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

香港中樂團不要再獨樂樂

又要再一次多謝年青會計師協會在上星期五(10年5月28日)《信報》的專欄刊登我這篇劣作。

早前我在網誌內寫了三篇關於香港中樂團的文章,這一篇則主要是希望樂團除了重視藝術成就之餘,也要認真搞好管理,做到真正的與眾同樂。

--------

香港中樂團不要再獨樂樂 (作者: Bittermelon)

在審計署最近公布的衡工量值審計報告中,揭露了數家公營機構和政府部門管理不善的問題,當中包括了香港中樂團在內。細看審計報告,其實樂團的問題不是很嚴重,而且要求一個藝術團體達到一流的管理水平似乎又太過苛求,只要樂團知道問題所在,並為每個改善措施定個完成期限,相信普羅大眾是會體諒和接受的。可是偏偏樂團主事人不肯認錯,還公開批評審計署「以好死的標準」指控樂團,又認為審計署忽略樂團對香港中樂發展上的貢獻及藝術成就,是不公平不合理云云。

樂團不單公開批評審計署,而且細看樂團對報告內每項問題的回應,這種不肯認錯的態度充斥在整個報告當中。就是因為這種態度招致輿論反響,令很多市民對樂團失望甚至反感。

樂團管理質素有待改善

審計署真的錯誤地批評樂團嗎?筆者嘗試客觀地去看,例如報告內提出的樂師工時問題,審計署發現樂師的每年實際工時平均只有七百零三小時,較聘用合約規定的一千二百三十六小時相差43%。就這問題,樂團對審計署的批評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很多樂師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自行練習,所以不應單以實際的「返工」時間來衡量,而且亦批評審計署的計算並無包括小組排練,以及個人演奏會、訪問、拍攝和開會等宣傳和外展工作的時間。

樂團的回應實在令筆者感到莫名其妙,既然樂團認為樂師的工時應包括自行練習以及各式各樣的工作,那為什麼不在合約中寫明?一千二百三十六小時的工時規定是樂團自己訂下的,如果怕難於執行,在訂聘用合約時樂團何不索性取消工時這一個規定?自己訂下的規則不跟隨,規則本身難於執行又置之不理,這就正正反映出樂團的管理是有待改善。可是,現在給審計署抓到了問題,卻說審計署「以好死的標準」來指控樂團,單是樂團以這種自打嘴巴的藉口來推諉過失,就已經反映出樂團主事人的管理質素是如何的了。

藝術表現與管治同樣重要

究竟審計署是否應該就樂團的藝術成就及貢獻一併在審計中考慮?探討這問題前,筆者先問一個問題:一個賊人偷取了別人的錢包,可是失手被警察拿個正着,賊人深深不忿,認為自己雖然行竊,可是每年都做很多善事及捐款給慈善團體,所以批評警察「以好死的標準」來指控他,而且警察忽略他對社會的貢獻,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看到這樣的辯駁,相信很多人都會和筆者一樣被嚇至目瞪口呆、瞠目結舌吧?

雖然用小偷來做比喻不太貼切,而且筆者絕對沒有貶低樂團的意思,但其實道理相同,審計署的衡工量值審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客觀評定納稅人的一分一亳是否用得其所,並對樂團的管理問題提出改善建議。況且藝術成就及貢獻根本無客觀標準,也不可能量化,例如一幅圖畫,在筆者的心目中是漂亮極了,但在另一人眼中可能不值一哂。所以審計署不應、也不必將樂團的藝術成就及貢獻與管理問題一併考慮。

樂團在報告中回應道,相對於藝術發展及成就,良好的公司管治和管理只起促進作用,而並非作為主導,而且還說,如果花太多時間和資源在行政及官僚制度上,以致影響主要的藝術和推廣藝術工作時,樂團便須按情況所需,重新考慮其工作的優先次序。

驟眼看來樂團的回應很有道理,藝術團體最重要的工作是藝術嘛,正好比一盤生意,賺不到錢什麼也沒用。可是,細心想想,難道一個蘋果外表漂亮就可以了,那怕內裏生了蟲,最後整個蘋果給蛀掉也不理會?想不到樂團不能與時並進,不知道藝團在藝術表現和管治兩個方面同樣重要。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樂團在接受政府資助前早以簽訂《資助及服務協議》,承諾公帑運用得宜以及符合成本效益,但結果呢?樂師工時出問題;派免費門票卻又無記錄,而且還向政府「報細數」;職員出差又違反規定,乘坐商務客位之餘又入住豪華酒店;花費接近100萬元購買了一千九百七十五個鼓,但既無記錄而且又比正常需求為多,結果又要花費60多萬元來貯存。如果這些都算是「問心無愧」的話,筆者實在沒有什麼話可以說了。

既然樂團認為政府不應用行政標準審度藝團,而且認為中樂團是非牟利機構,很難與政府部門看齊的話,那不如索性不接受政府的資助,靠自己吧!既然接受公帑資助,就請好好珍惜納稅人的一分一亳!

