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

Airbnb賣甚麼概念?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投資市場也一樣,只要業務夠特別,或者包裝得別具特色,就可以吸引投資者垂青。港股最近就有一例,說的是泡泡瑪特(9992)。靠其獨特的「盲盒」概念,新股超額認購355倍,股份掛牌首日,收市價較招股定價升79%

無獨有偶,美股也有一例,說的就是Airbnb(NASDAQABNB)。股份掛牌首日收報144.71(美元,下同),較招股價68元,升112.8%。雖然Airbnb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民宿平台,但業務只不過是中介,有甚麼稀奇令市場如此雀躍?

經濟重啟是原因之一。Airbnb的招股書透露,在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後兩個月,為了逃離疫情嚴重的城市,較有經濟能力的人,紛紛透過Airbnb搬到近郊居住,令鄉郊的租金激增。更重要的是,由於疫苗面世,市場憧憬旅遊業快將全面復甦,有利Airbnb這種民宿租務平台。

另一原因,是其與別不同的旅遊社群概念,使其鶴立雞群於一眾競爭對手之中。首先,一般旅舍租賃平台的角色,都是促成旅客與房東的租賃交易。Airbnb多了一層,就是賣旅遊體驗。除了提供住宿外,更鼓勵房東向旅客推薦當地的餐廳和事物,並透過平台介紹旅客參加由體驗達人舉辦的興趣班,帶動社區經濟。

對此瓜瓜有親身體驗。記得多年前曾到日本的函館市旅遊,由於當時正值旅遊旺季,找不到酒店的情況下改為租住民宿。民宿的房東非常熱情,除了招呼殷勤外,更向我們推薦餐廳、溫泉、必到景點,以及乘坐的交通工具等。從此就愛上這種自助旅遊方式。

難怪Airbnb強調旅客並非交易,而是其社群一員。他們會定期回來並向其他人推薦Airbnb,甚至自己也加入房東行列。這種需求鼓勵新房東加入,從而吸引更多旅客,形成「旅客吸房東,房東吸旅客」的良性循環。另外,Airbnb視房東為業務核心。因此,將捐出920萬股無投票權股票,藉此成立捐贈基金與房東同享業務成果。

執筆之時,Airbnb的股價回落了不少,但市值仍接近800億元。可是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Airbnb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如2019年蝕6.74億元,今年首9個月更因疫情拖累下勁蝕6.97億元。即使撇除折舊與攤銷、股份支付等非現金項目,調整後的EBITDA仍要虧損,去年蝕2.53億元,今年首9個月則蝕2.3億元。值得慶幸的是,今年第三財季的經調整EBITDA錄得5.01億元盈利。不過,翻查過往季度業績,每年的第三財季均較其他財季為佳,今年第三財季的好成績,不排除是季節因素使然。

最後一提,Airbnb強調要照顧利益相關者,除了公司的股東外,還包括旅客、房東、社區和員工。為此,Airbnb在董事會中設立了利益相關者委員會,主要職責是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純粹個人意見,若然Airbnb並非上市公司沒有問題,但現在已經上市,要兼顧相關者利益意味盈利將會受影響,市場會容忍嗎?有朋友說,相關者得益是幾贏局面,有利多做生意呀!這點瓜瓜絕對認同。可是,如何證明和量化得益以說服市場接受,難度著實不少,且看Airbnb未來如何應對。

原文刊於:am730 2020-12-18

&&&&&&&&

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

攞手指模?當會計師係犯?

每年這個時候,會計業界的是非就特別多。除了早前拙作《會計師操守守則修訂惹爭議》提及的事情外,最近再獻新猷。有報道指出,當學生會員申請註冊成為會計師時,公會突然新增一項要求,申請人必須簽署一份授權書,同意警方向公會提供刑事犯罪紀錄,並在有需要時套取指模以作核證。

在今天的政治氣氛和警民關係下,報道一出頓時炸翻天。「本來核實刑事紀錄輕鬆平常,給你身份證號碼不就一清二楚?何解要套取指模?當會計師是罪犯嗎?還是有甚麼不可告人之目的?」以上都是不少會計師的反應。要強調一下,上述措施並非要求申請人留下手指模,而是當警方認為有需要時才索取,此點有不少人誤會了的。

翻查該份授權書,公會已清楚表明是為了按法例要求,用以評核申請人是否「適當人選(a fit and proper person)」。而且明言不簽授權書,申請將不獲接納。

其實公會此舉與打擊洗黑錢活動有關。專責全球反洗錢監管事宜的財務行動特別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簡稱FATF)於去年9月發表報告,雖然認同香港的相關制度健全且有效,但有好些地方需要改善。在防止犯罪分子進入市場的章節中,報告就質疑公會的會計師註冊程序,只依賴申請人作出的聲明,而沒有主動核實犯罪紀錄的做法是否有效。相信是回應此項批評,因此公會在註冊程序中加入了刑事紀錄核查環節。

同樣受洗黑錢條例監管的機構,他們的做法又如何?例如公司註冊處,就與公會的做法一樣。在申請「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時,若非循會計師或律師途徑申請,申請人就必須簽署授權書(詳見表格TCSP 4),同意警方提供刑事犯罪紀錄及有需要時套取指模。

不過,證監會的程序就有少許分別。在「負責人員或短期持牌代表」的申請中(詳見補充文件C-20207版本),申請人也需要簽署類似的授權書,但就沒有提及需要套取指模。

其實授權警方套取指模這做法,與目前申請良民證的做法無異,申請人須簽署《同意接受套取指模書》。至於警方何時認為有需要套取指模,表格未有明言。有知情的朋友告知,因為不是所有人都用身份證,遇上同名同姓時就需要以指模識別身份。公會在最近發出的澄清公告中,也表示當申請人曾有刑事紀錄,警方才需要以指模確認身份。

好了,既然身份證號碼已經能適用於大部分會計師申請人,指模只是用於有案底時才需要,公會何必強制所有申請人都預先簽署授權?畢竟指模是極個人私隱,誰願輕易授權?

在此事上,公會明顯敏感度不足,忽略了一眾會計師的感受,也低估了外界對此事的關注。在此呼籲公會參考一下證監會的做法,並且再與警方商討,嘗試在強化註冊程序和會員意願之間取得平衡。

為了滿足FATF報告的要求,公會近來作出的舉措均惹起極大爭議。歸根究柢,相信在制定新措施時,未有充分聽取理事和會員意見。

雖然公會的主要角色是監管者,而且無論是抱負、使命、信念以至角色,都未見「維護會計師權益」的蹤影。可是,公會始終由會計師組成,推出任何政策前,稍為顧及一下眾人感受,此要求也不算過分吧?

