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星期三

Do the right things還是Do the things right?

早前收到一家培訓公司的宣傳電郵,其中一個是關於預算管理的,詳細的宣傳如下:
“做對的事情” (Do the Right Things) 比“把事情做好” (Do the Things Right) 更先決及更重要! 一套有效及準確的預算案能協助企業提高管治水平及控制成本。 現今的企業要持續生存必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Total Budgetary Management),實現內部資源配置效用最大化,有效幫助企業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獲得利潤最大化,最終實現企業財務管理。

身為管理人,你認為應該「Do the right things“做對的事情”」,還是「Do the things right“把事情做好”」?上面認為是前者,但我認為兩者一樣重要,而且還要視乎管理人本身的崗位而定。

管理人大概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負責制訂企業的政策和發展路向,即是務虛,另一類是負責執行既定的政策,即是務實。務虛的人的職責就是專注於Do the right things,而務實的人就應Do the Things Right。如果一家企業所有人都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其混亂可想而知。同樣,如果所有人都只顧把事情做好,而沒有理會事情是否做對,這就變成資源花了,但效益欠奉。

突然很想做一個小統計,你喜歡務虛還是務實呢?請留言告訴我好嗎?

&&&&&&&&

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

淺談SOX

SOX的全名是Sarbanes-Oxley Act,是美國聯邦政府的法例,於2002年7月頒佈。SOX之所以形成,全拜EnronTyco等大型企業於2002年發生的造假數及盜用公款等的醜聞所致,及後Worldcom 被揭發虛報收益,加快了立法程序。

SOX法案共有十一章,每章由一至九節所組成,整個法案總共有六十六節。第一章(Title I)主要是授權當局成立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PCAOB),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監管當地的核數師(Public accounting firms)。第二章(Title II)是關於核數師的獨立性(Auditor independence),法律訂明如何維持核數師的獨立。對企業而言,第三章(Title III)和第四章(Title IV)至為重要,前者規定企業的高層需要為企業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負上個人責任,後者則要求企業加強財務上的披露,以及在企業維持內部控制,確保財務報告及相關披露準確。

第三章的302節(Section 302)規定企業在每次向證交會提交季度及年度報告時,其高層必須提供書面擔保,負責建立並維持足夠的內部控制以保證財務報告及相關的披露準確。另外,這章節也要求企業高層評估及總結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在2007年以前,企業的核數師還要特別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意見,但最終因太費時及昂貴,所以取消了。

第四章的404節(Section 404)對企業的影響最大,在很多人眼中也被視為是惡夢,因為它要求企業每年出具一份內控報告,匯報企業在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方面是否足夠,而核數師也需要為這份內控報告出具證明。有人問要出具一份內控報告有多難,其難度在於涉及的範圍太廣太多,每年都需要做一次,實在時太過勞民傷財。

Auditing Standard No. 5 – 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S5)是目前最新而且最重要的審核準則,由PCAOB編寫,初版於2007年6月推出,用來代替了於2004年3月推出的 Audit Standard No. 2(AS2)。兩者的主要分別在於審核的方法,早前的AS2採用由下而上的Bottom-up approach,審核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各別交易及會計賬目的層面;AS5則相反,是採用由上而下的Top-down approach,審核工作由財務報告開始,通過風險評估尋找重要的會計賬目及交易,接著再重點審核它們。與AS2相比,AS5較有效率,而且又可以節省因SOX帶來的高昂審核費用。AS2和AS5還有其他分別,有興趣可以參考這份文章

除了AS5外,由美國證監會編寫的33-8810 Interpretive release 也很重要。這份文件指導企業的管理層如何去為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做價估。

另外,由於要遵循SOX特別是的Section 404的成本很高,例如核數師費用,因為他們的工作增加了很多,所以費用自然也會上升,加重了很多在美國上市的小型企業的財務負擔。有見及此,美國證監會一再推遲小型企業(Small public companies)對SOX 404的遵循期限。美國證監會在今年十月宣佈再將原先12月15日的期限推遲至明年6月,並且表示這次延緩將會是最後一次,以後不會再有改變。

