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星期二

Expected salary 寫幾多?

每當搵工跳槽,撰寫CV是首要工作。相信不少朋友遇過相同經驗,就是「執靚」CV不難,最麻煩是如何填寫「Expected salary」。經常收到讀者朋友來函,問的就是這個難題。最典型的提問莫過於問「身價」。例如:「在commercial firm工作了若干年,擁有學士學位以及現正考取專業試,期望薪金應該填多少?」

遇到類似問題,瓜瓜必先反問一句,究竟打算申請的職位是甚麼。其實大家有一個誤解,以為經驗和學歷是薪金的首要考慮因素,實情影響最大是「職位」。在資本市場下的商業社會,企業招聘每一個職位都有一個預算,這個預算主宰著薪金高低。舉個極端例子,如企業聘請一名文員,他們最多只會按當時的行情來釐定薪金,絕不會因申請人擁有博士學歷而額外給予博士級薪水。因此,在填寫期望薪金時,應先估計擬申請職位的薪金是多少,衡量過自己有能力勝任或可以接受才去申請。

問題來了,現實中大多數企業都不會公開薪酬預算,申請人又何從估計?當然,除非是人力資源部和用人部門,否則不會知悉,但還是有跡可尋。香港職場極度自由,若預算低於市場價格太多,請人就會出現困難。因此,我們可以參考該職位的市價來衡量期望薪酬。

了解行情的常用方法包括:

1) 人力資源顧問和招聘網站的薪酬調查:好處是較為全面、及時和準確,但不同顧問和網站的目標市場略有分別,例如某些著重中高層職位,某些則是基層。因此,宜多找幾份來參考。

2) 政府統計處的《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定期公布選定行業及職業的平均每月薪金。雖然較為準確和及時,但涵蓋範圍並不全面。

3) 向行內人查詢:視乎該行內人對行業有幾了解,但最大問題是不一定找到對的人。不少朋友喜歡到網上討論區查詢,但真確性成疑。

了解行情後,接下來就可以定出自己的期望薪酬。一般來說,除非現職薪酬高於市價,否則都是按市價來訂。另外,若應徵比現職較高的職位,期望薪酬不妨可以叫高一些,例如比現職高二至三成屬合理範圍。但切忌獅子開大口,若果期望薪酬與現職薪金相差太遠,可能會給人不自量力的感覺而影響受聘機會。此外,若自己的條件較職位要求差,又或者是轉行,期望薪酬可能需要略低於市價,以求提高獲聘機會。

最後一提,不少朋友喜歡在Expected salary寫一個範圍,例如20K至30K。坦白講,這樣寫等於著僱主給你20K。與其揭示自己的底線,倒不如寫個實數,然後註明「可議」。

原文刊於:Education post 2016-05-27

&&&&&&&&

2016年5月27日星期五

雨潤財務狀況有幾差?

圖為雨潤年報。
雨潤食品(1068)於5月初發出「債警」,表示因市場疲軟和生產本上升,加上其全資附屬南京雨潤在去年錄虧損,導致於5月中到期的10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可能無法依時兌付。南京雨潤積極籌集資金,但事與願違,還觸及其他借款交叉違約條款,債權人可要求即時還款,大有火燒連環船味道。

可幸的是,該筆票據於逾期3天後悉數償還。其實未能按時還款已非首次,南京雨潤一批短期融資券於3月中未能如期償還,涉5億元人民幣,最終在3月底分兩次還清。這次再違約,反映雨潤資金嚴重不足,可謂十個茶煲九個蓋。

南京雨潤去年合併營業收入約156.47億元,相當於雨潤該年收入78%。可見南京雨潤是核心業務,若有甚麼冬瓜豆腐,雨潤必受重大影響。究竟雨潤會否再現債務違約還是未知之數,但可肯定就是去年經營情況十分困難,導致業績見紅。

有趣的是,去年收入其實錄5.3%增長,但銷售成本升7.4%,毛利急跌35%至僅6.42億元。此外,去年出現15.33億元非經常性開支包括資產設備減值10.25億元,預付租賃款項減值2.53億元,應收出售附屬款項減值1.86億元及出售預付租賃款項虧損6,940.8萬元,令雨潤由盈轉虧全年虧蝕29.77億元。以為最差?只有更差!雨潤財務報表以港元列帳,但核心業務在國內,在人民幣去年貶值下,境外業務外幣換算差額錄7.1億元虧損,結果年內全面虧損達36.85億元,較2014年的5,891.3萬元高逾60倍。雖說業績受非經常性開支影響,但撇除後仍有14.44億元虧損。因經營環境欠佳,包括經濟增長放緩及人力和運輸等成本升。

更要命的是生豬原料供應不足導致價格上漲,其採購成本平均增約15%。但市場競爭激烈,增加的成本卻不能轉嫁給客戶,導致整體毛利率大減1.9個百分點至僅3.2%。雨潤業務主要分上游冷鮮肉及冷凍肉,和下游深加工肉製品。前者所受影響較大,毛利率減1.8個百分點至1.2%,即每賣出100元豬肉,毛利僅1.2元。儘管相關收入增8.1%至177.45億元,毛利也大跌56.8%至僅2.13億元。下游業務毛利率反升0.9個百分點至18.1%,但收入減11.8%,毛利減7.2%至4.38億元。

雨潤負債情況如何?截至去年12月底,借貸包括銀行貸款,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總額減9.7%至73.2億元。扣除現金後淨債務69億元,與股東權益相除,淨債務對總權益比率56.2%,較2014年升12.2個百分點。債務減少但比率上升,主要是虧損令總權益降22.7%所致,反映資本結構仍側重借貸。