請樂團不要繼續「獨樂樂」而只顧沉醉於自己的藝術表現中,坦然面對管理失誤的責,認真搞好樂團的管理,做到真真正正的與「眾樂樂」吧!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com/2010/05/bittermelon.html

&&&&&&&&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連跳的防範與善後

就富士康的連跳事件,昨天寫了一篇博文呼籲其他企業應該及早做好防範工作,以及一旦發生類似事件之後如何善後,這篇則嘗試探討一下具體應如何去做。

一家工廠員工眾多,而且又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要百分百防止自殺似乎沒有可能,但又不等於甚麼也不去做。照富士康的情況,自殺的員工年齡界乎是18至24歲,所以企業應先統計一下自己有多少員工是屬於這個年齡組別。可以的話,最好分析一下他們的姓別、籍貫、學歷、婚姻狀況、工作年資等等。這些統計未必即時有用,但當有事故發生時,公司就可以及早掌握資料,方便及加快善後工作。

自殺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可能涉及個人感情問題,所以無法對症下藥做根治。企業可以做的,就是讓他們有一個安心又不怕秋後算帳的傾訴對象。設立電話熱線(例如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24小時情緒紓緩服務熱線)是個好方法,不過缺點是較為被動,而且要配合宣傳及由接受過專門訓練的人來操作才可以。

另一個比較主動的方法是招募一些年長的員工負責輔導工作,例如「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由一個年長的照顧幾個年輕的,相同籍貫的就更好,鼓勵他們遇到情緒問題時向大哥哥大姐姐傾訴。
另外,企業應預早制定一套應變程序,一旦企業內發生自殺事件時就可以立即啟動。程序應至少包括保安部、公關部、人事部、行政部等等。例如由誰負責報警及通報相關單位(當地勞動部門,保險公司,企業管理層及其他相關部門等),誰負責傳媒的查詢及招呼來訪的記者,讓記者自由採訪還是設某些限制,要發新聞稿的話怎樣寫,誰負責出事員工家屬的善後工作(醫療安排,撫恤金金額,殮葬安排等),誰負責及如何安撫其他現有員工,如果需要向員工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那裡去找等等。由於很多工作都涉及專業的知識,預早做好Sourcing就可以免除日後的麻煩了。

如有其他補充及建議,歡迎留言。

相關文章:緊急呼籲:為第十X跳做好準備

&&&&&&&&

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

緊急呼籲:為第十X跳做好準備

剛打算寫此博文時才十連跳,執筆時十一連跳,做校對時十二連跳,今日午間已經盛傳已十三跳,而晚間更傳出十四及十五的雙人跳。根據陳大文兄的網誌,第十六跳已經就位,警察在現場正極力勸阻。 希望是誤傳吧!

我的標題原先是「為第十三跳做好準備」的,但看來已經過時,所以改成十X。而這篇文本來打算下周才發表的,但是情況並不樂觀,所以想藉此緊急呼籲一下從事內部審計的同仁,如果你的公司在國內有生產單位的話,最好提醒一下管理層及早做好十X甚至二十X跳的準備。我不是存心立壞心腸,可是,估計類似事件將陸續有來,甚至有可能漫延至其他在國內有生產的企業。

富士康員工連跳事件,肥醫生擔心是由傳染病爆發所引起,情況實在令人擔心。又因為盛傳自殺員工的家屬能獲得優厚的撫恤金,現在就有「一跳保全家」的說法。根據報導,公司關愛熱線收到員工的查詢,問跳樓撫恤金究竟有多少,看了也心寒。雖然富士康已明確表示會降低撫恤金的金額,但相信不是連跳事件的主因。

說富士康是血汗工廠虧待員工,看你用什麼標準。例如CM兄認為他是,但如果只看法例遵從性的話,例如克扣工資,要求員工加班而不給補償或者不准休息等等,我覺得可能性比較低,因為富士康的主要業務是OEM,大部份客戶是國際知名品牌,這些客戶為了免被外界指責光顧血汗工廠影響生意,他們會制定一套比國內勞動法更嚴格的守則要求廠方遵守,而且還會不定期派人到工廠做HR Compliance Audit,一旦發現廠方有違規情況,輕則罰款或取消訂單,重則將工廠列入黑名單永不錄用。

我不懂心理學,但是我們中國人有一種跟風的習慣,頭幾位跳樓的可能只是巧合(我指的是巧合選擇了在公司跳樓這種自殺方式),但經傳媒廣泛報導後,後期跳樓的幾位應該是跟風而選擇這種方式。而且因為社會大眾都十分關注這事件,有心尋死的可能會想,在公司跳了之後就可以受其他人關注,像婦人穿上紅衫紅褲自殺,藉此來控訴負心漢一樣。

據報富士康現正加強措施防止意外再度發生,例如在各宿舍頂樓搭建鐵絲網及安裝鐵窗,要求員工簽署「自殺切結書」(最後因備受批評而終止),聘用百多名心理醫生派駐廠區等等,可是看來都只是治標不治本,「以死相控」手段的氛圍不改,意外仍然會發生。而且據報富士康內員工之間都比較冷漠,工作性質既枯燥而且對質量的要求又很嚴格,有員工甚至認為他們是以軍訓式手法管理(例如篤篤篤撐兄所言)。無論如何,要改變企業的「文化」並不容易,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得到的。

另外,很多企業都忽略了公關的重要性。我曾任職的一家公司就發生過意外導致員工死亡,由於公司是當地的大企業,記者紛紛擁至希望做個採訪。可是保安主管從未處理過同類事件,因生怕老闆不高興,所以不容許記者進入公司,而且還使用武力驅趕,最後把事情鬧得更大。又因為記者得不到公司的回應,所以只報導一些單方面的負面傳聞,最終令公司形象受影響。如果公司預早有一套PR應變機制,及早向傳媒公布詳情,相信情況會好很多。當初富士康給予頭幾位跳樓員工家屬的撫恤金很優厚,相信是不想事情鬧大並希望低調處理。可是愈不想人家知道就愈會吸引傳媒去發掘去報導,看來他們已經學乖了,像第十二跳是在昨晚發生,他們在今天早上就公開確認了。

這是一套關乎人命和企業前途的危機管理,除了富士康要面對外,其他企業也應該趁現在好好想一想如何防範,以及一旦發生類似事件之後公司如何善後。如果公司還未有任何行動的話,身為內審的同仁應提醒管理層做好風險管理,這是我們的責任。

&&&&&&&&

2010年5月26日星期三

錯誤合理化

有個男人涉嫌非禮了一位女士,在女士驚呼之下男人給途人擒住,男人此時推說不是自己的問題,只是女方穿著太性感誘人,不是他的罪過,要拉要鎖的不應是他而應是那位女士。你認為男人對嗎?