附註:
Small public companies的定義:公眾持股市值(Public float)少於7500萬美元

&&&&&&&&

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

胡桃夾子


每年的聖誕前夕,《胡桃夾子》的廣告海報都會在地鐵出現。不知為什麼,今年在地鐵再看不到。

記得在某年的某個車站和一位知心好友見到它的海報,當時友人向我說,在聖誕看這齣芭蕾舞劇能夠感受到聖誕氣氛,不看過的話不像過聖誕。

可惜一直也沒有機會和友人一起看,自始以後自己也沒有去看,因為怕...

祝聖誕快樂!

&&&&&&&&

2009年12月23日星期三

空降 Vs 舊人

有沒有發覺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大型企業的高中層職位多數是「空降」來的,即是從外面找人回來,薪金福利一般都較優厚。至於由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人,企業卻好像對他們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高中層如是,基層和中層也如是。公司自己有幾位自己調教出來,而且表現優秀的員工,因為他們入職時遇上很差的市道,所以工資很低,為了留下他們,曾經要求公司提升他們的工資,就算不能與市價看齊,至少調整至不相差太遠也可以。有趣的是管理層也首肯了,可是HR卻不讚成,說不公平,只願意比其他部門的升幅多加一點點。

實在不明白他們的想法,不將工資提升至接近市價水平,這等於逼他們離開。他們離開了又要以市價在外面請人填補空缺,新人來了又要花時間做培訓及磨合,與其要花錢花時間請外人,何不設法把舊人留下。

&&&&&&&&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男女失衡

部門同事是男是女,我自己沒有喜好,不過男女比例最好是50:50。內部審計是全女班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內審的工作始終需要四圍走,而且間中需要到訪一些「山卡啦」而且治安又不太理想的地方,派男生的話始終放心些。有人說不如全男班,但是這個組合也不好, 因為女生較細心和有耐性,男生又比較粗心大意,我自己就是這種人,如果整個部門都是這樣,後果可以可大可小。所以我認為內審部門的男女比例最理想是一半一半。

不過,由幾年前關始已發覺我們這一行越來越難請到男生了,特別是年資較淺的職位,發覺現在的會計畢業生都是女生居多。翻閱會計師公會的年報,發現08年學生會員的男女比例是43:57,女生比男生多。再看看會員的統計,原來05年CPA的男女比例是55:45,到了08年是53:47,女生的比例似乎有上升的趨勢。

說香港招聘會計男生難,在國內則更難,有一次委派了同事到某大學招聘練習生,但發現合資格面試的全是女生,為了維持部門的男女比例,特意請同事無論如何也選幾個男生見見,最後卻發現這些男生成績較差,不是薯頭薯腦反應遲鈍,就是口齒不清欠缺世故,實在無法揀選。有一次和HR談起這個現象,他們說因為國內男生喜歡選工科,選商科的只屬少數,而且優異的商科男生未畢業前早已經被外資公司搶走了。

部門男女失衡持續不是好事,真的不知如何解決才好!

&&&&&&&&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Footnotes smell like actual feet

偶然在朋友的辦公室看見過到這幅Dilbert漫畫,覺得很有趣,最適合給我們一眾會計人看。


Source: http://dilbert.com/strips/comic/2008-08-07/

&&&&&&&&

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My Tram Car


早前收到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會員通訊,內裡有一套供小朋友玩耍的電車紙板模型(下圖),已配合公會放在電車上的May Moon廣告



自己一向喜歡砌模型,嘗試動手把它完成,初時以為給小朋友的應該很容易,但發覺這個模型其實很難砌得漂亮。

如你對這紙板模型有興趣的話,不論是公會會員與否,都可以向公會免費索取,請首先按這裡登記,完成登記後,公會將會郵寄模型給你,自行到公會領取也可以。

另外,建議用膠水來砌而不要用漿糊,效果應該會好些。

My Tram Car 完成圖:


一向覺得公會的宣傳都做得不太好,不過這一輯May Moon則是例外。

&&&&&&&&

2009年12月16日星期三

是下一代的價值觀有問題,還是我們變態?