所謂錢搵錢,借錢做生意並無不妥,最重要是有借有還。以去年12月底計,一年內到期債務達65.64億元。但雨潤經營狀況不佳,盈利能力又轉壞,不要說本金,連利息能否應付也成疑。扣除所有非現金和非經常性開支,去年經營溢利僅1.74億元,但財務淨開支高達4.17億元,利息覆蓋率僅0.4倍,遠低於2014年的2.3倍,顯示支付能力急降,賺到的溢利不足以支付利息。

雖經過兩次債務違約,但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已全數還清,餘下來最大關口是55.3億元銀行貸款,當中47.75億元為一年內到期。管理層雖指正積極與銀行商討貸款重續,但經營前景惡劣,一般來說銀行是不願意的。但內地銀行受不良債務困擾,有傳將推出「債轉股」措施以解決問題。若果成事,貸款不單能重續,還變成股份得以永續,於雨潤而言絕對是好事。

原文刊於:am730 2016-05-27

&&&&&&&&

2016年5月25日星期三

淺談普拉達業績

PRADA去年純利跌27.4%。 (資料圖片)
普拉達(PRADA)(1913)截至今年1月底年度純利大跌27.4%至3.33億(歐元,下同)後遭多間大行唱淡,加上奢侈品零售市道疲弱,市場憂慮業務前景,股價受壓。業績公布後,股價單日由25.65港元急瀉7.6%至23.7港元。有趣的是其後股價拾級而上,最近曾試過收報27.2港元。相信是該股公布連串經營策略調整,成功挽回投資者信心。除再推平價手袋吸引新客外,還計劃收窄各地產品價格差距,售價將劃一不高於歐洲價格10%。管理層還打算擴大網上銷售業務,關閉部分表現欠佳分店及將意大利全資附屬Prada Stores併入精簡架構。新策略成功與否有待驗證,究竟去年業績如何,本文嘗試剖析。

先說收入,去年微跌0.1%至35.48億元。增長乏力,因貢獻總收入約15%的批發業務倒退16.5%至4.45億元。可幸的是,佔比達85%的零售業務,收入增2.6%至30.6億元,加上特許權費收入急增13.5%至4,342.7萬元,總收入才不至於大幅倒退。

若將零售收入按地區劃分,除亞太區外,其餘所有地區均錄增長,貢獻總收入逾20%的歐洲增3.3%,佔比接近15%的美洲、日本和意大利,增幅分別為5%、10.7%和10.7%。佔比逾35%的亞太區最令人失望,年內收入減4.4%。無他,先有內地打貪及政府提倡節儉,後又現自由行旅客減少,嚴重打擊奢侈品市場。一個有趣發現,去年普拉達直銷店增9.1%至648間,收入與之相除,得出每間店舖平均收入472.2萬元,較2014年減5.9%。換句話說,加開新店並沒有帶來更多收入,難怪新策略包括關閉部分店舖。若按地區劃分,表現最好是日本和意大利,店舖平均收入分增4.7%至545.6萬元和4.6%至727.4萬元。表現最差是歐洲、中東和亞太區,店舖平均收入分別減12.5%至338萬元、9.8%至493萬元和8.6%至590.2萬元。在新策略下,看來這些地區的店舖數量將減少。

接著是盈利能力。由於銷售成本跌幅高於收入,令毛利率升0.6個百分點至72.4%,毛利因而增0.7%至25.68億元。表現看來不錯,但營運開支大升11.7%至20.65億元,令經營溢利大減28.3%至僅5.03億元,經營溢利率也降5.6個百分點至14.2%。扣除利息開支和稅項後,純利減27.4%至3.33億元,純利率跌3.5個百分點至9.4%。換句話說,每100元收入中,普拉達能賺72.4元毛利,扣除58.2元營運開支,4.8元利息和稅項後,純利只餘9.4元。

營運開支增加主要是零售網絡擴張導致租金及工資等成本上升。如租金年內增15.2%至6.6億元,除直營店舖增9.1%外,每間店舖平均租金也增5.6%至101.9萬元。又如僱員薪酬增10%至7.03億元,因僱員人數增3.8%至1.24萬人,及人均年薪升5.9%至5.67萬元所致。

零售生意著重「貨如輪轉」,存貨從買入到賣出時間愈短,資金愈快回籠。去年普拉達存貨增5.8%至6.93億元,存貨周轉期增49天,至251天。若簡單將存貨除以店舖數目,平均每間店舖存貨是106.9萬元,較2014年減3%。反映存貨增加主要是加開分店所致。可幸的是,應收和應付貿易帳周期各減9天,在互相抵消下,現金周轉期只增49天,至143天,但現金周轉期上升加重流動資金需求。但目前普拉達流動比率有2.4倍,速動比率也有1.5倍,短期資金流動不成問題。全球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奢侈品消費明顯放緩,普拉達的策略是否奏效,能否挽回去年劣勢,我們將在中期報告公布後再作跟進。

原文刊於:am730 2016-05-25

&&&&&&&&

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為何阿里巴巴逆市也能賺錢?

