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星期四

為何醫保計劃撐得過


上篇提及瓜瓜最近入院做手術,雖已購住院保險,但此病在投保前曾患過,被保險公司列不受保事項。此外,不少朋友買醫保時也遇到不快經驗,如續保以狂加「loading」(即收額外保費)來變相拒保,甚至索性不獲續保。前者算較有良心,因投保人被拒保,其他保險公司普遍不接受投保。

真有點「來生不做香港人」之嘆,因別的地方不是這樣,如澳洲、荷蘭、瑞士和美國等,醫保均承保已有病症,還保證終身續保、保單設有最低承保範圍和限額及設有標準保單條款等。另外,外地保險公司花大量資源在健康教育上,鼓勵投保人定期接受各項醫療檢查,目的是減少索償以達至雙贏。反觀香港,不少住院保險都只是「搭單」形式出售,保險公司旨在非住院保險上。令人沮喪的是,按諮詢文件披露,以香港整體醫療保險市場統計,在我們所繳保費中,居然有29%是用在佣金、經紀費用、其他開銷及保險公司利潤,此比例較其他地方為高。如澳洲、愛爾蘭、荷蘭及瑞士,其比率只介乎7%至13%。難怪有朋友跟瓜瓜說,香港住院保險落後人家至少30年,你說我們是否應急起直追?

此外,醫保計劃還有幾項措施改善保單質素,加入日間治療就是一例。目前大部分住院保單,病人接受某些檢查(如內窺鏡和磁力共振)及治療(如化療和放射性治療)時,若不住院是不能索償的。但醫保計劃規定新保單須加入此項保障,日後病人不需為賠償而特意住院,避免不必要的醫療開支和時間。還有一點,醫保計劃建議成立高風險池,給長期病患者選用私家醫院的機會。有朋友認為此舉將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因政府變相為高風險保單「包底」。

進一步了解後,原來此舉可為政府慳錢。此話怎講?上篇提及目前香港私家醫院只提供約100種病患醫療服務,其他嚴重病症如急症、罕見病症、須長期密切治療的病症,大多數由公立醫院負責。按食衛局統計,約98%的治療費用由政府承擔,但在高風險池安排下,高風險人士需繳付保費。換句話說,沒有高風險池,政府幾乎承擔所有醫療費用,有了高風險池,保費可抵銷部分索償,計落政府有賺,加上高風險人士可以接受較好的醫療服務,是雙贏局面。

有朋友包括瓜瓜在內擔心,醫保計劃會否吸引更多風險較高人士購買住院保險,將整體風險推高而令保費增加。詳細了解後相信機會不高,因香港醫保市場較獨特,保費是先按年齡層釐定,再以個別投保人的風險「加loading」。由於額外風險已反映在個別投保人保費上,因此不會推高整體風險。不過,因日後保單的保障較目前全面,保費上調無可避免。

不說不知,與醫保息息相關的私家醫院,目前監管法例原來已沿用五十多年,食衛局也坦言現行制度不合時宜及失去規管作用,故當局同時發表《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建議改革及更新現有制度。就以上述提到的日間治療為例,目前不少診所及醫療機構均提供高風險日間醫療程序如簡單手術,但卻不受法例監管,若不幸出了事故,最多只能要求醫生負責。此外,目前診所及機構的管理標準如環境設備和感染控制,臨床質素如服務提供和護理程序,急救和應變措施,及收費透明度,目前是完全沒有法例監管,更遑論出了事故需要負責,因此當局建議立例規管。

綜合而言,目前香港醫保太落後,成本效益太低,付了保費但得到的保障有限。既然市場力量不能改善其質素,由政府出手立法規管似乎是最佳辦法。坦白講,不少朋友包括瓜瓜在內,對現屆政府表現非常不滿。但接觸過食衛局的同事後,發覺他們有心改革目前醫保和醫療機構監管制度。再講,對一些與民生有利的政策,我們不應一併否定,否則與「倒自己米」無異,對吧?最後一提,雖然醫保計劃值得推行,但保單管理費偏高這個問題仍有待解決。

有朋友擔心醫保計劃會否如強積金般,最終變成「強醫保」。個人相信不會,因政府從未打算放棄公營醫療系統。況且私營醫療系統服務範圍有限,以病床為例,截至2013年12月底,全港11間私家醫院只有3,882張病床,42間公立醫院則有27,400張。再者,同期求診人數,私家醫院只有36萬人次,公立醫院則高達155.3萬人次,私家醫院難以取代公立醫院角色。當然,如其他公共服務一樣,公立醫院也可以私營化,但在政治壓力下,相信成事的機會很微。

文章來源:am730 2015-01-29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