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從張敬軒到內地大學生

內子和我都很喜歡張敬軒,喜歡他實而不華的歌聲,喜歡他所創作的悅耳樂曲,以及喜歡他健康純品的形象。他在內地出生及長大,按照本地一貫排外的特性,他在這地的星途應該是很有限的,但他卻據實力及努力締造了先例,贏得很多本地人的認同。

好友A君是一家公司的財務總監,最近他任職的公司要在香港招聘兩位大學畢業生當實習生,薪金略高於巿價,在現今的巿況來算是一份荀工,在云云的申請中,A君的公司最後請了兩位在港就讀的內地生。據A君說,兩位內地生都是在內地有名的大學畢業,之後考取了獎學金來到香港升讀碩士課程,他倆今年剛完成課程並且留在香港找工作。A君的公司聘請他們的原因很簡單,實力加上勤力。他倆在大學的成績很優秀,除了中英文講寫流利外,其中一位還懂法語,另一位則自修人類學。問他們為什麼學這些課程以外的科目,為的原來只是「興趣」或者「想學多一點東西充實自己」而已。 A君公司的老外HR同事還說,這兩位畢業生說英語的口音很純淨,比香港的畢業生好很多。

從張敬軒到這兩位內地大學生,我們可以看到內地的確是人才濟濟,而且他們有著同一個特質,就是勤力拼博,相信在五至十年後,他們在香港的職場將會佔很重要的地位。憂心香港新一代如何跟人家競爭的同時,也興幸香港有廣納四方人才的那份包容,無論你是什麼出身,只要有實力並且肯努力,機會還是有很多的。

香港就是這麼一個社會,雖說是包容,但背後其實是經過商家們的精密計算,既然要付錢請人,當然是要請他們認為物有所值的人吧。有人說應該優先聘請本地的大學畢業生以保障本地就業,就像歐洲一些國家的足球協會規定每支球隊的外援數量一樣,對球隊對觀眾是好事嗎?這些陳腐的保護主義一旦抬頭,受害的不單是香港,而且還害了本地的大學生,最後令他們失去競爭力。
香港是一個很現實的地方,要別人優先聘用,請先拿自己的本領出來再說吧。

&&&&&&&&

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高達無雙2

如果你是35歲或以上的男士,大抵你會在小時都會看過《機動戰士高達》這套動畫吧,那時候我每天放學必定併命跑回家收看。

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能砌出一部高達的模型已經很滿足,砌好後擺放在家中當眼處天天觀賞,有時更會拿起來玩一下,這就可以樂上好半天。

及後電視及電腦遊戲的出現,當中推出了很多關於高達的遊戲,但最初的遊戲很簡單,2-D平面的,像打 Street Flighter 那樣一對一,當時幻想如果能像動畫的劇情操縱高達在戰場上作戰有多好。

幾年前這夢想成了真,街機有一款高達遊戲,以第一身的形式來操縱高達,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機體,例如紅慧星馬沙甚至一些近期的機體如自由高達等等。但操縱起來並不容易,而且武器主要是雷射槍之類,敵機移動得越快,命中的機會就會越低,要戰勝敵機需要至少射幾十槍,就算是對付渣古之類的蝦兵蟹將也要十幾槍,有時更是以一敵幾,要過關並不容易。

之後關於高達的第一身遊戲相繼在PS2,PS3,PSP及XBOX等推出,主要也是射擊為主,雖然好玩但始終欠缺了什麼似的。但自從《高達無雙》的出現後,感覺便完全不同!《高達無雙》也是第一身的遊戲,但主要武器則是激光劍,要解決渣古,大魔甚至魔蟹之類的嘍囉,揮兩三劍就可以搞定,而且很多時是以一敵百,沖入敵陣然後像斬瓜切菜般將它們解決,加上連擊,感覺超爽!

上年年底推出了《高達無雙2》,畫面較上一集細緻華麗,而且可選擇的機體有66個,要完全過關相信要一段頗長的時間。遊戲的價格現在已回落了很多,剛推出時最貴要賣HK$480,上幾個星期在灣仔找到一家小店只賣HK$368,有興趣的blog友不妨買來試試。

&&&&&&&&

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說 You Jump I Jump 的勇氣

南韓前總統盧武鉉因涉及貪腐案,前幾天跳崖身亡,新聞畫面所見,很多南韓國人冒雨哀悼這位辭世的前總。

另一邊廂,台灣前總統陳水扁說:「把我跟盧武鉉一起比就是要逼死我,我不會上當」;「我會活著出來,看害我的人得到報應。」

盧武鉉和陳水扁實在有些很相似的地方,大家都是律師出身,都是前總統,而且近期也是因為妻子涉及貪腐案以致醜聞纏身。

忽發奇想,會不會有朝一日陳水扁很有 Guts 地向盧武鉉及世人說:「You Jump! I Jump!」呢?
就算沒有此豪氣,膽顫地說一句:「You Jump?! I……Ju…mp…吧」也會受人崇敬。但看來,此君連說Jump的勇氣也沒有,給他的支持者蒙羞。

--------
相關新聞連結:
盧武鉉自殺沒影響 陳水扁:會活著出來
http://news.mingpao.com/20090526/cad1.htm

&&&&&&&&

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

王維基先生對內審的看法

上周五看到王維基先生在《頭條日報》所寫的專欄,題目為《《天使與魔鬼》的啟示》,王先生提到他對內審這功能的看法的兩個階段,初時他的公司沒有內審這個部門,對此亦毫不重視,原因是當時公司並未上市,沒有法規上的需要,另外當時公司在創業階段,工作流程等都不停地改變,而且覺得從事內審的人未能夠比得上他自己,若然內審真的有本事,內審的人就不必打工,已經坐上老闆的位置了。第二個階段是講現時的看法,王先生發現他原先的想法是錯的,內審不是告訴他怎樣做好和完成一件事,它的功能是要警惕錯誤,只要能找出錯處、評估風險,根本毋須提出改善的方法,就已經盡了責任。而且公司已到了擴充業務的年代,這時需要沿用現有的制度去發展,因此內審的角色變得非常重要。原文的連結如下:

http://www.hkheadline.com/blog/list_blog_express.asp?f=2LS8QNKDY5120802

看到王先生這篇文章後既欣慰但又感到可惜,感到欣慰是因為連王先生這樣能幹的人都給予內審這功能的肯定,感到可惜是因為他沒有善用內審這功能,沒有給他們好好地發揮。在《初入行的困惑, audit firm’s IA 還是 commercial IA?》一文中我也提過,和王先生一樣,很多人誤以為內審是Problem Finder (問題的發現者,即係“麻煩友”) ,但高層次的內審應該是 Problem Solver (問題的解決者,即係“好幫手”)。坦白講,只利用內審來找問題,內審的功能只用上了一半,其實內審的價值不在於找問題,其最重要是為企業解決問題,為什麼我這樣說?若說企業有什麼問題,負責營運的部門最清楚不過,只不過礙於自身的利益不願意向管理層說出,又或者得不到管理層或其他部門對問題的重視而變得孤立無援,如果內審的工作只是找出錯處的話,在營運部門眼中就會變成“麻煩友”,關係變得對立,遇到什麼問題都只會盡量掩飾,反而阻礙了內審的工作。但如果內審的工作不單要找出問題,而且還要協助營運部門想出解決方案,甚至協調其他部門幫忙的話,在營運部門眼中就會變成“好幫手”,因為這時大家的關係就變成同坐一條船,目的變得一致,就是要把問題解決。況且內審能將其他公司的做法和經驗帶過來,這才是內審有價值的地方。

能獲得王先生青睞在其公司當內審的同行,他們一定是很能幹的,我相信他們也不願意只發揮一半的才能而已。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王先生對內審有新的看法。

--------
相關文章連結:Problem solver 的審計建議

&&&&&&&&

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港鐵的傷殘人士設施

幾經爭取,港鐵終於向傷殘人士提供乘車的半價優惠,而且也宣佈會在各車站加添設施,應付增加的殘疾乘客。相關報導的連結如下:

_港鐵傷殘半價 政府貼200萬 11萬人料年底受惠 九巴擬效法
_http://news.mingpao.com/20090522/gca1.htm

究竟目前港鐵給了殘疾人士什麼的設施呢?細閱了港鐵的網頁,內裡載有一頁“港鐵為殘疾人士而設的設施”提及了給視覺或聽覺受損以及行動不便的人士的設施,而且還列出所有車站出入口專為行動不便人士而設的設施,細心的數一數,在港鐵的93個車站中,有74個(80%)車站的出入口不是在路面的,即是說,如果使用輪椅或拐扙的人需要特別的設施才可以到達車站大堂。再細數一下,這74個車站原來已安裝了四類相關的設施,包括客用升降機,斜道,輪椅升降台及輪椅輔助車。當中58個(78%)車站已有客用升降機及斜道,只有輪椅升降台或輪椅輔助車的車站數目則是10個(14%)及6個(8%)。驟眼看來,港鐵做得不錯嘛,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我對殘疾人士設施的知識有限,但以 Common Sense來看,使用輪椅升降台及輪椅輔助車很費時,而且必須由車站人員操作,不能像客用升降機及斜道那樣殘疾人士可以靠自己。我利用港鐵網頁的資料造了一個統計,新建的車站包括機場快線、迪士尼線、東鐵線、輕鐵、馬鞍山線、將軍澳線、東涌線及西鐵線,其出入口都有客用升降機或斜道,但較舊的港島線、觀塘線及荃灣線,設有客用升降機或斜道的車站就分別只有8個(57%),7個(70%)及7個(50%)。


以我經常出入的荔枝角車站為例,在上下班的繁忙時間不時會看到一位需要用雙拐扙的女士出入車站,每次看到她都很辛苦地用拐扙一步一步地上落樓梯。由大堂上到地面還好一些,因為初段有一部行人電梯,可以省卻30級步行之苦,但由地面到大堂就可慘了,樓梯級加起來總共有60幾級,使用雙拐扙上落容易失去平衡,加上人流很大,如果她給失魂落魚稍微碰一下後果將會相當嚴重,真是一步一驚心。荔枝角車站只設有輪椅輔助車,而且還放在一個玻璃罩內漂漂亮亮地展示著,與其說它是一件設施,不如說它是一件展品好了,而且那位女士不是用輪椅,只有客用升降機才幫到她。

有人可能會質疑我的看法,只為了一位殘疾人士便花那麼多錢去興建客用升降機並不值得,但升降機不單是為了她,還有老人家以及携帶行季的人。在附近工作的信差(或者稱為速遞員)也受益,荔枝角有好幾家速遞公司,他們的信差每天需要背著或拉著三四十磅的信件出入荔枝角車站數次,年輕人還可以,但眼見那些中年男女的信差,將滿載信件的行季手拉車費力地拾級而上或者落,每一級到鏗鏘有聲 (因信件很重,手拉車與梯級碰撞時會發出“突突聲”),工資真的不易賺呀!

在加添設施之餘,希望港鐵也認真地改善一下現有的設施,這才算是「心繫生活每一程」吧。

&&&&&&&&

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

如何處理 Compliance 的審計發現

最近一位Blog友問了我一個很實務的問題,如果在審計時發現企業違反了當地法例,但因企業和當地官員關係良好,就算被發現都可以和官員協商解決,繳交些罰款便可以了事,那麼內審可否不看待這問題為審計發現 (Audit Finding),即是不把這問題放在審計報告內,由它過了便算?除了這問題外,我還遇到過一些情況,例如違反的相關法例只是小事一宗,又或者罰款的金額不大,把它們放在審計報告,被審單位會認為我們小事化大,不報告的話又好像有些不妥當,不知如何是好。

一般來說,但凡涉及External compliance的問題,不論其金額都應被看待審計發現,至於風險級別屬於高,中或者低,這就要再看其影響了 (詳情請參考《內審的風險三級制》)。但不同機構,其看待 Compliance問題的態度也不同,例如美資的MNC,因為她們需要遵從美國本土的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所以一切關係到美國以外法例法規的遵從問題都看得很嚴謹;又例如一些商品名牌,為免被人標籤為血汗工廠或與之有關,她們對勞工方面法律的遵從會看得很重;又或者一些在發展中國家有很大投資的外商或當地企業,因為對當地政府有很大的影響力,就算違規也不用怕,所以她們對法規的遵從則看得很寬鬆。

對待這類問題,我的經驗是先向審計委員會 (Audit Committee) 取一個共識,了解管理層在這些問題上的看法,若果他們認為法規遵從的問題不論大小都要上報的話,那我會把所以問題看待成審計發現,並按一般做法以它們發生的的可能性 (Likelihood) 及影響 (Impact) 決定其風險級別;若果他們認為只需上報高風險問題的話,那我會跟隨他們的指示,但也會另外準備一份審計發現清單,將所有風險較低的遵從性問題放進去,並且要求被審單位定期審視其風險,一但風險變成較高級別時可以及時處理。