阿里總收入增33%。(資料圖片)
阿里巴巴(NYSE:BABA)早前公布2016財政年度業績,勝預期,股價造好,業績前後升幅以收市價計近4%。阿里期內總收入增33%至1,011.43億元(人民幣,下同),為2013年以來連續4年錄雙位數高增長。但若與過去3個財年相比,2013至2015財年增長率分別為72%、52%和45%,目前增長明顯放緩。特別是貢獻總收入逾八成的中國電商業務年內收入達843.21億元,按年雖增34%,但2013至2015財年卻分別有87%、55%和39%。無他,當基數愈來愈大,市佔率愈來愈高,由高增長的「明日之星」轉為低增長的「現金牛」是自然不過的定律。再講,中國經濟放緩已是不爭事實,近期更現L形態之說,市場憂慮業績將受影響,現在收入仍維持雙位數增長,其實已很了不起。

究竟有甚麼過人之處?其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最近一番話,從中能看出端倪。他提到過去十幾年內地工資增長率達兩位數,令國民累積一定財富。相對美國家庭,內地消費者的財政較穩健,有能力花費,此股力量推動中國經濟從出口投資導向轉至內需拉動,阿里憑藉此勢頭成功。當然,趁勢也需大智慧,他們看準電子商貿商機,不斷優化平台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務,成功撮合消費者與商家以賺取盈利。相對於商品和服務價格,電商平台分到的收入其實不多。以2016財年為例,通過阿里旗下電商平台交易的商品交易額(GMV)達3.09萬億元,但分到的收入只800.33億元,與GMV相除後得出綜合貨幣化率僅2.59%。即每100元交易,分到的收入僅2.59元,此比率反映電商業務變現能力。2016財年比率之所以升0.15個百分點,主要是移動端貨幣化率急增0.72個百分點至2.51%,及來自移動端的交易佔總GMV大幅提升24.1個百分點至64.8%。另一原因是年內阿里專注高質素商品及向商家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務。

蔡先生還提到一點,阿里目前業務組合多元而平衡,各業務有不同成長階段、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水平。按成長階段可分成「核心現金流」、「新興引擎」和「長期戰略投資」三個類型。目前電商業務是核心現金流型,提供可觀「彈藥」應付未來投資。雖未知該業務創造多少現金流,但於2016財年,整個集團自由現金流增7%,至513億元,相當於總收入的51%。

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業務屬新興引擎。特別是雲計算,年內付款用戶數量和服務使用量增加,相關收入增138%至30.19億元。2013至2015財年,增幅僅26%、19%和64%,反映業務增長迅速。儘管目前對收入的貢獻僅3%,但增長潛力高,長遠發展空間大。據一網站統計,全球雲計算產業收入於2010年只有43.3億美元,2015年已達82.4億美元,相當於阿里2016財年雲計算業務的18倍,料今年會進一步攀升至90.7億美元。

長期戰略投資包括數娛、本地服務和國際擴張,阿里期望這些業務變成新興引擎,繼而成為核心現金流,但同時表明將影響短期收入。於2016財年,應佔投資虧損增9%至17.3億元,包括生活網站口碑的8.67億元、視頻網站優酷土豆的3.91億元、物流網絡菜鳥的2.95億元及其他投資虧損10.66億元。若不是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和菜鳥投資分得8.27億元盈利,投資虧損將擴大至27.96億元。阿里的業務組合有著不同階段,有助集團持續發展。但長期戰略投資為期至少5至7年,究竟最後能否成功,未來還需投入多少資金,實在值得投資者關注。

原文刊於:am730 2016-05-20

&&&&&&&&

2016年5月18日星期三

新電視風雲

ViuTV於4月啟播。(資料圖片)
電訊盈科(008)旗下免費電視台ViuTV,自4月啟播以來觀眾反應頗正面,節目經常帶來話題。例如《跟住矛盾去旅行》,曾鈺成的調皮,連詩雅的R音,林日曦的黑臉,播出後皆在社交平台洗板。所謂「Content is king」,提供高質素節目是經營電視台的不二法門,將陳年節目翻炒又翻炒定遭觀眾唾棄,亞視就是最佳樣辦。

節目每每是話題之作,究竟收視如何?按ViuTV早前公布啟播後首兩周「綜合收視率」,最高收視為《跟住矛盾去旅行》有10.6%,近期大熱韓劇《太陽的後裔》第1集和第3集緊跟其後分別有9.3%,其他人氣節目也錄4.5%至5.8%,開台不久能有此成績實屬難得。有趣的是,電視廣播(511)似乎被觸動神經,其高層批評ViuTV收視率不應加上網站數據,認為有誤導取巧之嫌。

有別於從前,坐定定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的年代早已過去,現在不少觀眾透過手機、電腦和平板電腦收看節目廣播。又如瓜瓜這類早出晚歸的觀眾早已習慣在節目播出後上網點播重溫。雖然此論點沒有統計數據支持,但以《跟住矛盾去旅行》為例,據媒體報道,藉大氣電波收看的收視率平均僅3.85%,若數字正確,與ViuTV公布的綜合收視率相減後,餘下6.75個百分點就是透過網絡收看的收視率。從中反映出ViuTV大部分觀眾習慣以電視機以外方式收看節目。因此,ViuTV以更為全面方法計算收視率,實屬無可厚非。當然,收視率並非由獨立調查機構計算,可信性易受質疑。為避免無謂爭拗,ViuTV可考慮提高透明度如披露具體計算方法,甚至各種收看方法的收視率。無論誰對誰錯,有一點幾可肯定,就是電視廣播害怕。一旦市場產生錯覺,以為ViuTV大幅搶走收視,勢必連帶影響廣告收入。


