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

港版《楢山節考》貧窮悲歌


上世紀80年代曾有一套名為《楢山節考》的電影上映,瓜瓜當時不敢去看。是恐怖片來嗎?不是,其實是悲情片,但劇情無比淒慘。楢山是個地名,楢山節考則是指流傳在該地的山歌。故事背景是古時的日本,內容主要講述一個座落在楢山山腳的貧窮村落,他們有一個非常殘忍的習俗,所有老人家只要年屆70歲,不論健康與否,都要由子女背上楢山等死。為什麼?因為村落經常糧食不足,所以要控制人口,畢竟老人沒有生產力,少一張口就能減輕負擔。記得瓜瓜當時還是學生,得悉劇情後怕心情太過沉重,所以一直沒有去看。豈料到了今天,竟然聽到類似主張。

沒能力長者被標籤「大食懶」

事緣扶貧委員會最近發表《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向所有長者每人每月發放3000元老年金。報告還建議,政府先為計劃注資500億元,以及負責每年相關支出的一半。報告同時建議引入「薪俸老年稅」,全港僱員和僱主按薪金某個百分比徵稅,薪金愈高,稅率愈高,上限為薪金的2.5%。報告一出,反對聲此起彼落,當中最多人質疑的問題,是計劃能否持續。按報告推測,計劃將於2026年開始出現入不敷支,老年金於2041年將僅餘135億元,由於該年已經需要由老年金結餘拿出143億元來補貼赤字,若情況持續而且沒有新資金注入,意味老年金將於2042年完全耗盡。

眾所周知,政府正面對結構性赤字,在勞動人口下降,以及人口老化等因素下,此計劃勢必加重政府的財政壓力。雖則如此,退休保障以討論多年,除了自2000年開始實施那個成效存疑的強積金外,退休保障制度根本毫無寸進,港人退休生活依然沒有安全感可言。不過,拖延不是辦法,社會始終要為此達成共識。

計劃影響深遠,各方持有不同意見可以理解,但最令人失望的,就是不少人將沒能力退休人士標籤為「大食懶」,就好像李兆波先生最近寫的《助置業好過加老年稅》,當中有一段寫道:「加稅津貼大食懶只會加劇社會矛盾,大部分人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好了」。拜讀李先生的鴻文後得出一個印象,沒能力退休人士可分兩類,一類是沒有能力付款的弱勢社群,另一類是有能力但理財不善,退休前夜夜笙歌,退休後生活迫人。李先生還提到,對於第一類的弱勢社群,政府可以照顧一下,但這批人為數不多。

港人不缺錢卻無「人心」

根據上述研究報告引述《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的計算,2012年貧窮長者人數達38.8萬人。既然李先生認為弱勢社群是少數,是否意味這批貧窮長者,大部分都是第二類的大食懶?再者,瓜瓜不清楚李先生如何得出第一類為數不多的結論,可是,現實是香港有不少人仍是「餐搵餐食餐餐清」,不要說儲蓄,平常生活也甚為艱難,去年貧窮人口就多達134萬人,佔整體人口約19%,莫非他們大部分都是理財不善嗎?退休保障制度不完美,我們可以再檢討,大家尋求共識找出可行方法,但不應用二分法,簡單地將無力退休長者標籤,這樣才是加劇社會矛盾的元凶。

最近有調查指出,近四成的受訪長者表示,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不獲讓座,無力退休又被標籤成大食懶,在港生活的長者認真淒慘。香港沒有楢山,但卻滿布楢山的想法,把老人家看待成社會的負累,難道我們真的如此貧窮嗎?想深一層,香港的確是窮,但不在金錢上,而是人心。

文章來源:《信報》年青有計 2014-08-29

&&&&&&&&

11 則留言:

the inner space 說...

the worst was the OLD MOTHER HEN was in perfect excellent health 。。。。。。

She used rocks to break her own teeth to pretend to be OLD enough to be carried to the mountain to DIE following the tradition!

匿名 說...

看經濟日報的報導:"周永新教授多次重申全民老年金不是扶貧計劃,亦即是說計劃的對象並非社會上最需要幫助的貧窮長者。"

連周教授自己都在香港電台說"中產人士得益最大".

經濟日報和香港電台,都算是可信的消息來源吧! 既然不是扶貧,這計劃的目標就不是貧窮長者.反不反對這計劃,跟同情心的關係不大.

