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互聯網醫療都是半信半疑,特別是遠端問診。說相信,主要在於人工智能在斷症的應用。說不相信,實在懷疑只靠一部手機如何做到有效問診。試想想,醫生只靠影像而不能聽、嗅和摸,唯有靠病人自己描述。若描述有誤,就有可能耽誤病情。不論相信與否,互聯網醫療在中國發展迅速。最近更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造就互聯網醫療的需求急升。就如平安好醫生(1833),自疫情爆發以來,累計訪問人次達11億次,新用戶註冊量和日均問診量較疫情前分別急增10倍和9倍。由此可以預期,今年第一季的收入將有可觀升幅。
當然,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上述營運指標能否持續尚待觀察。但有一點幾可肯定,就是一旦有新用戶註冊,商機隨之而來。其實不難理解,人總會生病,當頭暈身㷫還要輪候看醫生是苦事。現在不單不用排隊,而且還可安坐家中看醫生,除非首次體驗極差,否則總有機會再幫襯。一旦成為習慣,以後就不再想排隊看醫生了。
平安好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主要是「家庭醫生」,是一個相當聰明的選擇。首先,如文首所說,受手機問診所限,平台不可能即時提供較專門的醫療服務。第二,互聯網交易的特點是既平且快,要賺錢就要靠量多。家庭醫生其實是第一線醫療服務,為病者作初步評估和斷症後,小病就直接轉到藥局開藥和送藥,大病或未能確定的就轉介到醫院和專科,而且還可以即時掛號,這就是平安好醫生的「在線醫療」業務。中國最新人口有14億,若所有病人都先經過平安好醫生問診,是個何等龐大的市場。
於2019年,在線醫療的收入升108.9%至8.58億元(人民幣,下同)。雖然對總收入的佔比只有16.9%,但毛利有3.79億元,佔總毛利32.3%,是重要毛利來源之一。
既然聚了一眾用戶,當中必定有體檢和醫療美容等服務的需求,透過數據分析把這些服務推送至各用戶,這就是「消費型醫療」業務。去年收入升22.9%至11.12億元,但毛利卻跌4.2%至4億元。主要是賺錢較少的團體體檢收入佔比上升,以及客戶購買體檢後的履約率上升所影響。
看醫生和做體檢,目的都是為了健康,作為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平台,又怎會忽略保健需求?旗下的電商平台健康商城提供各類產品,包括非處方藥品、營養保健、醫療器材、母嬰育兒和運動健身等,去年收入升55.7%至29.02億元,是最大的收入來源。不過,電商平台毛利率不高,去年只有8.1%,但毛利也升16.9%至2.35億元。
截至去年底,註冊用戶升18.9%至3.15億人,用戶那麼多,接受企業客戶在平台作廣告宣傳自然少不了。這塊健康管理和互動業務,去年收入增22.7%至1.93億元,毛利也增22.7%至1.57億元。佔比雖少但毛利率達81.6%,是最賺錢的業務。
綜合來說,平安好醫生主要依靠在線醫療來吸引用戶,同時提供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從中賺取收入。於這類醫療平台而言,追求用戶回頭率比流量更重要。雖然公司未有公布相關數據,但去年12月底的付費用戶數量按年增加26%,較註冊用戶的升幅為高,意味新註冊用戶願意以真金白銀使用平台。此外,簡單地將全年收入除以付費用戶數量,得出的每戶平均收入為1,706.1元,較2018年升20.5%。如何進一步提升每戶平均收入,也是投資者值得關注的地方。
原文刊於:am730 2020-02-21
&&&&&&&&
2020年2月21日星期五
2020年2月14日星期五
公開招標買不到口罩?未必!