有個小偷偷了東西給警察拿住了,但卻推說因為受害人沒有保管好財物是咎由自取,所以罵警察不應該拿他。你認為小偷對嗎?

又有個劫匪,在街上行劫而被送上法庭,法官判他坐牢,但劫匪說自己只是打劫而已,其行為遠不如殺人放火之徒,所以自己沒有問題。那你又認為劫匪對嗎?

可是,這樣荒謬的邏輯竟然還有市場,而且到處可見。不是嗎?類似的歪理就曾經出自某位尊貴議員之口,說比他暴力的大有人在,罵他幹舍;中樂團批評審計署不公平,因為審計沒有考慮其藝術成就和貢獻,大有管理混亂是理所當然的意思;又有幾位網友在這裡留言,認為我批評求職者臨時爽約的行為是不公平,因為招聘人都要負責任云云。

當然,在批評別人前客觀地分析一下,問一問對方/自己有沒有問題是必要的,但這不等於可以為錯誤找藉口甚至將其合理化!

剛看到李怡先生的一篇題為《想贏,要先認輸》的文章,認為一個不敢接受失敗的人,也沒有權利接受成功的機會。自己錯了又怎樣?能坦然承認失敗,並從中汲取教訓,他日就會有機會成功。

掩耳盜鈴還是實事求事,你會怎樣選?

&&&&&&&&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幾個不明白

民主黨昨天和中聯辦會面,在香港來說無疑是一宗重要的政治新聞,今早翻開四份免費報紙,發覺他們均將這宗新聞放在頭條,而且不約而同用上「破冰」字眼。

AM730:民主黨破冰會中聯辦 平起平坐商政改
頭條日報:為推政改 歷史性會面 中央民主黨破冰
都市日報:民主派歷史性晤京官 21年後破冰
Standard:Ice-breaker

回公司後再上網看看,發現幾家主要報章也都是將這宗新聞放在頭條的,例外的只有蘋果和太陽。為什麼寧願將中學生跳樓的新聞放在頭條,而不是這宗影響所有香港人的新聞呢?兩家報章為什麼有這樣的取態?真不明白。

頭條
星島:中央破冰 冀民主黨撐政改
明報:民主黨:政改不加碼即否決
東方:中聯辦開門迎民主黨
成報:中聯辦民主黨 破冰傾政改
新報:民主黨中聯辦破冰會晤

二條/要聞
蘋果:民主黨中聯辦會談零共識
太陽:李剛:求大同存大異 籲投票支持政改

單看標頭,在眾多報章中,就只有蘋果的較為負面,但看其今天的社評《蘋論:中央轉軚才能真正破冰》,卻又客觀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

另外,我比較留意民主黨以外的意見,較為得體的要算是例如公民黨,其秘書長陳家洛早前表示,這是泛民爭取民主的不同方式,大家在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大原則下進行;其黨魁余若薇則希望泛民主派內有足夠信任與坦誠,守住 2017及 2020年雙普選底線,免被分化。

比較失望的是社民連,他們批評民主黨不應進行沒民意授權的談判,不能將溝通與乞降相提並論。其主席陶君也批評民主黨不能代表支持民主的港人與北京進行政改談判,又指民主黨隆而重之面對今次會面有「自貶身價」之嫌。

我不明白的是,民主黨在立法會佔有9個議席,其中只有張文光的議席是循功能組別獲取,另外8個都是循地區直選中取得的,擁有9個議席都叫做「沒民意授權」?奇怪。莫非要搞多一次變相公投來決定談判與否?

另外有趣的是,建制派至今似乎都沒有什麼評論,是他們沒說,還是說了但傳媒沒有報導?不明白。

&&&&&&&&

2010年5月24日星期一

再談最低工資

早前就最低工資立法一事,在《最低工資只會幫倒忙》中表達了自己的一些見解,意外地得到很多高質素的留言,其中以下兩個印象尤其深刻:

匿名君:“...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係大自然既生存法則,唔夠強俾人食好合理,所以政府應該取消埋D咩綜援之類既野,以捍衛自由市場呢個理念”。

Paulymh兄:“...最低工資真會汰弱留強嗎?

...當香港的工作機會已經嚴重流失,到了壯年人也要用比以往低的工資來將弱勢社群的工作機會爭走,弱勢社群根本早就沒有多少減價空間了,那實行最低工資還能如何對弱勢社群就業造成壞影響嗎?