原文刊於:am730 2020-12-11

&&&&&&&&

2020年12月8日星期二

京東健康究竟做乜東東?

京東集團(9618)旗下的京東健康(6618)來港上市,集資最多270億元左右。看了一些報道和坊間評論,發覺當中有些誤解,因此寫下此文,好讓大家在決定投資前留意。

一、雖說京東健康的業務是醫療健康,其實是網上零售藥房更貼切。去年相關收入佔總收入達87%。京東健康也有在線醫療服務,例如在線問診和處方續簽。不過,相關收入目前很少,連招股書也未有披露具體數字。

二、論收入,京東健康較主要競爭對手阿里健康(241)為高。去年收入有108.42億元(人民幣,下同),高於阿里健康2019/20年度的95.96億元(註:其年結日是每年331)。可是,京東健康的業務是自營為主,即是先購入商品然後售賣給用戶,商品淨售價等於收入,因此收入包括了貨價,金額自然較大

反觀阿里健康是網上平台,負責促成商戶與用戶間買賣,然後從銷售所得抽取佣金作為收入。由此可見,將兩者收入直接比較根本沒意思。

要比較的話可參考交易總額。於去年京東健康有432億元,阿里健康則有835億元。以此來看其實阿里健康的生意規模較大。值得注意,交易總額沒有統一定義,而且往往退貨、運費等也算了進去,加上未經第三方核實,所以只宜用作參考。

比較公平而又可靠的方法,不妨看看毛利。於去年,兩者毛利分別是28.12億元和22.31億元,京東健康稍勝。另外,毛利率也是京東健康較高,去年有25.9%,阿里健康略低但仍有23.3%。其實不難理解,因為京東健康是自營,賺盡了產品銷售的毛利。阿里健康是平台,只能在銷售中分成,限制了盈利空間。變現率(收入除以交易總額)可證明此說。於去年京東健康有25.1%,阿里健康只有11.5%

當然,好處也是壞處,京東健康要賺盡需冒上存貨風險,不像阿里健康那樣瀟灑,甚麼都不用管,只要搞好平台就成。於去年京東健康存貨周轉期需要53.7天,即是由產品買入至賣出所需時間。可是,同期應付款周轉期是17.6天,加上應收款周轉期需0.6天,現金周轉期(代表由購入商品至資金回收)需時36.7天。除了資金需求外,若存貨管理不夠完善,如購入量超出用戶需求,又或者缺乏藥物有效期的監管,就可能導致存貨減值。況且,儲存貨物需要成本,或多或少影響資金流動。

可幸的是,上述周轉期有改善跡象。截至今年6月底,存貨周轉期減至45天,應收款減至0.5天,應付款增至30天,資金周轉期為15.5天。不過,周轉期改善可能是受到季節因素影響,還是等到年尾的數據才能下判斷。

三、坊間有報道說,京東健康是行業龍頭中,唯一一間有盈利,去年有3.44億元,今年上半年有3.71億元。這句話有兩個問題。首先,所謂盈利是經調整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盈利」,即是俗稱的Non-GAAP盈利,扣除股份支付開支和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而得出。按財務報表準則計算的話,去年蝕9.72億元,今年上半年更蝕53.61億元。其次是京東健康並非唯一有錢賺,若以Non-GAAP計,阿里健康一樣有盈利,於2019/20年度有26.14億元,按財務報表準則計則虧損658.6萬元。最後,為何京東健康選擇在香港上市而非A股市場呢?最大原因相信是其VIE架構,主要業務擁有權並非由公司持有,需靠一系列合同安排,讓這些業務併入財報。A股市場對VIE架構有嚴格限制,香港則較為寬鬆,捨難取易是人之常情,公司亦然。

(利益申報:執筆之日已認購了京東健康股份。) 

原文刊於:am730 2020-12-04

 

&&&&&&&&

2020年11月27日星期五

鬼滅之刃救東寶

最近有套日本動畫風靡港日台,電影版上畫後屢破三地票房紀錄,說的就是《鬼滅之刃劇場版》(下稱鬼滅)。該片劇情、人物、時代背景如何在此不贅,網上有海量資料供查閱。

由於劇場版故事是電視動畫版的延續,瓜瓜不少朋友(包括平時不看動漫的),特意先看畢共26集的電視版,以求有個初步了解才入場觀看。香港電視版的版權由Viu買下,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不過,雖然可以免費觀看,但廣告插播何其多,若想一氣呵成就得付款了。

雖然瓜瓜愛看動漫,但此類題材一向不是我杯茶。最後在朋友慫恿下看了電視版,整體上覺得不錯,只是不明白為何如此受歡迎。

坊間有評論認為,電影沿襲了宮崎駿的成功方程式,即是適合一家大細一同觀看。不是吧?《鬼滅》故事涉及食人鬼,電視版首集已經出現令人不安的畫面。一屋被殘殺的屍骸,死狀恐怖再加血漬斑斑。類似場面經常可見,若然這樣也算兒童適宜,看來老幼咸宜需要重新定義。

《鬼滅》之所以成績輝煌,原著出色、劇情催淚、動畫製作不計成本等因素固然重要,但在日本疫情緩和之時開畫,期間也沒有甚麼大片與之競爭,所謂時勢造英雄,相信是創造佳績的主要原因。

《鬼滅》熱潮下誰受惠?最直接要數該片的發行商兼戲院連鎖集團東寶株式會社(東京交易所:9602)。東寶年結日在每年2月底,今年2月新冠肺炎在當地還未大規模爆發,2019/20年度的業績因此未有受到影響,而且成績斐然,收入升6.7%2,627.66(日圓,下同),經營溢利更升17.5%528.57億圓。

東寶的業務主要有三,收入佔比最重是電影業務,2019/20年度達66%。業務範圍幾乎包攬整個電影行業,包括電影製作與發行、院線營運和映像事業。後者比較雜和廣,例如電影書籍、配樂和影碟出版、動畫製作和授權等。