俗語有云「人比人,比死人」。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至今,港府給市民的印象都是慢幾拍,而且往往等到疫情轉差才採取行動,似乎在「抗疫」而非「防疫」。例如口罩,於今年1月中疫情有趨勢蔓延時,澳門已趕在農曆新年前增加採購量,而且還推出限價限購措施,確保澳門居民有口罩可用。
鄰近新加坡也推出針對措施,政府不單向零售商釋出口罩以增加市場供應,同時向全國130萬個家庭免費派發,每個家庭可憑身份證領取4個。政府同時警告零售商勿抬高口罩價格,若查明屬實將按例採取行動。
反觀香港,限價限購措施欠奉,零售商抬價也懶得理會。雖然懲教署也製造口罩,但政府表明不會供應市場,以免造成競爭。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未能未雨綢繆,農曆新年前看不見有甚麼行動。
好了,到全城出現口罩荒,政府才與口罩供應商「開會」以增加供應。此外,雖然政府物流服務署積極進行全球採購,但不久後特首林鄭月娥說不成功。我們不禁要問,為甚麼港府不像澳門那般,在農曆新年前已準備好?就算是假期關係,新加坡也準備得比香港好,難怪一說到口罩,港人就對政府咬牙切齒。
當然,香港人口遠比澳門多,而且也較新加坡高,要滿足口罩需求的確較為困難。剛巧物流服務署上月底招標,邀請供應商提供5,700萬個外科口罩。由於投標手續繁複,而且價低者得,輿論一面倒批評政府不食人間煙火,認為在非常時期不應採用「公開招標」方式來採購。
港府的採購活動是受到《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規管。根據現行條例,政府如採購價值超逾140萬元的貨品或一般服務、超逾300萬元的顧問服務,以及超逾700萬元的建造及工程服務,一般須採用公開招標進行採購。
不過,規例也同時訂明,在一些例外情況下,例如時間緊迫,就可以只邀請特定批准的供應商,進行單一或局部性招標。另外,政府物流服務署也可以採用報價方式進行採購。審計署曾於2012年對該署進行審核,審計報告披露約有三成採購是按報價進行。
其實商經局長邱騰華早前已解釋過,說傳統的招標採購方式已不再可行,並指政府已主動接觸供應商,希望直接購買口罩。有趣的是,局長的說話沒有人理會。
此時此刻,公開招標又是否一定買不到口罩呢?這又未必。首先,上述招標是一份1年期供應合約,適合那些喜歡「長做長有」的供應商。再講,現在因疫情仍處於爆發階段導致口罩需求急升。可是,疫情終有回落的一天,到了6月至7月因天氣關係必會減退。其實目前有多間企業相繼開設或擴展口罩生產線,他們追求的肯定不是目前的短利。如無意外,政府該份招標應會吸引一些供應商入標。
忽發奇想,既然買口罩如此困難,政府何不找幾間供應商,特別是新開設或擴容的那些,然後買下他們未來幾年的所有生產量。一些知名企業如Nike、蘋果公司、無印良品等,就是利用這個方法,確保旗下產品質素和供應量,政府不妨考慮一下。
原文刊於:am730 2020-02-14
&&&&&&&&
鄰近新加坡也推出針對措施,政府不單向零售商釋出口罩以增加市場供應,同時向全國130萬個家庭免費派發,每個家庭可憑身份證領取4個。政府同時警告零售商勿抬高口罩價格,若查明屬實將按例採取行動。
反觀香港,限價限購措施欠奉,零售商抬價也懶得理會。雖然懲教署也製造口罩,但政府表明不會供應市場,以免造成競爭。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未能未雨綢繆,農曆新年前看不見有甚麼行動。
好了,到全城出現口罩荒,政府才與口罩供應商「開會」以增加供應。此外,雖然政府物流服務署積極進行全球採購,但不久後特首林鄭月娥說不成功。我們不禁要問,為甚麼港府不像澳門那般,在農曆新年前已準備好?就算是假期關係,新加坡也準備得比香港好,難怪一說到口罩,港人就對政府咬牙切齒。
當然,香港人口遠比澳門多,而且也較新加坡高,要滿足口罩需求的確較為困難。剛巧物流服務署上月底招標,邀請供應商提供5,700萬個外科口罩。由於投標手續繁複,而且價低者得,輿論一面倒批評政府不食人間煙火,認為在非常時期不應採用「公開招標」方式來採購。
港府的採購活動是受到《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規管。根據現行條例,政府如採購價值超逾140萬元的貨品或一般服務、超逾300萬元的顧問服務,以及超逾700萬元的建造及工程服務,一般須採用公開招標進行採購。
不過,規例也同時訂明,在一些例外情況下,例如時間緊迫,就可以只邀請特定批准的供應商,進行單一或局部性招標。另外,政府物流服務署也可以採用報價方式進行採購。審計署曾於2012年對該署進行審核,審計報告披露約有三成採購是按報價進行。
其實商經局長邱騰華早前已解釋過,說傳統的招標採購方式已不再可行,並指政府已主動接觸供應商,希望直接購買口罩。有趣的是,局長的說話沒有人理會。
此時此刻,公開招標又是否一定買不到口罩呢?這又未必。首先,上述招標是一份1年期供應合約,適合那些喜歡「長做長有」的供應商。再講,現在因疫情仍處於爆發階段導致口罩需求急升。可是,疫情終有回落的一天,到了6月至7月因天氣關係必會減退。其實目前有多間企業相繼開設或擴展口罩生產線,他們追求的肯定不是目前的短利。如無意外,政府該份招標應會吸引一些供應商入標。
忽發奇想,既然買口罩如此困難,政府何不找幾間供應商,特別是新開設或擴容的那些,然後買下他們未來幾年的所有生產量。一些知名企業如Nike、蘋果公司、無印良品等,就是利用這個方法,確保旗下產品質素和供應量,政府不妨考慮一下。
原文刊於:am730 2020-02-14
&&&&&&&&
Labels:
《am730》審計密探CIA專欄
2020年2月7日星期五
Tesla真的轉虧為盈嗎?
