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星期一

這個顧問真太懶?


記得年輕之時,最佳拍拖節目就是搭電車。特別在秋夜,由銅鑼灣上車,與情人肩並肩坐在上層,一邊談情一邊享受涼風,然後在中環下車,手挽手步行至天星碼頭,再轉乘渡輪到尖沙咀,順道飽覽維港景色,這樣就度過一個美好而充滿回憶的晚上。每當失意之時,電車是個上好的避難所,不想見人但又漫無目的不知如何打發時間,就會不期然跳上電車,直至到達終站為止。年長了,做人做事都講效率,搭車要快、行路要急,港鐵因而成為交通首選。不過,若時間許可,有時寧願乘搭電車而不坐港鐵。除了免卻上落之苦外,更重要是享受那份難得的悠閒。從以上所見,電車早已是生活一部分,怎是放在博物館的展品可比。

建議書單薄 數據欠奉

最近有顧問公司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建議取消中環至金鐘段電車路段,以改善中環交通擠塞問題。據說該顧問公司由前政府規劃師成立,其建議書想必精采絕倫,抱着學習的心態找來看看,豈料大失所望。按城規會上載的摘要,顧問公司提交的書面建議只有一頁紙,而且內容簡短,所有文字加起來只佔半版紙左右。此外,除了同時提供一張摘自中區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的摘要圖外,其他報告如規劃研究、影響評估和調查等一概欠奉。好了好了,只要言之有物,內容獲得充分數據支持,簡短絕不是問題。可是,建議書除了提及電車路軌及車站佔用了三成德輔道中路段外(註:沒有說明量度方法),並未有提供數據去支持「建議能大幅改善中環交通」。還有一點,建議書提及電車連接港島東與西的交通功能已被港鐵取代,此論點也未有任何數據證明。

科學數據和研究全欠奉,寥寥數語就想將電車打入博物館,這個顧問是否太懶惰,留待讀者自行判斷。不過,瓜瓜傾向相信顧問公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宣傳而非扳倒電車。首先,堂堂專業規劃師,沒有可能不清楚數據的重要。其次,自向城規會提交申請以來,事件被廣泛報道,顧問公司一夜間站在鎂光燈下,大收宣傳之效。再講,顧問接受傳媒訪問時,即使面對尖銳批評,表現和語氣都十分強悍,例如「唔可以抱殘守缺」、「保留佢(電車)又有咩好處呢,除咗懷舊」、「我行路可能快過搭電車」,觀點比建議書提出的還要多,大有當年葉劉捍衞自己髮型之氣勢,正合現屆政府用人要求。

或許是輿論反應太大,政府隨後澄清有關申請並非政府建議,而且還肯定電車的地位,形容電車是「橫跨整個港島北岸、服務班次頻密、沒有路邊廢氣排放及較便宜的公共工具」。有趣的是,陰謀論認為該申請只是試水溫,政府見形勢不對才有此番澄清,實情是否如此我們當然不知,但反映市民對政府有幾信任。

論速道和載客量,電車當然比不上港鐵,但電車提供既方便又便宜的選擇,十分配合近年提倡的「慢活」態度,即放慢節奏及用心感受生活。慢活並非叫我們事事像蝸牛般慢慢來,其重點在於「應快則快,應慢則慢」的平衡生活模式。港人生活緊張,什麼都要快,多年前有外國同事來港,他對香港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快」。例如港鐵站內的扶手電梯,速度之快令他感到頭暈。身邊不少朋友也患有失眠、胃痛、便秘等都市疾病,究其原因正是生活過於緊張所致。

環保方面,電車比私家車為佳,一來是集體運輸工具,二來以電力發動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行駛時也較為安靜,三來其獨特的開行和警號「叮叮」鈴聲,不像汽車響按聲般令人煩厭。此外,電車也是流動廣告牌,不少企業和機構喜歡在車身賣廣告,因為電車每天在核心商業區行走,能大幅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在香港,具有歷史和文化特色的旅遊賣點已經不多,如果連電車也要送進博物館,對香港的旅遊業來說肯定是損失。

不想電車被叮走,請馬上向城規會提出意見,截止日期為9月4日。

原文刊於:《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2015-08-28

&&&&&&&&

1 則留言:

匿名 說...

苦瓜兄

寫那麼多文章有差用。
同為會計師人哋一篇支持媽差(小混疍)即貴為港大校委。

儘快歸順吧!
起碼立即刪除九月的那(混蛋)文章。

Practising Unqualified Accountant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