該年度最矚目的電影,是新海誠的動畫《天氣之子》,票房收益達到140.6億圓。東寶自然水漲船高,年內院線收入升8.6%912.58億圓。可是好景不常,自今年3月開始,疫情重挫當地電影業。東寶於2020/21年度第一財季(即今年3月至5)的收入按年減少51.3%,雖然第二財季(即今年6月至8)跌幅收窄但也減46.3%。收入萎縮,經營溢利跌幅更驚人,兩個財季分別減少82.5%75.5%

然而,《鬼滅》在今年10月中上畫,儼如給東寶一支強心針。由於第三財季尚未結束,該季收入與盈利如何還未清楚。不過,該片開畫首日已創出12億圓的票房紀錄,開畫10日累計票房已超過100億圓。截至本月23日累計票房達到260.1億圓,穩坐日本史上票房第三位。因此,東寶的股價不單回升,更創下4,790圓的52周新高。若以本年低位2,940圓計算,升幅達62.9%

日本歷年最賣座的電影,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累計票房有308億圓。《鬼滅》要打破紀錄,最大障礙是疫情。與香港一樣,日本近日疫情有反彈之勢。目前票房還差48億圓才能平紀錄,若以目前每日票房5億圓計,還需要10天。能否如粉絲所願?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於:am730 2020-11-27

&&&&&&&&

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

幫襯Donki由烤番薯開始

Don don don donki」,相信幫襯過Donki香港分店的朋友,對此洗腦歌都有印象吧?一直好奇,為何該店會如此受港人歡迎。直至月初首次「朝聖」後,終於明白過來。

由於寒舍和辦公室附近沒有分店,初時並沒有光顧的打算。及至有天同事送上一條烤番薯,吃後念念不忘,因此某日到中環分店看個究竟。不看由自可,一看不得了。店內盡是日本直送商品,而且價錢相宜。最窩心是服務殷勤,當日買了不少預製食品,店員見我甚為狼狽,因此主動替我包裝好。不過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預製食品的包裝器皿形狀不一,特別是碗形包裝,標籤往往貼得不好,收銀櫃枱將同類物品以平口膠袋封裝時,標籤與膠袋就會黏在一起。收銀員需重新封裝,浪費時間之餘也不環保。奇怪的是,此問題仍然持續,看來未有人注意到。

Donki的母公司是Pan Pacific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rporation(簡稱PPIH,東京交易所:7532),在日本以及海外均有業務。除了DonkiMega唐吉訶德等折扣店外,還有APITAPIAGO等百貨店。

2019/20年度,在新冠肺炎、颱風和銷售稅上調的三重打擊下,PPIH仍取得佳績。截至今年6月底的12個月,雖然遊客消費大減,但日用品內銷增加彌補了損失。結果收入升26.6%1.68萬億(日圓,下同),經營溢利也增20.4%,至759.97億元,是連續第31年收入和經營溢利皆升。

不過,由於非經營收益和特殊收益下跌,股東應佔溢利只增6.9%503.03億元。另外,雖然年內毛利率增0.7個百分點至28.6%,但營業支出對收入比率增1個百分點至24.1%,令經營溢利率稍為下降0.2個百分點至4.5%。不要以為這是小事,折扣店利潤微薄,盈利能力稍為下降的話,意味要多造生意才能維持或提高盈利水平。

如何多造生意?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加開分店。5年前,即2015/16年度才是341間,2019/20年度已經增至629間,5年升幅達84.5%。收入因此在5年間升121.4%,經營溢利也升76%

可是,業務擴張換來的是盈利能力下跌。雖然PPIH5年的毛利率不斷改善,但業務擴張令經營支出增加,增幅比毛利率更大,以致經營溢利率持續下降。如2015/16年度仍有5.7%,即是做100元生意仍能賺取5.7元盈利。到了2019/20年度只賺4.5元,5年間足足減少了1.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2020/21年度的第一個財季(即今年7月至9)PPIH的收入減少了2.4%,主要原因是百貨業務收入下跌10%所影響,同期折扣店的收入反而升1.6%。另外,由於毛利率進一步提升,以及經營支出控制得宜,期內經營溢利升10.3%232.04億元。

日本上市公司有個好習慣,就是提供財務預測。PPIH管理層預期今個年度的全年收入升1.1%1.7萬億元,經營溢利則升2.1%770億元。以此計算出來的經營溢利率是4.5%,與去年度相同。能否如願?明年今日再作跟進吧。  

原文刊於:am730 2020-11-20

&&&&&&&&

2020年11月13日星期五

郵寄選票可靠嗎?

今屆美國總統選舉,郵寄選票成為焦點。總統特朗普在選舉前夕,已經炮轟將導致選舉舞弊,現在對手拜登又藉此反勝,令人懷疑是否可靠。由於每個州份選舉程序不盡相同,此文就以俄勒岡州(State of Oregon)作為例子。該州早於2000年就採用全郵寄選票方式(All-mail voting)進行總統選舉,是全美首例。整個程序由州政府簽發的《Vote by Mail Procedures Manual》規範,有興趣可以自行到當地政府網頁下載。

未討論前,先說說郵寄選票程序。首先,州政府會在選舉日前21天關閉選民登記冊。如選民需要更改資料如住址,或想登記成為選民,要在限期前提出申請。選民登記冊關閉後,在選舉前1418天,選票包將郵寄至每位選民住處。選票包內有三件重要東西,包括一張選票、一個保密信封,以及一個回郵信封。選民填妥選票後,需要將選票放進保密信封並且密封,然後將保密信封放入回郵信封,密封後在空白處簽名。

送交回郵信封的方法有二,一是通過美國郵政寄回,二是投遞到選舉辦公室或指定投遞站。截止時間為選舉日晚上8點,此後收到的選票將不獲計算。每個回郵信封均印有獨一無二的條碼,選民可通過州政府網站追蹤選票狀況。當收到回郵信封後,選舉辦公室將核對信封上簽名,若與選民登記時留下簽名相符,工作人員就會開啟回郵信封,並取出保密信封留待下一步程序。到了選舉日晚上8點,工作人員從保密信封取出選票,繼而逐一點算。

另外,上述手冊詳細列出各項執行細節,如選票如何填寫才算有效,如何核實選民簽名,與美國郵政協商選票郵遞安排等,就連無家者如何領取選票也照顧到。由此可見,郵寄選票並非兒戲。今屆選舉採用全郵寄選票方式州份,除俄勒岡州外,還有科羅拉多州、夏威夷州、猶他州和華盛頓州。另外一些州份如加州,雖然選票會在選舉日前夕郵寄至所有選民,但選民可以選擇於選舉日親身投票。