相較其他地方,香港電視市場細小,但營運成本高昂,經營電視頻道已不易,加上近年零售市道每下愈況,商戶對廣告預算漸見審慎,廣告市場因而十分疲弱。看看電視廣播2015年業績,收入減9.3%至44.55億元,主因廣告收入大減11%所致。雖然去年純利13.18億元,但當中13.36億元是出售台灣業務所得,若撇除此一次過收益,去年將錄1,751.2萬元虧損。但虧損成因還包括幾項非經常開支如6.95億元聯營公司的壞帳撥備,8,795.5萬元物業減值,4,213.6萬元人民幣存款匯兌虧損。即使撇除這些開支,經營溢利仍跌35.9%至10.06億元,反映電視廣播盈利能力正在下降。

既然市場細成本高,為何經營收費電視多年的電盈貿然涉足免費電視?沒有錯,雖然收費和免費電視皆是向觀眾提供節目,但經營策略完全不同。前者推出多元化而獨特的頻道,並按觀眾所需提供頻道組合以賺取訂閱收入。於2015年,nowTV收入增1%至29.38億元,EBITDA增3%至4.91億元,邊際利潤率維持在17%。至於後者,主要推出大眾化免費頻道,目的是建立觀眾群,以吸引廣告商戶在頻道播放廣告,從中賺取廣告收入。ViuTV在2016年才開台,故在2015年沒有收入,但該年花了4,000萬元以建立團隊。

雖然兩者經營策略有別,但某程度可做到資源共享。如ViuTV新聞節目皆由收費電視台nowTV提供。如劇集《太陽的後裔》,nowTV早已買入轉播權並在旗下頻道播放。若推測正確,開辦免費電視台能分擔部分投資外,更能為電盈創造新收入來源。電視廣播雄霸本地免費電視市場多年,製作規模龐大,提供的節目多元,相信ViuTV短期無法動搖其龍頭地位。至於ViuTV能從市場分得多少,財務表現將有何轉變,今年上半年業績相信能反映初步成績,屆時瓜瓜再作跟進。

原文刊於:am730 2016-05-18

&&&&&&&&

2016年5月16日星期一

內審通識:唔熟流程,點搵Findings?

每當進行內部審計項目,熟悉被審單位的業務流程非常重要,除了有助發現問題時制定補救措施外,也方便審視流程的效率。不過,內審工作䌓重,若沒有足夠時間深入了解流程,內審人員又如何是好?最快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風險為本」,即是採用目前主流的Risk-based approach。

不論是一盤生意或一個流程,固有風險必定存在。所謂固有風險,是假設在沒有內控下可能發生的問題。一般來說,業務愈複雜,固有風險就愈高。例如銀行,其業務環境相對零售企業複雜,單是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規,銀行在經營上的固有風險就高於零售。又例如採購流程,固有風險不外乎「買錯」,「買貴」和「買遲」,只要我們將被審單位所採取的內控措施與之配對,那些沒有內控或內控不足的風險就是問題。

以製造商的物料採購流程為例,要避免「買錯」,我們期望見到的內控措施包括,採購要求必須由用家部門以書面提出,並清楚和詳細列出物料的規格、標準、要求和數量等;供應商必須事前經過採購部門的認證程序,確保符合最低要求;所有採購必須以書面形式落實,如向供應商出具採購單,清楚列明物料的名稱和數量,有必要時還需註明規格和標準等資料。

要避免「買貴」,最基本的內控就是貨比三家,我們期望見到所有採購皆經過報價程序,確保購入的物料是物有所值,或價錢具競爭力。此外,向供應商出具的採購單,必須清楚列明雙方同意的單價。

要避免「買遲」,用家部門提出採購要求時須列明物料的到貨日期,採購部門按此選擇最佳運輸方法,並在採購單中列明到貨日期,確保物料及時送達。對那些重要物料,或採購期較長的物料,我們期望見到有適當的庫存水平管理,如為這些物料制定出最高、最低和再訂購庫存水平等。

以上例子清楚顯示,只要以風險作切入點,就算不熟悉採購流程也能進行審視。再者,上述列出的風險並不專門,只要略具 Business sense就能寫出來。記得有位內審前輩曾說過,在Risk-based approach 下,沒有內部審核是做不到的。初時半信半疑,接觸多了現在就深信不疑。

下次找不到 Findings,不妨重新檢視一下風險清單,看看能否從中找到方向。

原文刊於:Education post 2016-05-13

&&&&&&&&

2016年5月14日星期六

不教無類 香港教育的哀歌


約在2000多年前,有位仁兄見到富人才能接受教育,因此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這位仁兄就是孔子。在那年代,窮人不能讀書是理所當然,孔子竟然不問貧富因材施教,思想在當時如何先進可見一斑。有趣的是,2000多年後,人們的思想沒有怎樣進步過,一個號稱國際大城市的香港,居然還有校長連同一些區議員,公開歧視那些需要特殊照顧的學生,說的就是群育學校計劃遷至屯門一事。

帶頭歧視教育工作

其實NIMBY之事,在香港早已是司空見慣。前有麗晶居民反對興建健康中心、梅窩居民反對正生書院遷校,還有將軍澳堆填區、黃大仙大磡村和西九龍六號地盤興建公屋,皆遭遇當區居民反對或要求縮減規模。但今次特別之處在於,竟然有教育工作者帶頭歧視教育工作。

區議員是民意代表,反映區內居民的憂慮尚能理解(但不認同),但身為一校之長,理應以身作則為下一代作個好榜樣,現在卻反過來,帶頭示範如何歧視和標籤學童。這些所謂教育工作者,在夜闌人靜之時,請撫心自問,究竟你們還配從事教育工作嗎?難道當老師的初衷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

