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寫了篇《連環併購如何影響聯想》,得出的結論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無他,聯想集團(992)以高價購入兩項仍然處於虧蝕的業務,除非短期內能轉虧為盈,否則很大機會拖累業績。其實很有興趣知道,為何聯想這麼著急,要在短時間內連環做兩單大型併購?
或許先看一些數據。根據IT研究顧問Gartner所做的全球個人電腦(包括桌面和筆記本電腦)市況統計,聯想的付運量於2013年增加了2.1%至5,327.3萬台,市場佔有率也躍升2個百分點至16.9%,因此取代了惠普(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編號:HOQ)全球第一之位。不過,若以整個市場去看,全球付運量已經連跌7個季度,2013年更是有史以來最差,全年僅得3.16億台,較2012年下挫近10%。
聯想以個人電腦業務為主,以今個財政年度(即2013年至2014年度)頭9個月為例,來自桌面和筆記本電腦的收入,佔集團總額達79.2%,去年(即2012年至2013年度)同期更高達84.2%。既然個人電腦市場的大環境那麼差,借收購IBM的X86業務來拓展企業市場,以及藉收購摩托羅拉去鞏固手機業務,這就顯得順理成章。
雖然市況如此不濟,但聯想的營運表現一點也不差。翻看最近今年度第三季的業績公告,今年度頭9個月的純利有6.49億(美元,下同),較去年同期大升28%。為甚麼?主要是毛利增加。首先,同期的銷售收入增加了12.7%至293.49億元,另一方面,銷售成本增加12.6%至255.3億元,兩數相減後得出的毛利是38.19億元,由於收入增長略高於銷售成本,因此毛利增加了13.2%,以金額計算,則是多賺了4.44億元。
此外,期內毛利率增加了0.1個百分點至13%,即是每賣出100元產品才賺到13元,若減去銷售和分銷、行政、研發、借貸利息、稅項等開支後,餘下的純利其實只有2.2元。既然如此,為甚麼期內純利還會這麼高?主要原因是薄利多銷,依靠銷量去取勝。再講,目前個人電腦市場衰退兼且競爭激烈,能夠提高產品售價的幅度有限,要賺錢就唯有向成本打主意,盡量壓低成本以增加競爭優勢,這就是著名管理和經濟學家Michael Porter所講的Cost leadership strategy。看看最大的競爭對手惠普,2012年至2013年度個人設備的毛利率僅得3%,這就證明聯想的經營策略成功。
除了收購外,其實聯想早已另覓出路。他們期內收入之所以增加12.7%,主要是受惠於移動互聯及數字家庭產品,其收入急升91.1%至44.02億元。反觀個人電腦業務的收入就有放緩跡象,雖然筆記本電腦收入於期內增加8.1%至149.05億元,但桌面電腦卻只上升2.3%至83.37億元,兩項合計只增加5.9%。此外,根據Gartner的統計,聯想在2013年4月至12月的個人電腦付運量是4,176.4萬台,較去年同期增加3%。將收入與之相除,得出的每台平均售價為556.5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從中可以推斷,個人電腦業務的增長主要依靠筆記本電腦,由於售價較桌面為高,因此也推高平均售價。這也反映出,此業務在「價」和「量」方面的增長都非常有限。
回說期內純利,今年大升的另一原因,是幾項重大開支並沒有同步增加。例如銷售及分銷費用,由於廣告及宣傳費用減少,因此較去年同期下跌了2,813.7萬元或1.9%,此外,對收入的比率也減少0.7個百分點至4.9%。
不過,由於僱員福利成本增加,導致行政和研發費用分別上升13.6%和21.4%,多花的金額合共2.16億元。雖則如此,但兩項開支對收入的比率沒有太大變動,期內分別是3.4%和1.9%,合共計算後,較去年同期略為增加0.1個百分點。
有一點值得留意,由於聯想較從前偏重內部生產,令原材料和部件增加,導致存貨金額較9個月前上升了35.5%,存貨周轉期也較9個月前增加了4天,至25天。資金回籠時間延長,無疑增加流動資金的壓力。其實計一計流動比率已看出端倪,截至2013年12月底的比率只有1,代表流動資產僅僅高於流動負債,若將存貨從計算中剔除,得出的速動比率更只有0.82。從今年度的頭9個月期業績來看,個人電腦業務增長放緩,聯想的確急需另找市場去維持增長。兩宗收購能否令他們如願,相信還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知曉。
文章來源:am730 2014-02-28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