當然,程序寫得再好再嚴謹,若執行不力也枉然。如俄亥俄州就發現有5萬張郵寄選票出錯,紐約有10萬張選票,錯印選民名字和地址,密歇根州有約400張選票錯印候選副總統名字等。另美國郵政也發現有30萬張待寄選票不翼而飛。

不過,上述情況大多是電腦或人為出錯而非舞弊。另出錯大多涉及缺席選票(Absentee Ballot),即是州份仍採用傳統方式,選民須親自到票站投票。但在若干情況下可選擇缺席投票。一般來說,當收到缺席投票申請,州政府就會在選舉日前將選票寄到選民手中,選民填寫後以郵寄或投遞方式交回。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郵寄選票似乎是絕佳選擇。除選民不用長途跋涉到票站輪候投票外,因郵寄選票可集中處理和點算,不需大量開設投票站,大大節省選舉成本之餘,也避免票站票箱被調包風險。另有別於傳統方法使用電子投票機,全郵寄選票留下的書面紀錄有跡可尋,方便事後核對。但最大缺點是不能保證選票由選民填寫。若有心人向選民收購選票,此法是防止不了。

一個有趣問題,在那些並非採用全郵寄選票的州份,為甚麼拜登的支持者偏向採用郵寄選票?箇中可有特別原因?至於特朗普指控郵寄選票舞弊,除了將全郵寄選票和缺席選票混為一談外,個人認為缺乏有力證據支持。再講,就算真的有人向選民買票,要做到如今拜登反超前局面,買票規模肯定不小,豈會不被人察覺?眼見大勢已去,借個別郵寄選票問題大做文章,企圖將選舉描繪成不義來翻盤,最終能否成功,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於:am730 2020-11-13

&&&&&&&&

2020年11月9日星期一

陸金所赴美上市匪夷所思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消息震撼市場。反觀其勁敵,中國平安保險(2318)旗下金融科技獨角獸陸金所(NYSE: LU),卻於上周五成功在美國上市,更成為當地最大的金融科技IPO。不過,上市當日股價已跌穿招股價,本周二,又因內地有意收緊金融科技的監管,加上螞蟻上市觸礁,當日收市股價較招股價低逾6%

由於陸金所的股權架構涉及VIE,因此不能在A股上市,剩下的選擇只有香港和紐約。有趣的是,近來中美兩國關係緊張,美方更以審計問題為由打壓中概股,陸金所卻選擇赴美上市,簡直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審計問題是中美兩國監管機構在角力,不是公司層面能解決。就算陸金所聘用國際四大會計師行,財報轉為採用美國會計準則,甚至主動披露更多資料都無補於事。因為美方要求的,是要當地核數師監管機構PCAOB,能審查中概股核數師的工作底稿,可是中方一直不容許,雙方僵持不下已經十數載。

目前針對中概股審計問題的法案是《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已於今年5月經參議院通過,尚待眾議院審議和總統簽署就會生效。此舉猶將一眾中概股作人質,當中分量最重是阿里巴巴(9988),現在又多一間陸金所,等於給美方增添談判籌碼

或許是螞蟻鋒芒太露,本地市場對陸金所的興趣似乎不大,不單坊間較少評論,連母公司平保的股價也炒不起來。究竟其業務是甚麼?與螞蟻有何分別?

陸金所早年的主要業務是P2P網絡借貸,由於P2P市場近乎失控,逼使內地加強監管。陸金所有先見之明,不單逐步縮減業務規模,並更轉型至現時的消費信貸和財富管理。

消費信貸不也是螞蟻其中一項主要業務嗎?陸金所如何競爭?原來靠的是差異。螞蟻背靠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通過支付寶接觸廣大消費者,借助大數據分析,撮合金融機構向消費者作出低金額借貸。例如螞蟻的產品花唄,每宗的最低信貸額只有20(人民幣,下同),用戶平均餘額於今年6月底也只是2千元。但由於海量用戶,所以利潤豐厚。

至於陸金所,背靠的是平保,通過線上和線下接觸其金融服務客戶群,並且將精力集中在中小微企的經營者,協助他們從金融機構獲取貸款。截至今年6月底,用戶平均借款無抵押計是14.7萬元,有抵押計則42.2萬元。雖然貸款量不及螞蟻,但每宗貸款的金額較大,從中抽佣也較多。財富管理也一樣,螞蟻的客戶是支付寶用戶,今年6月底,其客戶的平均資產是8千元。陸金所的客戶主要是中產,平均資產高達2.9萬元。

大家關心的問題,究竟陸金所與螞蟻的財務表現如何?論收入,不論在金額以至增長,螞蟻較陸金所優勝。以2019年為例,螞蟻的收入升41%1,206.18億元,同期陸金所只升18%478.34億元。不過,在盈利能力和營運效率方面,螞蟻就不及陸金所了。同期螞蟻的溢利率、總資產回報率和權益回報率分別是15%7.1%10.6%,反觀陸金所的比率較高,分別是27.8%10%32.1%

或許這樣說,螞蟻的市場策略像水盆,闊而淺。陸金所像水壺,窄而深。至於哪個策略較佳,就需要時間證明。但可以以肯定,螞蟻上市觸礁,陸金所卻成功上市,反映捕捉時機何其準確(或好運)。利益申報:執筆之日持有陸金所股份。

原文刊於:am730 2020-11-06

&&&&&&&&

2020年11月2日星期一

iBond是派給中產的糖

先旨聲明,這篇文章並非投資建議,純粹經驗分享,畢竟政府發行的多批iBond,瓜瓜都有認購,而且發覺不少朋友存有誤解,因此寫下此文。

首先,若果以為抽iBond就像抽新股一樣,認購數量愈多,就可增加獲分派的機會,這就錯了。其實iBond採用的是循環派發機制,獲配發的機會人人均等,而且有數得計。

是次iBond(4239)的發售額最多是150億元,以每手1萬元計,最多發行150萬份。好了,若然認購反應理想,申請總額超過150億元,但申請人數少於150萬份,每人就會先獲派一手,剩下的就會向認購了第二手的申請人派發,還有剩的話就向認購第三手的派發,如此類推直至派完為止。若果最後一輪不夠分派,該輪就會以抽籤來分配。若然認購反應非常熱烈,申請人數超過150萬人,到時iBond不夠分派,因此將以抽籤形式配發,每位中籤者將獲派一手。若然認購反應冷淡,申請總額低於100億元,或介乎100億元至150億元時,政府將全額滿足所有合資格申請。

