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6日星期二
歐舒丹是否有利可圖
冬季天氣乾燥,少不了購買一些潤手霜和護膚露之類的產品。在香港,著名的品牌有很多,當中包括歐舒丹(973)。有沒有發覺,在各區的大型商場總會見到其身影?而且在他們分店附近,也很容易找到其競爭對手(C字頭那一家)的品牌店。究竟歐舒丹在全港有多少分店呢?到他們的網頁看看,港島區有7間、九龍區有10間及新界區有7間,加上3間「SPA店」,合共起來就是27間。以分店坐落的地段來看,每月所付的租金相信非常龐大。說實話,個人護理品牌競爭激烈,究竟歐舒丹是否有利可圖?碰巧他們於去年11月公布截至去年9月底中期業績,我們不妨從中窺探一二。
先說收入,期內銷售淨額達4.86億(歐元,下同),若簡單地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幅有8.9%。可是,由於歐舒丹大部分收入來自歐洲以外地區,期內匯率變化對銷售額會有一定影響。為了更能反映銷售實況,歐舒丹同時披露了撇除匯率影響的增幅,即是11.9%。由於前者低於後者,反映歐元貶值抵銷了部分銷售之升幅。
歐舒丹的業務分直銷和轉售,兩者佔總收入的比例為71.5對28.5。一個有趣的發現,期內直銷的增長有8%,撇除匯兌影響後則有11.6%,兩者相差有3.6個百分點之多。反觀轉售業務,計入和撇除匯兌影響的增幅分別是11.1%和12.8%,兩者相差只有1.7個百分點。數字反映轉售業務受匯兌的影響較輕,其中一個可能性,或許是轉售業務的銷售主要以歐元計價為主。
若論對銷售的貢獻,日本的比重最大佔17.2%,其次是美國和香港,比重分別是12.2%和10.4%。不過,若論增幅和增長金額,香港卻位居第一,期內增幅達17.1%,相當於多賺794.2萬元,撇除匯兌影響後的增幅更高達19.5%。不單如此,若簡單地將各地區的銷售額除以分店和月份數目,得出來就是每間分店的月均營業額,期內以香港和澳門最高,期內達到25.95萬元(以1歐元兌9.85港元計算則是每月有256萬港元)。排行第二位是日本,但月均營業額只有12.5萬元,只及香港的48.2%。管理層沒有解釋原因,或許是香港和澳門的主要業務是產品單價較高的直銷,其他地區則包括轉售業務吧?
接著說說毛利,整體而言,雖然毛利有7.6%增長,但毛利率卻由81.2%下降至80.3%。按管理層解釋,受價格及產品組合變動的利好影響,毛利率因而增加了0.1個百分點。可是,銷售額因匯率變化,加上生產成本及陳舊貨品增加,引致毛利率下跌1個百分點。利好與不利抵銷後,毛利率因而減少0.9個百分點。雖則如此,但歐舒丹的毛利率超過八成,即是每賣出100元產品能獲取80元以上的毛利,看來利錢相當豐厚。但不要忘記,這還未計算分銷開支如店舖租金、僱員薪金、物流及付運、試用品、購物袋和信用卡費用等。
截至去年9月底上半年度,這方面的開支增加7.1%,至2.47億元,但對銷售額的比例卻下跌0.8個百分點,至50.8%。據管理層解釋,主要是店舖及倉庫的效率提高、銷售額增加、轉售業務份額提高,以及去年的一次性開支影響,這四項因素之影響佔1.4個百分點。不過,因為開設新店以及翻新店舖,抵銷了0.6個百分點的影響。營銷開支的情況也差不多,金額增加0.1%,至5,702.7萬元,但對銷售額的比例卻減少1.1個百分點,至11.7%。
按管理層解釋,主要是廣告、郵遞活動及樣品減少、銷售額增加、宣傳貨品、迷你產品和包裝袋的存貨管理改善,以及渠道組合改變。可是,因電腦系統投資及匯率的不利因素抵銷了部分利好影響。
綜合上述各點,雖然期內營運開支(包括其他經營收益和虧損)增加5.1%,但毛利卻上升7.6%,埋單計數經營溢利大升46.6%,至3,143.2萬元。不單如此,歐舒丹期內還錄得889.9萬元匯兌收益,反觀2013年度同期卻出現738.8萬元匯兌虧損,令期內純利急升156.3%,至3,728.2萬元。有一點值得留意,這些匯兌收益約有95%屬於未實現,即是帳面上的盈利。
歐舒丹的第三個財季正值聖誕和新年,銷售額通常將較其他財季大。若果銷售增長能在下半年度維持,相信今年度的收益將有可觀增長。
文章來源:am730 2015-01-06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