在討論版看到一個帖,有位年資較長的會計人批評時下青年,認為他們只會講社會如何對他們不公平,但從來沒有問一問自己對社會做了些什麼,更有一位會計師樓老闆留言,批評自己的年輕下屬沒有像我們一樣勤力,工作態度更加不如我們。其實,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

早前看過陳大文的《第三代的帝國》有一些想法,所以寫了《欠缺向上的機會,年輕人怎麼辦?》。之後各人的留言令我想了很多。及後看了AK的《才: 第四代人不應延續中環價值》和CMKenka的留言,我則有一些新的想法。

我認為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我們這一代(第三代)普遍都認為放工要留下來才算是勤力,主動向老闆請纓懇求工作機會才算是上進,不斤斤計較肯「蝕底」就是「襟撈」。這就是上一代加諸於我們的價值觀,現在輪到我們要求下一代遵循。若果有人不肯聽話,就會被視為不長進,不思進取,不知所謂。但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想過,其實可能只是我們太過變態,是我們太過不正常?

就像我曾工作過的一家公司,辦公室正式的關門時間是五時半,但老闆(第二代人)出名勤力,通常未過八時都不會離開的。其他同事怕老闆認為自己懶散,無責任心,所以從來沒有人膽敢“準時按值” 五時半離開,就算手頭上沒有要緊的工作,每位同事都在鬥誰最遲走,彷彿誰先離開誰就是罪人,但當老闆離開辦公室後,大家就爭先恐後雞飛狗跑逃離辦公室,何苦呢?除非手頭上的工作需要急於完成或者追趕死線,我永遠是最先離開的那一個,有一次和老闆談起,原來他從來沒有計較誰會準時按值,只要我們能準時將手頭的工作做好便成,因為他也明白家庭的重要。

這例子雖然沒有什麼代表性,但想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過同樣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說明我們的價值觀其實頑有問題,既然大家都不願意,但又何苦將我們的價值觀硬套在下一代身上呢?

&&&&&&&&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淺談審計報告(二)

上一篇講了審計報告的三個部份,這一篇則講餘下的兩個及其他事項:

4. 改善建議(Recommendation)

這一部份可以很容易寫,例如「Auditee should review the problem again, and design and implement improvement ac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這些「行貨」建議,將責任完完全全交回 Auditee,自己則可以拍拍手走人,我在初入行時實在寫不少,但如果要立志成為Problem solver的話,能給 Auditee一個合適而又可行的改善建議才成。要做得到,了解 Auditee 的運作是最重要。另外,在正式提交建議之前,最好和 Auditee 的負責同事討論一下建議是否可行。

5. 被審單位的回應(Auditee’s response)

當前面的各部份完成以後,我們會要求Auditee在這裡填寫回應。他們的內容應是自由的,他們寫什麼都可以,而且會一字不漏放在這裡,但內容至少要包括:
1) 對審計發現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需要說明原因;
2) 是否同意我們提出的改善建議,如果不同意,Auditee需要說明具體描述他們的改善建議是怎樣;
3) 問題或者改善建議的預計完成日期。

其他事項

內部審計報告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沒有結論(Conclusion)。做了很多工夫去完成一整個審計,但連一個結論也沒有的話,這實在說不過去。結論可以針對 Audit Objective 來寫,例如評價一下被審的流程在整體上是否有足夠而且有效的控制。