有一點需要講一講,當我們考慮這類External Compliance 問題的「影響」時,我們需要小心注意那些不能量化的影響,例如商譽。另外,也不要小看一些看似輕微的違規,如果企業多次重複犯錯,累積起來可以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香港的道路駕駛規則,每次的違規雖然會扣分和罰款,但即時不會對司機有很大的影響,但當司機繼續違規並且扣分滿15分後,司機的駕駛牌照便會被吊銷,影響極大。

我個人的看法,就算企業跟官員有良好的關係,即使違規也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但因為官員會升遷,不同的官員或者新官上任,他們的做法都會不同,就算是同一位官員,如果碰巧中央政府要嚴打但企業又不幸地被抓個正著的話,即使與官員的關係如何良好也未必有用。

如果帶一點私心來看這問題,內審就更加要小心從嚴。從辦公室政治角度來看,當內審需要十二分小心,假若企業出了什麼違規的事故時,管理層首先會向相關的出事單位問責,之後就會找內審,詢問最近有沒有看到過相關的問題,如果看過的話又為何不作聲,沒有好好解釋的話難以向管理層交代。所以碰到這些問題時我都傾向把問題看得嚴謹一些,而且盡可能放在報告內,或利用上述方法另備清單,向管理層先備案。如果不作聲任由這些問題過,就等於將自己的命運押在別人手上,別人沒有事的話你就沒事,別人有事的話你則要陪葬,這條算式怎樣算也不化算吧?

&&&&&&&&

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內審的風險三級制

在上文《Materiality Vs. Risk: 外審與內審在概念上的重要分別》中,我談過了Materiality(重要性) 及Risk (風險) 的兩個審計的重要概念,這篇我深入地講一下內審採用的風險三級制。

為方便管理層及被審單位調配資源以改善內控上的問題,內審一般會將風險分成三個級別,分別是高,中及低。要將內控問題的風險分級,首先我們要將其風險拆開成兩個 Factors (要素),分別是Likelihood / Probability of problem occurring (問題出現的可能性) 及 Materiality / Impact of problem occurring (當問題出現時的影響)。如果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及其影響十分高時,我們將此問題的風險級別定為;同樣,當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及其影響只是中等或十分低時,其風險級別將會分別是。除了以上三個情況外,風險三級制還會有六個情況,包括:

1. 可能性屬於高及影響屬於中時,風險級別定為
2. 可能性屬於中及影響屬於高時,風險級別定為
3. 可能性屬於高及影響屬於低時,風險級別定為
4. 可能性屬於低及影響屬於高時,風險級別定為
5. 可能性屬於中及影響屬於低時,風險級別定為
6. 可能性屬於低及影響屬於中時,風險級別定為

以上九個情況可以用以下圖表來表示:

為了使大家容易明白,我嘗試以實例說明。假設內審發現某產品的銷售合同的完整性控制 (Completeness control) 出現了問題,某些合同的金額未能及時記在賬上,當細看這問題出現的可能性時,因發現每張合同均沒有序號,而且也沒有其他的控制以補償這問題,所以合同被遺漏而且沒有記在賬上的可能性極高,即是Likelihood = High。接著我們再看這問題的影響,發覺這產品的銷售額只占公司整體銷售總額不到1%,對企業來說,影響只屬於低,即 Impact = Low,按照上面的圖表來考慮,其風險級別只是中等。但如果這產品的銷售額占公司銷售總額有一定的份量,例如30%,那情況就會截然不同,因影響會變成中甚至高,最後其風險級別會是高級。
將問題的風險定級後,我們便可以建議管理層及被審單位優先解決高風險的問題,接下來解決中風險的。至於低風險的,如果管理層及被審單位認為其風險可以接受的話,他們可以考慮不作處理,但需要定期審視其風險級別將來可能出現的變化,一但風險變成中級或高級時便需要處理。
--------
下一篇文章:再談風險分級的方法
&&&&&&&&

2009年5月20日星期三

Materiality Vs. Risk: 外審與內審在概念上的重要分別

有Blog友問,內審 (Internal Audit) 是否跟外審 (External Audit) 一樣需要考慮 Materiality (姑且翻譯為"重要性"吧),其實內審也會看重要性,但首先考慮的則是 Risk (風險),或者簡單地說,我們首先看問題出現的可能性 (Likelihood),之後再看重要性。

其實這和審計的目的有關,外審的主要目的是要為了審核企業的財務報告是否公允及真實地反映實況 (True and Fair view),所以只要審計發現 (Audit Finding) 對整體的財務報告不構成重大影響的話,這個發現便會被看待成無關重要 (Immaterial)。我嘗試舉例說明,一宗金額只有$10,000的銷售合同被遺漏計算在本年度的會計賬上,因本年度的銷售金額有$5,000,000,遺漏了的合同金額只占總金額的0.2%,因此斷定其金額對整體的銷售金額沒有太大的影響 (外審一般以5%來決定重要與否),當外審進一步確定沒有其他類似的遺漏後,很有可能外審會把它看待成無關重要,並且不會在核數師報告內提及。

換了在內審情況則相反,就算金額少於5%並且事後也確定沒有其他的遺漏,但如果這審計發現是涉及內控不足的話,例如合同號碼不是連續順序,合同沒有日期,企業沒有清晰的政策來訂定銷售何時確認(Revenue Recognition) 等等,好大可能內審會把它看成審計發現。內審的主要目的是要審查企業的內控是否足以控制其風險,就以上例子,如果內控不足,其最大的風險將會是以後所有年度整體的銷售金額不準確,其影響極大,所以內審必定會在內審報告中匯報。

上述的例子就說明了即使是同一個發現,內審和外審的考慮及處理方法都會不同,外審是專注於過去的數字,證明其真確無誤,而內審則專注於現在及可見未來的風險,協助企業進行適當的規避。值得一提的是,兩者並沒有好壞之分,因其目的不同,外審的方法不適用於內審,反之亦言。

明日我會談一下風險三級制。

--------
下一篇文章:內審的風險三級制
&&&&&&&&

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

平機會的管治質素

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就平機會的審計報告進行聆訊,除了透露有平機會委員形容報告內容瑣碎,被政府官員及議員指責其言論不恰當外,竟然還有委員提議日後的會議紀錄不用太詳細,使審計署無從審查。更有委員提議先答應考慮審計報告內的建議,但最後不執行,實行陽奉陰違。

