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7日星期四

公眾利益VS股東利益

九巴去年向政府申請加價8.5%,理由是通脹和燃油價格上升,令成本大幅增加。他們還表示,於去年上半年錄得虧損,並預期虧損於去年下半年度擴大。政府最近終於公布結果,加幅只限4.9%。九巴對此大表不滿,認為其他交通工具年年大幅加價,九巴在兩年半以來,才申請加價一次,獲批的加幅卻較要求為低,予人受盡委屈的感覺。

至於市民也一樣不滿,認為加幅過高,政府可謂順得哥情失嫂意了。港人如我者一向鋤強扶弱,既然九巴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就算不支持,理應也不會太過反對。況且,雖然是次加幅高,但也只是一個幾毫之事,為何不少市民仍心存不滿呢?

相信與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062)近年均錄得巨額收益有關。因為不少輿論認為,他們於物業發展和媒體銷售的利潤豐厚,而且這些業務根本是來自九巴,只不過他們運用財技,將業務從九巴中分拆出去。現在九巴竟然仍要求加價,顯示他們不肯承擔社會責任云云。

先不談這個問題,究竟九巴的財務表現如何?由於九巴現在已不是上市公司,因此看不到其詳細財務報表。不過,我們仍可以透過載通國際最近的中期報告,簡單地了解一下他們的財務表現。截至去年6月,九巴去年上半年虧損達到1,520萬元,但較前年已有所改善,同比減少5%。不過,當中有一筆為數1,810萬元的「視為收入(Deemed income)」來自「員工退休計劃」,此數於前年同期也有4,240萬元,估計是帳面而非實際收益。若不計入此數,去年上半年的除稅後虧損,將擴大至3,030萬元,同比虧損收窄41%。

九巴虧損的原因很簡單,入不敷支。根據中期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的車費收入共有29.175億元,同比增加2.7%,或7,690萬元。可是,同期的經營成本則是30.449億元,同比急升4,520萬元,或15%。這樣看來,九巴的財務表現雖然改善了,但仍然十分不理想。反觀另一項巴士專營業務「龍運巴士」就不同了,於去年上半年,錄得1,530萬元盈利,同比增加189%。因此,載通在整體專營巴士業務上,除稅後溢利有10萬元,同比增長為101%。換句話說,若以龍運巴士的收益去補貼九巴,九巴就不用加價了。

另外,載通國際的媒體銷售收入和盈利也很可觀,於2012年上半年,就分別有1.926億元和2,890萬元。

等等!九巴最近不是說過,他們已將廣告收益來補貼票價嗎?既然媒體銷售的收入和盈利這麼多,為何九巴仍要虧蝕?九巴所謂的廣告收益,其實主要來自路訊通(888)。根據路訊通的中期報告,於去年上半年,他們就向九巴,以及龍運巴士合共支付了5,404萬元,作為容許他們在車廂、車身、車站等賣廣告的代價。

換句話說,用來補貼九巴票價的「收入」,其實是路訊通的銷售「成本」。即是路訊通向外間賺取1.926億元收益,當中只有5,404萬元(約28%)是支付給九巴和龍運巴士,其餘1.386億元(約72%)全歸路訊通所有。既然媒體銷售有利可圖,若將路訊通歸入九巴,或者索性由九巴自己去做廣告業務,接近2億元的營業額,就可以袋袋平安了,甚麼加價壓力都沒有了!不過,由於去年7月開始,路訊通已不再是九巴的廣告代理,就算將路訊通納入九巴,其實也未必有著數。

另一項較大爭議,相信是載通物業發展收益問題。載通其中一個賺錢物業發展項目是「曼克頓山」,所處用地是九巴的前車廠。由於九巴當年是向九龍倉購買該地皮,並不是政府以低地價,或者是免地價批給九巴的,加上地皮不計入九巴的專營權資產內,所以九巴一直都認為,將地皮用作物業發展與九巴業務無關。可是,另有評論認為,現時九巴於荔枝角的新車廠,是由政府批地興建,沒有此新地皮,舊車廠就不能搬遷,曼克頓山也不能發展,所以實際上是「一地換一地」。既然這樣,物業發展收益就好應該用來補貼九巴票價。

究竟九巴應否利用其他業務補貼票價呢?這是典型「公眾利益VS股東利益」的老問題,從來沒有應該或不應該之分,只有議價能力之別。至於誰的議價能力較高,相信不用多說了吧。

文章來源:AM730 2013-03-07

&&&&&&&&

1 則留言:

匿名 說...

有深度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