至於報告的格式,其實沒有特定的規定,有人喜歡用正式報告的型式,又有人喜歡使用表格,亦有人使用PowerPoint來做報告。不過,最重要是管理層有沒有特別的要求。

另外,一個報告內隨時會有很多審計發現,個人經驗是風險較高的放前,風險較低的排後,以方便管理層及 Auditee閱讀。還有一點想和大家分享,大部份管理層都沒有太多時間或者耐性來看整個報告,所以我通常會準備一個兩頁以內的Executive Summary放在報告前端,而後面的詳細報告則主要是給Auditee 看。

最後,報告最好有一個封面,寫上審計項目名稱,報告編號,報告日期,機密等級以及報告分發名單等。如果報告的內容是很多的話,不妨加入一個索引,方便讀者查閱。

如果內部審計中有幾個人負責寫報告的話,其實可以考慮準備一份Departmental Writing Manual,統一報告的格式,文法,用詞,句式及語氣等等。

--------
上一篇文章:淺談審計報告(一)

&&&&&&&&

2009年12月11日星期五

會計師的金光大道

又一次要多謝年青會計師協會於今天(09年12月11日)在《信報》刊登這篇拙作。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呼籲香港會計師公會正視一下學生會員為考取專業資格所帶來的財務負擔,希望有關方面認真地檢討現時的收費是否有下調的空間。

--------

會計師的金光大道(作者:Bittermelon)

同事C是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學生會員,為了要成為專業會計師,他最近參加公會的專業資格課程(Qualification Programme)。最近他抱怨公會的考試費高昂,加上其他相關的費用,頓時增加了他的財務負擔。同事C畢業不久,薪金不高而且儲蓄有限,所以感到很吃力。那麼,要成為一位會計師究竟需要花費多少呢?姑且簡單地計算一下:

入行成本不輕

未參加考試前需要先入會,學生會員的首次註冊費是450元,其後的年費也是450元,如果學生會員的學歷不是公會認可的話,學生還需要多付1200元的學術評審費。不論評審結果如何,這1200元是一定要付的。入會就可以考試了,整個專業資格課程包括四個單元及一個期終考試,每個單元的費用連課程教材及工作坊的費用是4000元,四個單元即合共1.6萬元,期終考試則是1800元,即是說,如個順利完成所有單元而又不需要重考,整個課程連會費最少需要花費1.825萬元。

根據公會公布的最新數字,各單元的合格率超過90%,勤力一點的話,1.6萬元的單元費用應該不用再付。可是,期終考試的合格率卻不到60%,換句話說,不少學生都需要重考,每次重考需要再付1800元,所以,單是要完成整個專業課程,2萬多元的預算實在少不了。

如果信心不夠,需要額外補習的話,可以參加由公會所舉辦的預備補習班,每次盛惠150元,期終考試補習班則是2720元,如果想參加模擬考試,則另加480元。除了公會外,坊間也有不少補習班,收費是每個單元6000至7000元左右。幸運的是政府尚有1萬元的進修資助津貼,可以給學生幫補一下。

綜合以上各項費用,現在要成為專業會計師,大概需要2至3萬元的預算,這是否昂貴因人而異,但對很多準會計師來說這個負擔實在不輕。以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例,如果有幸能進入四大會計師行工作,起薪點大約是1.2萬左右,償還政府借貸,給父母家用,加上省吃儉用的話,每月能有4000至5000元的儲蓄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即是說投考會計師的費用要用上半年才可以儲得足夠,如果未能進入四大會計師行的畢業生,其薪金會較低,儲蓄的時間則會更長。