...我希望反對最低工資的論者,在表明立場的同時,能提出有關香港的實況,而非只是以教科書的理論及選擇性地提出外國研究來支持自己的立場,以提高討論的質素,避免將討論變成純粹的表態和宣傳”。

匿名君和Paulymh兄的觀點是180度不同,前者不讚成最低工資,並認為自由市場最重要,後者則讚成最低工資,並且不認同實行後會影響弱勢社群就業。

兩位的說法我有部份同意,但也有部份不同意。

首先說一下我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由市場”的一些看法。我同意自由市場這個「機制」,由市場決定誰可以生存下來,對社會整體來說,似乎是既有效而且省時省力又客觀的方法。一個打工仔要能在職場上生存,他/她必須有過人之處,例如擁有獨特的技能,而且人性是自私的,通過「貪婪」或者「慾望」,除了多勞多得以外,還可以間接推動社會進步。

可是,我們真的可以任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來支配我們嗎?如果應該的話,那麼年輕時為社會出過力,但現在年紀大了,沒有了工作能力的那一群人怎辦?未成長的孩子又怎辦?再看遠些少,有缺陷的人又怎辦?任由「物競天擇」的法則來淘汰他們嗎?年長的哺乳動物會保護下一代直至羽翼漸豐,烏鴉還會照顧年老的父母呢!一個社會如果只以弱肉強食來做標準的話,內裡的人連禽獸也不如啊!我不是想針對自由市場的支持者,我只是純粹以事論事。一個純粹只講「弱肉強食」的世界會是怎樣的呢?恕我才疏學淺不知道現實世界中有沒有出現過,但在認識的漫畫當中,《北斗之拳》就描述了這個世界觀。

現在想講一講最低工資對弱勢社群的影響。Paulymh兄認為,弱勢社群根本早就沒有多少減價空間,所以就算實行最低工資不會對他們造成壞影響。大致的意思是說,他們的工資早以被壓榨到低無可低,如果推行最低工資真是有壞影響的話,其處境再差也差不到那裡。可是,我卻認為其影響是巨大的,因為是由「有工開」變成「無工開」,由「自力更生」變成「需要依靠政府」。

這推論是由我自己在香港商界工作多年的經驗而得出來的,既非教科書理論亦不是外國的研究。當然,現在最低工資立法已事在必行,我也很希望自己的推斷是錯的。

&&&&&&&&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會出現紅衫軍嗎?

516立法會補選(或者又稱為公投)已結束了一陣子,我的感覺是既複雜又矛盾。高興的是看到有仍有接近五十八萬人行使公民權利去投票,失望的是公社兩黨沒有好好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讓市民用選票來讚成或者反對即將在立法會表決的政改方案。

不論是投給那一方,甚至是投白票,投票是我們的基本權利和責任,不投票就等於自己放棄應有的權利。

投票率只得17%,當中支持公社兩黨的接近五十萬人。不過,觀乎網上及傳媒的輿論,他們都普遍認為這反映出公投運動得不到廣大市民的支持而失敗,就連公民黨黨魁余若薇,雖然口裡說運動成功,但其表情已告訴大家,其實她是多麼的失望。但這五十萬人不是少數目,當年就是五十萬人用腳上街「請」患有腳痛的董伯伯落台的。以腳還腳,其實董伯伯當年也相當幽默。

自今年3月以來,萬多名泰國反政府紅衫軍佔據曼谷的市中心,企圖以此推翻現有政權,但最終在昨晚被軍方武力鎮壓,還因此引起了連串騷亂,商場、證交所、銀行等被縱火,市中心變成戰場。

雖然香港的政治環境和文化跟泰國有很大分別,而且市民普遍也反對過激的示威行動,但如果政府忽視這五十萬選民的訴求,難保泰國紅衫軍的事件會在香港發生,到時才去做補救就太遲了。

--------

相關新聞:

曼谷變火海 港客購物點燒通頂

(明報)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05:10
【明報專訊】泰國反政府紅衫軍持續兩個月在曼谷的示威,昨終以軍方武力清場告終,但曼谷動亂情况反而變本加厲,紅衫軍內部分激進分子,涉嫌在曼谷四處搶掠放火,圖將整個市中心變成火海。證交所、銀行、傳媒機構等27個地點均被縱火,港人遊客必到的東南亞第二大購物商場Central World更付諸一炬,有倒塌危險。騷亂更擴散至泰國東北部。

泰軍動武領袖投降 最少5死50傷

泰國軍方是於昨天清晨5時左右,向盤踞市中心商業區拉差巴頌路的紅衫軍大本營,展開清場行動,導致最少5死50傷。經過7小時衝突後,紅衫軍領袖宣布投降,但部分激進示威者不服,襲擊象徵泰國建制派政經利益的建築物。紅衫軍中的激進分子「黑衫軍」,在領袖投降後繼續在街上焚燒車胎,又向軍方發射土製火箭,部分人更四處放火搶掠,又開槍阻止消防員救火。

曼谷市中心一片風聲鶴唳,大火濃煙籠罩曼谷上空,多個商場遭搶掠縱火。40多名青年,當中部分身穿黑衣,昨午襲擊著名購物商場Central World,向商場店舖玻璃窗投擲玻璃樽及石塊,有人投擲汽油彈及搶掠,令這個著名商場頓變戰場。另一個著名購物娛樂商場暹羅廣場亦遭縱火,火勢猛烈,一間戲院焚毁,附近酒店亦遭波及,部分酒店斷電。

黑衫軍襲建制派建築 曼谷宵禁

隨著局面失控,泰國政府宣布,曼谷及23個府周三晚8時至今晨6時宵禁,並授權軍警即場射殺搶掠者及縱火者,違反宵禁令外出的民眾,最高刑罰為2年監禁及罰款4萬泰銖。今次是曼谷自1992年血腥鎮壓民主示威以來首次宵禁。軍警在曼谷市內設多個檢查站,但外國旅客及準備出國的泰國人周三晚仍可前往機場,惟要帶備證件及機票供查核。政府還變相控制所有電視廣播,曼谷的電視頻道周三晚應當局要求,取消正常節目,改播政府安排的節目,「容許政府更妥善知會民眾局勢最新發展」。

