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

當核數師?何其難也!

曾幾何時,核數師報告何其精簡,若果是無保留意見,篇幅就只有半頁紙左右。若將核數費除以字數,隨時字字萬金。可是好景不常,隨著市場對資訊的渴求,核數師報告變得愈來愈冗長。就以中國恒大集團(3333)為例,2010年的核數師報告只有1頁,到了去年已增至7頁多。其實自美國安隆事件後,全球對核數師的監管有增無減,法律風險愈來愈高,會計師以往好日子早已不復再。

說到恒大,其債務問題又有新發展。財務匯報局(以下簡稱財匯局)於上周公布,將對其「持續經營的匯報」展開調查,這次更牽連其核數師羅兵咸永道。

有兩點請大家留意。第一,這次財匯局要查的,並非恒大的業務能否持續經營下去,而是著眼於最近公布的兩份財報,即2020年的年報及2021年中期報告,是否適合以「持續經營」作編製基礎。此外,也一併調查羅兵咸永道為恒大2020年度帳目所做的審計有沒有問題。第二,財匯局對恒大是查訊(Enquiry),對羅兵咸永道卻是調查(Investigation),兩者並不相同。

所謂查訊,並非拉大隊上門封帳查帳,而是以書面形式,要求恒大交出相關紀錄或文件及提供解釋,過程相當斯文。或許你會問,上市公司不受財匯局直接監管,拒絕合作又能怎樣?後果是可大可小。按法例規定,不合作而又沒有合理辯解,財匯局可入稟法庭,最壞情況是被判藐視法庭。

至於調查就嚴重得多,而且出手都事必有因。根據相關條例,財匯局在三種情況下可對核數師進行調查,包括為考慮是否施加處分、有理由相信核數師已違反相關條例,或其審計項目不符合投資大眾的利益。現在財匯局對羅兵咸永道進行的調查,估計是基於上述第二項作出,主要就恒大去年財報未有披露持續經營問題,審視有沒有按照審計準則來處理。

持續經營是編製財報的重要假設之一。在此基礎下,非流動資產如機械設備等,需計算折舊並按使用年期分攤。若然企業不再經營,一切資產和負債須歸類成流動資產,而且需要以可變賣值入帳。

其實審計準則寫得相當清楚,核數師必須審視可導致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Material uncertainty)」是否存在。若果存在,財報就要在附註中披露,核數師報告也要提醒使用者注意。若果披露不足,核數師就需要發表保留意見(Qualified opinion)甚至否定意見(Adverse opinion)

如前所述,恒大去年財報未有披露持續經營問題,核數師報告也沒有提及。由於及後出現債務問題,財匯局因此介入調查。不過,核數師報告的簽發日期是今年331日,此日之前有沒有出現過重大不確定事件,將成為調查的其中一個焦點。

現在做核數師真難,手上沒有水晶球,無法預知未來。可是,若在審計過程中稍一不慎鬆了手,而又碰著客戶有甚麼冬瓜豆腐,隨時惹禍上身。萬事依足規矩執正來做嗎?先別說時間未必許可,碰上客戶無法達標,核數師不得不狠下心腸,給出非無保留意見,就會觸發股份停牌,牽連甚大。說到底,審計也是一盤生意,如何向客戶解釋並使其接受,是一項頗大的挑戰。

難怪香港的執業與非執業會計師比例不斷下跌。例如2000年,每100位會計師就有16位是執業,該比例於2010年跌至122020年更跌至11。收入與執業風險不相稱,估計是原因之一吧?

原文刊於:am730 2021-10-22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