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寫這個專欄以來,除了學到不少新知識外,也認識了不少讀者朋友。最近又多了一位,就是聯合能源(467)的CFO彭先生。彭兄來函說,如對聯合有興趣,可以找他提供資料。坦白講,初時並不抱有任何期望,皆因近年收過不少類似的邀請,但每次如言向對方提出問題時,只要稍為問得詳細一點,通常都回覆說不方便提供。不過,由於不熟悉上游能源行業,故此很有興趣了解多些,所以翻閱了聯合的年報後,便列出了幾個問題給彭兄。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收到詳盡回覆。
或許先講點背景,聯合是上游能源公司,主要生產石油和天然氣,2013年的業績亮麗,收入按年增加49%,至47.88億元,純利則增加47.8%,至11.74億元。他們目前有兩個大型項目,包括中國遼河油田和巴基斯坦油氣田。這些能源類股份,投資大,盈利高是自然的事,反而很想了解一下鮮為人知的一面:項目壽命。
利用年報提供的數據做了個簡單分析,首先是中國遼河項目,於2013年,油田的平均淨日產量是1,634桶,一年就是60萬桶。以此與探明儲量2,830萬桶相除,得出的油田壽命有47.5年。
雖然仍有很長日子,但是看到一個現象,產量上升的速度較探明儲量快很多,按照今年4月發出的營運指引,目前的平均淨日產量已增至1,800至1,900桶,若以1,900桶去計算,項目壽命將再減少至40.8年。其實這不是現在才發生,利用過去兩年的數據計一計,項目壽命不斷縮減,2011年還有92.2年,2012年已跌至54.4年。
最令人擔心的是,年報還提到希望於5年內,將日產量提升至3,000桶以上,若果探明儲量追不上,是否意味項目的壽命將會進一步縮短?
就此問了彭兄,原來這是他們的策略。此項目其實是與中國石油簽署的生產合約,年期為25年,到目前為止,項目年期還餘下20年。為了獲取最大利潤,所以他們正設法加快生產速度,目標是要把油田壽命降至比餘下合約期為短。如此看來,情況是否有點像吃「放題」,要在限時之內盡量去吃才能回本?
其實該區自七十年代起已經開始勘探,並且生產至今,計一計已經逾40年歷史。彭兄解釋說,合約覆蓋的產油區不會再進行勘探,因此預期儲量在未來幾年不會大幅上升。要強調一點,壽命縮短主要是生產速度快,儲量實際上是上升的。
以去年為例,年初是2,650萬桶,年底是2,830萬桶,加上年內生產了60萬桶,去年儲量實際新增了240萬桶。有趣的是,所謂儲量原來是推算出來的,其估算的起點是地下的「地質儲量」,然後再按產品的售價和生產成本計算。由於近年油價上升,以及聯合推出措施令生產成本下降,因此儲量不跌反升。
接著是巴基斯坦項目。依樣畫葫蘆去計算,發現項目壽命不斷增加,2011年是3.7年,2012年是3.8年,2013年是5.7年。可是,年期那麼短,是否能夠回本?彭兄透露,有別於遼河油田,此項目需要勘探和開發,目前的儲量只代表已發現的部分,項目還包括一大片未勘探的土地。這裡的所謂儲量也有講究,只有指超過九成機會能夠產出的,才會計算入儲量。2013年的儲量年期由3.8年增加到5.7年,原因是年內有4,600萬桶新發現。
此外,產量同時由2012年的900萬桶增加到2013年的1,230萬桶。如果按今年4月發出的營運指引,產量將進一步提升到平均每天4.5萬桶,即一年1,643萬桶,若按2013年底的儲量7,000萬桶計算,儲量年期將會縮短至4.3年。因此,他們除了提升的產量之餘,還會加強勘探讓新增儲量加倍上升。難怪聯合的勘探開支於去年增加52.8%,至3.32億元了。這樣看來,此項開支於未來將會有持續增加。
說到勘探,根據年報披露,去年開支主要是用於「巴基斯坦三維地震研究」。看到「地震」二字,自然勾起瓜瓜的內審神經,故此還煞介有事地問彭兄所謂何事。原來該研究是利用炸藥做出地震波,並利用儀器收集其反射,從而估計大型油氣田的位置所在,是勘探前的初步工作。說來慚愧,還以為他們擔心那裡會發生地震,因而進行研究去看發生的機會率,認真慚愧!
文章來源:am730 2014-06-10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