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

香港電子商貿路還長

有沒有發覺,最近有不少小商戶安裝了八達通?以自己經常光顧的五間茶餐廳和食肆為例,以前只有一間備有八達通收款機,現在連另外四間也安裝了。問了緣由,異口同聲皆說因為政府推出的電子消費券計劃。與其中一間相熟餐廳老闆閒聊,他解釋說附近食肆都安裝了,若人有我無,憂慮客流會因而減少。況且,成功申請成為商用版用戶就會獲增流動版收款機,電子消費券計劃期間更豁免手續費,既然不需成本所以試一試。

老闆提及的流動版收款機,與現有八達通讀寫器和處理器不同,除體積較小外,還接受八達通QR code付款。安裝看來也很簡單,只需要以藍牙連接已安裝商用版八達通App的流動裝置就成,功能與傳統的八達通讀寫器一樣。目測所見,付款速度似乎較慢,發出的「嘟」聲也沒有傳統機那麼順耳。不過,食肆又不像集體運輸那樣講求速度,付款稍慢不成問題。就的士和小商戶而言,多年來八達通都難以普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收費不輕。以手續費為例,雖然費率不算高,但八達通並非必要,有沒有也不會影響生意,精打細算的食肆自然不會安裝。現在借政府電子消費券之力,加上免費作招徠,八達通算是成功在小商販市場邁出了第一步。往後商戶會否繼續使用,就得看收費水平以及顧客的付款習慣會否從此改變。

電子付款好處多,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避免接觸錢銀有助減低病毒傳播,商販也不用為找續而頭痛。更重要的是,電子付款服務提供者會將銷售款直接轉入銀行帳戶,全程不經人手,節省人手之餘,也降低了「穿櫃桶底」的風險。當然,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心要偷要貪還是有不少方法,但這是後話。此外,電子付款雖好,但私隱保護是否妥當極受大家關注。自己就親身試過信用卡資料被盜用,幸好發卡銀行及時發現,避免了麻煩和損失。

說到政府的電子消費券計劃,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普及電子支付。暫時來看,在零售小商戶是做到了,聽說的士業界的反應也不錯,但在街市檔販方面似乎仍需努力。根據嶺南大學香港商學研究所於上月進行的調查發現,在287份成功訪問的問卷中,有一半街市檔販未有安裝消費券計劃下的四間指定電子支付工具。此外,近35%的檔販表示不了解消費券計劃的具體安排,41%的檔販更表示不會參加。

在表示不參加計劃的檔販中,36%受訪者認為登記程序複雜,30%認為計劃對促進銷售作用不大。另外,亦有28%表示店舖沒有安裝電子支付而不願意參加計劃。

值得一提,電子付款只是電子商貿的其中一環。根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的調查發現,雖然香港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基礎設施發展完備,流動電話普及率及住戶寬頻覆蓋率屬全球最高之列,但網上零售並不普遍。於2019年,香港的網上購物滲透率只有36%,落後於南韓(88%)、英國(87%)、澳洲(84%)、美國(82%)、日本(71%)和中國(59%)。落後的原因也很有趣,就是傾向維持現有業務模式。無他,香港地少人多,商舖又集中,購物相當便利。相對於地大人稀的地區,對電子商貿的需求自然較低。

不過,上述調查是在疫情前進行,相信現在已有所改變,看看香港科技探索(1137,前稱香港電視網絡)這兩年的訂單數量持續上升,已經能反映一二。期望通過這次電子消費券計劃,為促進香港電子商貿的發展打下基礎。

原文刊於:am730 2021-07-23

&&&&&&&&

2021年7月19日星期一

福士對Tesla 規模大但市值低

德國汽車製造商福士(VOW)旗下產品由貴價的保時捷、林寶堅尼、奧迪,以至較平民化的福士,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自電動車興起後,主要生產傳統汽油車的福士,其股價過去5年從未超過200歐元,今年初更只有166.5歐元。股價表現遠遠落後於一眾電動車生產商,當中以Tesla尤甚。

有幾落後?以Tesla為例,3年前(2018713)股價才63.77美元,執筆之日股價668.54美元計,升幅達948.3%。若以5年前(2016714)股價44.31美元計,升幅更是1,408.9%。反觀福士,3年前和5年前股價升幅分別只有101%123.7%

