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星期五

香港旅業貴乎特色


年輕時曾爬過澳洲中部的艾爾斯岩(Ayers rock),那次的旅遊經歷永世離忘。雖然岩石海拔高867米,但距離地面的高度只有348米,加上設有攀爬坡道,最傾斜的一段更有鐵鍊可以攀扶,因此要登上岩頂並不困難。若沒有體力或不夠膽量也不打緊,因岩石的顏色會隨着時間和季節而變化,特別在日出和日落時分,在遠處觀看也是人生一大樂事。記得當時登上頂端後,就在這個曾被喻為世界中心之地呼籲所愛的名字,回想起來何其浪漫,在不久將來必定再訪。

中西薈萃新舊並存

近期訪港旅客有減少趨勢,成因當然有多個方面,根據旅遊業界講法,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缺乏新景點,現有的也十分殘舊,令吸引力大減云云。寫到這裏不禁要問,澳洲中部的旅遊景點,來來去去也只有艾爾斯岩和附近另一岩石群卡塔曲塔(Kata Tjuta),人家也不見得有什麼新景點,而且交通並不方便,但到訪遊客仍絡繹不絕,每年吸引超過25萬遊客。由此可見,新景點並非旅遊業必勝之道。

有朋友不以為然,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和澳門,近年積極興建新景點去吸引遊客,香港怎能坐以待斃?愚見認為,香港根本不用興建什麼新景點,與其和別人「鬥新」,倒不如「鬥精」。其實我們只要做好本份,維持本地既有特色已經足夠。

什麼是香港特色?引用旅發局的講法:「中西薈萃,新舊並存」。眾所周知,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但人口主要以來自內地各省的華人為主。因此,不論在建築、文化和飲食等方面,都帶有中西兼備的色彩。港式茶餐廳就是上佳例子,奶茶鴛鴦、麵包西餅、意粉三文治,全部糅合了中西食材和烹調方法。又例如中環的結志街,未重建時是街市區,不僅老店雲集,而且鄰近摩登的商業區,亂中有序,新舊並存,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還有華人廟宇如黃大仙及寶蓮寺,教堂如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和聖心教堂、銀行大廈如中國銀行大廈、政府設施如大會堂和終審法院大樓,全是遊客喜愛尋訪的地方。

香港另一特色就是景點與生活完美融合。看看我們的電車,它不但服務遊客,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一部份。誰會想到,歴史文物仍在街上服役和行走?與博物館展品比較不能同日而語。

還有天星小輪,無論觀光,上班,應約,回家,還是漫無目的,只要支付低廉的船費,誰都可以乘坐小輪渡海,順道飽覽維港景色。

商場變清一色連鎖舖

早年因工作關係,曾到訪過的城市不下一百個,哪裏裡能像香港般獨特而且富色彩?可惜的是,香港的獨特正慢慢地消失,究其原因,還不是梁特首所說的「土地問題」。並不是在抽水或講笑,因香港寸金尺土,在近數十年間,業主為了利益紛紛將舊建築拆卸,改為興建商用或住宅大廈,最新例子就是灣仔地標同德大押。不僅如此,政府通過市建局加速重建各大小舊區,上述的結志街和早前的喜帖街就是典型例子,將充滿特色的社區變成商場和住宅項目,原區居民往往也未能同區安置。

本來呢,若新建的商場各具特色也算好事,可惜自由行帶旺了零售業,在土地供應缺乏下,租金高昂得令小商戶無法負擔,最後只有具規模的連鎖集團才能留下。結果不問也知,每個商場皆徒具外表,內裏卻清一色全是連鎖品牌商舖,商場A和商場B賣的吃的幾乎一樣,唯一分別可能只是商場名稱。最恐怖的是劣幣驅逐良幣,做得成功的商戶往往成為業主暴力加租的對象,商戶欲生存唯有將貨就價,服務質素因而下降,不肯就範的就只好黯然離場。

要振興旅遊業,我們應設法維持香港獨特之處,近期有人倡議取消電車和為郵筒去殖,其實是在「倒米」。此外,要挽救零售業,我們不能繼續讓業主懲罰成功商戶。雖說自由市場下政府不能隨意干預,但特首不是說過適度有為嗎?瓜瓜不才,未能給予政府和業界片言隻字建議,寄望此文能抛磚引玉,讓各方有識之士接力。

原文刊於:《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2015-10-09

&&&&&&&&

5 則留言:

Cherry 說...

