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星期五

太興業績很差嗎?

今年6月上市的太興集團(6811)早前公布業績,今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大跌65.1%,至5,027.6萬元。跌幅那麼驚人,看似業績急速走樣,其實不然。若撇除特殊項目包括1,801.6萬元上市開支、採用新會計準則FRS16後造成的1,460萬元影響,以及去年同期因出售金融資產而獲得的7,212.7萬元收益,經調整後股東應佔溢利其實增加10.1%,至8,290萬元。

齊來研究一下太興的業績。首先是收入,今年上半年升6.5%至16.39億元,當中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升11.1%,至13.1億元,內地則跌8.2%,至3.3億元。

由於公告沒有分列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收入,唯有假設全數來自香港吧。根據香港統計處的資料,今年1月至6月包括茶餐廳在內的中式餐館,期內的總收益有253.6億元,較去年同期微跌1.2%。太興勝過市場平均,相信是期內加開新店所致。

可是,內地業務較為遜色。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有21,279億元人民幣,按年升幅有9.4%。今年上半年,太興在內地開設數間餐廳,收入不單未能追上市場而且還下跌,太興未有解釋原因,個人相信部分是由於人民幣貶值之故。

此外,若簡單地將期內總收入除以期末餐廳數量,每店平均收入為828萬元,較去年同期只微跌0.5%。記得翠華(1314)上市後的頭幾年,就是依靠加開新店來催谷收入,可是每店平均收入一直下跌。現在太興能做到持平,反映其開新店擴張策略較翠華做得好。

接下來是成本結構。餐廳的主要成本是食材、人工和舖租,今年上半年對收入的比率(見下表),與去年同期比較大致持平,唯一是人工對收入的比率稍升0.6個百分點,但剛好被食材的減幅所抵銷。另外,與翠華比較,雖然太興在食材和人工方面略高於翠華,但租金和其他開支較翠華優勝很多,因此太興的經營溢利率較翠華高。綜合而言,太興的業績不算差,表現也較翠華為佳。

有別於翠華的單一品牌策略,太興走多品牌路線,目前來看發展不俗。例如敏華冰廳、錦麗和靠得住,期內同店收入增長分別有4.8%、5.7%和4.7%。當然,多品牌策略好處是分散投資,但壞處是必須兼顧各品牌的獨特需要,令資源難以完全統一。這也解釋為何太興的食材成本對收入比率較翠華為高。

最後一提,翠華的客路包括內地遊客,近3個月的社會運動已令訪港旅客數目大減。例如今年7月訪港旅客人次按年減少4.8%,內地旅客的降幅更有5.5%,相信對翠華的收入有一定影響。反觀太興的客源主要是港人,相信社會運動對其收入影響有限。再講,香港第三季出現經濟衰退看來已成定局,經濟下行往往對快餐業有利,相信太興能從中得益。

原文刊於:am730 2019-09-20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