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為何支持擴闊稅基

最近拜讀同文曾國平教授在《am730》的專欄,其中一篇文章《從高鐵事件看政府財政》說,香港稅制極為簡單,修改稅制只會增加行政費及騷擾市民,怪不得擴闊稅基的支持者多數是會計師。不知道曾教授如何得出此推論,但在瓜瓜印象中的確如此,特別是財爺發表財政預算案的前後,總有會計師跑出來,說香港稅基太窄,擴闊稅基是理財上策。

為什麼會計師支持擴闊稅基?因為到時有更多市民和企業落入稅網,又或者如曾教授在文中暗示,稅制化簡為繁,令稅務咨詢服務需求提高,會計師因而得益?瓜瓜不敢說不是,但不要忘記,有別於核數,提供稅務咨詢服務並非會計師專利。在香港,任何人士只要熟悉香港稅例和案例,基本上都可以當稅務顧問。因此相信,會計師能從中得益相信不會太多。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少會計師支持擴闊稅基?因為我們信奉風險管理。在會計師的專業訓練中,風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是企業管治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政府有別於企業,但理財方法也離不開風險管理。

目前政府財政的最大隱憂,就是稅基極其狹窄,政府稅收只依賴一少部分納稅人和企業,只要經濟出現波動,就很容易影響收入。情況有多嚴重?早前政府發表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就指出,政府財政極度依賴直接稅收,例如2011年至2012年度,約39%的收入來自利得稅和薪俸稅。

然而,逾六成的利得稅稅款是來自9.5萬間企業,他們只佔當年全港註冊公司數目11%。薪俸稅也一樣,當年全港工作人口有360萬人,但只有45%,即163.4萬人需要納稅。可是,逾四成薪俸稅稅收來自3.2萬位納稅人,其餘六成則來自160.2萬納稅人。現在政府的收入情況猶如一個倒轉了的金字塔,眼見如此不穩,我們豈能沉默?

曾教授在文章中說,從盛事基金到高鐵,每一元落在政府手中有多大效益,市民心中有數,意味政府不做更好,這點瓜瓜十分同意。不說別的,單是要供養那些連便溺也要市民去包容的高官,身為納稅人自然氣憤難平。不是嗎?香港自40年代起已開始宣傳衛生如何重要,於60年代更推行清潔香港運動,教育市民不要隨地吐痰和亂拋垃圾,記得那隻綠色的「垃圾蟲」和那雙「怒目」嗎?經歷數十載,香港的衛生環境才有今日局面,2003年沙士一役更是記憶猶新,市民的衛生意識進一步提高。

不論是何人,隨街便溺影響公共衛生是常識,但偏偏有高官叫市民包容。可是,自己遇上了卻又說影響同事和家人健康。我們不禁要問,難度市民的健康不重要嗎?有這樣不濟得令人咋舌的官,叫納稅人如何順氣?

又例如盛事基金,成效欠佳及監管混亂不在話下,根據本周立法會賬目委員會舉行的公開聆訊,原來廉署早於2010年已建議停辦該基金,政府竟然以「不重要」為由不予理會,如此作態,市民又怎會不失望?但想深一層,縱使政府施政萬般不是,我們仍然需要這個體制,總不能活在無政府狀態吧?因此穩定而且足夠的稅收,以維持政府「有效」運作非常重要。

政府恆常開支勢必大增,擴闊稅基實在刻不容緩。可是,稅制如何轉變皆會影響每一位市民,試問誰願意口袋少了錢?幾可肯定,任何稅制改革都不受歡迎,而且吃力不討好,觀乎今日的政治環境,有哪位官員甘願冒上政治風險,去提出和推行改革方案?又有哪個政黨肯放棄一己之見,通過協商去把問題解決?由此可以預期,出現結構性財赤以及耗盡儲備是早晚的事。能做些什麼?唯有希望自己看得太灰吧。

文章來源:《信報》年青有計 2014-05-16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