考試費有下降空間

其實公會是否有空間降低考試的收費呢?看了公會最新的年報後,我認為是可以的。根據2009年的年報,2008年和2009年的考試收入分別是5700萬元和6500萬元,而公會在同時期用在專業資格的支出分別是3700萬元和4300萬元,假設兩者是配對無誤,以及支出當中已包括了所有相關的開支,公會在考試這部分的毛利率超過50%。雖然有些實際的支出可能未計算在內,但公會的稅前盈餘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別是3100萬元和1800萬元,既然公會尚有盈餘,而且成立公會的目的也不是要成為一盤要賺錢的生意,何不將考試費用降低一些?例如一個二十二小時的工作坊,導師的薪酬是1萬元,即是時薪差不多465元。導師本身是公會會員,為培育下一代而少收一點酬勞,相信很多會員也會願意。又例如每個單元課程都會有一份教材(Candidate Learning Pack),如果教材以電子版派發給學生,印刷的成本就可以省掉,而且學生也可以按個別需要自行打印,既省錢又環保。

新的專業課程(Enhanced Qualification Programme)將會在明年實施,聽說因為新課程及工作坊的內容需要改寫及重組,而且導師將要為考生提供更多的輔導,最終可能需要加價,但暫時還未公布。面對現時課程的費用,很多學生會員已經感到吃力,如果新課程還要加價的話,對他們無疑是百上加斤。

金光大道未見,卻要不停掏腰包付鈔,學生會員是公會的未來棟樑,也是業界的希望,為了學生會員着想,減輕一下他們的負擔,是會員應有之義,建議公會有關方面,認真地檢討一下現時的考試收費是否有降低的空間。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com/2009/12/bittermelon.html

--------

後記:

文章發表了以後,發覺有兩項資料需要補充:

1)文章內提及各單元的合格率超過90%,這裡是指workshop,如果加上module examination,總體合格率大約是60%。
2)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QP facilitator的application form上寫明,一個22-hour的workshop,其remuneration是10K,所以計算出來的hourly rate是$455。不過現在的application form已經更換了,facilitator的expected working hours是60 hours,其中45 hours是"Preparation & student support",如果以60 hours計算,hourly rate會變成$167。

12月22日收到公會QP負責人Jonathan Ng 的電郵,他說公會會在年度的Budget Review中檢討有關的收費。

&&&&&&&&

2009年12月9日星期三

如果我是北韓人


北韓最近推行了「貨幣改革」,不論是有錢人或者是窮人,在這次改革中都會遭受到重大的影響。

如果我是北韓的有錢人,政府不單將我手上的現鈔由100朝圜元變做1朝圜(銀行存款好些,可以10兌1),而且還限制了兌換的時限和限額,我們只有一星期時間去兌換,限額是現金15萬朝圜和銀行存款30萬朝圜。換句話說,以今天的匯率1美元兌900朝圜計,我的身家則只剩下500美元,其他的變相收歸國有。

如果我是北韓的窮人,有人以為我是這次貨幣改革的最大得益者,因為所有北韓人的財富差不多重新洗牌,多好呀!可是,因為舊鈔票不值錢了,大家蜂擁搶購必需品,先前賣1700朝圜1公斤的白米,如今用1.5萬朝圜(1667美元)都買不到。北韓的人均GDP一年就只有1800美元,現在我差不多要用一年的收入來買1公斤白米。

拿著兌換不了的舊鈔票,特別是面額5000朝圜的,本來想在上面打個交叉發洩一下不滿。啊!因為舊鈔票有國家領導人頭象,會被視為對領導人不敬,小命隨時不保。好了好了,既然如此,離開此地到別處生活吧。哎呀!聽說邊境的軍隊已接到命令,沒有許可跨越國境者,可當場格殺勿論!原來就算天大地天,我也逃不出這個鬼地方。

人民被逼迫到了這個地步,離革命之日還會遠嗎? 立此存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

--------
相關新聞:

換錢限期今屆滿 朝鮮格殺令阻國民外逃

【明報專訊】朝鮮貨幣汰舊換新期限今天屆滿,社會情勢緊張。傳聞許多城鎮出現反抗情緒和批評政府的傳單、塗鴉,為免積蓄化為烏有,民眾皆「瘋了般」搶購必需品,令物價狂升。傳聞朝鮮當局已勒令軍隊戒備,並對任何企圖越境潛逃者「格殺勿論」。

