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星期二

為何FB要收購WhatsApp?

早前Facebook(NASDAQ股票編號:FB)宣布,收購通訊程式WhatsApp,作價高達190億(美元,下同),初時市場並不看好,消息公布後,股價在場外交易時段下跌5%。此外,股價於公布翌日曾低見65.73元,較開市價67.05元低2%,但股價隨後回升,更曾升至70.11元,創下52周新高,最終以69.63元收市,較前一天上升2.3%。

翻查歷年來科企併購,是次收購以金額計排行第二,僅次於2002年惠普以250億元收購Compaq的紀錄,難怪不少評論都以「天價」來形容WhatsApp之併購。據Facebook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報告,收購作價包括40億元現金,120億元Facebook普通A股和30億元限售股。金額如此之高,對Facebook的財政有甚麼影響呢?首先看看現金,截至去年12月底,現金和證券投資共有114.49億元,現金作價只佔當中的35%。此外,同期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分別有130.7億元和11億元,相減後得出的淨流動資產有119.7億元,要動用40億元現金看來綽綽有餘。再者,目前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是11.9,減去現金作價後,比率只下跌至8.2,反映流動資金仍然充裕。

接著是股權,由於Facebook將發行新股來收購,現有股東之股權無可避免會被攤薄。按公布披露,相關新股發行量約為現有股數的7.9%。嘗試計算一下,截至去年12月底,Facebook的資產淨值有154.7億元,同期已發行股份數目約有25.5億股,兩者相除後得出的6.1元,就是每股資產淨值。好了,假設用於收購的所有新股和限售股同時發行,股份總數將增加至27.8億股,每股資產淨值因而下跌9%至5.6元。不單如此,歸屬股東的盈利也有影響,以2013年為例,全年純利有15億元,每股盈利則是0.62元。假設所有新股和限售股於去年年初配發,每股盈利即時下跌9.5%至0.57元。

還有一點,WhatsApp最值錢的資產是用戶數量,目前有4.5億個,簡單地與收購價相除,每個用戶的平均收購價為42元。看看Facebook,截至去年12月,每月平均活躍用戶有12.28億個,將去年的78.72億元收入與之相除,得出的每戶年均收入有6.4元。假設此平均值不變,收購價要6.6年(42/6.4)才回本,是平是貴相信只有Facebook最清楚。不過,按會計準則,從WhatsApp收購回來的用戶,將視為無形資產,並且自收購日的第二個財政年度開始,需要進行減值測試,若果到時未能證明物有所值,就需要做減值準備,並且會影響純利。

目前Facebook的主要收入來自廣告銷售,收費方法有3種,包括按用戶點擊量(Click-based),用戶行動量(Action-based),以及送抵用戶的廣告次數(Impression-based)。驟眼看來,收入與用戶增長無直接關係。可是要人家肯賣廣告,龐大用戶群就必不可少,而且有必要維持高增長。有評論認為,Facebook的年輕用戶人數有流失跡象,因此藉這項收購來鞏固地位。不過,他們在年報中提及到,由於部分用戶並非以真實年齡來註冊,所以並不準確。此外,他們於去年第三季聘請顧問去分析,發現在美國的年輕用戶使用量仍平穩,但此群組的每日平均活躍用戶量卻下跌。雖則如此,他們認為分析結果仍未反映真實情況。

撇開年輕用戶不說,其實Facebook確實需要擴大用戶群。儘管活躍用戶數目於過去3年都有所增加,如將去年和2011年的每月平均活躍用戶數目比較,增幅達45.3%,但近年增長率有放緩跡象,如2011年有39%,2012年僅25%,去年進一步跌至只有16.3%。值得留意的是,用戶增長率逐年下跌並非個別情況,在4個主要地區皆如此(圖)。Facebook肯以高價收購WhatsApp,或多或少反映出他們對用戶增長的憂慮。


再者,自上市後,他們的財政非常穩健,截至去年12月底總資產有178.95億元,總負債僅24.25億元,兩者相除後得出的負債比率是13.6%,與2012年比較減8.6個百分點。去年業績也十分亮麗,收入增54.7%,但總開支只升11.4%,因此令純利漲2,730.2%至15億元,溢利率由2012年的1%,增至去年的19.1%,即是每賺到100元,19.1元就是純利。用戶增長放緩,雖然暫時未有直接影響盈利,但等到出現頹勢時才處理就太遲,目前財政穩健、收入豐厚,不趁現在,更待何時?

文章來源:am730 2014-03-04

&&&&&&&&

1 則留言:

the inner space 說...

科網的瀏覽率,應該在核數中重點 Audit,但 現實是:IA internal audit SA statutory audit GA government audit PA professional body audit 都未能有個讓投資者持股人心安的方法!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