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誠品之初,她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像是圖書館。身為一家書店,賣的圖書實在太多太豐富,特別是講手工藝和設計的,書量之多種類之廣簡直儍了眼,就連我喜歡看關於講咖啡的書籍也有兩大格。可是,當全場逛了一圈後我就走了,因為人實在太多,不要說希望悠悠閒閒地揀選幾本書,就算想轉個身也很難。無奈之下唯有速速逃離現場。
其實誠品人多,慕名而至如我者當然是主因,但商場的人流設計也應記一功,因為食肆和餐廳樓層就正正在誠品樓上,若乘扶手電梯到達,就必須要經過誠品了。不過,雖然誠品人多,打書釘的也不少,但在我逗留的大半個小時中所見,「有幫襯」的並不太多,反而生意最好的卻是店內的餐廳和售賣台式飲料的櫃檯。
有評論認為誠品不能在香港捱得過三年,也有人認為沒有問題。由於沒有經營數據,也沒有他們的具體業務計劃,我不敢謬然評論,但單看所賣書籍的品種,我對她能否在香港立足實在有些擔憂。就以港人熱愛的旅遊書籍為例,誠品大部份售賣的都是台灣版。當然,在營銷角度而言,賣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是不錯的策略,但台灣人比較偏愛深度遊,喜歡捐窿捐罅發掘與眾不同的東西,與「到此一遊的Facebook打卡」港式旅遊截然不同。因此,台灣旅遊書以至其他書籍是否普遍為港人受落還是個問號。況且在港營商的開支實在不菲,單是租金就已經叫人頭痛,不多賣些本土主流書的話,要在港立足談可容易。
其實誠品走的路線跟星巴克相似,不單只賣咖啡,而且還賣品味和時尚。記得他們初次登陸香港時,手上拿著一杯外賣的星巴克咖啡在街上走就是「有品味」的象徵。咖啡本來在香港就不普及,星巴克都有本事將它改變(當然其他連鎖店也有功勞),誠品能否一樣將讀書變為時尚,手上拿著一個誠品紙袋就是品味象徵?我樂見其成,拭目以待。
其實香港現在的幾家大型書店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將書店「超市化」,他們的店員都像「理貨員」一樣,對書籍毫無認識,工作就只是把書籍上架下架。試過幾次想找幾本書,店員都不知道放在那裡,要查店內有沒有存貨的話,就要由樓面老遠跑進辦公室去按終端機。我一直都有個疑問,一個賣書的地方,連供客人查詢書籍的終端機都欠奉,店員又不能即時幫忙,這還算是一家書店嗎?純粹我的個人想法,若書店的店員都能像《You've Got Mail》電影中,由美琪賴恩飾演的女主角一樣,能對兒童書籍如數家珍的話,對讀者來說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圖片來源:多謝Terry Wu兄提供
最後一提,拙作《審計密探CIA》竟然在誠品有售,而且不是放在書架,而是放在誠品三樓的書枱上,看到時實在有點受寵若驚,在此要說聲謝謝。
&&&&&&&&
2 則留言:
小弟今天也去了誠品.儘管小弟不是那些熱愛閱讀之人,卻間中也會到書局逛逛.
可是,經過今天的誠品一遊後,我發覺得當下的她並不是一間書局,而是一間正在on sale的時裝店--逛誠品人多得令人差點窒息!正如很多人所說,現在我才知道香港人忽然愛上閱讀了!
不過,我說的只是「當下」的誠品─我相信幾個月後,當熱潮減退後,她就會變成一般的三聯、商務印等的書局了!直到這一天來臨之前,我也不會去誠品了...
最近看見很多黑衣蒙面超人,令我想起施老板的文章。
如何避免被人洗腦 C觀點 - 施永青 (2012年08月01日)
...要防止被人洗腦,關鍵是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並有能力對自己的見解進行反思。很明顯,參加群眾集會與示威遊行,對獨立思考與進行自我反思都沒有好處。因為人最容易被群眾的行為所影響,在眾口一詞的口號聲中,人最容易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很容易把自己既有的成見變得更鞏固。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作者),就視此為最媚俗的行為,他對遊行示威最為厭惡。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905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