雖然涉事校長已公開表示,為「引致公眾對特定學生有錯誤印象或負面認識」深切道歉,但細看聲明,該校根本未有改變反對立場,仍然要求當局充分諮詢。很明顯,所謂道歉只為平息民憤,完全沒有反省的意思。

說沒有反省,原因有二。首先,根據教育局解釋,其實早於今年2月已就遷校一事諮詢該校。該校反指未有充分諮詢,歸根究柢只是不滿當局,未有採納擱置遷校的建議。有趣的是,就連負責此事的教局官員,也表示對該校的反對立場始料不及。

不顧底線抽政府後腳

其次,對於用上極負面的言辭來標籤群育學生,該校長推說是引述教育局的指引內容。雖然公眾對當局已沒有多大好感,但一事還一事,不代表當局在此事上有做錯。不要忘記,該指引主要是給全港學校使用,目的是協助老師識別有特殊需要的學童,再行決定是否有需要作轉介。因此,指引需要詳列所有情況,自然也包括極端行為。可是,該校長卻片面地引用最壞情況,居心如何不問可知吧?

至於那些區議員,他們不單代表民意那麼簡單,當出現與當區有矛盾的公益政策時,是否應盡義務向居民解釋,以協助政府施政?難道為了撈選票,就可以不顧底線抽政府後腳?令人不解的是,屯門區議會早已通過群育遷址計劃,幾位區議員突然跳出來反對,又代表什麼呢?

有朋友跟我說,香港祟尚自由經濟,教育只是一場交易,學校當然是以排名為先。道理很簡單,學校沒排名就沒錢,沒錢學校就不能維持。所以,本地學校為了生存,「不教無類」是先決條件。乍聽以為是調侃之言,但認真咀嚼就嘗出味道來。例如TSA,好些學校為保排名,強迫學生操練試題。又例如那些無法融入主流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學校都是勸退了事,而不是循循善誘幫助學生重回正軌。當然,每間學校的學生人數眾多,花資源和時間於個別學生有違公平,而且也擔心影響其他學童,抱着out of sight, out of mind心態去處理,外人也無從置喙。

群育不幸有這樣鄰居

可是,群育的作用就是協助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說得白一點,就是為主流學校執手尾。諷刺的是,主流學校不單沒有感恩,而且還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恥與群育為鄰,實在令人憤慨。事已至此,群育應另行選址。問題不在群育本身,而是不幸有這樣的鄰居。試想想,每天出入都要碰到一個歧視自己的人,與其終日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倒不如避之則吉為佳。

凡事有兩面,雖然群育學生受人歧視,但事件反讓社會加深了解和認識特殊教育,對日後發展起了正面作用。

最後一提,我們不奢望所有校長和老師皆像孔聖先師般,做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但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至少不要立下壞榜樣,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做人態度。由此等教育工作者來教導下一代,我們還能不悲哀嗎?

2016年5月13日星期五

中國遠洋坎坷何時了

圖為中國遠洋董事長萬敏。
中國遠洋(1919)早前公布今年首季業績,由於收入大減19.6%至146.09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擴大344.8%至44.84億元,股價因而受壓,業績公布當日收報3.04港元,較前收市價跌2.88%,認真坎坷。

虧損那麼大,主要是期內出售中散集團和佛羅倫貨箱控股股權,因而產生24.26億元處置損失。不過,即使撇除所有非經常性損益,期內虧損仍增113.8%至21.44億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續疲軟,令集裝箱業務錄13.77億元虧損。此外,雖然乾散貨業務已於今年3月完成出售,但仍需為1至2月的業務入帳。在市場供求失衡下,乾散貨業務錄得7.62億元虧損。其實看看損益表已可知,未計稅金、銷售、管理和財務等費用,期內營業成本已經是148.85億元,但收入只有146.09億元,相減後錄得2.76億元毛虧,毛利率因而跌至負1.9%。換言之,每收取100元收入還要倒貼1.9元,經營有幾困難可想而知。其實航運生意的盈利能力早已大不如前,回看2015年,整體毛利率也只有3.8%,較2014年減少2.2個百分點。

究竟航運市場有幾差?先講講中國遠洋的主要業務「集裝箱運輸」。集裝箱即貨櫃,運輸物品主要是工業下游製成品如紡織製品、衣服、家電和電子產品、罐頭和鮮果食品等。雖然首季收入減少9%至100.1億元,但貨運量一點不差,相反還上升14.8%至302.4萬個標準箱。可是,將航綫收入除以貨運量後,得出的平均單箱收入僅是3,310元,較2015年同期大跌20.7%。換句話說,收入減少主要是「價跌量升」。其實跌勢不是今年才出現,2015年平均單箱收入只有3,995元,較2014年的4,561元減少12.4%。

沒法子,航運業整體運力過剩,最近就有諮詢機構指出,目前全球大約有325艘集裝箱船遭閒置,涉及的運力約佔全球船隊規模的7.4%,難怪運價持續下跌。中國遠洋在季度報告就指出,國際班輪幹線市場運價處於近5年新低,今年首季度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均值僅得739點,較2015年同期下滑30.2%。