大家可有留意,Tesla現市值約6,871億美元,以近日兌換價計,福士只有約1,541億美元;Tesla目前市盈率達928倍,福士僅約17倍。驟眼看來,Tesla業務規模好像遠超福士似的。有趣的是情況剛好相反,不論汽車交付量,銷售收入以至股東應佔溢利,其實福士都遠超Tesla。以去年為例,福士汽車交付量是915.7萬部,相當於Tesla同期的18倍。銷售收入有2,228.84億歐元,兌換成美元後金額相當於Tesla8.7倍。每股盈利16.6歐元,轉換成美元後更是Tesla27.6倍。由此反映一點,市值多寡其實與公司規模沒有直接關係,只要能塑造一個美麗前景,成功令投資者相信的話,即使股價多麼昂貴也變得合理。

相信是有見電動車來勢洶洶,福士去年底宣布將銳意發展電動車市場。受消息帶動,股價從那時開始顯著上揚。今年3月,進一步宣布將於2030年前在歐洲興建6間大型電池工廠,並於2025年前於歐洲設置1.8萬個快速充電站。此外,該集團料今年電動車交付量將達到45萬部。更有報道指,福士將於2035年前在歐洲停止銷售汽油車。受一連串好消息帶動,其股價幾度升穿300歐元大關,目前在280歐元水平徘徊。以今年年初計算,股價升幅已經達71.5%

Tesla是全球電動車龍頭,去年交付量接近50萬部,意味福士今年電動車銷售目標有望挑戰Tesla地位。不過,今年首季Tesla首勝一仗,交付了18.5萬部穩佔第一位,福士則以13.1萬部佔第三位。當然,誰勝誰負目前仍言之尚早,但轉攻電動車的福士,今年首季業績就非常亮麗。

今年首3個月,汽車交付量增21.2%243.2萬部,銷售量也增20.5%233.4萬部。受營運數據表現帶動,以國際通用會計準則計算的收入升13.3%623.76億歐元,經營溢利和除稅後溢利更分別升432.3%48.12億歐元以及560.3%34.14億歐元。盈利能力也大幅回升,經營溢利率大升6.1個百分點至7.7%,溢利率也增4.5個百分點至5.5%

等等,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至業績差勁,今年首季升幅可觀是因為基數低吧?怎可作準?那就與疫情前的2019年來比較吧。將今年首季與2019年首季比較,汽車交付量和銷售量分別跌6.7%9.6%。不過,收入卻升3.9%,經營溢利基本持平只跌0.8%,除稅後溢利則升11.8%。至於盈利能力也有改善,經營溢利率跌0.4個百分點,但溢利率升0.4個百分點。

綜合而言,雖然營運指標仍未完全回復疫情前水平,但財務表現卻大幅好轉。福士能否靠電動車撼動Tesla的市場地位,我們在今年底再跟進。 

原文刊於:am730 2021-07-16

&&&&&&&&

2021年7月9日星期五

財報出錯僅核數師受責 公司管理層呢?

今個星期一,財庫局長許正宇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就進一步改革會計專業規管制度發言,為業界新一輪監管改革拉起序幕。可有留意,2019年那次改革,政府強調的監管對象是「核數師」,這次變成「會計專業」。有甚麼分別?

首先,核數師一般是指執業會計師,他們大多從事核數工作,具有簽發核數報告的法定權力。會計專業則泛指整個會計師行業,當中包括執業和非執業會計師。顧名思義,這次監管改革的對象就是「所有會計師」。

為了要與國際接軌,所以另設財務匯報局(下稱「財匯局」)來監管上市公司核數師,我們明白。為了降低社會對核數師監管的成本,以及減輕核數師的合規成本,現在說要一併監管非公眾實體核數師(例如私人公司的核數師),我們也能理解。可是,為何一眾非執業會計師也納入監管?

香港會計師公會在上月舉辦了一個會員論壇,就上述疑問,財庫局的代表在當日作出了澄清和解釋。對日後非執業會計師的監管,其實只限於調查和紀律處分。當非執業會計師被投訴時,才由財匯局跟進,其他監管事宜仍然由公會負責。若上述理解有錯,請各方好友指正。若理解無誤,我們就立此存照,希望政府說到做到。除非下述原因,否則不要在幾年後,又以循序漸進為由,將公會僅餘的權力也移走。

說到財匯局,最近他們再獻新猷。在內地當局的協助下,該局取得相關審計底稿,不單成功找出某上市公司2015年的每股收益嚴重計錯,而且還要求該上市公司採取補救措施,在新一期年報的財務摘要中,追溯調整每股收益。可是,財匯局卻以避免影響紀律處分程序為由,暫不公開相關核數師名字,意味涉及哪間上市公司也不會披露。

說財匯局這次調查工作做得好,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可是,對沒有公布涉及哪間上市公司的做法,瓜瓜身為投資者就感到非常苦惱。曾按照財匯局報告的描述,嘗試找出是哪間上市公司。可是找了一天也找不到。