紀錄不用太詳細,使審計署無從審查

事原審計署批評平機會的管治委員會及專責小組會議的平均出席率分別只有63%及78%,部分委員的出席率更只有11%至44%,而且再度委任委員時是不會考慮其過去的出席率,所以有四位出席率分別只有20%至47%的委員在上一屆獲連任,加上因為法定人數不足的關係,管治委員會及專責小組的會議試過多次取消或在人數不足的情況下召開,為了使審計署無從審查,有人竟然建議平機會以後的會議紀錄不用太詳細。其實現時平機會向公眾公開的會議紀錄已不算詳細,例如有委員提問或者提出意見時,會議紀錄只會顯示「一名委員」或「另一名委員」而不會顯示委員的真實姓名,如果會議紀錄還要不太詳細,那不如不紀錄好了。

「意見接受,一切照舊」

有委員的提議更妙,建議平機會先答應會考慮對審計報告內的建議,但最後不執行,以一招「意見接受,一切照舊」來應付審計署。如果這是出自政府管員之口我不會感到奇怪,但說這話的竟然是「管治委員會」成員,在他們之中有幾位不是會計師,律師便是教授或大機構的要員,他或她的「管治」知識有多高倒很有興趣去見識見識。

要提昇平機會管治質素,請由委任委員開始

以上種種反映出平機會的管治不是有待改善而是應要痛加整頓,但這些委員不單沒有督促平機會做好改善,反而以種種手段逃避審查甚至拒絕改進,上樑不正下樑歪,這些管治委員會成員的管治水平有幾好真是可見一斑。身為一位香港市民,看到政府委任這樣的人出任平機會管治委員會當然是忿忿不平,痛心納稅人的金錢白白浪費,但同時身為一位內審人的我,這些人的行徑已見怪不怪,而且每天還要和他們交手打交道。他們這一招「意見接受,一切照舊」,內審還可以用後續跟蹤還招,隔一段時間回去再看看改善措施是否落實及問題是否仍然存在,未解決的話便向管理層報告,諒他們也不敢拖延太久。至於不作詳細紀錄以阻礙內審的審查工作,這一招確實是陰險無比,因為紀錄不全,除非公司政策或當地法律明確要求,不然的話這不是什麼大罪。

如果政府希望提昇平機會的管治質素的話,請不要再以用人唯「才」為標準,政府應首先委任一批真心為香港,而且是「德才」兼備的人為委員吧。

根據平機會的網頁,現任的委員會成員如下:

主席
鄧爾邦先生

委員
陳嘉敏女士-校長/ 葵青區議會議員
陳曼琪女士-方炳華 陳曼琪 李思鳴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 黃大仙區議會議員
鄭國杰博士-黃德慶張錦緜廖瑞彪律師事務所顧問律師/會計師
趙其琨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張黃楚沙女士-前香港痙攣協會總幹事
蔡惠琴女士-Cubiks 亞太區總經理
顧張文菊女士-律師/顧張文菊葉成慶律師事務所主要合夥人
林錦儀女士-香港工會聯合會婦女事務委員會主任
羅觀翠博士-中山大學社會工作學教授
李鑾輝先生-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
廖淥波先生
勞永樂先生-醫生
譚香文女士-會計師
沙意先生 (Mr. Saeed UDDIN)-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前主席和現任秘書
王鳳儀女士
葉健民先生-律師/張恩純葉健民律師行高級合夥人

相關連結:http://www.eoc.org.hk/EOC/GraphicsFolder/showcontent.aspx?content=Organization

--------
相關報導連結:
平機會委員敷衍審計報告 指內容「濕碎」 建議陽奉陰違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511/4/c4kw.html

相關文章連結:
審計報告「濕碎」?平機會委員給我的啟示

&&&&&&&&

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審計報告「濕碎」?平機會委員給我的啟示

審計署於本年四公布的審計報告第五十二號報告書中的第三章,揭示平等機會委員會在企業管治、採購、出差、員工福利等的種種問題。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就此報告進行聆訊,當中透露居然有平機會委員形容審計報告「濕碎」。

委員認為審計報告瑣碎,這可能與報告中提出的幾項問題賬目其金額太少有關。翻查該份報告,被指瑣碎的大有可能是關於平機會人員在出訪北京前花費了540元在酒家吃午餐,以及主席在外訪瑞典時吃了兩頓59元午餐和163元晚餐,但申領時沒有單據證明等等。或許這些委員認為審計署小事化大,為了區區幾百元而大費周章地寫報告,心裡批評審計署浪費人力物力之餘,還叫罵他們「無事搵事來做」。

這事說明了一點,就是這些委員根本不明白何謂風險管理。如果他們有認真仔細閱讀該份審計報告的話,審計署針對的不是那幾筆開支而是相關的控制,他們所要求的是平機會應就相關開支作出決定時遵守適度和保守的原則,以及實行前應事先獲得批准。平機會在05至08年的三個年度內的外訪開支共762,000港幣,即平均每年254,000元,加上平機會是公共機構,外訪所招致的費用例如機票、酒店住宿、膳食款待等等,稍有不恰當的話便會損害平機會的聲譽和市民對她以致政府的信任,以一家公共機構而言其風險是甚高的。雖然今次涉及的金額有些就只有一千幾百元,但因為缺乏有效控制,有誰可以保證日後不會發生金額更大的問題?

和這些平機會委員一樣,很多私人公司或機構的管理人員都覺得內審有時指出的問題很瑣碎,批評我們往往為了一千幾百元把事情鬧大;有些管理人員則明知缺乏有效控制的風險甚高,但要好向公司交代,所以故意將問題的焦點放在金額上,企圖將問題淡化。為了向公司及管理層解釋箇中控制的重要性,做內審項目時我會盡可能量化其風險,並且在書寫報告時會側重對風險的描述和缺乏控制之最壞情況時的後果。

就上述外訪開支為例,如果類似的問題發生在我任職的公司,我會嘗試以「外訪開支缺乏有效控制」為題來寫報告,那些有問題的開支只用來做缺乏控制的例子,並解釋如果問題得不到改善,平均每年254,000元的外訪開支將會失控,而且機構還需要面對聲譽受損的風險。以這方法寫審計報告,可以直接點出問題所在及其風險,方便管理層了解其控制的重要性,對他們作出決定時有莫大的幫助。

--------
相關報導連結:
平機會委員敷衍審計報告 指內容「濕碎」 建議陽奉陰違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511/4/c4kw.html

