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港鐵自毀八達通?

做生意,特別在市場擁有壟斷地位的,從來都是設法維護優勢,鮮有將機會拱手相讓予競爭對手,最近就有一例,說的就是港鐵公司(066)與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合作,在幾個港鐵站作試點,讓乘客通過支付工具在售票機購買單程票。身為八達通的大股東,港鐵這次安排實在匪夷所思。雖然支付工具來勢洶洶,但礙於八達通壟斷了交通車資繳付市場,大家只能在零售消費和生活繳費市場分杯羹。八達通只要維持這個優勢,即使日後支付工具如何普及,至少能與其分庭抗禮。這次倒好,連唯一優勢也沒有了,可以預期八達通的市佔率逐漸被蠶食,最後黯然離開。港鐵沒理由不清楚這一點,是否另有盤算就不得而知。

朋友說不用怕,因支付工具只是用來購買單程票,不像八達通般可直接在入閘出閘機拍卡。再者,支付工具主要靠「掃QR code」來連接繳費系統,用家既要開啟應用程式又要登入,無論操作速度和方便程度,都比不上利用近場通訊科技的八達通卡,講求便捷的香港人不會捨棄八達通。可是,近場通訊早已廣泛在智能手機應用,與支付工具結合是早晚的事,到時八達通可以壽終正寢。

有人說方便乘客是好事,但方便了誰?還不是內地遊客?他們不會因為沒有支付工具而不乘搭港鐵,既然港鐵獲益有限,打開競爭缺口實在得不償失。這裡沒有歧視內地遊客之意,若港鐵的目的只是方便遊客,那請一視同仁,在售票機加裝信用卡付款以方便國際遊客。反觀人家極聰明,自己的領域寸步不讓。如閱文(772)旗下的QQ閱讀,只接受騰訊控股(700)的支付工具如微信支付和QQ卡等。天貓雖然接受八達通旗下的「O!ePay」手機應用程式,但不及親生仔支付寶方便且限制多多,如只能在天貓桌面版使用,付款時既要打開「O!ePay」,又要拿出八達通來「嘟」,麻煩之極。

搞到今天兵臨城下的局面,八達通當然難辭其咎。但公道點說,論科技層面,個人認為八達通比支付工具先進,只是輸在應用不夠廣泛。就好像某位大學教授說,支付工具連俾錢乞兒和叫雞(好奇為何沒有人出來說侮辱女性)也照顧得到。當然這些例子似乎過於極端,但八達通最大敗筆是無法在微企和小生意中普及。無他,既要安裝讀卡器,又要支付交易費用和租機費,就好像收取的士車資,多年來儘管八達通嘗試打入市場,但仍無法普及。

其實八達通在設計上有其局限。首先,當初設計是用作小額繳費,因此儲值額設限在1,000元,最近才提升至法例上限3,000元。另一問題是增值,須拿出實體八達通卡來進行。即使可自動增值,但上限是500元,而且每天只可進行一次。用家也可利用「O!ePay」,但過程並非想像般快。先要登入自己的銀行戶口進行轉帳,然後登入「O!ePay」下個轉帳指令,接著掏出八達通卡在手機背面嘟一下才成。

八達通系統由私人公司擁有,大股東是港鐵,而港鐵的大股東是政府。換句話說,八達通是港人的財產,守護著她理所當然。但想深一層,抗拒支付工具發展非我們之福,若然八達通仍不思進取靠食老本,將來被淘汰便是活該。

八達通如是,港人賴以維生的支柱產業,何嘗不是面對同樣危機?

原文刊於:am730 2017-12-01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