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了香港會計師的幾個外憂,這篇則講內患。
首先是困擾多時的學歷「通脹」問題。現在打開招聘廣告,不難發現一些主管或經理級以下的會計職位,也需要申請人具備會計師資格。早前更親眼見過某藍籌上市公司,在聘請會計文員時有此要求。
要成為會計師,除了在專業考試中取得合格成績外,也須要擁有至少3年的認可工作經驗,而且要求相當全面,不是「求其」做3年就可以的。換句話說,取得會計師資格的人,不論在知識和工作方面都能獨當一面。所以很難明白,為何有公司居然要求文員也是會計師。瓜瓜沒有歧視的意思,其實CFO和文員的分別只在於崗位和職責。CFO是管理者,負責決策和管理;會計文員是執行者,負責處理帳務,僅此而已。文員的日常工作以文書為主,具備基本會計知識已足夠,其他例如稅務、財務管理、審計等也鮮會運用得到。既然如此,除了可以向外炫耀,公司的文員也是會計師之外,實在想不到有何作用。
起初以為沒有會計師對非主管或經理級職位有興趣,豈料有朋友告知,早前招聘會計文員時,就收到不少會計師來申請。為甚麼?相信因為會計師的供應太多,但合適的職位空缺卻追不上,以致競爭激烈。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唯有連基層職位也試試。
會計師供應之多,以「人滿之患」來形容也不為過,不說別的,單說會計師公會的會員人數,十年前才2萬,現在已經3.4萬,升幅足足有70%!這還未包括其他會計專業團體。另外,從各大專院校畢業的會計新手,每年就有1、2千,若計算從海外畢業回來的,數字相信更高。
說合適的職位不夠,皆因會計中層職位似有減少的跡象,部分大企業將後勤部門遷往內地或鄰近地區是主因。香港租金昂貴,辦公室於商業區的呎價分分鐘與會計文員的時薪看齊,而且內地工資水平較香港低,加上現在資訊科技發達,不少跨國企業早已將整個會計部搬上內地,並且利用網絡將兩地的會計資訊系統連接,香港辦公室只留下幾位會計人,負責財務報告和日常支付等的工作。
造成今日局面,只怪修讀會計的需求太大。記得幾年前,會計系一度是大學生的首選。沒法子,香港經濟依賴金融服務等幾個行業,會計又是百搭科目,大學畢業出路有保證。瓜瓜有一位朋友,當年憑A level「三支火箭」的佳績入讀香港某著名大學的Triple E,畢業後發覺不對路,對工程師的前景沒有信心,因此毅然投身商界。最近見面,他說慶幸當年沒有選錯。
除了學歷通脹和人才供應過剩以外,還有惡劣的工作風氣。無盡的工作壓力和長期的超時工作令會計人苦不堪言。壓力大、工時長,皆因不論是會計和核數,我們的工作性質都是要追趕死線,責任重大之餘,又要遵從各式各樣的法規和準則,合規風險甚大,因此工作不容錯失。例如上市公司帳目,公司會計師需要盡早「埋數」,接著由核數師進行核數,這些工作必須要在短短的3個月內完成,當中的工作又不能有任何差錯,否則後果可以很嚴重,壓力豈能不大?
早前就有一項調查指出,接近四成的會計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當中的一成六更超過60小時。剛入行的要應付專業考試,有家室的又少不免有家庭負擔,一天就只有24小時,但三分一以上的時間都要工作,簡直分身乏術。
香港會計行業正面對種種外憂內患,但偏偏行內就不夠團結,就像最近會計師公會因加價一事,與部分會員產生相當大的嫌隙,看來要修補並不容易。單是這點就令人擔憂。「一枝竹仔易折彎,三枝竹仔斷折難」,這樣顯淺的道理焉有不明白之理?唯有寄望大家能團結一致,共同迎接挑戰。
若你能看到此篇文章,並安然度過今天,即代表世界還未終結,在「今天應該很高興的日子」說這些掃興話,實在不該。祝各位冬至及聖誕節快樂!
文章來源:AM730 2012-12-21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