相關文章連結:
審計署署長報告書
審計署署長報告給我的靈光

&&&&&&&&

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以風險為基礎的庫存功能內控評審(三)-收貨控制

這篇文章將會繼續探討如何以風險為基礎來進行庫存功能的內控評審,這次要談的是收貨流程(Stock Receiving)應有的控制及相關的審核方法。

風險

在《以風險為基礎的庫存功能內控評審(一)》一文中曾提及一些收貨流程的風險,現在我們回顧一下。

2.1 接收了沒有訂購的物品,導致需要退資甚至付款。
2.2 接收物品的數量與訂購的要求不同,過少影響生產進度,過多則導致庫存量過高佔用資源。
2.3 接收物品的質量與訂購的要求不同,影響生產。
2.4 接收了但未檢查及入庫的物品與現存的物品擺放在一起,引起混亂。
2.5 接收了但未入庫的物品被偷取或遭到破損。
2.6 需要退給供應商的物品未有妥善保存或記錄。

關鍵控制

以下提及的只是收貨環節中一些最簡單的控制及基本概念而已,實際中倉庫的運作是複雜很多的。

風險2.1 及 2.2的關鍵控制

為了防止接收了沒有訂購的物品,或者物品的數量和規格等與訂購所要求的不同,負責接收貨品的倉庫人員應根據採購單 (Purchase Order) 上的資料與實物核對清楚。為了方便倉庫人員進行核對,採購單的副本會送交倉庫存檔,並且採購部也會要求供應商在送貨單 (Delivery Note)上列明相關的採購單編號,當收貨時倉庫人員便可以據採購單編號將採購單找出來。送交倉庫的採購單副本,一些控制較嚴謹的企業還會將其單價及金額刪去,其目的是不讓倉庫人員知悉採購物品的價值。

當核對清楚後,倉庫人員應編制一份收貨單 (Receiving Report),收貨單上應列明相關的採購單編號,收貨的日期及時間,負責的倉庫人員名字及收貨的數量等等,而且每張收貨單都會有一個序號方便查詢。收貨單會按序號在倉庫存檔,副本則分別送交採購部及會計部作為跟蹤,記賬及付款之用。我曾見過一家企業為了防止倉庫人員在收貨時馬虎了事,他們把採購單副本上的物品數量刪去,由採購部負責核對收貨數量後再跟進,但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效率不高,特別是如果供應商和企業所用的數量單位有不同時,很容易會出現混亂。

風險2.3的關鍵控制

一些物品例如工業用的儀器,零件,或者用作生產的原材料在收貨時需要測試其質量是否與訂購的要求相同,為了方便倉庫人員辨別這些物品,採購單上應有適當的標識,標識方法有多種,例如採購單序號後加上一個英文字,或者在送交倉庫的採購單副本上列明,又或者又系統自動提示等。一些控制較嚴謹的企業,在簽收供應商的送貨單時還會蓋一個章,聲明他們只確認收貨的數量,並保留追究因質量引致的退貨問題。當用家部門完成質量的驗收後,用家部門應編制一份驗收報告,如果測試不合格,用家部門應通知採購部跟進,如果測試合格,驗收報告應送交會計部作為可以付款的憑證。

風險2.4 及 2.5的關鍵控制

為了避免已接收但未檢查的物品與現存的物品放在一起引起混亂,倉庫內應設置一個接收區 (Receiving Area) 將它們清楚地分開。為了防止這些未入庫的物品被偷取或遭到破損,接收區通常設在倉庫內的出入口附近,因為倉庫出入口通常會有倉庫或保安人員把守,方便監管,如果接收區設在倉庫深處的話,除了不易監管外,也容易與現存的物品混淆。

風險2.6的關鍵控制

倉庫應設置一個退貨區以存放有待退給供應商的物品,倉庫並且需要為這些物品設置一本出入賬以記錄何時接收及退還給供應商。

審核方法

這個環節的審核方法較簡單,除了抽查各種文件以測試其控制是否存在及有效外,我們還可以實地觀察,看看倉庫的接收區及退貨區是否設置得宜。如果採購單及收貨單是電子化的話,我們還可以利用 Audit Software 或 Excel將兩者進行配對,例如配對採購單上的採購數量是否與收貨單一致,採購單上的送貨日期與收貨日期是否相差很遠,檢查收貨單的序號,看看有沒有收貨單不見了或者重複等。

下一篇將會談談存貨 (Stock Keeping) 的控制。

--------
相關文章連結:
上一篇文章:以風險為基礎的庫存功能內控評審(二)-庫存量控制
下一篇文章:以風險為基礎的庫存功能內控評審(四)-存貨控制(一)

&&&&&&&&

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小心被色誘利誘

Ebenezer兄最近寫了一篇《色誘 Auditor》的文章,講述Auditee (即被審單位) 如何利用美色賄賂審計人員。除了色誘 Auditor外,常用的招數還包括飲宴,送禮,甚至送錢。

被審單位招待審計人員飲宴,只要不是太過熱情的話我都會邀宴的。你是客人,剛到埗主人家和你吃頓飯洗洗塵在所難免,不過為了保持中立,我都會事先講明不要奢華,普普通通一頓飯大家聊聊天便可以了。審計結束後,我也會邀請被審單位內所有被我麻煩過人吃頓飯,除了多謝他們在工作上的配合外,也算是回敬他們的招待,但要注意的是花費一定要合理,不要讓人家覺得Auditor大吃大喝。至於送禮,一般來說我是不會接受的,就算是公司送給客人的紀念品例如鎖匙扣,Cap帽之類我都可免則免,更可況是禮品甚至是錢!別的不說,當總部或者管理層聽到Auditor收禮物的閒話時,Auditor以後說的話還有什麼公信力可言?

如果是進行特別調查的話我會更加小心,甚至連一切交通及住宿都會由自己安排,住那一家酒店都不會和被審單位說,免卻麻煩。為什麼我會如此小心?因為如果被審單位是有問題的話,他們會千方百計令你不張聲,為了不大事張揚,最初都不會找人打你,恐嚇你或者傷害你的,所以利誘色誘通常是第一步,如果你接受了他們的好處,你便跌入他們的陷阱,最終令你不能自拔。

自古以來,貪官污吏對付欽差的手段層出不窮,其中一種就是「鬥臭」。方法很簡單,目的就是要令欽差在當地犯法甚至身敗名裂,當欽差自顧不暇要應付自己的官司時那還有時間調查貪官?又或者欽差自己其身不正,給貪官拿住了罪證並要脅同上賊船,到時欽差就會逃不掉,從此前途盡毀。其實 Auditor 的身份與欽差有點相似,像Ebenezer兄被色誘的例子,其實那名廠長大有可能已經安排了捉「黃腳雞」,只要帶女孩上房,好戲就會接著而來。做特別調查由自己安排交通並且不透露自己住在那裡,其實也是想盡量避免被審單位晚上來纏繞或者不讓他們來安排捉黃腳雞,不竟這些手段 (特別是在國內) 實在是太容易太普遍了。

審計這一行不易為吧? 做 Auditor的你,不論男生女生,可要小心啊!

