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I.T(999)發出盈利警告,預示截至今年8月底中期業績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原因是主要營運地區銷售增長放緩及經營成本上升。究竟成績有幾差?看看最終發出的成績表,2013年至2014年度首6個月營業額有29.4億元,跌0.9%。由於同期銷售成本略升0.1%,最後錄得17.4億元毛利,按年稍跌1.5%。
看來不是很差?但繼續往損益表下半部看,因經營開支升4.6%至16.85億元,逾96%的毛利立即消磨殆盡。即使財務收入和其他收益等幫補了一下,可是期內融資成本升125.4%至3,124.5萬元,加上分佔合營公司的1,065.3萬元虧損,期內溢利只餘下2,814.8萬元,挫76.8%。面對這份成績表,難怪要發出盈警了。
翻看業績公告時,找到一個有趣的地方,雖然營業額表面看來波平如鏡,期內總金額與去年相比沒有很大的起伏,但按地區分析後才發現暗流湍動。今年度首6個月,內地業務銷售增長最高,按年急升16.1%至10.19億元,佔總營業額的比重也增加5.1個百分點至34.7%。既然說到比重,一邊提升自然有另一邊會下降,就像小時候玩過的搖搖板一樣。下跌的包括香港業務,期內銷售按年倒退6.3%至15.94億元,比重也減少3.1個百分點至54.2%;日本業務就更差,銷售按年急挫23.2%至2.04億元,比重也減少2個百分點至6.9%。換句話說,內地業務賺來的額外銷售,卻因香港和日本銷售下挫而全數抵消。
為甚麼內地業務有雙位數增長?按公告披露,主要是提供折扣優惠,以刺激銷量及擴張店舖網絡。到國家統計局的網站瀏覽了一下,找到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新的統計數字,截至今年7月,累計的商品零售總額有11.5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13.3%。由於I.T的中期業績是3月至8月,因此不能直接比較。不過,若果假設市場的增長率相同,則反映該集團於內地業務的表現優於市場。既然I.T做到拉上補下,業績沒理由變差吧?可是,由於內地業務的經營邊際利潤很低,去年同期只有1.2%,今年更加是負1.4%,因此內地業務不單沒有帶來利潤,而且還要拖累集團的經營溢利減少了1,404.2萬元。
至於香港業務,今年營業額下跌,究竟是否與市況有關?翻查了政府統計處的《零售業銷貨額按月統計調查報告》,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的零售業銷貨價值,於今年3月至8月合計是296.53億元,去年同期則是271.75億元,按年增加9.1%,由此可見市況不差。然而I.T在港的銷售竟然下跌6.3%,是否反映該集團的產品不再像以前般受歡迎?還是因為產品訂價問題?其實內子和瓜瓜算是該集團的常客,常逛的店舖包括b+ab、:CHOCOOLATE、i.t.等,以前還包括izzue,但自從該店轉了風格後,我們這些「古老石山」已經很少幫襯了。此外,早幾年前每次逛店,總是見到不少顧客在「搶貨」,而且以b+ab尤甚,但現在每次經過,感覺上顧客沒有以前多,實情是否如此就不敢肯定,若是真的話,I.T就要想想如何吸引顧客了。此外,香港業務不單營業額下跌,連經營邊際利潤也不能幸免,按年減少足有4個百分點至1.4%。雖則如此,今年上半年仍向該集團貢獻了2,275.3萬元經營溢利,佔總額37.4%。
日本業務就比較特別,因受到日圓匯價下跌所拖累,令營業額大跌23.2%,其實看看匯價已略知一二。上網查了一下,於2012年3月至8月的平均匯價是每1,000日圓兌96.9港元,今年同期卻下跌了18.4%至79.1港元。以此簡單推斷,撇除匯價影響,日本業務今年的銷售實際下跌了4.8%。雖然同期的銷售表現最差,按管理層在公告內透露,由於當地之經營效率改善,經營邊際利潤因此大升9.4個百分點至16.5%。此外,向集團貢獻的經營溢利也最大,金額有3,367.5萬元,佔集團總額有55.4%之多。
綜合上述而言,利錢好的地區銷售倒退,利錢薄的卻大升,這就是I.T當前的經營境況。究竟要如何應對,公告沒有具體提及,但強調看好內地業務的發展,因此將繼續落實早前訂下的業務策略。
下一篇將探討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財務表現。
文章來源:am730 2013-11-14
&&&&&&&&
1 則留言:
俺有個錦雀佢系做緊半個包租公或者百貨公司。好多檔口既lables都未必系自已既,又或者d貨只系consign過泥。連裝修都要人地包底。所以只要狂開鋪同場,收埋d場租已經五駛輸。
結果過度擴張…本地租金同市場已經無發展空間,只callE北上,打住特區上市公司(雖然今日個光環其實無咩力),同埋特區名牌既棋,應該仲callE搵到水魚既。特區might當示範單位就得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