貨幣改革惹民怨 民眾瘋搶必需品

朝鮮政府以平抑通脹和打擊黑市匯市買賣為由,周一在毫無先兆下宣布實施17年來首次的貨幣改革,限國民在一周內把原有貨幣全部兌換成新幣,過期後舊幣將自動報廢。當局原允每個人最多兌10萬新幣,但因廣泛抗議而把限制調升至15萬元現金和30萬元銀行存款。央行 一名高級職員說,凡現金兌換價為100兌1,銀行存款可以10兌1;另外,所有商店、餐館今後不准再收外幣。

俄羅斯財經日報《Kommepcaht》引述朝鮮一名外交消息人士說,近日朝鮮人為有錢無所用而惶恐不安,許多城鎮均出現抨擊貨幣改革的指摘。朝鮮消息靈通網站DailyNK說,朝鮮咸鏡北道清津市、咸鏡南道咸興市、平安南道平城市等多處因改革而出現暴力事故,有人怒燒一疊疊的舊鈔,或用塗污的面值5000舊鈔貼在金日成照片上,或出現批評金正日的塗鴉和散發反新政傳單。

軍隊防騷亂 阻中產逃亡潮

一名從事中朝貿易的朝鮮商人說,朝鮮人都趕在今日換鈔限期前,狂用舊幣購入必需品;在搶購潮下,原賣1700朝鮮元1公斤的白米,如今用1.5萬元都買不到。他又說,當地官員則連日逐家逐戶拍門,催促大家在周日前兌換新貨幣。

《Kommepcaht》引述朝鮮消息人士透露,朝鮮最高權力機關「國防委員會」已下令軍隊慎防騷亂,且命令中朝邊界的人民警備隊,凡「無許可跨越國境者,可當場格殺勿論」,相信是針對可能出現的中產逃亡潮。消息人士說﹕「此前的變節者很多都是連搵食都難的低下層,日後,身家忽然大縮水的中產階層也加入出逃行列的機會甚大。」韓聯社引述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的專家認為,今次政策主要打擊朝鮮中產層級﹕「這階層雖然人數不多,但大多數生活艱難的百姓便對他們不滿。」

另外,新幣印發年份分別是2002年和2008年,意味當局在2002年曾擬配合市場經濟改革推出新幣,後因通脹飇升而擱置,去年又因金正日患病而再次押後推出。

&&&&&&&&

2009年12月8日星期二

你投票了嗎?

今日是香港會計師公會新一屆理事會投票的截止日期,若果你還未投票的話,請把握最後機會吧!可以用e-voting,截止時間是今天的5:30pm。

雖然離開 Change, we can believe in 還是很遙遠,但如果我們不踏出這一步,恐怕我們連轉變的機會也沒有

&&&&&&&&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淺談審計報告(一)

審計報告在內部審計的眼中非常重要,它是我們的 End-product,除了匯報所有審計發現外,管理層也會用這個報告來衡量內審的表現。

不同機構的審計報告,其內容和格式都不會相同,但普遍來說,報告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份:

1. 審計目的及範圍(Audit objective and scope)

每個審計項目一定有其目的(Audit objective),最普遍是檢查某流程或者功能的內部控制是否足夠和有效。例如“Determine whether adequate controls of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are in place”。純粹個人意見,我認為審計目的不應寫“Ensure adequate controls are in place”,因為“保證”或者“確保”內部控制足夠是auditee的責任,內審的責任是“Determine”,即是裁定或者測定內控是否足夠。記得第一次發表這個意見時,我只是某機構的Junior auditor一名,不知當時何來膽量向老闆提出,他老人家聽到以後竟然表示認同。