曼谷證交所昨亦遭放火,鑑於局勢不穩,泰國股市今明兩天休市。被指親政府的傳媒也遭暴民攻擊。第三頻道電視台(Channel 3)大樓昨遭縱火,令電視台被迫中止廣播。大樓內百名記者一度被困,致電親友求救,當局最後派出直升機到大樓分批接走員工,有驚無險。由於擔心成為襲擊目標,《民族報》及 《曼谷郵報》昨午亦緊急疏散員工。《曼谷郵報》周二社評批評紅衫軍,指紅衫軍領袖要為連串暴力事件負責。紅衫軍一直指國內主流傳媒是建制一部分,偏袒現政府。盤谷銀行多達10間分行亦被放火,市內多部自動櫃員機被毁。

泰國政府昨向紅衫軍精神領袖、前首相他信 等人發出拘捕令,指他們從事恐怖活動,但後來法院撤回。軍方清場前,他信曾警告,當局武力清場,可能只會引爆反政府游擊戰。他說﹕「有說法指,軍事鎮壓可能激發民怨,充滿怨恨的人將變成游擊隊。」在他信支持者聚居地烏汶府、烏隆府及莫拉限府,當地市政廳都被暴民放火。他信家鄉清邁亦多處暴亂,有騎電單車的紅衫軍上街縱火,街上傳出槍聲

&&&&&&&&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在討論區講粗口

我喜歡到討論區,因為那裡互動性很強,除了發表意見之外,大家又能就某些話題討論。當自己在討論區留言後,見到和自己意見相同的留言當然開心,因為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但是自己最希望見到的,反而是反對意見,又或者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的意見。

早前有網友在討論區開了一個帖,討論為什麼有人要在留言時講粗口,又或者用粗口諧音。我認為這是心理因素使然。

我沒有做過什麼研究,也不知如何去做,不過,對於這種行為,我會視為一種宣洩。在現實世界中被過份壓抑久了,就必需找地方發洩一下壓力,因為網路世界可以隱其真正身份,說粗口不會對現實世界的自己有什麼實際影響,所以覺得可以暢所欲言什麼都講了。

打個比喻,在工作中天天給老闆罵,但自己由不能反罵老闆,那在網上炒媽拆蟹一番,的確是能夠起到發洩作用的。又例如政客庸官亂來一通,自己不能做些什麼,以粗口辱罵其祖宗十八代也很過癮。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希望別人留意自己。網絡世界太大,除非言之有物又或者內容很受歡迎,否則一段正正經經的留言實在很難令別人留意得到。但若果以粗口爛舌的形式來表達, 除了可以引起注意外,更可能因此引發罵戰而令更多人關注。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通過辱罵別人來讓自己得到快感,讓自己得到“成就感”。情況有點像崇尚“以武服人”的軍人,又或者強姦犯,惡霸,土豪劣紳之類。

無論如何,只要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我認為偶爾以粗口諧音來加強留言的語氣是可以接受的。不過,這有點像吸毒,久而久之可能令自己沈澱於這種形式中,形成依賴不能自拔。

&&&&&&&&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IA新手的困惑

一位剛加入內審行列的網友給我電郵,訴說自己工作表現未如理想,不知道怎樣去做好一個Control Review,有點「老鼠拉龜,無埞埋手」的意思。

我在初入行時也有相同的經歷,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一來具體的Control Review不會在讀書或者考專業試時學得到,二來就算書本有教,都只會是教其方法,當面對真實個案時,做得好不好則全憑經驗而定。因為就算是同一個流程,放在不同機構不同部門,其步驟、做法等等都不會一樣,更遑論其內部控制的方法如何了。

內審工作易學難精,工作多年,每當做Control Review時我永遠都會記著四個字「舉一反三」。要看一個流程,我們不單只要順序看每一個步驟內的Control是否足夠及有效,我們還要留意exception handling的方法。例如一個申請需要由Manager審批,我們做評審時除了要看Manager的審批是否有效和及時外,我們還要看申請一旦被否決時會怎辦,以及否決了的申請是否有人follow-up等等。另外,其他相關的東西我們都應要考慮,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系統和資訊。

例如流程內各個步驟的負責人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去操作,又是否經過適當的訓練或者對步驟清楚明白;若果流程有變動時如何通知各負責人;一旦負責人不在時怎麼辦,是否有另一人可以做backup等等。

至於系統,其system access control有沒有問題;流程有沒有contingency plan來應付突發事情,有沒有定期為contingency plan做演練,系統的主機是否放在一個安全穩妥的環境等等。

關於資訊方面,除了看它是否及時流動和準確外,其保安和儲存也很重要。資訊可以大致分為紙面和電子數據。紙面數據的保安主要體現在physical control,例如機密的文件有沒有分級並有沒有鎖好;有沒有serial number確保completeness;文件是否適當地儲存;是否有version control;機構內是否為不同類型的文件定下retention period;disposal 的方法是否安全有效等等。至於電子數據,其logistical access control是否有效;有沒有retention period;是否有backup及其 backup procedures是否妥;備份是否有效,有沒有測試過,以及是否放在穩妥的地方等等。

當然,上述的所有例子不是每個流程都需要,不同的流程在不同的機構對上述各點的要求也不會相同。

總括來說,做Control Review時懷著一個八卦的心態,什麼都多問多看,在久而久之的訓練下,就算日後給自己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流程都可以應付自如。