&&&&&&&&

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To:Fresh Grad,好好把握第一個十年吧!

上一篇文章《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是為我自己寫的,這一篇則是為剛畢業而投身會計行業的年輕朋友寫的。

人生有幾多個「工作」的十年呢?其實真的不算多,20歲中學畢業的話會有4個,25歲大學畢業的話會有3.5個,而我很快便會有2個了。以我來看,第一個十年很重要,它是往後三至四個十年的基礎。如果你打算在第一個十年之前就要賺到第一桶金或者可以提早退休的話,你大可不必再繼續看下去,因為以下的忠告是寫給打算走專業人士這條路的人看的。

忠告一:唔好怕蝕底

記得我初初出來社會工作的時候,家嚴給了我一句終身受用的說話,這就是“做人唔好怕蝕底”。 家嚴讀書不多,因打仗關係只有小學程度,在社會打滾多年練就了一身求生本領,他擔心我不懂做人會處處碰壁,所以不厭其煩給我這個叮囑。我當初也有些心障,和別人拿的工資都是一樣,幹嘛我要這麼辛苦額外做那麼多工作?為什麼人家不願意接手的爛Job我也要不怕蝕底的接來做?慢慢發覺原來得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畢業後我在一家中小型會計師樓工作,幾個別人不願意接的爛Jobs給了我,爛Jobs真是很爛,單據憑證完全欠奉,而且客人也不容易應付,他們總是投訴為什麼我要看那麼多文件問那麼多問題。同Grade的同事說做爛Jobs學不到什麼,但從中我卻學會了如何應付麻煩的客人,也鍛鍊出耐性來。除了這些好處外,上司見到我肯學肯幹,之後給我的機會也比別人多。所以年輕人不要怕蝕底,凡事也不必太過斤斤計較。

忠告二:不要轉工太頻繁

在會計或審計這一行工作,頭幾年最重要的不是工資有多少,而是學習及能令你增廣見聞的機會,即是Widen your exposure。所以如果遇到一份工作有好 exposure的話,不要只為了一二千元便頻頻轉工,這樣並不值得。之前在《轉工》一文中也說過,頻繁地轉工除了影響自己的履歷外,還會令自己所學有限。在一家公司只工作一年半載根本不會讓你學到什麼,要學習就必需要仔細地看看人家怎樣做才成。

忠告三:認清自己的職業路向

會計專業有很多個範疇,包括Financial Repor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Treasury,Taxation,External Auditing,Internal Auditing,Education等等,根據自己的性格及喜好早日選定自己的發展路向吧。很多剛畢業的人都喜歡先加入會計師行做外審,這是因為在那裡接觸面較廣,可以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路向。不喜歡做外審的話也成,及早認清自己的路向,切忌這邊幹幾年,那邊又幹幾年,最後兩邊不靠岸,白白浪費時間。現時資訊發達,在各大討論區 (例如香港討論區) 問一問便可以知道每個範疇的工作性質及要求了。

忠告四:要勤力考試進修

除非你只想一世當一名普通的會計「C 」(即是會計甲,會計乙,會計丙…),如果要走專業會計這條路,會計「師」資格 (不論HKICPA,ACCA,AICPA,CPA(Aust),CICPA還是其他) 是必備的。初出來工作,無論在工作量或者面對的壓力都會較以後幾年少,把握這個機會早日考取會計師資格,對日後的發展極有幫助。有了會計師資格之後也不要停下來,應再根據自己的專業路向繼續進修。世界發展得實在很快,你不進的話就等於退。好像我初出來工作時,只要有會計師資格或者學位就已經天下無敵了,但現在還不到二十年,只有會計師資格但沒有學位,或者只有學位但沒有會計師資格的話,發展機會就比別人少很多了。

風水師或會騙你十年八年 (甚至千億遺產),但我說的全是肺腑之言,好好把握你們的第一個十年吧!

&&&&&&&&

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最近追看電視劇集《巾幗梟雄》,由黎耀祥飾演的主角柴九經常將「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掛在嘴邊。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我已有了四個!

第一個十年我還時乳臭未乾的小孩,想不起我當時有什麼感覺,最大的煩惱可能是如何把書讀好,幻想與前座的女同學如何拍拖吧。

第二個十年我是一個入世未深的小伙子,當時仍然在學,憤世嫉俗兼且思想幼稚,最大的理想相信是如何追女仔。

第三個十年我是一家大機構中的一名小職員,當時還天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記得在畢業後剛出來工作的時後,我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在三十歲前上位,當個經理仔或者小主管也成,所以到了第三個十年的時候,當時的感受我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三十歲時,在那一家大機構工作已有好幾年但仍然是一事無成,當時已很憂慮自己的前途,若繼續留下,三五七年後要當個小主管應該不難,但之後又如何呢,留在那裡工作直至退休?但又深信沒有一家機構可以付託終身的,眼見外面天大地大,所以毅然放棄安穩的工作,最後找了一份飛不停的工作,到外面闖一闖開一開眼界。


剛擁有第四個十年了,在事業上算不上太好,但也不致於太差,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但回顧這些日子,自己差不多把所有的精力全用在工作上,開始覺得不能長此下去,所以自己正在求變。寫Blog是我求變的其中之一,寫Blog有點像寫日記,不同的是我的所思所想能跟你們分享,幾年後看回我寫的東西和你們的留言時,我一定會發現樂趣無窮。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唔,餘下來的幾個十年,我要和內子好好過日子!

P.S. 無三不成幾,我相信自己還會再有三個十年吧?