Audit scope主要是說明項目審計了那些地方,但也要說明不包括那些地方。以採購審計為例,我們可以說明項目包括了一些程序,例如Purchase requisition process,Budget approval process,Quotation and comparison process,Purchasing Order issuing process,並且因為某某原因,例如在另一個審計項目中已經審過了,所以Stock receiving process及Purchase Order payment process沒有包括在內。

說明範圍很重要,特別是當有問題發生時,管理層追究auditee的責任之餘,也會查問內審之前有沒有看過,所以寫清楚審計範圍是我們的護身符。不過凡事有兩面,如果出事的地方內審有看過而又沒有預警的話,這就會變成催命符了。哈哈...(苦笑)

2. 審計發現詳情(Detailed audit finding)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為每一個審計發現加上一個醒目的標題,然後在第一段用兩三句簡單講解一下問題是什麼,由第二段開始才一五一十將問題的詳情及原因說明。有人喜歡將原因分開來寫,這個我不反對,視乎部門的風格就可以了。寫審計發現,最重要是對事不對人,而且一定要只寫上事實,不應該將個人的憶測或者猜想當作發現來寫。

為了加強審計發現的說服力,道出問題時最好能夠有數據來支持。另外,如果問題比較複雜或者不容易描述,可以考慮在報告內加入圖表或者照片。

另外,最好為每個審計發現編一個號碼,日後討論時容易參照。例如簡單的由1開始到2,3,4,5等等,又或者分類,例如1.1,1.2,1.3,2.1,2.2,2.3等等。

3. 影響及可能出現的後果(Impact / implication)

這裡應描述問題所引起的影響和後果,如果影響還未發生也應寫上,不過需要說明發生的機會有多大,方便管理層去衡量。若果估計是涉及一些計算,相關的假設也應寫上。

另外,可以考慮為每個審計發現訂出一個風險水平,我習慣用三級制來分,有興趣請看一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內審的風險三級制》。

為審計發現的風險分級,其實是想為他們的重要性排序,因為auditee的資源不會是無窮無盡,這個做法方便他們去決定處理各審計發現的先後次序。

下一篇繼續談餘下的兩個。

--------
下一篇文章:淺談審計報告(二)

&&&&&&&&

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雙底型經濟衰退將會出現?

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教授(Paul Krugman),最近在其網誌內發表了一篇《Double Dip Warning》為題的文章,說美國出現雙底型經濟衰退的機會仍然存在。

時常聽到雙底型經濟衰退,上Wikipedia查證一下,其實是指W-Shaped Recession,當經濟衰退觸底逐漸回升時,經濟復甦可能失去動能,在不久的將來會再一次觸底,就象W型一樣。

雙底衰退的機會存在,其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目前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美國政府推出的刺激經濟方案,可是這個方案對經濟的影響力已經到了最高極限,預期明年中將會到了盡頭,對經濟的影響力將會漸漸消褪。另外一個原因是近期的工業生產上升,主要是依賴存貨反彈,因為金融海嘯之時各企業的存貨量太低需要補回,但實體經濟根本未有起色,所以存貨反彈對經濟的影響亦將會在未來的幾個季度消褪。

機會存在不等於一定會發生,但近期的兩宗報導卻使克魯明教授認為機會上升。第一宗是關於刺激經濟方案,為了刺激經濟,政府聘請建築公司為高速公路進行一些小型工程,但這些工程差不多已經完成,再沒有新工程的話,失業情況將會惡化。第二宗是關於工業生產,美國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ISM manufacturing index)的增長已出現減退的跡象。克魯明教授認為,若果消費或者企業投資的需求起飛的話,雙底型經濟衰退的機會將會減低,可是,目前這些情況還未出現,前景並不樂觀。

其實我自己一直都對當前的經濟有些擔心,特別是我們香港,實體經濟未有很大的起色,但資產價格卻因熱錢流入而不斷彪升,當熱錢撤走時,其後果可想而知。 昨天TVB的午間新聞說,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認為結束救市計畫的時機臨近,並傾向在短期內結束,但找遍WSJ等的網站,蓋特納似乎沒有這樣說,無論如何,現在就談退市,未免過早吧?