至於乾散貨,即工業原料和初級商品如鋼材、鐵礦、煤炭、水泥、紙漿、穀物、木材和原糖等,運輸市場就更淒慘,貨運量全線下跌。若以航線劃分,中國遠洋的國際和國內沿海航線分別跌13.9%和16.8%。若以貨種劃分,除金屬礦石只減少1%外,其他包括煤炭、糧食和其他乾散貨分別減少28.1%、16.5%和25.2%。由於中國遠洋沒有公布乾散貨業務收入,因此無法計算平均運價。不過,按管理層披露,反映乾散貨航運市場價格的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BDI),期內平均值只有358點,按年急跌41.6%。早前拙作《從BDI看經濟前景》就提到,BDI在今年首季屢創新低,自1999年取代「波羅的海貨運指數(BFI)」,BDI從未低於400點,不要說08年5月20日歷史高位11,793點,單以過去5年高位4,209點比較,BDI累瀉逾91.5%。

或許見乾散貨市場前景太差,中國遠洋於去年尾決定出售乾散貨業務,並專注於集裝箱業務發展,此舉實屬明智。即使如此,但管理層已經明言,因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緩慢,加上運力供應過剩,航運市場長期處於低迷的狀態仍未有明顯改善,因此預測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可能仍出現虧損。

黎天王說「坎坷過後有艇搭」,此金句一點沒錯,沒經過黑暗哪有黎明?但現在的問題是坎坷還要持續多久。航運股何時有艇搭,相信還要多等幾年吧?

原文刊於:am730 2016-05-13

&&&&&&&&

2016年5月11日星期三

淺析IMAX China業績

IMAX China去年總收入增逾41%。 (資料圖片)
第一次進IMAX影院看戲是在2012年,當年那套電影叫《普羅米修斯》。不看尤自可,一看之後就不能自拔,因立體效果實在太好,銀幕夠大座位夠寬,往後但凡看科幻或動作片,IMAX必是首選。此技術發明已久,如香港太空館的天象廳已採用,記得在八十年代曾放映過一套名為《大峽谷》全天域電影,震撼感覺記憶猶新。IMAX技術由IMAX Corporation(NYSE:IMAX)擁有,藉旗下IMAX China(1970)向大中華區電影院提供相關技術。IMAX China收入主要來自四方面,包括向放映商銷售影院系統、票房分成、影院系統維護及將影片轉製成IMAX格式影片業務。按早前公布的2015年業績,總收入增加41.4%至1.11億(美元,下同)。表現最好要數影片業務和票房分成,增幅分別是53.1%和51.6%。

影片業務表現理想,除IMAX影片數目增17%至41部外,相信也與轉製費升有關。將影片業務收入除以IMAX影片數目,每部影片平均收入是69.4萬元,較2014年增30.7%。換句話說,影片業務收入增加皆因「價量齊升」。 至於票房分成,收入上升主要受惠票房增54%至3.12億元。將票房除以IMAX影片數目,得出的761萬元就是每部影片平均票房。票房愈高,分到的收入自然愈多,難怪票房分成收入升幅可觀。究竟IMAX China能從每部影片票房分得多少?將票房分成收入除以IMAX影片數目,每部影片平均分成收入為84.14萬元,相當於每部影片平均票房11.1%。換言之每100元票房收入中,IMAX China能分得11.1元。值得留意,有說內地票房造假嚴重,究竟對分成收入有否影響,看來IMAX China有必要澄清。

總收入增長不俗,整體毛利率一樣理想,2015年升6個百分點至65.4%。即每100元收入中能賺65.4元毛利。在4項收入中,盈利能力最高而升幅最大是影片業務。收入雖只佔總收入約25.7%,但毛利率高達76.3%,比2014年更增12.3個百分點。毛利率大升,按管理層解釋是影片轉製成本固定及可變成本沒有按收入相應增加,令此業務規模效益提高。轉製成本主要是系統折舊,該開支是按固定資產計算,不會隨收入相應變動。如2015年影片業務銷售成本只增0.8%至673.9萬元,但相關收入卻增53.1%,毛利因而大增82.6%至2,173.3萬元。這也解釋為何管理層認為,此業務具有較大拓展空間。

儘管IMAX China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毛利增55.6%至7,228萬元。但年內出現2.1億元轉換期權公允價值調整,加上一般及行政和其他經營開支勁升,及金融工具攤銷成本增加,埋單計數錄1.82億元巨額虧損。雖則如此,但上述開支只屬一次性,包括916.7萬元IPO成本。另外,轉換期權公允價值調整,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及金融工具攤銷成本等是非現金項目,並不影響經營活動現金流。若要準確評價IMAX China實際盈利能力和表現,最理想是撇除這些特殊項目,經調整後純利是4,335.3萬元,較2014年的2,597.8萬元增66.9%。將經調整後純利除以收入,得出溢利率是39.2%,即每100元收入能淨賺39.2元,較2014年增6個百分點。經調整後純利之所以增加,主要是毛利率上升及經營利潤率改善。

最後一提,根據控股股東IMAX Corporation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整體收入增48.1%至9,212.8萬元,當中大中華區收入也增40.1%至2,493.9萬元,反映IMAX China新一季度收入續增,除非內地票房造假影響分成,否則的話,相信良好表現將於今年上半年延續。

原文刊於:am730 2016-05-11

&&&&&&&&

2016年5月6日星期五

何必將港鐵變成茹素老虎?

