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某個晚上,突然覺得有點肚餓,很想吃點糖水和點心甚麼的。雖然住處附近有幾間便利店,他們都供應現蒸點心,但奈何太晚已經「收爐」,又不想吃叮叮食品,走著走著卻見到鴻福堂(1446)仍然營業。第一次幫襯,探頭探腦找找有甚麼可吃,最後買了一客燒賣和一包紅豆沙。坦白講,燒賣的味道算是不錯,比便利店好吃得多,但紅豆沙就有點失望,覺得叫做紅豆湯更為貼切。然而,過了晚上11時又懶得跑到別區找吃,這些小食其實已經是上品,不能過於苛求。
鴻福堂貴為全港最多分店的涼茶舖,目前為止在港有97間零售店,在內地也有25間,兩地僱員人數分別有833人和494人,員工成本和舖租肯定是一項挑戰,究竟他們的成本結構和利潤如何?趁他們招股上市,找來招股書研究一番。
就以2013年為例,假設產品售價是100元,當中原材料和生產開支是36.3元,直接員工開支是3.7元。換句話說,銷售成本是40元,餘下的60元就是毛利。看起來好像「好好搵」,但將產品推出市場要依靠零售點和銷售人員,相關的店舖租金開支就要12.9元,員工成本更要21.7元,還有8.6元的銷售及分銷成本,再扣除10.3元其他例如財務費用和稅項,餘下的6.5元才是鴻福堂的純利。若計入上市開支,2013年的純利將降至5.6元。如此看來,鴻福堂的溢利率並不算高。
香港商舖租金之高世界知名,若租金開支升10%,將如何影響鴻福堂業績?據招股書內的敏感度分析,2013年除稅前溢利將減少17.2%,金額相當於834.3萬元。原材料和員工成本也一樣,若升5%,該年除稅前溢利將分別減21%和17.2%,金額相當於1,019.9萬元和836.1萬元。故若然這幾項開支上升,但其升幅不能轉嫁給客戶,業績必然受到重大影響。
於2013年,鴻福堂收益6.45億元,當中直接銷售佔65.3%,間接銷售和其他則佔34.7%。與2011年相比,前者升幅有28.7%,後都則有49.5%。直接銷售指鴻福堂自己店舖的銷售,最近3年的增長之所以可觀,主要是零售店數目於期內增了15.8%至117間。此外,若將直接銷售與店舖數目相除,得出每間零售店平均收益於2013年有359.9萬元,較2011年增11.1%。當中以內地業務增長最顯著,因店舖數目增80%至27間,每間店舖平均收益也增38.6%,故來自內地直接銷售於期內飆升149.5%。但對總收益比重僅3.9%,故只能推高集團總收益約3.8%左右。
直接銷售以香港業務為主,其實最近3年表現也不賴,於2011年有3.17億元,到了2013年增24.8%至3.96億元。收益之所以增加,除店舖數目增4.7%至90間外,最重要還是每間店舖的平均收益增加19.3%至439.9萬元。綜合來說,鴻福堂的收益增加,主要是透過擴充銷售網絡,以及每間店舖多做了生意。
有一點非常有趣,在目前的直接銷售中,約有50.7%是透過兌換優惠券及預付會員卡進行,其餘的49.3%才是現金銷售。可是,鴻福堂整體的應收貿易帳款周轉期於2013年高達98.7天,實在有點出乎意料。理論上,直接銷售以現金交收,就算使用了八達通付款系統,加上逾半直接銷售是客戶預付,應收帳款周轉期只需幾天才對。現在周轉期那麼長,反映間接銷售拉高了周轉期。根據招股書披露,授予客戶的信貸期一般介乎30至105天,以此推斷,相信間接銷售客戶的信貸期頗高。
另外,由於不少零售客戶是預付,因此鴻福堂的流動負債較一般企業為高。以2013年為例,流動負債有3.04億元,當中的34.7%或1.06億元就是預付款項。也因為這個原因,鴻福堂的流動比率較低,2013年只有1.02倍,2012年更只有0.72倍,即是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不過,這些預付款其實是有期限的,以香港業務為例,預付優惠券的有效期由7至12個月,預付會員卡儲值額則是2年,逾期不用便會無效,2013年就有1,030萬元因此而被沒收,並且計入該年的收益。
文章來源:am730 2014-07-03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