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1日星期五

蟻多摟死象

一直以來都不明白,為甚麼支付寶的母公司叫「螞蟻」,直至看到招股書申請版本,原來關係到其信念,「小,即是美好;小,蘊含力量(Small is beautifulsmall is powerful)」。支付寶擔當消費者和小微經營者的橋樑,解決兩者在線上交易的信任問題,促進雙方交易。雖然每單的交易額不大,但由於交易量多,累積起來成為天文數字。所謂「蟻多摟死象」,難怪傳統銀行如大笨象滙豐控股(005)也要靠邊站。

「聚沙成塔」這類概念,在金融行業並不陌生。恒生銀行(011)曾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廣告歌:「小莫小於水滴,匯成大海汪洋。細莫細於沙粒,聚成大地四方」。廣告教人儲蓄可以致富,愈多人這樣做,銀行就可以吸納愈多存款,繼而放貸以賺取息差。

螞蟻也一樣,發展至今以成為內地支付行業龍頭。以2019年為例,內地數字支付交易規模就有20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螞蟻就佔了111.06萬億元或55.3%。藉著支付業務聚集了龐大用戶,螞蟻積極拓展金融平台業務,包括微貸、理財和保險。

顧名思義,微貸向消費者及小微經營者進行放貸。不過,放貸人並非螞蟻而是合作的金融機構。螞蟻只提供平台促成交易,金融機構按借貸規模向螞蟻支付服務費。值得注意,雖然借貸人的信用額度由螞蟻計算並推薦,但放貸的最終審批、決策和發放全由金融機構負責,螞蟻不會為借貸人提供任何擔保。

至於理財和保險的營運模式大致相同,螞蟻提供科技和平台,促成用戶和資產管理與保險公司的交易,從中收取服務費。螞蟻去年的收入有1,206.18億元,當中43%來自支付服務,微貸、理財和保險分別佔34.7%14.1%7.4%

個人認為微貸平台的發展最為成功,當中的產品「花唄」和「借唄」,為用戶提供日常消費的無抵押循環信貸,而且是即時審批和發放,用戶信用紀錄愈好,信貸額就愈高,顛覆銀行的傳統信用卡和小額借貸服務。去年微貸平台促成的借貸餘額達20.14萬億元,而且規模增長強勁,2017年和2018年才分別為6.47萬億元和10.46萬億元,兩年間就增加2.1倍。

大家關心的問題,螞蟻的前景如何呢?個人認為隱憂有二。一是近3年毛利率一直在跌,由2017年的63.7%,減至去年的49.8%。招股書只說因2018年重續協議,導致支付給金融機構的整體費率上升。不過,除了2018年較差外,經營溢利率都維持在20%左右,純利率也能維持在12.5%15%。更重要的一點,目前內地正下調借貸利率,加上法院調低了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意味收入佔比愈來愈大的微貸業務,因金融機構所賺的利率上限下降,螞蟻的毛利率在短期將會受壓。

第二是內地的貨幣數字化。內地正積極發展數字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數字貨幣以取代現鈔。用家只要一手機在手,就算離線也能交易,長遠來說與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直接競爭。當然,現在仍是試點階段,全面推行相信還需一段時間。就算推行以後,因用家習慣等因素,取代支付工具的可能較少。

為鞏固支付市場領導地位,相信螞蟻會更積極發展金融平台業務,將用家在消費、借貸、理財與保險等牢牢綁在一起,數字人民幣最終只會淪為支付選項。 

原文刊於:am730 2020-09-11

&&&&&&&&

3 則留言:

匿名 說...

你说 "內地正下調借貸利率,加上法院調低了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意味收入佔比愈來愈大的微貸業務,因金融機構所賺的利率上限下降,螞蟻的毛利率在短期將會受壓。"

蚂蚁向金融机构收取的平台代理/推广费是否相对固定?
按道理不应受到官方政策和机构毛利率下降影响.
而且利率下降,可能刺激消费和加大借贷额度, 减低金融机构因利率限制收入的负面影响.

bittermelon 說...

不是固定,相信是按借貸額的某百份比,估計這個百份比會按銀行賺取的息差而調節.

timngtim2002 說...

首先,螞蟻,這個名字,所顯現的是一種很微小的昆蟲。
至於,內地 有這家公司,而這家公司又以這名字來 命名,就把它說成是公司有人 有某種信念,而這種信念又以公司名字來彰顯。
至於,是誰 將這家公司取這個名?
我不知道!
但,這家公司賺了巨額利潤,又取了個筆者認為微小的名字,筆者認為是創辦人,以小即是力量,幫 創辦人 解釋 信念,我也不大同意!即使, 筆者與創辦人相熟,亦經由創辦人 口中 聽到,亦不代表,這個取名 與之後的公司 宏圖大展 有關聯!
我 覺得一切只是 自我解說某些事情或現象!
但,現象 又不可 只憑 現在 所發生的某些結果, 來推論出 前者 發生的所有事,而又把它 描述成所有的主角 都有 超強智慧、眼光,而過去所作的決定,來得到今天的成果。
我 不知道 主角們 是否有超強智慧、眼光?但,以前所作決定的事情,來呈現今天的後果,並非只是單純的由一種因素決定!
事情變化,人際,人們所遇每件事要作出的選擇,而到今天來呈現的結果!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