港鐵主席馬時亨曾建議政府用股息補貼車費。 (資料圖片)
港鐵(066)宣布接納政府要求,提前一年檢討票價調整機制。身為市民當然額首稱慶,因機制雖說「可加可減」,但結果從來是「只加不減」。此外,港鐵年年錄巨額盈利,仍堅持按機制加價,服務卻未見甚麼改善,市民早已心生怨恨。但港鐵小股東未必開心,因機制對港鐵有利,明年可望續加價以賺巨利,現提早檢討機制,在社會壓力下港鐵難望獲甜頭,意味將來盈利將受壓。

往年每逢港鐵加價,政府總出來解畫。記得時任運房局長鄭汝樺講過,當局要尊重合約精神,不可輕易以大股東身份改變加價決定。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在張炳良局長帶領下,看來合約精神早已拋諸腦後,否則不會要求提早檢討機制。說得白一點,其實就是要不讓港鐵繼續賺取巨利。政府急市民所急完全可以理解,特別是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臨近,此時不急更待何時?但有趣的是,港鐵是上市公司,目的就是為股東賺取最大利潤,提早檢討機制絕對是輸打贏要,而且有損公司利益,如此蝕底為何仍然首肯?

同類事件已非首次,最近港鐵不是為高鐵工程超支埋單嗎?按港鐵與政府當年簽訂原有工程委託合約,港鐵極其量只是項目管理人,無論工程造價如何超支,最多只是向政府賠償已收取的管理費。但港鐵竟「賣大包」,不惜借貸也要向政府支付相當於高鐵超支金額的股息。最令人不解的是港鐵還願意承擔工程再度超支風險。換句話說港鐵完全放棄對自身有利條件,一力承擔高鐵超支責任。更有趣的是,港鐵雖事事退讓,但高鐵日後營運權誰屬仍是未知之數。

港鐵又不是開善堂,為何一次又一次犧牲自身利益?最大可能有二,其一是政府以大股東身份施壓,其二是港鐵管理層出於「良心」自動配合。實情如何留待讀者自行判斷,但不論那一個答案,對香港企業管治皆立下極壞榜樣。前者不用多解釋,在香港上市企業中,最常見是大股東兼任公司管理層,不時聽到大股東罔顧小股東利益而自肥。至於後者,董事由股東委任,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公司妥善管理從而賺錢,董事沒有責任照顧每位股東的其他利益。同理,港鐵董事的責任就是令港鐵賺錢,讓所有股東同時得益,他們不需,也不應照顧政府這個大股東的其他利益。

有說公司也要負社會責任,政府應運用大股東影響力阻止港鐵加價。此論調其實相當危險,我們不應鼓勵民粹蓋過企業管治。再者,社會責任根本沒有具體定義,如在不少企業眼中,優先聘請本地人,準時出糧已是盡了社會責任,有些企業則認為捐錢才算。既然各人對社會責任的解讀都不同,要求上市公司盡責只是緣木求魚。更重要一點,上市公司的目的是賺取最大利潤,從來未見過為了社會責任而犧牲利益的。

在資本主義下,那些肩負社會責任的公司叫「社會企業」、「善堂」或「非牟利機構」。因此,若要港鐵負上社會責任,港鐵當初就不應上市,並以地產項目補貼鐵路營運。既然已不能回頭,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如港鐵主席馬時亨早前建議,政府利用港鐵每年派發的股息來補貼車費,以紓緩市民車費負擔。此做法既不影響港鐵的盈利能力,又可以照顧小股東和市民利益,政府更獲掌聲,是個四贏方案。可惜的是,當局偏偏不肯聽,認為股息是公帑一部分,須按公共政策優次分配資源而不應用作補貼車費。若此論正確,財爺就不應每年向中產退稅,因薪俸稅也是公帑一部分呀。

老虎天生只能吃肉,養虎卻硬要牠茹素,最終必因營養不良而餓死。同理,既然當初安排港鐵上市,就必須讓她賺錢。既要上市又不能賺錢,其下場只會與茹素老虎一樣。

原文刊於:am730 2016-05-06

&&&&&&&&

2016年5月4日星期三

梁繼昌需要道歉嗎?

梁繼昌早前的「紅燈區」言論引發爭議。 (資料圖片)
某君最近在報章撰文,力數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的不是,認為他倡議設立「紅燈區」不道德,需為此向婦女道歉。瓜瓜對這議題沒有興趣,本來打算吃花生作壁上觀,豈料某君於文末問,梁繼昌的紅燈區建議代表會計師嗎?既然涉及自身專業,而且問題甚為有趣,因此寫下此文說說感受。

在立場先行的今天,有需要事先聲明,瓜瓜並不代表任何人,也不贊成梁議員建議。不贊成與道德無關,純粹出於理性考慮。若看過梁議員的理據,其出發點絕對是好,建議除有助研究如何保障性工作者人身安全外,也希望尋找方法解決對居民影響和滋擾,但執行料面對重重困難,單是選址相信已引起一番極大爭拗。在Not in my backyard當道的今天,連建公屋也遇到地區阻力,更遑論要設紅燈區。雖則如此,但梁議員的建議可做到拋磚引玉,能喚起公眾關注,讓政府開展研究也是好事。無論如何,本文並不打算討論應否設立紅燈區,而是希望探討,究竟梁議員的所有言行是否代表會計師,及他應否就該建議道歉。

的確,梁議員是由一眾會計業界選民,以一人一票方式選舉出來。但他只是代表我們去服務社會,情況如大型屋苑業主立案法團選舉,每座各自推舉業主代表進入法團一樣。再講香港會計界選民有2.5萬人,每人想法不盡相同,梁議員一言一行無法代表每名選民。選民關心的,只會是他在議會內表現,有否兌現競選時許下的承諾。雖則如此,但彼此無約束關係。若選民認為他不稱職,可使用手中一票,在下屆選舉將他踢走。選民揀選他,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個別重大議題的取態及政治取向。這種推舉賢能方法,就是代議民主制度。更重要一點,梁議員從來無說過該建議是代表會計業界。瓜瓜是會計界選民,從來不覺得這次被代表了。