總的來說,獲分派多少全視乎認購反應。由於預期將會如上一次般約有60萬人申請,將150萬份與之相除,平均每人可獲2.5手。換句話說,分派至第三輪就要抽籤,幸運的可得3手。因此,認購34手較符合成本效益。當然,若不介意資金被鎖死十數天,砸上幾十萬元去申請也無不可,反正現在儲蓄存款利息極低,利息損失有限。不過,螞蟻集團(6688)也同時招股,而且預期反應更為熱烈。若打算同時認購,就有必要計算清楚資金如何調撥。因為螞蟻預期在115日上市,剛巧iBond在同日下午2時截止認購,從螞蟻回籠的資金未必趕得上期限。

這裡帶出另一個核心問題,如上文所言,預期每人最多獲派3iBond3年保證利率在2厘,即是每手最多只賺600元計,3年加起來才1,800元,值得認購嗎?由於每人的風險承擔能力不同,機會成本也不一樣,值得不值得純粹個人問題。

所謂iBond回報低,其實看你拿甚麼來比較。若與股票來比,當然是「蚊髀與牛髀」。但不要忘記,iBond風險極低,堪比公認為「Risk-free」的美債。我們買美債,需要承受匯率波動風險(雖然很少)及兌換差價,iBond連這點風險也沒有!再者,香港政府財政穩健,違約風險微乎其微,而且有回報保證,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唯一缺點就是發行數量太少,每人最多才獲幾手,政府最初想藉iBond促進本地債券市場發展,簡直是開玩笑。

不少朋友對iBond嗤之以鼻,認為未來幾年香港的通脹升幅有限,不會高於保證回報的2厘。可是,3年後的事誰敢保證?過往政府推出的iBond,據聞不少金融機構在二手市場默默吸納,為的就是iBond擁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就算與銀行定期存款來比較,iBond也較優勝,一來較港元定存息率為高,二來可以在二手市場賣出套現,不像定存般要罰息。

總括而言,若尋求將小量資產配置在低風險投資,iBond是不錯的選擇。況且,這是政府派給中產的糖,不要白不要,瓜瓜肯定會認購。由於預期獲派數目不多,賣出時的手續費隨時蠶食大部分利潤,因此只會長期持有直至贖回為止。

原文刊於:am730 2020-10-30

 

&&&&&&&&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淺談美國銀行股業績

序: 最近美國各大型銀行紛紛公布今年第三季的業績,表現十分參差。例如高盛和大摩的收入和盈利皆升,美銀、花旗和富國則皆跌,摩通就收入跌但盈利升。

儘管當地不少企業面臨財困甚至倒閉,為何百業之母的銀行業,表現並非一面倒差,而且表現各異?當地銀行業前景如何?

------------------------------------------------------------------------------

最近美國各大型銀行紛紛公布今年第三季的業績,表現十分參差。例如投資銀行高盛(NYSEGS),收入升29.5%,至107.81(美元,下同),盈利更升92.7%,至36.17億元。其競爭對手摩根士丹利(NYSEMS)也不遑多讓,同期收入升16.2%126.57億元,盈利也升25%27.17億元。

至於傳統業務比重較大的銀行,如美國銀行(NYSE BAC)表現略為遜色,期內收入跌10.8%203.36億元,盈利跌15.5%48.81億元。花旗集團(NYSEC)也較差,期內收入跌6.8%173.02億元,盈利也倒退34.3%32.3億元。富國銀行(NYSEWFC)就更差,期內收入跌14.3%188.62億元,盈利跌55.9%,至20.35億元。不過,也有異數,摩根大通(NYSEJPM)表現勝市場預期,期內收入微跌0.5%291.47億元,但盈利升4%94.43億元。

儘管當地不少企業面臨財困甚至倒閉,為何百業之母的銀行業,表現並非一面倒差,而且表現各異?關鍵在於收入結構。

投資銀行主要收入來自證券承銷、企業購併、資產重組、公司理財和基金管理等業務。例如高盛和大摩,期內非利息收入佔總收入分別達90%87%。由於今年第三季美股飆升,IPO也非常暢旺,為投行帶來可觀收入。

反觀美銀和富國,業務較為依賴利息收入,今年第三季佔總收入的比重達50%。可是,由於美國聯儲局頻頻減息,目前利率已降至零,靠借貸賺取息差的傳統銀行,因息差收窄影響利息收入。以富國為例,今年第三季的淨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只有2.13%,較去年同期下降53個點子之多,利息收入因而減少19.4%93.68億元。

至於集投行和傳統銀行業務於一身的摩通,利息收入佔比不輕,期內也有45%,但多賺的非利息收入差不多彌補了利息收入損失,拉上補下後總收入持平,加上預期信貸損失大減59.6%,令整體表現優於美銀和富國。

值得一提,各間銀行於今年第三季作出的預期信貸損失,普遍較今年第二季少。例如摩通,期內損失為6.11億元,較今年第二季減少94.2%。美銀也一樣,期內損失是13.89億元,較今年第二季減少78.3%

預期信貸損失減少,一來今年首兩季已經作出了大部分損失準備,二來銀行預期美國經濟將會改善。例如摩通將今年第四季的失業率,由原來預測的11%,降至9.5%。該行還預計,未來三個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收縮率將比以前小。

雖則如此,新冠肺炎卻改變了消費者的儲蓄習慣。摩通首席財務長就透露,消費者目前的手頭現金比疫情前要高,因為要避免承擔債務。若此趨勢持續,銀行借出的貸款必然減少,加上息差收窄影響盈利能力,依賴利息收入的銀行,未來幾個季度將會愈見艱難。銀行要保住盈利,唯有開拓非利息收入才成。 

原文刊於:am730 2020-10-23

&&&&&&&&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恒大的三條紅線

序:   恒大債務重,監管當局對房企劃下的三條紅線,恒大全數踩中,究竟恒大的債務與規定相差多少?