&&&&&&&&

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

求職電郵常見的問題

早前寫了三篇關於CV常見的問題的文章,最近和C君談到他在招聘會計文員所遇到的困難時,也分享了一些求職者在寫求職電郵以及Cover Letter和CV時常見的毛病,例如:

1)有些申請人的電郵只附上CV的attachment,電郵內卻一個字也沒有,連Subject也是空的,完全沒有說自己申請什麼職位。

2)有些申請人的Cover Letter 和CV寫得很好很完美,但電郵的內容卻不怎麼樣甚至錯字連篇,給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其實可以考慮將Cover Letter改成email,那就不需要另寫email了。因為很多時候,HR會將Email連同Cover Letter 及 CV打印給Interviewer看的,Email寫得不好就變成功虧一簣。

3)Attachment打不開。

4)CV未有完全編輯好,例如最後還留著幾頁空白頁,又或者margin位過闊。

5)Cover Letter 或 CV的字體太大或者太小。當然,負責做篩選的人可以用電腦放大或縮小來看,不過如果遇上申請太多的話,難保篩選人在看不清楚的情況下將申請篩走。另外,有些人用的字體太過花巧,給人不專業的印象(申請設計或者需要創意工作的則另計)。

6)有些申請人的電郵,Cover Letter 或CV都有很多spelling mistakes,最明顯的是HKICPA 寫成HKICAP,又或者HKIAAT寫成HKIATT等等。

7)有些申請人在CV或者電郵內附上照片,可是有些人在照片中的穿著太過隨便,有些人又過於花枝招展,有些則是很明顯是用手機自拍,總之什麼都有,正正經經或者比較專業些少的只佔少數。與其這樣,不如不於照片在CV為佳。

C君說他終於成功請了一位仁兄擔任會計文員一職,可是我認為他開心得太早,因為第一天上班不來,又或者上了幾天班後辭職的並不罕見,還是留待過了probation才說吧!

相關文章:
CV常見的問題(一)
CV常見的問題(二)
CV常見的問題(後記)

&&&&&&&&

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

求職=乞求職位?

早前寫了兩篇文章描述朋友C君在招聘會計文員時遇到的問題,文章發表後收到很多留言,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有位網友認為我「自大狂妄,目空一切」,為的是因為我用了「求職者」三個字。以這位網友說:「難道招聘者是主人,申請者是奴隸,要「求」要拜的嗎? 」看到這樣精彩的留言,我不得不另文寫幾句,如果有錯漏的話,請多多指正。

怕自己解釋有誤,我特意查看字典。根據台灣教育部的國語小字典,「求」有以下四種解釋:
(1) 乞請、懇請。如:「求人」、「乞求」、「請求」、「求饒」。
(2) 尋取、找尋。如:「追求」、「求取」、「尋求」、「緣木求魚」。
(3) 需要。如:「需求」、「供過於求」。
(4) 營謀

又根據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求」是解作To beg for, to seek or look for, to demand。而對於「求職」,其英文解釋是seek for job。

換句話說,「求職者」的「求」字是解作「謀求」或者「尋求」,即是「謀求/尋求職位的人」。這也是一般人的理解。可是,留言的那一位網友卻將「求」字看成「乞求」,變成「乞求職位的人」,從這裡或多或少看出該網友看人看事比較負面。

不過,有一點我是認同此君的,就是很多公司面試完成後,不被取錄的申請人不會收到通知,我認為這是頗不禮貌的。

我自己年輕時也頗偏激,看人看事都很負面。可是年紀愈大火氣就愈少,因為看到世界上實在有太多不公義的事情,但自己卻無能為力,連自己的菱角也漸漸被磨平了。我不知道是好還是壞,可能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吧?

GAF君,我不知道你年紀有多大,不過估計你比我年輕,我不會勸你做人做事要正面這些老餅話,但希望你好好享受這段「年少輕狂」的日子吧。你現在不明白不緊要,當你到了我這把年紀,你自然會明白的了。

&&&&&&&&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爽約受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蔡瀾先生最近寫了篇題為《不玩》的文章,道出當前一些年輕人怕難及負面的心態。上周寫了篇《搵工難 搵人一樣難》的博文,提到朋友C君最近在招聘人手當中受了不少年輕人的氣,令他對年輕人有了介心。究竟時下的年輕人怎麼了?

C君遇到的事情是這樣的,他在第一輪screening中從400幾位申請人篩選出10位來見,他們都是很年輕的,但當中5位臨時失約之餘又沒有預先通知。好了,他惟有再挑選5位補上,約見時他們全都答應來見,結果呢,這5位當中只有1位出現。即是說,15位申請人有9位爽約,其比率高達60%。

除了爽約外,C君還說了兩件令我慨嘆的事。話說C君公司的HR用電話陸續約見申請人時,其中一位申請人問公司座落在那一區,當聽到是港島中區後,他居然拋下一句“乜咁遠吓”就掛線了。哈哈,聽C君說,招聘廣告已經寫了公司及上班地址,如果這位申請人怕遠,當初又可必申請,浪費大家的時間呢?