香港股票市場的監管以披露為本,故此財報是否可靠非常重要。對那些財報曾出現問題的股票,瓜瓜一向敬而遠之。現在財匯局不公布,萬一不幸選中該股,就要等到深入研究其基本因素後,才有機會發現問題而篩走。換句話說,本來可以立即排除在外的股票,要等到後續研究時才發現問題,費時失事。建議財匯局重新考慮暫不公開名字的做法,特別是涉及每股收益這些重要財務數據的時候。此外,也請當局定期發放一份黑名單,列出所有曾出現財報有重大錯誤的上市公司,讓投資者有所警惕。

值得一提,每當財報嚴重出錯,核數師往往成為代罪羔羊。以上述個案為例,每股收益出錯,核數師沒有發現當然要承擔責任,但始作俑者的公司CFO以至管理層,卻只須修改一下財務摘要就了事?沒有多少阻嚇作用的措施,能有效避免問題不再發生嗎?

財匯局的使命是維持香港上市公司的財務匯報質素,所謂一隻手掌拍不響,只規管核數師就顯得不足。既然政府現在銳意改革會計專業,建議趁此機會一管到底,恢復往年的合資格會計師制度,規定所有在港上市的公司必須聘有本地會計師,該會計師須為財報的編纂負責。若財報出現重大錯誤,財報負責人和核數師需一併處罰。這樣雙管齊下,財報質素還會差到哪裡去,對吧?

原文刊於:am730 2021-07-09

&&&&&&&&

2021年7月2日星期五

零售股業績靠內地支撐

最近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和,經濟數據更錄得強勁反彈。根據政府上月發表的《2021年第一季經濟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本地經濟明顯復甦,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7.9%,是自連續六個季度收縮後首次回升,政府並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在3.3%5.5%之間。

不單如此,最近一些零售股的業績非常亮麗,例如六福集團(590)、周大福(1929)、東方表行(398)和歐舒丹(L’OCCITANE(973)),截至今年3月底年度股東應佔溢利增幅介乎17.4%1.3(詳見附表)。即使是以本地市場為主的包浩斯(483)也轉虧為盈,由2020年度蝕1.73億元,至今年度賺9,973萬元。

香港經濟是否正在全面復甦,留待經濟專家解答。但就上述幾隻零售股的財務表現來看,本地零售的情況不單沒有好轉,實際是大幅滑落。

六福集團期內總收入減少21.1%88.61億元。當中香港、澳門及海外地區收入就挫43.4%35.51億元。若不是來自內地收入增7%53.1億元,總收入跌幅將更高。

同是珠寶首飾行業的周大福,情況也差不多。期內總收入之所以增23.6%701.64億元,全靠內地收入升46.5%596.98億元,抵銷港澳和其他市場跌34.5%104.66億元的影響。

售賣名貴手錶的東方表行,港澳和其他市場跌18.7%11.45億元,內地則漲149.7%23.59億元。至於售賣護膚品的歐舒丹,港澳和其他市場跌18.1%2.42億歐元,反觀內地升33.7%2.64億歐元。綜合上述四間公司情況,收入增長全靠內地,港澳和其他地區仍然在跌。

等等,包浩斯主要業務在香港,內地業務佔比很低,期內不是轉虧為盈嗎?究其原因,主要是靠一些特殊項目,包括2,063萬元政府防疫補助、4,921.9萬元因疫情而獲得的租金寬減、4,375萬元出售物業收益,5,884.2萬元租賃負債撥回、1,456.8萬元匯兌增益等。假若撇除上述及其他零碎的特殊項目,除稅前溢利將變為6,887.2萬元虧損。值得慶幸的是,此虧損較2020年度收窄了37.1%。此外,包浩斯的盈利能力得以改善,有賴關掉53間表現不佳的店舖,佔2020年度的總數52%之多。

假設一間店舖需要3名店員,關掉53間店舖就等於裁減159個職位,這還未計後勤多出來的人手。這就解釋了,為何1月至3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有6.8%,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卻高達10.7%。可幸的是,上月公布的數字有好轉跡象,2月至4月的失業率跌至6.4%,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跌至9.9%

大家關心的問題,上市公司會否關掉更多的港店,轉而將資源投放在內地市場呢?以歐舒丹為例,去年已關掉5間港店,但由於本地消費有改善,店舖人流也增加,加上香港部分業主提供租金優惠,管理層估計所有店舖將錄得盈利,因此未有計劃再關店。近日外圍地區受新冠變種病毒困擾,慶幸香港暫時未受嚴重影響。寄望疫情快點得以控制,讓大家重過正常生活。

原文刊於:am730 2021-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