業務既要保增長,但又不可以再大舉借貸,那裡籌錢買地起樓佢銷售呢?看來股本融資將陸續有來。

-------------------------------

最近中國恒大(3333)的股價甚為波動,主要是負債問題惹起關注。其實恒大債務巨大不是今天才發生, 過往不少投資者更喜歡其槓桿夠高,能將生意造大推升盈利,為何市場現在才擔心呢?因為「信心」。往日內地經濟好,恒大樓根本不愁賣不出去。

可是,近年內地經濟增速放緩,今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疫症,監管機構要求內房減債,制定「三條紅線」作為內房融資指標。加上恒大早前七折賣樓,市場開始擔心,恒大的高槓桿經營策略能否維持

所謂「三條紅線」,即剔出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以及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其實是三個財務指標,分別用來衡量企業的負債水平、槓桿,以及短期償債能力。

究竟恒大符合要求嗎?由於恒大的財報只列出房地產開發業務的資產總額,其明細和負債詳情欠奉,唯有退而求其次,以今年6月底整體業務作分析。不過,由於房地產的資產佔集團總額82.8%,期內收入更佔集團97.9%之多,相信此分析具參考價值。

首先是負債水平。集團的負債總額是1.9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資產總額是2.3萬億元,兩者相除後得出的資產負債率是86.2%。即是每100元資產當中,86.2元是依靠借貸取得,其餘13.8元靠權益。若剔除預收款(即合同負債)1,486.3億元後,經調整資產負債率仍高達85.3%,超過監管規定。

接著是槓桿。計息借貸有8,354.71億元,減去手頭現金(即現金及存款加受限現金)2,046.39億元後,再除以權益總值3,164.55億元,得出的199.3%就是淨負債率,代表債務比權益還要大。監管當局規定比率不得大於100%,原意是企業就算不再有盈利,也能運用權益還清債務,恒大目前卻遠遠超出規定。

最後是短期償債能力。一年內到期的計息借貸有3,956.87億元,將上述的手頭現金與之相除,得出的現金短債比是0.52倍,代表手頭現金不足以償還短債,如果將受限現金從手頭現金剔除,現金短債比更低至0.36倍。監管要求不得少於1倍,原意是手頭現金足以償付短期債務,恒大目前未能達標。

相比起來,碧桂園(2007)和萬科企業(2202)的情況就好得多(見附表),在三條紅線的規定中,只有資產負債率未能達標,但淨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非常理想,顯示這兩間企業的償付能力高,不論償還長債或短債都綽綽有餘。

恒大提出「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策略。若要維持收入和盈利高增長,就必須買更多地起更多樓。可是,減債意味槓桿將會下降,錢從何來?除了分拆業務如物管服務上市外,變賣資產、引入新投資者、向現有股東伸手,甚至再度發行永續債(會計上視為權益而非負債)都是選項。

說時遲那時快,剛寫完此文,恒大公布配股集資43億港元以作減債用。可是,是次集資只是杯水車薪。以上述淨負債率為例,假設一切不變,恒大的權益需要增加1,577.08億元,並全數用以減債,淨負債率才可以降至監管規定的100%。由此推斷,股本融資將陸續有來。

原文刊於:am730 2020-10-16

&&&&&&&&

2020年10月9日星期五

會計師操守守則修訂惹爭議

序言:對於公會修訂的操守守則,發現問題如下:

1)除了AMLO指定的三類人士,規管對象還包括會計師的「網絡和專業服務公司(Network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Entities,簡稱NPSE)」。
可是,新守則只規管全由會計師持有的NPSE,若NPSE同時由非會計師持有,就不受新守則規管,這個漏洞如何解決?同是提供審計以外服務的會計公司,一些受監管,另一些卻不受監管,會否在市場造成混亂?消費者在揀選時如何識別?公會有什麼措施配合?
2)就非金融業人士的監管,AMLO只針對七類交易。可是,新守則的監管範圍更廣,幾乎涵蓋會計師所有日常業務,包括審計、簿記、稅務咨詢與策劃、內審、公司清盤等,意味會計師何時都須要全面執行反洗錢程序。
試想想,市場上有很多非會計師同樣提供如簿記和稅務咨詢等服務,他們不受公會監管。可是,提供相同服務的會計師,卻因其身份受到監管。先不論公平與否,單是合規成本就已經輸人一截,叫會計師如何在市場競爭?
就新守則,對公會有以下四個期望:
1)推出措施,方便消費者識別受監管的NPSE。
2)提供更多支援,幫助業界遵守相關法例,而非只顧修例。若事事以監管者自居,就容易忽略會員需要。
3)新守則的監管較目前AMLO更寬更廣,法律上有否越權,請解釋清楚其法理依據,一旦出現法律爭議要對薄公堂,最後還是由會員埋單。
4)修訂稿提到相關監管將會循序漸進增加,請公會也提供詳情,例如時間表,好讓會計師早作準備。

正文

——————————————————————————————————————

最近香港會計師公會修訂操守守則,加入反洗錢監管條文並進行諮詢。由於新修訂具爭議,但諮詢期只有1個月,多個業界團體甚為不滿。結果,公會將諮詢期延長至本月底。

香港有《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簡稱反洗錢法),執行得好與差,直接影響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專責全球反洗錢監管事宜的財務行動特別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簡稱FATF)於去年9月發表報告,認為香港的相關制度健全且有效,但有幾項改善建議,當中包括必須加強非金融企業的監管,如專業會計師和香港會計師公會。被點名批評當然不能坐視不理,公會因此通過修改操守守則,以回應FATF的要求。

究竟新操守守則有甚麼爭議?先旨聲明,瓜瓜並非法律專家,此文純粹個人見解,如有錯漏懇請指正。首先是監管對象。FATF要求加強監管的是「指定非金融業人士」。根據香港反洗錢法,意指會計專業人士、地產代理、法律專業人士,以及信託或公司服務持牌人。當中的會計專業人士,按《專業會計師條例》是指會計師、執業會計師以及執業單位。

可是,公會修訂的操守守則,除上述三類法例指定人士外,還包括會計師的「網絡和專業服務公司(Network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Entities,簡稱NPSE)」,即是由會計師開設的其他公司,專門向客戶提供審計以外的服務,此做法在行內常見。將NPSE納入監管,比反洗錢法想得更周到,實在是公眾之福。可是,公會有沒有越俎代庖?此外,新守則只規管全由會計師持有的NPSE。換言之,若NPSE同時由非會計師持有,就不受新守則規管,這個漏洞如何解決?同是提供審計以外服務的會計公司,一些受監管,另一些卻不受監管,會否在市場造成混亂?消費者在揀選時如何識別?公會有甚麼措施配合?