另一個則更離譜,在面試前的一小時HR致電給其中一個申請人提醒他面試,他跟HR說正在途中。好了,他在約好的面試時間沒有來,HR怕有什麼意外致電給他,怎料此君說“我返緊工”,並向HR說要改在辦公時間後(晚上七時)來面試,C君無奈答應,最後結果一如所料,既沒有來也沒有來電,致電給他又關了電話。

有位網友在上一篇博文留言,不認為爽約是申請人有問題,卻認為C君和我的心態有問題。老實說,我只當此位人兄跟我開玩笑,否則的話,我們的價值觀實在相差太大了。因為在我心目中,爽約又沒有事前知會人家,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另一位網友留言說香港職場招聘基層職位時爽約時有發生,我自己未請過會計文員,但招聘Junior Auditor時卻很少有爽約情況,更惶論約見15有9個放鴿子了。

無論如何,對招聘人來說,這些其實只是小事一宗,最多都只是影響工作日程而已。但對申請人來說卻不是小事,因為久而久之就會讓自己養成這種不負責任的習慣,對日後做人做事都有極壞的影響,最後受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

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搵工難 搵人一樣難

最近在討論區中經常看到有朋人留言,說搵工很難。但是原來請人一樣困難。

朋友C君是位中小企的管數人,因為擴充業務關係,他的公司加開了一個會計文員職位。職位的要求不高,中五或以上學歷,LCCI會計二級或以上,0-2年工作經驗,預算的工資是9000元一個月,而且年尾保證有第13個月糧。雖然不算很高,但對一個2年以內工作經驗的人來說是貼近市價。

從400多個求職申請當中,C君花了1.5天來做篩選。在芸芸申請中抽出10個符合要求的申請人來面試。正值Quarter-end closing,C君忙得不可開交,但仍抽出時間打算在兩天內和各人見面。怎料C君告訴我,10個申請人當中居然有5個臨時失約,事前也沒有來電告知,搞亂了C君的工作Schedule,無端浪費了時間。

C君不明所以,問我現在的Job marker是否很好。我不懂得回答,你們知道原因嗎?

後記:昨晚和C君閒聊,除了在半數申請人臨時失約外,原來在找人面試,申請人表現及其CV等方面還有很多「趣」事(其實只是我認為有趣,對C君來說是麻煩事,嘻嘻),令他對聘請年輕人(特別是80後)有介心,下周再寫寫。

相關文章:
爽約受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求職=乞求職位?

&&&&&&&&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由小明想到德先生

上海世博在中國大陸特別是上海是一件大事,前天和上海的同事談起,他說上海的大小媒體均大肆報導,但大部份都是歌功頌德般的新聞,只講好的一面,壞的一面卻很少提及。我問他不知道世博試行那幾天出現秩序混亂,群眾追著義工拿預約門票嗎?他說從來未有聽過!究竟是香港傳媒不識好歹專門去發掘世博的陰暗面,還是內地傳媒要和政府的口徑一致,追求和諧,歌頌盛世,不許此等大事被那怕是一點點的小事沾污?

我經常在大陸公幹,早晚在宿舍或者酒店看新聞報導是一件最不愉快的事情。官方電視台的新聞不必說了,就算是轉播香港電視台的新聞報導,「敏感」的部份必定會被插播公益廣告而河蟹掉。試過很多次了,剛播完新聞報導的片頭,主播連預告也未說就立刻被插播達十幾分鐘之久,又或者整個新聞節目被河蟹得支離破碎,所以有時索性把電視關掉,不看也罷。

我不是護短,坦白說,要小明(TVB)成為真真正正的CCTVB,其實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最佳的證明就是上述提及到的插播。我認為當小明的新聞報導能在國內原汁原味地轉播的話,到時她才有資格成為CCTVB。

在《小明壟斷了獎學金》一文內,有朋友留言希望香港有一家既客觀又不造假的中央電視台。其實我認為港台已經肩負了這個角色。試問一下,世間上有多少個由政府出資的廣播機構可以做到編輯自主,而且膽敢批評現有政權的?雖然我不知道,但應該是為數不會多吧?我能夠數得出來的就只有港台及BBC,如果有其他的例子,請留言告知。

當有一天,祖國能擁有一個港台或者BBC的話,相信德先生就會來到我們這裡了。

後記:一直都認為德先生前,賽先生後是頑為老套的說法,當年國人不諳英語,才以德先生賽先生來稱呼之。不過用了之後又覺得頑為生動有趣,莫非是我老了?

&&&&&&&&

2010年5月4日星期二

德先生還肯來嗎?

今天是五四運動91周年紀念,在網上隨便翻閱看了幾份大報及網誌,發現沒有太多人提及,就連一個像樣的新聞特輯也未見到。是五四運動不值得紀念?還是近來發生的事大多,大家對這段歷史遺忘了?坦白講,不是今早聽FM104時經香樹輝先生提起,連我自己也忘記了。無論如何,覺得今天要寫點東西,把自己的感想記錄下來。

當年(1919年)五四運動提出以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救國。看看91年後的今天,賽先生已經到了中國。神州太空船升空、太空漫步、衛星、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等,加上中國舉辦了世運及世博,令人感到中國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可是,反觀德先生,不要說中國大陸,就算是相對比較自由開放的香港,我們連他半張臉孔半個身影也看不到,更遑論有朝一日他會來臨呢?

德先生能來與否,我們固然要看亞爺面色,但最要命的還是自己人天天在打窩裡炮,再這樣下去,德先生還肯來嗎?

&&&&&&&&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小明壟斷了獎學金

小明是位學生,由於勤力又肯用功,所以每年學校的獎學金都由小明囊括。小明的同學小強卻相反,既懶惰又不思進取,獎學金永遠沒有他的份兒。到了某一天,小強終於忍不住,跳出來說老師不公平,並且指責小明壟斷了獎學金。你是老師,你會如何處理?不許小明再領取獎學金?還是給小明加設限制,打破小明壟斷獎學金的局面?