近日銅鑼灣等舖位跌租也是好事, 市民也想多些特色小食店、文具店等, 選擇更多也可增加旅遊特色呢。

匿名 說...

同意瓜兄, 目前香港旅遊業發展得好差, 太依賴單一顧客群, 過量既自由行令零售業變質, 只剩下金舖, 藥房, 名店等, 根據統計處既數字, 近幾年大部份地區既訪港旅客都係跌緊, 只有中國係大幅上升, 佢地好大部份只係當香港係入口城市, 最擔心香港最後只係變成單純轉口港, 以前的旅遊天堂已面目全非,
另外目前的入境政策亦有不好的副作用, 租金高昂, 傳統老店息微, 只有某幾種行業可以生存, 百物沸騰, 樓價去到不能負荷的地步,
但我仍建議需要積極興建新景點, 因目前好多景點已經去到飽和, 海洋公園或迪士尼等經常逼爆, 本地人好多都驚太多人唔再去, 舊有特式當然要保留, 但旅客都需要新的吸引點才會再來。

JEREMY 說...

給一個提議, 大家思考問題的時候, 要學懂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 一, 從旅客的角度去思考, 例如去看看內地旅客來香港後的自由行遊記 二, 從政府的角度去思考, 政府在施政時遇到什麼困難, 如自己是官員時, 應該怎樣作出取捨 , 如何解決問題 ,如何應對不同利益勢力 三, 盡量不要看任何泛民、受外國勢力控制的香港傳媒文章

另外, 想問為什麼為郵筒去殖是「倒米」呢? 我平日喜愛看世界各地旅客來香港之後遊記, 近十年看過的遊記沒有一萬也有最少數千篇, 說實在, 電車是對旅遊業相當重要的, 但從來不見有人會去留意郵筒, 更不會有人留意郵筒上的皇冠, 為何會說是倒米呢? 一個地區的郵筒仍然有過去殖民地時的象徵不是很奇怪嗎? 如果你能夠站在特首或有關的官員的身上去思考, 你認為自己身為負責的官員, 如果沒有去殖民化, 你是否嚴重失職呢?

bittermelon 說...

Jeremy Jim 兄:

非常抱歉現在才看到你的留言, 不知怎的, 貴賬號的留言經常被google視作spam,建議你向google反映一下.

至於兄台的意見恕瓜瓜不能完全苟同,特別是"從政府的角度去思考, 政府在施政時遇到什麼困難".

首先, 政府代表市民,但市民的訴求各式各樣, 必定做不到面面俱圓,若每位市民都能像你這樣"體恤"政府難處不聞不問, 世上根本不會有壓力團體, 也不會有政黨和NGO.

香港已經愈來愈不像樣, 官司未完就用鏟泥車強拆, 傾倒泥頭影響附近居民的人沒事, 到場抗議的卻被拒捕, 20宗學生輕生, 教育局才急急開會並半年後交報告....哈哈, 你還跟我說"從政府的角度去思考"?!

Jeremy Jim 兄你自己要做個體恤政府聽話的順民,這絕對是你自己的事和自由,但請不要當成真理要求其他人像你一樣當順民. 一個真正愛香港的人, 當看到不平事是不會置之不理的.

匿名 說...

JEREMY JIM:
建議你盡快上訪北京控訴青島政府嚴重失職, 為什麼中國強大了還保留昔日喪權辱國的德國建築?

https://kknews.cc/zh-hk/travel/236rqe.htm
外地人到青島必看的10棟德式建築,背後隱藏着這樣的故事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