其次是監管範圍。就非金融業人士的監管,反洗錢法只針對七類交易(由於篇幅所限,請參閱該法例第5A(3))。可是,新操守守則的監管範圍比法例更廣,幾乎涵蓋會計師所有日常業務,包括審計、簿記、稅務諮詢與策劃、內審、公司清盤等。

有甚麼影響?按公會目前的《反洗錢程序手冊》,若執業會計師或單位僅提供法定審計服務,其反洗錢程序較為簡單,只須符合最低要求,即是制定適當的政策和程序就成。若然遇上反洗錢法指定的七類交易,會計師才須全面執行反洗錢程序,包括進行客戶盡職審查、持續監控和保存紀錄等。現在新守則連其他日常業務也規管,意味會計師何時都須要全面執行反洗錢程序。試想想,市場上有很多非會計師同樣提供如簿記和稅務諮詢等服務,他們不受公會監管。可是,提供相同服務的會計師,卻因其身份受到監管。先不論公平與否,單是合規成本就已經輸人一截,叫會計師如何在市場競爭?公會應提供更多支援,幫助業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而非只顧修改操守守則。若事事以監管者自居,就容易忽略會員需要。

總括而言,新守則的監管對象和範圍較目前反洗錢法更寬更廣。法律上有否越權,期望公會解釋清楚其法理依據,一旦出現法律爭議要對簿公堂,最後還是由會員埋單。此外,修訂稿提到相關監管將會循序漸進增加,請公會也提供詳情,例如時間表,好讓會計師早作準備。長遠來說,若公會認為現行反洗錢法未夠全面,向有關當局提議並促成修例是最佳做法。是次操守守則的修訂影響深遠,在此呼籲會計同仁在本月20日諮詢期完結前,踴躍向公會發表意見。

原文刊於:am730 2020-10-09

&&&&&&&&

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

會計師應否在辦公室談戀愛

序言:  寫這篇文章,並非因為身邊的同事或認識的朋友遇到相同情況,而是看到某會計師大行最近發生的桃色糾紛,女主角不單被起底,其艷照與短片更遭人惡意放上網。

當然,辦公室戀事多,要來的誰人也阻止不了,但與下屬或上司開展一段感情或關係前,最好想清想楚。

——————————————————————————————————————————

中學生應否談戀愛,是一個永恆可辯的題目。瓜瓜自小就是個毒男,中學時期過著枯燥無味的生活,視沒有嘗過「Puppy Love」為人生一大憾事,所以贊成中學生談戀愛。當然,適當的性教育是必需的。

辦公室談戀愛又如何?特別是會計師這一行,無盡的加班或出差是常事,與同事朝夕相對,共處的時間比家人還要長,擦出愛火花不足為奇。可是,職場並非談情說愛的理想地方。

想法太過迂腐?先聽聽理據吧!同一間公司,雙方身處不同部門,彼此在工作上也沒有任何交流,這種情況下兩人交往沒有問題。至於同一部門但職級相近,這樣也能夠接受。可是,若雙方在工作上存在從屬關係,就算如何情投意合,交往前必先考慮清楚,並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例如與下屬拍拖,如何派遣工作是件頭痛事。不論公司大小,總有些「Wok Job」或「豬頭骨」要啃,對吧?把這些工作交給戀人去做,對方會心生怨恨?就算甘願為你赴湯蹈火,你心痛不在話下,眼見對方遇到麻煩總得幫忙一二,到頭來整件工作還不是扛到自己肩上。若然把這些爛工作交給其他同事,同事心裡難免會質疑你偏私。

同一道理,遇到了「筍Job」,把機會留給戀人,其他下屬會說你偏袒對方。派給別的下屬去做,戀人又會恨你鐵面無情,對他或她不公平云云。

若戀人在工作上出錯就更麻煩,小差錯還可以遮遮掩掩按下去,出了大差錯,由自己一力承擔嗎?難免影響前途。大義滅親把戀人交出來?就算對方沒有埋怨你無情,將戀人出賣自己心裡也難安,以後如何面對這份感情?

還有就是升遷問題,若然推薦戀人升職,如何令公司及其他下屬相信你大公無私?就算你真的是唯才是用問心無愧,世上三姑六婆四叔八公何其多,閒言閒語總避不了。說你公器私用,甚至說你的戀人靠感情身體上位,能有多難聽就有多難聽,你倆能接受得了?

不要以為流言能止於智者,荀子身處的戰國時代,書寫要用竹簡,書信往來要靠驛站,通訊成本高昂,因此古文行文簡潔,不輕易傳遞未經證實的流言。可是,現今互聯網無遠弗屆,個人的通訊成本又微不足道。只要內容夠有趣能勾起眾人的好奇心,沒有多少人會理會消息真偽,頃刻就一傳十,十傳百。

兩人相戀,爭執總會發生,鬧脾氣互不相見嗎?可是工作不能因感情事停下來,雙方如何自處?知情的同事就更苦,夾在你倆中間尷尬死了。鬧分手就更麻煩,為免藕斷絲連,雙方總有一個要離開。辭職不幹?轉投別的部門?誰來作出犧牲?稍一不慎處理不妥,感情事變成性騷擾,一旦「揚名立萬」,以後如何在行內立足?看看最近某會計師大行爆出的桃色糾紛,不單將兩位事主的前途葬送,公司聲譽也連帶受損。

所謂兔子不吃窩邊草,職場不談戀愛就是避免角色衝突,不要瓜田李下。當然,感情要來誰也擋不住,誰也沒有資格禁止任何人談戀愛,最重要是雙方開展一段關係前,清楚明白將要面對的後果和付出的代價。

最後給大家一道小問題,會計師操守守則有沒有禁止會員與下屬或客戶談戀愛呢? 