Tesla(NASDAQ:TSLA)於上星期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業績,美國傳媒均以「Tesla posts first annual profit」為題作報道。所謂「首次年度盈利」其實是以非會計準則計算,簡單地將過去四個季度的股東應佔溢利相加,金額是3,600萬(美元,下同),與2018年的2.27億元虧損相比,業績由虧轉盈,是Tesla上市以來首次。可是,若按會計準則計算,去年仍要虧損8.62億元,但較2018年收窄了11.7%。
於目前的Tesla而言,非會計準則和會計準則溢利的唯一分別,在於股份支付開支(Stock-based compensation expense)。由於近來公司的股價急升,去年股份支付開支增19.9%至8.98億元,是蠶食溢利的元兇之一。很多人對股份支付不以為然,認為只是非現金項目不影響現金流,更有人批評會計師多此一舉,這完全是誤解。股份支付看似是無本,利用街外錢去支付,實際上是慷股東之慨,透過發行股份去換取他人的服務,攤薄每股資產和盈利。若置之不理,開支就會少計並導致盈利多計,因此不容忽視。
雖然Tesla在會計上並非真正錄得盈利,但去年表現確實卓越,收入升14.5%至245.78億元,主要是旗下電動車Model 3大賣所帶動,年內交付了30.1萬部,較2018年度升了115%。市場對Model 3的需求殷切,基本上只要生產出來,就能立即變現。不過,受限於產品均價下降、生產成本因Model 3增產而上升,加上產品結構較側重租賃方式,年內整體毛利僅升0.7%,至40.69億元,同時令毛利率減少2.3個百分點至16.6%。
除此以外,龐大債務也需要留意。截至2019年12月底借款金額達118.01億元,較2018年增加11%。借貸對總資產比率則下降1.4個百分點至34.4%,代表每100元資產中,34.4元是依靠借貸取得。
債重利息開支自然大,年內淨利息開支升0.3%至6.41億元,是蠶食利潤的另一元兇。雖則如此,若以撇除股份支付後的經營溢利計算,利息覆蓋率為1.3倍,較2018年的0.6倍高,反映目前盈利能力足以支付利息開支。另外,淨債務對經營溢利比率也由2018年的19倍跌至2019年只有6.7倍。假設目前一切不變,理論上最快6.7年就可以還清債務,較2018年的19年大為改善。
至於今年展望,由於Tesla在上海設廠生產Model 3,加州費利蒙廠房又開始生產Model Y,預計今年的電動車產量將超過50萬部。前景一片光明,難怪業績一出股價就飆升10%。
可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目前上海廠房需要臨時關閉,管理層暫時預計內地的產品交付將延後1至1.5個星期,並預料影響整體盈利有限。不過,若疫情持續以致廠房未能如期復工,甚至供應鏈出現阻滯,會否影響生產目標仍是未知之數,投資者需密切注意。
原文刊於:am730 2020-02-07
&&&&&&&&
於目前的Tesla而言,非會計準則和會計準則溢利的唯一分別,在於股份支付開支(Stock-based compensation expense)。由於近來公司的股價急升,去年股份支付開支增19.9%至8.98億元,是蠶食溢利的元兇之一。很多人對股份支付不以為然,認為只是非現金項目不影響現金流,更有人批評會計師多此一舉,這完全是誤解。股份支付看似是無本,利用街外錢去支付,實際上是慷股東之慨,透過發行股份去換取他人的服務,攤薄每股資產和盈利。若置之不理,開支就會少計並導致盈利多計,因此不容忽視。
雖然Tesla在會計上並非真正錄得盈利,但去年表現確實卓越,收入升14.5%至245.78億元,主要是旗下電動車Model 3大賣所帶動,年內交付了30.1萬部,較2018年度升了115%。市場對Model 3的需求殷切,基本上只要生產出來,就能立即變現。不過,受限於產品均價下降、生產成本因Model 3增產而上升,加上產品結構較側重租賃方式,年內整體毛利僅升0.7%,至40.69億元,同時令毛利率減少2.3個百分點至16.6%。
除此以外,龐大債務也需要留意。截至2019年12月底借款金額達118.01億元,較2018年增加11%。借貸對總資產比率則下降1.4個百分點至34.4%,代表每100元資產中,34.4元是依靠借貸取得。
債重利息開支自然大,年內淨利息開支升0.3%至6.41億元,是蠶食利潤的另一元兇。雖則如此,若以撇除股份支付後的經營溢利計算,利息覆蓋率為1.3倍,較2018年的0.6倍高,反映目前盈利能力足以支付利息開支。另外,淨債務對經營溢利比率也由2018年的19倍跌至2019年只有6.7倍。假設目前一切不變,理論上最快6.7年就可以還清債務,較2018年的19年大為改善。
至於今年展望,由於Tesla在上海設廠生產Model 3,加州費利蒙廠房又開始生產Model Y,預計今年的電動車產量將超過50萬部。前景一片光明,難怪業績一出股價就飆升10%。
可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目前上海廠房需要臨時關閉,管理層暫時預計內地的產品交付將延後1至1.5個星期,並預料影響整體盈利有限。不過,若疫情持續以致廠房未能如期復工,甚至供應鏈出現阻滯,會否影響生產目標仍是未知之數,投資者需密切注意。
原文刊於:am730 2020-02-07
&&&&&&&&
Labels:
《am730》審計密探CIA專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