--------
相關新聞:
Geithner Says TARP Is Winding Down, but Date Not Set

&&&&&&&&

2009年12月2日星期三

欠缺向上的機會,年輕人怎麼辦?

近期Blog界歷久不衰話題,要算是目前社會欠缺向上的動力和機會,造成貧富懸殊和第四代人與上幾代之間的矛盾。其實我一直懷疑,目前社會是否真的欠缺向上的機會,還是機會根本沒有少過,只是拿到向上的入場券的人多了?這個問題以後再探討吧,現在先假設向上的機會少了吧。

如果以呂大樂先生的《四代香港人》中所講的定義,我是第三代人,即是六六年後出生,夾縫的一代,政治覺醒的一群。我們 見證了八九六四和隨之而來的移民潮,經歷過零三七一沙士和負資產 。我們正努力掙扎。

八九年我還在學,親身體驗及見證了學運。之後幾年的移民潮和信心危機,造就了師兄師姐們上位的機會,當時他們只要肯稍稍努力一點,要當個經理之類的職位不難,而我們這班後輩則只有眼睜睜流口水的份兒。當我們累積了相當的經驗,準備接第二代的棒之際,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將我們的期盼澈底摧毀,不單只這樣,還有負資產令大家元氣大傷。好不容易捱過了兩年,稍稍有些好轉之後,接著又遇到2000年的科網股爆破。其實科網股爆破的破壞還不算廣泛,但隨之而來的911恐怖襲擊和03年沙士就令大家人心徨徨。

沙士以後因祖國經濟崛起的關係,本來期望有幾年好日子過,但又無耐地在08年遇上全球金融信貸危機,好日子又遠去了。由畢業至退休,人生有幾多個十年?但在我們第三代的首兩個十年當中,我們又有過多少年的好日子?

如果要埋怨,相信第三代比第四代更應該吧?不過第三代人似乎沒有,依舊默默地掙扎求存,當然,我得承認這是第三代人奴性的性格使然,在殖民地式的教育下,我們早以自少被訓練成不問原由只懂執行的一群。第四代終日埋怨上兩代不給機會,我反而想問,為什麼他們要給你機會呢? 機會不是要靠別人施捨, 而是要自己爭取回來,社會好比森林,是個弱肉強食的地,獅子狩獵得到的獵物會與其他動物分享嗎?周日剛看了一套動物紀錄片,內容講述一群野狼如何生存,當其中一個成員找到食物以後,狼群的首領先吃,接著是成年的狼,而小狼則要到最後才可以吃到食物的殘渣呢!

或者舉另一個例子,當你上位成為經理後,你還未到退休年齡或者下一代還未達到要求,你會把位置讓出來給下一代嗎?要求別人給機會和緣木求魚沒分別,要生存的話,應要靠自己。當你變得比上一代強,他們自然被淘汰,由你取而代之。就正如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他執掌金管局長達十七年,為什麼?就是過去沒有人能取代他。曹仁超先生在一個訪問中坦言不會讓位給下一代,雖然他說的話很囂張,但他沒有說錯,特別是他說:「為何我們可以隊冧班鬼子佬取代他們,而你們(下一代)不隊冧我們呢?」所以,不要妄想有人會給你機會,機會還是要靠自己去爭取。

無論怎樣,我認為找到誰是造成今日局面的真兇又如何?心裡可能會好過些,因為證明了不是自己的錯,但就僅此罷了。我不反對要埋怨,發一下牢騷也是好的,不過最重要是能夠收拾心情,從逆境中爭取僅有的機會,不斷要令自己變強。否則,一味自怨自艾什麼也不做的話,即使機會也沒有用,因為機會從來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呀!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