原文刊於:am730 2020-09-25

&&&&&&&&

2020年9月18日星期五

由會計師試改期說起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反覆覆,不單影響市民生活,商業活動也被迫取消或延期。每年舉行兩次的會計師專業試也不例外,今年6月試期已取消,至於12月試期,香港會計師公會決定提前在11月舉行。每年11月正值會計行業旺季,所有利得稅的M code個案,即年結日介乎每年1月至3月,需於11中完成報稅。雖然稅局將期限延至11月尾,但提早考試無疑為考生增添壓力,會計師行也難以安排人手應付工作量。難怪業界反應很大,消息一出,公會即成為箭靶,被批評離地,不理考生死活。

按主事人解釋,最大問題是找不到場地。往年試場設在亞博館,但已作為臨時醫院不宜再用。由於今屆考期估計有1.5萬人報考,公會唯有將考場碎片化,在十數個地點同時進行考試。可是,不少場地的預訂早已爆滿,而且又要事前經相關部門審批,安排有幾困難可想而知。

執筆之時,公會決定將考試回復在12月舉行。問題來了,若然報稅期限延遲至12月,到時如何是好?歸根究柢,為免被疫情牽著走,公會應盡快研究和實行線上考試。其實目前坊間有幾個現成的線上監考平台供選擇,考生只需一部配備網路攝影機的電腦、可靠的網路連線,以及安靜的私人環境就能參加考試。多個海外會計師團體已實行線上考試,當中包括澳紐特許會計師協會(Chartered Accountants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愛爾蘭特許會計師協會(Chartered Accountants Ireland)、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以及澳洲會計師公會(CPA Australia)等。

雖然線上考試經幾個途徑防止考生作弊,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完全杜絕是沒有可能,最近本地某院校就傳出,有學生在線上考試中集體作弊。有人因此批評線上考試不可靠,這種想法太過保守。傳統考試一樣有人作弊,問題只是防止作弊的措施,在執行時是否嚴謹。只要執行得宜,相信線上考試是可靠的。

香港資訊科技人才濟濟,應用層面的普及程度卻遠遠落後於人,就是因為太過保守。例如報稅,電子報稅「稅務易」已推出十幾年,使用率卻一直偏低。以201617年度為例,個人報稅的使用率只有19.6%,即是每1,000人當中只有196人使用。利得稅更低,只有1.1%,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普遍聘用會計師代為報稅。可是,推出了十幾年的稅務易,竟然還未支持稅務代表代為報稅。因此出現一個奇景,不少會計師行仍然保留傳統的打字機,為客戶填寫報稅表。稍稍慶幸的是,立法會財委會已通過撥款改善現有電子服務,其中稅務代表網站計劃於2025年推出。

與稅局的溝通方法也一樣守舊。瓜瓜曾親歷其境,某日發送一份文件給評稅主任,使用傳真機竟然比電郵快。據了解,因為傳真可直達收件人,電郵就須等待稅局內部人手轉發。天呀!大部分電郵軟件設有流程規則功能,例如要求發件人在標題中打上稅務編號,電郵就可以自動轉發至相關評稅主任,這又不是甚麼先進科技,除了守舊不肯變通外,實在想不到其他理由仍要人手操作。過去8個多月,我們的生活已產生了巨變。簡單如出外吃個午飯、飲杯啤酒也要改變,還奢望疫情消失一切如常,大家是否過分樂觀?不論個人、企業還是政府機構,還堅持舊有一套而不肯變通,就無法應對反覆的疫情,好好利用資訊科技,及早準備面對最壞情況才是上策。

原文刊於:am730 2020-09-18

&&&&&&&&

2020年9月11日星期五

蟻多摟死象

一直以來都不明白,為甚麼支付寶的母公司叫「螞蟻」,直至看到招股書申請版本,原來關係到其信念,「小,即是美好;小,蘊含力量(Small is beautifulsmall is powerful)」。支付寶擔當消費者和小微經營者的橋樑,解決兩者在線上交易的信任問題,促進雙方交易。雖然每單的交易額不大,但由於交易量多,累積起來成為天文數字。所謂「蟻多摟死象」,難怪傳統銀行如大笨象滙豐控股(005)也要靠邊站。

「聚沙成塔」這類概念,在金融行業並不陌生。恒生銀行(011)曾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廣告歌:「小莫小於水滴,匯成大海汪洋。細莫細於沙粒,聚成大地四方」。廣告教人儲蓄可以致富,愈多人這樣做,銀行就可以吸納愈多存款,繼而放貸以賺取息差。

螞蟻也一樣,發展至今以成為內地支付行業龍頭。以2019年為例,內地數字支付交易規模就有20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螞蟻就佔了111.06萬億元或55.3%。藉著支付業務聚集了龐大用戶,螞蟻積極拓展金融平台業務,包括微貸、理財和保險。

顧名思義,微貸向消費者及小微經營者進行放貸。不過,放貸人並非螞蟻而是合作的金融機構。螞蟻只提供平台促成交易,金融機構按借貸規模向螞蟻支付服務費。值得注意,雖然借貸人的信用額度由螞蟻計算並推薦,但放貸的最終審批、決策和發放全由金融機構負責,螞蟻不會為借貸人提供任何擔保。

至於理財和保險的營運模式大致相同,螞蟻提供科技和平台,促成用戶和資產管理與保險公司的交易,從中收取服務費。螞蟻去年的收入有1,206.18億元,當中43%來自支付服務,微貸、理財和保險分別佔34.7%14.1%7.4%

個人認為微貸平台的發展最為成功,當中的產品「花唄」和「借唄」,為用戶提供日常消費的無抵押循環信貸,而且是即時審批和發放,用戶信用紀錄愈好,信貸額就愈高,顛覆銀行的傳統信用卡和小額借貸服務。去年微貸平台促成的借貸餘額達20.14萬億元,而且規模增長強勁,2017年和2018年才分別為6.47萬億元和10.46萬億元,兩年間就增加2.1倍。

大家關心的問題,螞蟻的前景如何呢?個人認為隱憂有二。一是近3年毛利率一直在跌,由2017年的63.7%,減至去年的49.8%。招股書只說因2018年重續協議,導致支付給金融機構的整體費率上升。不過,除了2018年較差外,經營溢利率都維持在20%左右,純利率也能維持在12.5%15%。更重要的一點,目前內地正下調借貸利率,加上法院調低了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意味收入佔比愈來愈大的微貸業務,因金融機構所賺的利率上限下降,螞蟻的毛利率在短期將會受壓。

第二是內地的貨幣數字化。內地正積極發展數字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數字貨幣以取代現鈔。用家只要一手機在手,就算離線也能交易,長遠來說與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直接競爭。當然,現在仍是試點階段,全面推行相信還需一段時間。就算推行以後,因用家習慣等因素,取代支付工具的可能較少。

為鞏固支付市場領導地位,相信螞蟻會更積極發展金融平台業務,將用家在消費、借貸、理財與保險等牢牢綁在一起,數字人民幣最終只會淪為支付選項。 

原文刊於:am730 20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