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眾安在綫與傳統財險有何分別?

眾安在綫(6060)本周招股,挾著「三馬」之勢,市場反應甚佳。這隻號稱本港首隻「FinTech」股究竟與傳統財產保險有何分別?過去財務表現又如何?本文以傳統保險公司中國財險(2328)作比較。

首先是險種,與財險一樣,眾安賣的是非人壽保險,主打與「生活消費」生態相關產品。所謂生活消費其實是電子商貿,產品包括退貨運費險、任性退、商家保證金保險、手機意外險及碎屏險等。有別於傳統保險靠中介銷售,眾安主要與電子商務平台(如淘寶及微店)和電子產品製造商(小米)合作。如手機,在小米官網下訂單可同時買眾安提供的手機意外保險。就算當時未有投保,小米將在手機開通後3天內以Push或短訊形式提醒用家,只要點擊連結就可補購該保險。這種設計完全體現「找對人、說對話、做對事」的交叉銷售策略。

另一主打是「航旅」生態,如旅遊意外、航班延誤及航班取消等。銷售渠道主要是攜程(Ctrip)及其他互聯網旅遊代理,還包括航空公司和線下旅遊代理。去年生活消費和航旅對總保費收入佔比分別有47.6%和31.7%。這些保單有個特點,保額和保費不大,大保險公司未必看得上眼,但山大斬埋有柴,只要賠付率不高,費用率通過科技又控制得宜,業務應大有可為。

現實如何?看看眾安財務表現。先講總保費,近年增長可觀,2015年有1.8倍,去年有49%,主因是業務仍在發展階段。增長最高是健康類,去年總保費增1,127.2%至2.36億元(人民幣,下同)。金額增加最多是航旅,總保費增2.3倍至10.82億元。分額最大的生活消費類,增1.5%至16.2億元。

當保險公司收到保費,一般都會安排再保險以降低承保風險。眾安較特別,去年分出保費佔總保費僅1.2%,較財險的9.8%為低。因主要是健康險才作再保安排。問題來了,既然其他險種沒有安排再保,承保風險豈非很高?沒有錯,但實際賠付表現卻不差。於去年生活消費類賠付率最高,但也僅66.2%,即每100元已賺保費中,66.2元作賠償。其他險種如消費金融、健康、汽車和航旅賠付率介乎14%至20.5%,整體賠付率拉低至42%。相比財險就高得多,同期賠付率是63.5%,兩者相差達21.5個百分點。

眾安賠付率雖低,但費用率奇高,去年達62.7%,即每100元已賺淨保費中,62.7元作費用開支,較財險34.6%高28.1個百分點。等等,線上金融不是標榜不須人力和成本特低嗎?的確,傳統保險公司依靠中介銷售保單,如財險於去年保單獲取成本佔已賺保費約23.3%。眾安依賴線上,當然不需支付中介費,但部分險種須與合作夥伴分成。如航旅險須向攜程支付手續費及佣金,去年成本佔該險種已賺保費約22.3%。整體來說,此開支極低,對已賺保費比率整體僅8.9%。費用率高企,因經營開支續增,如僱員成本、折舊和推廣等,全是為營運發展,令費用率趨升。因此,眾安承保業務連續3年虧損。如去年綜合成本率是104.7%,財險是98.1%,代表每賺100元已賺保費,眾安須倒貼4.7元,財險則賺1.9元。若不是投資收益補貼,眾安的整體業績將會見紅。

最後,眾安目前發售價是53.7至59.7港元,以每股有形資產淨值12.57至13.38港元計,市帳率介乎4.3至4.7倍。但財險目前市帳率僅1.6倍,加上眾安明言今年將錄重大虧損,售價明顯較貴。是否值得認購,還是上市後伺機而動,留待讀者自行判斷。

原文刊於:am730 2017-09-22

&&&&&&&&

3 則留言:

三分熱度仔 說...

現價市賬係高,但會唔會之後搞幾下,三馬個名同商譽又變變下變錢,重新定義個市賬率。。。

bittermelon 說...

當然有可能.始終都係第一間fintech股. 不過,業績都係要有盈利支持先至得高架.

匿名 說...

用fintect作愰子,業績全無,但似乎全城都落鍋炒埋一份

Bruce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