有沒有發覺這個故事有些熟悉?TVB時常被人指責,說她們壟斷了免費電視市場。但有沒有人想過,造成今時今日的壟斷局面,難道ATV不需要負上最大的責任?鋤強扶弱雖然是對,不過也要看弱的那一方是否值得同情,值得幫助吧?如果是咎由自取的話,鋤強反而變成懲罰那些表現較佳的人,不公平吧?

--------
相關新聞:

亞視月蝕最多3800萬 隨時「執笠」

2010-04-14
【明報專訊】亞視股東蔡衍明及查懋聲的股權訴訟第2日聆訊,庭上首次披露亞視的財政困境。代表亞視的資深大律師馮華健指出,亞視入不敷支,每月虧損少則900萬元,多則高達3800萬元,但現時可用現金及透支額僅得2890萬元。他指如果蔡衍明繼續用禁制令阻止亞視發行新股,會令亞視陷入財政危機,隨時「執笠」。蔡氏一方則表示願意貸款給亞視營運。

僅存現金及透支額2890萬

案件源於蔡衍明指查懋聲與其他股東,通過以低價認購大批可換股債券,但認購價違反股東協議,所以向法庭申請禁制令,阻止轉讓該批債券;並禁止亞視再發行可換股債券。亞視的代表律師馮華健昨日稱,亞視目前營運情况嚴峻,可用現金只有2890萬元,並不足以支持一個月營運。亞視亦出現「入不敷支」,每月開支要2300至5000萬元,包括薪金、牌照費,但收入僅1200至1400萬元,每月赤字達900至3800萬元。今年全年預算開支為2.5億元,而截至今年3月31日的首3個月,虧損3400萬元。

2月3月牌費仍未交 欠債3000萬

他指亞視每月要支付30萬元牌照費,但2、3月尚未繳交。而今年初開始,債主對亞視已失去耐性。現時亞視有兩筆銀行欠債,包括:東亞銀行及中信嘉華銀行分別約3000萬元的債務,已於09及08年到期,暫獲延期。他指蔡衍明延續禁制令,亞視便不能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影響亞視運作。他稱亞視日前收到王征一張傳真表示,願意出資4億元,認購已獲亞視董事會通過,但尚未正式發行的8筆可換股債券。王征提出的認購價為每股0.28元,認購價跟之前發行的2筆可換股債券同樣價錢。

蔡氏大律師指 王征入股價過低

首日聆訊時,蔡氏一方對內地商人王征入股持開放態度,不過,蔡氏的大律師Manzoni於首日聆訊後收到王征的傳真後,態度180度轉變。他指王征用每股0.28元入股,是違反亞視股東之前的協議價,每股不得低於2.47元。他指如果王征以4億元、每股換購價0.28元,認購未發行的可換股債券,若債券全部換股後,便有14.28億亞視股份。按現時亞視總股數有13.16億股,王征便輕易取得亞視股權52%。

蔡氏的律師要求法庭應延續禁制令,不容許發行可換股債券,以阻止新股東以不合理價錢入股亞視。他又稱如果禁制令引起亞視財困,蔡氏願意貸款1.8億元給亞視營運。案件審結,法官預計下星期有判決。

--------

亞視被申請清盤 前CEO製作公司 清盤人追數

(明報)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亞洲電視又惹官司,被一間製作公司入稟要求亞視 清盤。據了解,該製作公司為亞視拍攝一套連續劇「義本同心」,由陶大宇 、温兆倫主演,並要求亞視支付239萬元,但亞視認為叫價過高,拒絕付款。消息人士強調,亞視有能力應付該筆款項,但由於價錢不合理才沒有付款。他們至今也沒收到劇集的影帶。

事實上,該製作公司新視線(Soft-trek Media Limited)亦正進行清盤,而清盤人發現亞視的欠帳,所以才向亞視追討。值得留意的是,該公司由費道宜(Louis Page)私人成立。他曾被譽為「六叔」邵逸夫契仔,07年由無線倒戈到亞視擔任行政總裁,並透過新視線製作劇集出售給亞視,但新視線被指收取費用太高,而費道宜08年便離開亞視。

指劇集收費太高拒付款

入稟狀指出,亞視於08年4月與新視線簽訂協議,以239萬元買入電視劇集「義本同心」的複製版權。不過,亞視未有依約付款,製作公司今年3月追討欠款不果,於是申請清盤亞視。亞視發聲明表示,案件已交由法院處理,不作評論。

翻查資料,07年6月,新視線集團曾高調地在上海 電視節中,表示「義本同心」將會在亞視上映。參與該劇的演員,包括港人熟悉的陶大宇、温兆倫、高雄及亞視演員呂晶晶,劇情講述兄弟爭執,並在商壇大戰。不過,最終劇集未有在亞視播放,反而在網上可以點擊看到。

未收過母帶 未在亞視上映

據了解,「義本同心」未能在亞視放映,與07年入主亞視的費道宜有關。有知情人士指出,費道宜出掌亞視期間,也有經營私人製作公司新視線集團。該集團製作電視劇集,再出售給亞視播放。但製作公司叫價太高,他們質疑費道宜「自己益自己人」,所以不打算繼續合作。他強調亞視至今未有收過「義本同心」的母帶,製作公司也未算完成合約,因此他們也不打算付款。他又指亞視財力能應付有關款項,但基於貨不對辦不付款,並非財困無能力付款。另有知情人士表示,新視線是亞視債權人,曾多次追討亞視債項,但不得要領,最終才出此下策,入稟清盤亞視。新視線本身亦正重組債務,相信協助新視線重組的會計顧問公司,因要為新視線收回資產,所以向亞視追債。案件已排期在6月23日聆訊,屆時再看亞視如何處理。

明報記者陳健佳報道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