中產估計都會有物業,如果說要讓他們把物業留給下一代,同時給他們老年金的話.這樣已經超出同情的範圍,算是資助他們了吧.

如果說大部分中產都已經拚命節省,都只是"月光族"的話,無論退保怎安排,資金來源的缺口恐怕都是補不上的.除非向富人開刀,但富人也不會任人宰割,他們可以一走了之.

最後還是缺錢的話只能降低生活標準,只差大家能接受降低到什麼程度了...

P.S.無法貼上網址連結,有興趣可自行搜尋.

奕山 說...

這良知破產的城市好像真的窮得只剩下錢,令我想起一套台灣電影...《悲情城市》。

匿名 說...

這令我想起林鄭月訛女士做社會福利署長時流行的一句口號: "綜援養懶人" , 將領取綜援的人士標籤為懶人.

匿名 說...

Lee is mother fucker.

Greenleaves 說...

「綜援養懶人」絕對正確。除了少部份特殊需要者(例如傷殘)外,大部份貧窮者都是咎由自取,此即沒有長遠打算,只懂消費享樂的社會垃圾。今天不用學歷的工有很多,舉例說洗碗吧,月入萬多元,為甚麼不做?除了懶,怕辛苦外,請說明原因。兩公婆月入三萬,很容易達到。除卻開支,算你住劏房,不懂投資,一個月最少可以儲蓄萬五。一年十八萬,十年百八十萬,四十年是七百二十萬,怎會不夠退休。

Greenleaves 說...

今天香港政府的綜援救濟,照我看是太好太好了。日嘈夜吵要求增加的大致可分為三類人:渴望不勞而獲的懶蟲、不食人間煙火的左膠、社工。其中最賤格的是社工,一方面扮正義,其實骨子裏是想包住自己飯碗,耗費社會資源。你叫政府直接派錢,他們就一味反對,一定要成立甚麼基金、委員會,好讓他們來控制。中間的行政浪費,利益就落入社工界手裏,簡直是吸血鬼。

公屋更加不知所謂,有上進心、自食其力的人,胼手胝足,節衣縮食,去供新界元朗、屯門三四百呎的小單位;要社會救濟的人卻住巿區寬敞公屋單位,有些更有海景。敢說是公平的人,真是要拉去打靶!我自問講道理,誰有本事就來講服我吧。

bittermelon 說...

Greenleaves君,

我只信數據,既然你說「大部份貧窮者都是咎由自取」,請拿出數據. 正如我質疑李生先的文章一樣,若沒有數據支持的說,我只會視這些言論為以偏概全.

Greenleaves君,若你試過窮,或者探訪過那些貧窮者的話,相信你就不會這樣想了.享福並不是必然,香港人那個不想自食其力,又有那個真的甘願等政府救濟? 你說兩公婆很容易達到三萬元收入?每月還可以儲一萬五? 若果不用供養雙方父母,又不用養活孩子的話,仲要住5000元樓下環境極惡劣的劏房,或許做得到吧. 就算你做得到, 香港年齡歧視嚴重,基層到了50歲以上,你認為還以為兩公婆可以搵到三萬元收入嗎?




bittermelon 說...

還有一點,你說兩公婆很容易搵三萬?這是勞工署的招聘網頁,請看看,有幾少份清潔職位是月薪15K或以上的?不要說15K,有10K已經很好了! 還有你說的洗碗,真的如你所說「好好搵」嗎?

http://www2.jobs.gov.hk/1/0/WebForm/jobseeker/jobsearch/quickview.aspx?ResetTimeStamp=true&SearchFor=jobtype&id=4

匿名 說...

世態炎涼。

今時今日,香港仲大把人拿著一套誠哥口吻,指摘别人窮因為懶,莫視很多貧窮源於社會不公、富人以不公平手段佔據社會資源、政府行政及監管失效、官員貪污...

香港人的富有,並非佈滿豪宅、庫房水浸,而是香港仲可以容納貧窮。如有天,連丁點兒的貧窮也容不下,香港就真的是赤貧了。

深水埗明哥

匿名 說...

聽過一位"智者"講,政府/大商家唔想香港人豐衣足食同有樓住,否則d人會冇晒原動力去工作,佢地就冇人幫佢地搵錢或要超高人工先有人肯做,即係吊條蘿蔔係騾仔前,永遠唔比你食,但你一世要追。。。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