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星期二

財政儲備雜談

早前財爺曾俊華被批評太過守財,更被冠以「大罪人」之名,不知是否為了此事,因此其辦公室推出一系列名為《Johnny財政博客》的動畫,旨在介紹特區政府的理財方法,第一集講的內容就是財政儲備。有趣的是,動畫一開首似乎在反駁政府守財之說,例如當中的文字介紹提到,不少人認為政府有7,000多億元財政儲備是太多,應該妥善利用部分儲備去造福社會。可是,儲備其實需要維持政府日常開支,還舉出實例說,香港回歸時儲備足夠政府維持27個月的開支,現在下降至只夠20個月。財爺像在訴說,我使錢較回歸前更多。由此看來,財爺有心洗掉大罪人之污名。

雖然財爺這樣說沒有錯,假設沒有收入的話,儲備的確會有用完的一天。不過,現實是儲備經常都有收入流入以維持一定水平。在動畫中財爺用了豬仔錢罌來比喻財政儲備,看來就不太貼切了。為甚麼?用過錢罌的都會知道,其設計是「入錢容易,出錢麻煩」,我們習慣將用剩的零錢放進錢罌,當有需要時才打破它或扭開小蓋取錢,正常來說不會將錢罌當成錢包用吧?

或許以多層大廈的水箱做例子,食水會先儲在大廈天台的水箱內,之後再經管道送到每層樓的各個單位,水箱的儲水量經常會維持在某一水平,萬一街外供水服務突然暫停,水箱也能夠短暫應付單位的用水需要。這個水箱就像財政儲備,不斷有食水流出,但同時也有食水流入,我們政府這個就特別大,就算停水也足夠運作20個月之久。

所謂財政儲備不是甚麼理財秘技,說得簡單一點其實即是儲蓄。不論是政府和企業,機構和個人,儲蓄都是良好理財的基本技巧。「餐搵餐食餐餐清」甚至「先使未來錢」都不是健康的理財方法,就好像雪櫃內的汽水果汁等飲品,家中經常存有一定數量,少了就會補上,否則沒得喝。不過這還是小事,若換了是家用廁紙,家中沒有多儲幾卷以備不時之需,應召大自然呼喚此等「大事」後,突然才發覺沒有得用,後果如何就不用多說了吧?

在企業會計上,財政儲蓄屬於股本權益,泛指股份以外的其他帳項,其構成主要分兩類,一是通過股東集資,例如股本溢價(share premium)和法定儲備金;二是通過溢利,例如盈利滾存。一般來說,企業都可以自由劃撥或動用儲備,以盈利滾存為例,有些企業每年會拿出某個百分比的溢利向股東派息,餘額就留下來作企業發展之用。

就好像本報《am730》,施老闆就公開透露,公司每年將三分之一的溢利用作派息,另外的三分之一用以員工獎勵,剩下的三分一就撥到儲備作公司日後發展。

不過,也有不少地方是有明文規定儲備要如何操作,例如內地,公司法要求公司制企業需要每年提取10%的稅後溢利至「法定盈餘公積金」,當公積金達到註冊資本的50%時就不再提取。此外,公積金的用途也有限制,例如只能夠用作彌補企業虧損,以及增加資本。此外,雖然企業也可以動用此公積金來向股東派發股息,但有嚴格限制,包括公積金在彌補虧損後仍需有結餘;股息不能超過股票面值的6%,以及派發股息後公積金的結餘不得低於註冊資本的25%。

至於政府或非利潤機構,財政儲備主要來自每年的財政盈餘。例如全球最大的13家船東互保協會,他們的營運目的就是透過互助保險(Mutual insurance)方式來互保。例如協會會員的船舶出了事故,協會內其他會員將共同分擔此船的賠償開支。因此,每年繳交的保費將視乎當年的索賠情況徵收。一般來說,協會的保費收益加上投資收益,再減去索賠開支和營運開支後,若得出盈餘就會撥到儲備,若不幸出現赤字,按理是需要再向船東徵收額外保費。可是,若果儲備足夠,協會就能動用它去彌補赤字。

回說香港的財政儲備,財爺最近在其網誌透露,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令勞動人口比例下降,預期政府收入將逐漸減少,但公共財政開支愈來愈大,此消彼長下勢必對香港的公共財政構成沉重壓力。財爺還預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會公布如何規劃,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am730 2014-01-14

&&&&&&&&

3 則留言:

會計仔 說...

重點中的重點是在政府的儲備中耍留番6413億作長俸撥備(共實冇撥到, 只係disclose左),7000多-6413=幾百, 依個就係我們今日既situation。

http://hkpublicfinance.blogspot.hk/2013_04_01_archive.html

匿名 說...

唔知苦瓜兄會唔會寫對施政報告的看法呢? 期待中...

bittermelon 說...

謝謝會計仔的資訊,其實早前都有朋友提及過此問題。

匿名君,暫時未有時間細讀施政報告內容,或許遲一點寫寫自己的看法。

^_^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