慷股東之慨。因其重要,才有會計標準專題講解。
其實想想也是,所謂世事如棋日日新,相比起其他,萬洲的慷慨只是小菜一碟。就以高鐵延誤為例,運房局長表示驚訝,面對高官如此反應,市民如瓜瓜者就更驚訝了。按港鐵(066)解釋,工程延誤是受到黑雨影響。可是,自2010年4月正式動工起計,不計算今年3月這一次,黑雨警告就發出過3次,紅雨警告有14次,八號或以上的風球警告有11次。在那麼多惡劣天氣中,偏偏就是這一次令工程延誤,而且還達到9個月那麼久!當愈來愈多驚訝事件發生,我們自然習以為常。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原來不要管他,就萬事大吉!
文章來源:am730 2014-04-22
&&&&&&&&
我也不明白為何一間年賺幾億的公司,估值可以高達過千億?而且該公司股東資金也很薄弱,主要是以借貸作收購,真不明白為何估值可以如此進取.
回覆刪除若以預期PE 15-20倍計,難道來年預測盈利可以高達數十億,以至上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