有說他所講一切皆代表選他的選民,若此理成立,泛民主派在立法會有逾三分一議席,按理代表全港人口至少三分一,莫非政府應事事言聽計從嗎?若有人簡單認為梁議員在議會內每個建議皆代表會計師,只顯示此人對代議政制無知。

梁議員應否道歉,大前提是在事件上有否做錯。如前文所說,他的出發點旨在關注性工作者人身安全及尋求方法解決對居民影響和滋擾。既然如此,實在看不出要道歉理由。再講性工作者不限男女,不明為何某君要求梁議員只向婦女道歉。究竟誰在歧視女性,誰需向女性道歉,請讀者自行判斷。

說到道歉,不得不提歌星黎明。黎先生最近在中環海濱長廊舉辦演唱會,因帳篷物料未符合消防規定,食環署拒批出牌照,演唱會首場臨時取消。消息一出,公眾矛頭直指食環署「玩嘢」,不少人批評署方在最後一刻才決定不發牌。有見及此,黎先生即出來澄清,表明是己方責任,與政府部門無關。整件事件中,黎先生表現得體,除第一時間向觀眾道歉外,還藉社交平台和其他媒體更新事態發展和消息。將一件大錯化解於無形。看看事後輿論,盛讚黎先生勇於承擔的多,譴責誤用物料而取消演唱會的少。反觀一些從政者,明明有錯也死口不認,結果令事件愈發不可收拾,還賠上香港法治精神。坦承認錯是公關ABC,不明白為何連如此簡單道理也不懂。

最後一提,若梁議員需為設立紅燈區建議而道歉,那麼若有市民反對梁特首聘請「白宮發言人」, 特首就需為此向不滿市民道歉?噢!當然不能,因我們的特首是聖人,從不會犯錯,故不需道歉!寄語某君,會計界選民全是接受過理性分析訓練的會計師,挑撥離間是行不通。只有堂堂正正將論點陳述,方能令人信服和贏得尊重。

原文刊於:am730 2016-05-04

&&&&&&&&

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內審通識:風險三級制

香港電影有三級制,內審也有一個三級制,主要用於風險管理,方便企業管理層及被審單位調配資源,以改善內控問題。未詳細探討前,首先解釋一下何謂風險。於內審和風險管理人眼中,風險高低主要取決於兩個要素,分別是「可能 ( Likelihood )」和「影響 ( Impact )」。

「可能」是指問題發生的機會有幾大。例如拋銀仔,出現「公」和「字」的機會都是50%,這就是機率。可是,現實中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此統計出來,不時需要依靠主觀判斷。舉個例子,我們每次開出支票,相信大部份朋友都會將日期、銀碼和抬頭等資料寫在支票簿存根上,方便日後查閱。若然沒有此習慣,就必需依靠記憶。當然,世上有不少人天生記性好,但大部份人卻不然,時間愈久,開出支票的數量愈多,忘記的機會就愈大。因此,我們可以推斷,沒有寫存根習慣的人,忘記已開出支票資料的機率屬於高。

為了將問題的排序,內審慣常將問題所屬的風險分成高、中、低三級

「影響」是指問題一旦發生所造成的影響。有一點需要留意,在判斷影響高低前,我們必先找出受影響的對象。就以上述支票簿為例,若果是私人賬戶,而且賬戶結餘不多,一般只會是已開出支票金額的總和,就算沒有寫下存根,即使忘記支票資料,帶來的麻煩也有個限度。反觀公司賬戶,每月開出的支票數以百張,就算戶口結餘不多,忘記支票資料就不能錄賬,雖然事後可以通過銀行月結單返查金額,也可支付手續費補領支票副本,但若然有支票遲遲未兌現就不成,是個內控漏洞,影響可算是高。

了解過何謂風險後,接下來講解風險三級制。為了將問題的排序,內審慣常將問題所屬的風險分成高、中、低三級。至於屬於那一個級別,就取決於問題的發生可能和影響。具體情況如下:

1. 可能高 及 影響高 = 風險高;

2. 可能高 及 影響中 = 風險高;

3. 可能高 及 影響低 = 風險中;

4. 可能中 及 影響高 = 風險高;

5. 可能中 及 影響中 = 風險中;

6. 可能中 及 影響低 = 風險低;

7. 可能低 及 影響高 = 風險中;

8. 可能低 及 影響中 = 風險低;

9. 可能低 及 影響低 = 風險低。

以上九個情況可以用以下圖表來表示:


如何應用?再拿上述支票簿做例子,假設涉及的是企業賬戶,每天開出幾百張支票,若然出納沒有即時寫存根的習慣,忘記開出支票資料導致不能錄賬的機會和影響斷定為高,所以風級級別定為高。

將所有發現到的問題按上述方法為風險分級,我們就可以建議管理層及被審單位優先解決高風險問題,然後再按資源解決中風險問題。至於低風險,如果管理層及被審單位認為其風險可以接受的話,他們可以考慮不作處理,但需要定期審視將來可能出現的變化,一旦風險變成中級或高級時便需要處理。

最後一提,三級制是最基本的分級方法,內審或風險管理人可按自身情況將風險細分,例如五級制 ( 極高、高、中、低、極低 )。

原文刊於:am730 2016-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