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聞,有傳媒說雀巢公司(瑞士證券交易所:NESN)以71.5億(美元,下同)代價「收購」星巴克(NASDAQ:SBUX)業務,即時感到錯愕。星巴克的市值接近800億元,這個價錢最多只能說「入股」,怎可能是「收購」?細看內文才發現給標題黨坑了。
所謂收購,原來是指星巴克將消費性包裝商品業務(Consumer Packaged Goods,CPG)的銷售權賣給雀巢。例如星巴克在超市發售的樽裝咖啡和咖啡豆,仍由星巴克負責製造,之後由雀巢推廣、分銷和銷售至全世界。銷售所得全歸雀巢,星巴克從中分得利潤,至於多少未有透露。另外,除了將500名員工「過繼」給雀巢外,星巴克沒有出售任何有形資產。與其說是收購,倒不如說是合作更貼切。
雀巢去年才收購美國精品咖啡連鎖店Blue Bottle Coffee的68%股權,這次成功拉攏星巴克合作,加上自身咖啡業務,無疑進一步鞏固包裝咖啡市場地位。
至於星巴克,CPG並非核心業務,今年上半年相關收入只佔總收入10%,而且按年增長僅1%,遠低於自營店業務的10%和授權店的14%。星巴克擅長營運咖啡店,將表現較遜色的CPG業務交給雀巢,藉著其業界龍頭地位和能力,既能將生意造大,還即時賺了一筆,甚為上算。
星巴克自營店和授權店的收入增長不俗,前者增長原因有三,其一是期內分店淨增長857間帶動收入上升;其二是早前收購中國華東業務餘下50%股權,來自該區收入即時倍增;其三是同店收入受人流上升帶動而增加了2%。至於後者,主要是期內授權店淨增長1,246間,帶動產品和器材銷售上升。
雖然整體收入有9.8%的增長,可是開支增幅較大達13.5%,導致經營溢利跌8.7%至18.89億元。當中升幅較大的包括銷售成本增13.1%、折舊增17.3%、一般行政增14.9%,以及關閉茶店和重組Teavana業務的1.62億元開支。可幸的是,因收購華東業務餘下50%股權,帳面賺了13.74億元,還有出售Tazo茶店業務以及台灣和巴西業務淨賺了4.96億元,加上美國本土稅改將有效稅率大幅下降9.7個百分點,至23.9%,故除稅後純利大增逾1倍,至29.1億元。
星巴克盈利雖然大升,但主要是拜特殊項目所賜,而且收入增長大部分來自新店,同店銷售缺乏動力令人擔憂。所謂屋漏更兼逢夜雨,最近位於費城的分店就掀起軒然大波,事緣兩位黑人青年在店內等朋友,無幫襯之餘還想借用廁所,店員不單拒絕而且報警,青年因而無端被捕,事件曝光後民眾譁然。
不幸的是,管理層反應遲緩,事隔兩日才公開道歉,但民情沒有降溫,杯葛聲此起彼落。最後由CEO出來道歉,並向涉事青年賠償,還修改政策容許所有人借用廁所。
另外,全美8千多間分店,將於本月29日下午暫停半日,所有員工須接受反種族歧視培訓。種種措施總算平息民憤,但代價不菲,以北美今年第二季的收入作計算,半日營業額損失約是1,980萬元,更要命是形象插水,生意會否受影響尚待觀察。無論如何,希望星巴克吸取教訓,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原文刊於:am730 2018-05-18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若以匿名留言,系統有機會將留言視為spam,因此可能要遲一點才能回覆。如閣下的提問涉及升學或工作,請以電郵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