&&&&&&&&

2009年5月9日星期六

「冰粒」奶茶的構想

我是一名奶茶精,每天朝早不喝上一杯絲襪奶茶的話,當天便會提不起勁工作。除了絲襪奶茶外,夏日炎炎喝一杯冰鎮奶茶一樣正。冰鎮奶茶由灣仔的金鳳發明,經蔡瀾先生推而廣之,現在很多餐廳或者食店都有推出。由於我的辦公地點和住處都不在灣仔,所以不能經常喝到金鳳的出品,那唯有幫襯美心或者太興了。初時以退而求其次的心態來喝,不過慢慢地發現他們的出品並不在金鳳之下,只是略嫌奶味重了一些罷了,而且價錢相宜,叫一個套餐加幾元(美心加六元,太興加三元) 就可以升級喝冰鎮奶茶了。不過,如果是堂吃的話,因盛載奶茶的瓶子是被一盤碎冰鎮著,當喝到一半時你會發現那個瓶子會浮起來,假若不一飲而盡的話頑為狼狽。

講味道,冰鎮奶茶比普通的凍奶茶濃郁好喝,但講到冰凍的程度,冰鎮奶茶始終比不上凍奶茶。將飲管的末端靠近冰塊然後吸吮之,那種透心涼的感覺始終只有在普通的凍奶茶中才可以找到。其實魚與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嗎?餐廳可不可以將充泡好的奶茶先結成冰粒,待喝時才將奶茶冰粒加進冷藏好的奶茶中,有了這樣的「冰粒」奶茶不就是兩全其美嗎?香港茶餐廳的師傅一向腦筋靈活,我相信他們當中一定有人試過,但為什麼看不到有餐廳售賣呢?莫非在技術上行不通?或者是成本太高怕沒有巿場?香港太多我這一類奶茶精了,在香港的咖啡連鎖店,一杯咖啡都可以賣三四十元,我相信「冰粒」奶茶不會沒有巿場吧?

&&&&&&&&

2009年5月8日星期五

會計師

最近「會計師」這三個字在各大報章或者新聞媒體上頻頻見得到,這真是要多謝幾位從事我們這一行的主人翁:

龔x輝/方x如:爆房實錄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9635731&extra=page%3D1

崔x雄:會計師疑涉淫辱百女童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502/3/bzgr.html

星輝涉假帳 警拘四高層,其中一人是會計師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506/3/c1wm.html

Big4人接受無線新聞的訪問,談論關於無薪假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9593917&extra=page%3D1

可惜的是,上述幾宗新聞都是負面的,除了無薪假這一宗新聞外,不是被人圖文並貌報導如何爆房,就是涉嫌犯罪被警察拘捕。

很早之前已發現有一個現象,當某些專業人士因犯罪被捕,在報導時傳媒通常都會以其專業來寫標題,例如「會計師」疑涉淫辱百女童就是一個好例子,明明其專業與該案件無關,但傳媒總是喜愛這樣寫,當事人也是一名老翁啊,為什麼不寫「老翁」疑涉淫辱百女童呢?想深一層,其實這就反映出社會大眾對專業人士的一個道德上的期望,說明專業人士應該要「行得正,企得正」。

至於那位龔先生,這次事件對他來說實在凶險萬分,因為涉及的是迷倒一眾老中青的靚女主播,妒忌他的網民怎肯會放過他?不要小看今時今日這股網民力量,連Laughing哥都可以番生,可想而知其威力有多利害,不相信?看看篤篤篤撐兄昨天的《方卓如, 你很好野 !!!》及香港討論區內的留言就可見一班 (篤篤篤撐兄,我只是打個比喻,請不要見怪)。本來男歡女愛實屬平常,可是龔先生已結了婚並且有公職在身,這就正正違反了社會大眾對專業人士的道德期望,而且他被該周刊釘上了,其他的周刊一定緊跟其後並且爭先恐後地繼續發掘 (甚至製造) 更多新聞出來,如果處理不好的話,莫講話要再戰立法會,單是想下一屆連任會計師公會理事也很難呀。

&&&&&&&&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國內喝酒

Blog友Ebenezer在《國內飲宴》一文中談到了他在國內喝酒的經驗,這題目相當有趣,我也來湊湊熱鬧。

在國內飲宴,與其說是吃飯,不如干趣說是擘酒好了,席間跟本沒有人會研究菜色好不好,研究的只會是喝那一種酒。在我認識的國內同事當中,南方包括浙江杭州上海那邊的同事愛喝紅酒,不論男生女生喝起酒來也較優雅,勸酒也不會太過份;北方同事則愛喝白酒,男生女生都很能喝,而且勸酒頻頻,對他們來說邀宴但不喝酒是不給面子,如果當天不能喝酒的話,我會寧願不應約。試過有一次到國內邀宴,某總走過來並且倒了滿滿的兩杯紅酒說要敬我,他是當地最高領導,他親自走過來敬我,我酒量一向不好,但在眾目睽睽下如果我不喝的話就是不敬,說隨意他又不肯,唯有硬著頭皮一飲而盡,最後我的下場是應聲倒地。

從事內審的好友C君以前滴酒不沾,但他自從進了一家在國內有大量投資的港資公司工作後,因工作關係練就了一身喝酒的本領。有一次我問他,你不是做Sales要見客,又不是做財務要和稅局海關打交道,為什麼做內審的也要喝酒?他跟我說他的公司有一個很獨特的文化,那些不能在會議桌解決的事,就把它們在酒桌上搞定吧!他公司的人大多數愛喝紅酒,所以採購部每年特地向酒廠直接訂購大量紅酒放在倉庫,當有需要見客應酬或公司有大小宴會時,同事們便會到倉庫領酒,相當有趣。

在喝過的酒當中,最特別的要算是一種叫穆斯箂斯的酒,也叫梅塞箂斯酒,正確的發音我記不起,是一種在新疆南部出產以葡萄釀製的土炮,口感有點像是加了酒的葡萄汁,但酒精純度極高,不小心把它當成果汁喝的話你肯定會後悔。這種酒在盛產葡萄的夏季時喝得到,當地家家戶戶都會自家釀造,釀製時間大概一個月便成,一些飯館也會供應,可惜這種酒不能儲存太久,所以只能在當地喝,不能帶走。有機會到南疆出差旅遊的話,不妨試試。

&&&&&&&&

2009年5月6日星期三

冗長的官僚程序=有效監控?

昨晚在新聞報導中看到一名清潔女工在紅磡社署的庇護工場工作時遭鐵閘壓死,事後社署推說鐵閘由建築署負責維修,建築署則說該鐵閘是由發展商設計及安裝,建築署只負責維修保養。更令人氣憤的莫過於原來早在半年前已發現該鐵閘有問題,建築署不及時去維修成為眾矢之的,但庇護工場沒有提醒員工要小心有問題的鐵閘也難辭其疚!

