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星期五

無國界醫生停捐潮,受累還是活該?

在理大事件中,無國界醫生(MSF)被指太官僚,對港人醫療危機視而不見,因而掀起停捐潮。說來實在諷刺,MSF的工作就是反官僚,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緊急醫療服務。與其說他們官僚,不如說是錯判形勢,以及過於謹守其宗旨所致。

公平點說,未發生修例風波前,相信香港MSF及其捐款者也從未想過,香港居然需要人道醫療救援吧?香港醫療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緊急救援屬一級水平。只要打緊急電話,救護車在十幾分鐘內就會到達。可是,在修例事件中,示威者害怕被拘捕而拒絕求醫,因此出現緊急人道醫療危機。

身為港人熱衷捐款的受惠機構之一,當有需要時出手援助是應有之義。雖然香港MSF最後也派員協助示威者,但來得太遲。

在眾多國際慈善組織中,香港MSF的善款收益屬數一數二,2018年就有5.18億元,加上60.4萬元其他收益,總收入達到5.19億元。翻查近5年的財務報告,發現2017年及以前善款升幅介乎12.3%至19.2%,到了去年卻大幅放緩至只有3.4%。此外,香港善款佔國際MSF全球收入的比率,於2014年只有2.6%,其後持續上升至目前的3.7%。由此可見,港人對國際MSF的貢獻與日俱增。不過,在大家慷慨解囊前,有否認真了解善款如何運用?

首先,公眾最關心的當然是救援項目。於去年,香港MSF在這方面的開支有4.46億元,對收入的比率是85.9%,較2017年減少1.2個百分點。比率減少因為籌款開支升1.1個百分點至10.7%,以及行政開支增0.1個百分點至3.4%。換句話說,向香港MSF捐出的每100元善款中,85.9元花在慈善項目,14.1元花在籌款和行政。是平還是貴?不妨比較一下。

香港紅十字會同為本地非政府醫療組織,以經常性收支計,慈善項目支出對收入的比率有89.2%,籌款和行政支出對收入的比率則只是6.4%。不過,其特殊學校受政府補助,輸血服務又有醫管局撥款,籌款壓力自然較輕。若撇除相關收支,兩個比率分別高達44.9%和38.5%。

與其他國際慈善組織比較又如何?如香港樂施會,兩個比率分別是75.8%和18.1%。又如香港世界宣明會,兩個比率分別是94.4%和5.6%。單以此來看,香港MSF不過不失。當然,由於機構背景、知名度、從事的慈善項目等不盡相同,單以上述比率來評論高低有欠公平。

香港MSF在財務報告中提到,定期每月捐款人為該會提供穩定收入,所以招募和挽留這些捐款人是首要任務。可是,由於停捐潮持續,相信將打擊今明兩年的捐款收入。

無論如何,在決定捐款時,相信不少朋友都是認同MSF在海外的救援工作,也沒有預期需要回饋香港吧?再講,內地民眾動輒因政治立場而杯葛港台藝人或品牌,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不認同MSF的判斷而呼籲停捐,本質上不是與內地作法一樣?

個人認為香港MSF並非活該,而是政府作孽的犧牲品而已。

原文刊於:am730 2019-11-29

&&&&&&&&

3 則留言:

QA 說...

//在修例事件中,示威者害怕被拘捕而拒絕求醫,因此出現緊急人道醫療危機。//
以前只有省港旗兵害怕被拘捕而找地下醫生。示威者和旗兵的共通點是逃避法律刑責,這絕不是公民抗命。
這不算是人道醫療危機。我認為聖雄甘地絕食才是人道醫療危機。

匿名 說...

香港真的病了,學生沒有負擔、機會成本低所以想做就做,但不等於所做的事是正確。

一位老人 說...

很多罵共產黨的人, 他們的做事手法跟共產黨一樣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