據《明報》報導,有建築署員工指出,各部門可以透過24小時維修熱線或書面提出維修申請,緊急個案會率先處理。至於普通維修則需時間較長,除了社署要寫報告向上級匯報外,建築署要先派員評估個案是否迫切,然後才按緩急先後處理。當完成這些程序後,建築署會將維修工作交給合資格承辦商報價及處理,加上近年建築署削減了人手,據說可能需要較長時間處理申請。

我們不禁會問,那麼冗長的官僚程序真是有效,真是有需要嗎?更換一道鐵閘相信只是幾千元,最多還不到一萬元吧,但相關的官僚程序卻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這可好了,連人命也賠上了,誰人需要負上這責任?政府花費的一分一毫是需要監管及控制,但監管和控制的背後是需要成本的,如果監控的成本高出了所帶來的效益,就算這監控如何天衣無縫,不乎合成本效益的就不應該實施。

對於這類不到過萬元的小型維修,政府應將權力下放給用家部門,由用家部門自行聘請承辦商處理。要避免有人從中上下其手,政府可以限制用家部門在聘請承辦商時,只能在經建築署審核認可的合格承辦商名單中挑選,而且還可以對每項工程設金額的上限,過了上限的才交建築署處理。還有,政府應要求用家部門保留相關的文件及單據,日後由審計署或其他部門抽查,這樣的話既可以做到有效監管,又可以不影響用家部門的日常運作,何樂而不為? 希望政府切實的想一想,不要再等到發生了事情才做補救吧!

--------
相關新聞連結:
200磅壞鐵閘壓斃女工 去年曾鬆脫 一日工程拖足5月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505/4/c13e.html

建築署:維修按緩急先後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505/4/c13f.html

&&&&&&&&

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以風險為基礎的庫存功能內控評審(二)-庫存量控制

上文《以風險為基礎的庫存功能內控評審(一)》中我們已談過製造廠的庫存中各個功能所面對的風險,現在我們可以談談它們應該有的關鍵控制及相關審核的方法。

風險

本篇主要探討庫存量的關鍵控制及相關審核的方法,首先我們回顧一下庫存量控制的三個風險。

1.1 庫存量太少,影響生產進度。
1.2 庫存量太少,通知了採購部門進行採購,但訂貨需時,最後影響生產進度。
1.3 庫存量太高,除了花資源去儲存外,還可能影響流動資金。

關鍵控制

為了確保庫存物品數量充足不會因缺貨而影響生產,企業最低限度都應為每一項庫存物品制定一個最低庫存量 (Stock Minimum Level) 及訂貨水平 (Stock Re-order Level)。當庫存觸及訂貨水平,負責監察庫存的人員應通知採購進行訂貨。如果庫存到達了最低庫存量而訂購了的物品還未到達,庫存及採購人員便應及時和供應商跟進。最低庫存量及訂貨水平分別就是風險1.1及風險1.2的關鍵控制。除了上述兩個控制外,為了控制庫存量不要太高,企業會為每項庫存物品制定一個最高庫存量 (Stock Maximum Level)。這控制就是風險1.3的關鍵控制。

審核方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三個控制水平是如何釐訂與及是否合理。例如計算訂貨水平時需要知道該物品採購的提前期 (Lead Time) 及耗用速度 (Usage Rate) ,那麼我們可以要求負責計算的人員提供這些資訊,並且檢查一下它們是否可靠還是相關人員只是「斷估」,然後我們再以這些資訊自己計算一次。例如提前期,有些企業會使用供應商所承諾的送貨時間加以內部各環節如採購部及倉庫等所承諾的處理時間來計算;另外一些企業則使用實際量度出來的平均時間來計算。

接下來我們要審查這些控制是否有效。首先我們可以檢查庫存表,利用Excel或Audit Software嘗試找出有沒有物品是低於最低庫存量,如有的話,重點跟進這些物品為何仍未補充;另外,把所有已觸及訂貨水平的物品找出並跟進相關的採購單是否已下發給供應商;最後我們可以尋找是否有物品是高於最高庫存量,如有的話跟進其原因。

如果你發現釐訂這些水平時只是「斷估」,或者有很多物品的庫存低於最低庫存量,高於最高庫存量,或觸及訂貨水平但還未下採購單的話,你可以幾可斷定這些水平只是「得個樣」來哄騙管理層而已。另外,不是每一個制造行業都需要有庫存量控制,例如製衣,大部份物料都是在客戶下了訂單後才按製成品的要求來購賣的,就算是白線,原來也有幾種白色,所以他們是不需要對庫存量進行控制,他們的主要問題反而是如何去處理訂單完成後餘下來的物料,這部份將會日後再談。

--------
相關文章連結:
上一篇文章:以風險為基礎的庫存功能內控評審(一)
下一篇文章: 以風險為基礎的庫存功能內控評審(三)-收貨控制

&&&&&&&&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豬流感中令人氣憤的三件事

剛踏入5.1假期香港就有豬流感確診個案,而且還要強制隔離維景酒店內的所有人,當天的新聞報導使我回憶舊日SARS的畫面,希望疫情早日受到控制吧。

回到正題,在這次豬流感中有三件事實在令我氣憤,實在不吐不快:

無良奸商
有感於豬流感可能會在香港爆發,上個星期我公司就打算為員工買些口罩回來,我們在中環上班,豈料由星期一至星期三在附近一帶都買不到一個口罩,有同事在住處附近打聽到還有口罩出售,但售價驚人,一盒50個平時只賣$40的口罩,在一些地區居然被炒至$85至$100不等!好在目前供應多了,售價已回落至$40左右。

墨西哥外長的無理抗議
因為一位感染了豬流感的墨西哥人進入了香港,所以不幸地和他住在同一家酒店的所有人都要強制隔離,但墨西哥外長居然抗議有關的做法不合理,說我們歧視墨西哥人云云。我真是很想問她一句,貴國未有盡力將病疫輸出,現在人家幫你們「執手尾」,沒有給我們道謝已經算了,還出言不遜指責人家!

「在逃」人士出來吧!
負責接載那位墨西哥人由酒店至醫院的的士大佬一直潛水,還有一個竟然冒充最後給警察拘捕。不過今早在新聞中聽到,那位的士大佬終於肯出來了,我們總算鬆了一口氣,但現在還有四十幾位曾入住維景酒店的人士「在逃」,為人為己,請你們不要逃避,快點出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